本书中收录的人物,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叶剑英……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物中出类拔萃者。他们的道德文章堪为师表,文韬武略出众超群,革命精神足称楷模。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虽然书中所讲述的人物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则成为我们民族用之不竭的财富。老一辈革命家们留下的珍贵精神遗产,无疑是我们强大的精神支柱。相信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一定能够从本书中感受到开国元帅们的崇高精神境界,领悟到革命先辈创业的艰难,从而更加珍惜今天安定的幸福生活,也一定能够把革命先辈们为之奋斗的事业继续下去!
本书是《中共领袖开国元勋故事》中的一册,《中共领袖开国元勋故事》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董必武、宋庆龄、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恒、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有代表性的十七位中华人国共和国开国元勋作为传主,生动形象,全面细致地展现了他们在演绎中国共产党孕育、诞生、奋斗的伟大历程中非凡的风采:艰苦卓绝的革命活动,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品格、智慧超群的领导才能,名垂千古的开国功勋。历史故事栩栩如生,人生历程波澜壮阔,革命事业气势恢宏。
誓拼热血铸中华
1909年春,二十三岁的朱德怀着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志向走出了大巴山。他跋涉千里,历时七十多天,来到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会昆明。在经历了一番周折之后,他终于踏进了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大门。
当时,讲武堂的教官大多是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他们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加入了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所以,反清的意识相当浓厚。
朱德在这座充满革命思想的熔炉里,受到了孙中山的民主主义思想的熏陶,加入了同盟会,立志要为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11年8月,学习期满,朱德被分配到新军十九镇担任连队司务长,授少尉军衔。一到营盘,他就按照同盟会的指示,利用管理军需的便利条件,深入到士兵中宣传同盟会的纲领。不久,他发现士兵中有不少人是哥老会的成员,为了便于活动,在朋友的引荐下,他也加入了哥老会。
10月10日,湖北新军在武昌举行起义,揭开了推翻清王朝的革命(史称“辛亥革命”)的序幕。这一消息,极大地鼓舞了正在积极筹划起义的云南革命党人,蔡锷等人秘密召集会议,商讨起义的具体事宜。
这时的昆明城,气氛越来越紧张。云贵总督李经羲预感到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惊恐万状。他一面拉拢蔡锷等人,一面加强了军械局和总督衙门的防守兵力,并且下令将弹药收交军械局,防止突然事变的发生。
10月下旬,部队的秋季演习如期举行。在演习中,朱德有意保存了一部分弹药。同时,他还嘱托士兵们要节省使用弹药。
28日夜,蔡锷等人再次聚会,决定30日午夜12时起义。由蔡锷率部在巫家坝起兵,攻打总督衙门;由李根源率部在北较场起兵,攻打军械局。
朱德和士兵们得到起义的通知后,欣喜若狂,摩拳擦掌,兴奋地等待着这一时刻的到来。
30日,这一天恰逢重阳节。晚9时许,队官(连长)禄国藩召集各排长和司务长朱德开会布置任务。正当会议进行时,外面传来纷杂的脚步声,卫兵进来报告说,北较场那边响起了枪声……
朱德随着众人走出房门,看到操场上到处是人,跑着、喊着,他意识到起义已经迫在眉睫。在这混乱之际,一个洪亮而又熟悉的声音高喊着:“士兵弟兄们,大清王朝腐败透顶,我们不能再为它卖命了……现在我宣布,起义了!”
在蔡锷的号召下,部队很快恢复了平静,井然有序地向昆明城进发。
这时,朱德接到命令,禄国藩指定他担任前锋区队官,率部向总督衙门进攻。原来,先前任命的区队官一开始行动后就带着几名亲信逃跑了。
一路上,前锋队行进得很顺利,因为巡防营的士兵中有不少人是同情革命党的,当他们得知起义的消息后,纷纷掉转枪口,加入到起义队伍中。前锋队很快便来到总督衙门。
驻守在总督衙门的卫队营和机关枪营凭借着有利的地形和充足的弹药,拼命顽抗。起义军由于火力不足,久攻不下,战斗持续了两个小时。
这时,突然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军械局已被攻克。攻打总督衙门的起义官兵士气大振,补充弹药后,频频发起攻击。朱德率领前锋队勇敢作战,首先突破守军防线,冲入总督衙门。
不一会儿,搜查的士兵向朱德报告,李经羲逃跑了。朱德一面命令士兵继续搜寻李经羲,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五色旗,吩咐士兵升上旗杆。
“胜利了!共和了!”整个昆明城沸腾起来。朱德望着空中飘扬的五色旗,内心感到无比的喜悦。他一心盼望着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统一的、民主的国家,他热切地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然而,严酷的现实使朱德的美好愿望化为泡影。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起中华民国,可是,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落到窃国大盗袁世凯的手中。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下。
为此,朱德感到疑惑、迷茫,他不明白孙中山为什么会把已经取得的胜利果实拱手相让?但是,他并没有沉沦下去,依然十分关注局势的变化。
时光流转,很快到了1915年。一直梦想登上皇帝宝座的袁世凯认为时机业已成熟,在这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定国号为“洪宪”。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激起举国上下的强烈反对,云南将领蔡锷等人率先在昆明宣布独立,并且发布了讨袁檄文,组织护国军,誓师北伐。
这时,正在蒙自驻军的朱德接到蔡锷的命令后,立即率部赶往昆明。
护国军起事的消息传到北京,袁世凯急忙任命曹锟、张敬尧为征滇军正、副总司令,督师沿长江入川,镇压护国军。
1916年1月,朱德被任命护国第一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长(相当于团长),随同第一军总司令蔡锷带领的中路部队经贵州向四川进发,准备占领川南要塞——泸州。
泸州,在川南长江与沱江会合处,城廓依山势而起,雄踞两江之中。这里地势险峻,又有长江与沱江作为天然屏障,历史上素称“铁打的泸州”。……P1-3
北京天安门广场正中,高高耸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它时刻提醒着人们: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昌盛而奋斗了一生。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已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她有过辉煌,也遭受过屈辱。当历史进入十九世纪之后,我们的祖国陷入了重重危机。她外受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与凌辱,内有封建腐朽势力的压榨与叛卖,大片领土被割让,巨额财富被掠夺,无数民众被屠杀,亡国灭种已不是吓唬小孩子的神怪故事,而是每一个中国人都面临着的实实在在的威胁。
面对祖国的危亡,中华好儿女们奋起了。他们前赴后继、发动了几百次反帝反封建的暴动和起义,掀起了三次革命高潮。但是,所有这些努力,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三座大山”仍然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看到了自由解放的曙光;苏联工农大众翻天覆地的壮举,为中国的革命者提供了借鉴。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并与革命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东方文明古国,终于踏上了复兴之路。
虽然方向业已明确,道路逐步找到,但每一个革命者都知道,通向这神圣目标的并非坦途。聚集在镰刀斧头旗下的中华儿女们藐视一切困难,更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携起手来,毅然踏上了艰苦征程。为了救祖国出苦海,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许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中共领袖开国元勋故事》丛书要讲述的,便是这些中华优秀儿女中佼佼者的故事。
本系列丛书共有八卷,即:《毛泽东的故事》、《周恩来的故事》、《刘少奇的故事》、《邓小平的故事》、《开国元帅的故事》、《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开国大将的故事》、《早期革命家的故事》。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物中出类拔萃者。他们的道德文章堪为师表,文韬武略出众超群,革命精神足称楷模。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虽然书中所讲述的人物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则成为我们民族用之不竭的财富。
今天,全国人民正在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发工作,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蒸蒸日上。老一辈革命家们留下的珍贵精神遗产,无疑是我们强大的精神支柱。我们相信,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一定能够从这套书中感受到革命先辈崇高的精神境界,领悟到革命先辈创业的艰难,从而更加珍惜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也一定能够把革命先辈们为之奋斗的事业继续下去!
二00六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