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3短篇小说卷)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3短篇小说卷)》选取1993年最优秀的短篇小说25篇,包括铁凝、史铁生、苏童、汪曾祺、毕飞宇、韩少功、周大新等茅盾文学奖得主、鲁迅文学奖得主在内的二十余位名家新作,代表了年度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本书主编为中国最权威文学研究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他以专业的眼光严格遴选年度最值得阅读的短篇小说,每篇附有专业的、精彩的评论。既是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和成绩的梳理,更是为读者带来美味可口的文学盛宴。

内容推荐

吴义勤主编的这本《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3短篇小说卷)》共收短篇小说二十五篇,包括铁凝的《马路动作》、史铁生的《第一人称》、汪曾祺的《露水》、苏童的《一个朋友在路上》、宗璞的《长相思》、毕飞宇的《祖宗》、韩少功的《真要出事》等。每篇小说后都有精短点评。

目录

铁凝 马路动作

史铁生 第一人称

陈世旭 北京“面的”1818

雪原 关于吹牛

汪曾祺 露水

何立伟 宋朝的村庄

周大新 无疾而终

裘山山 等待星期六

残雪 去菜地的路

刘庆邦 屠妇老塘

李贯通 乐园

苏童 一个朋友在路上

杨争光 爆炸事件

尤凤伟 合欢

关仁山 醉鼓

宗璞 长相思

郑万隆 人物笔记

谈歌 绝唱

毕飞宇 祖宗

阿成 饯水

王炬 摇荡

于艾香 秘密发现

江敏 小世界

陈国凯 周末

韩少功 真要出事

试读章节

他的声音并不高昂,但站牌下等车的人们都听见他在唱。他们扭过脸来望着他,他却对他们视而不见。或许他是用着他的方式感觉着他们,在他的方式里,站牌底下的陌生人可能正是他的那帮同学。这时他发觉同学们要告辞了,他急切地阻拦、挽留他们:“怎么回事就剩下我一个人么!”他强烈地要求“他们”在他家吃饭,他要给“他们”包饺子。他说着就在便道上蹲下来好像已经开始了“择菜”和“剁馅儿”。

但是“他们”真的要走了因此他复又站起来,他跟“他们”一一握手,他还“抱”起一个“孩子”吻了“他”的脸颊。他送出“屋门”又送出“院门”并且下了两层“台阶”——马路牙子权且就是台阶。一辆末班车过来了车上散坐着稀稀拉拉的乘客。他真心地为他的同学高兴,因为车是这么空每个人上车都能有座儿。他目送上车的人对他们扬起了手,他觉得胳膊有点颤抖就像是累着了。他把自己折腾得筋疲力尽又快乐非常——他接待了那么多人那么多的孩子啊,他拥有那么多的来客、歌声和聚会。

他同客人的告别是如此诚恳,以至于那些真正陪客人来到汽车站的送客者都觉出了不好意思。他们望着杜一夫那类似“无实物练习”一般的系列举动和津津有味的言谈,忽然发现自己面对真人反倒不知怎样告别了。也许这是真的,杜一夫单枪匹马已经将迎来和送往做到了登峰造极,弄得那些真主人和真客人再诚恳也显出造作。于是站牌下那些送的和被送的一时间都没了动作只传递个告别的眼神儿。似乎稍有动作便是在模仿杜一夫,或者是杜一夫在率领着他们做动作。他们决不愿模仿这陌生的男人,世界已经够荒唐的了。失去了动作的告别使他们的形体看上去有点生硬,因为不愿使用杜一夫式的告别语言,而他们一时又别无他话,他们彼此就更显得尴尬。他们有点恼火,却又莫名的受着杜一夫的吸引。这个在便道上忙忙活活的男人把虚假表现得这样真实,令人不能不对真实本身产生疑问,此时他们觉得杜一夫比他们自己要真得多。人们干吗要互相道别和互相迎接呢?这一切真的有意义么或者说有什么真的意义?站牌下的人们有时候会想。这想法会使他们产生一瞬间彼此的厌倦和没趣儿,仅仅一瞬间罢了,瞬间过去便是照常的日子。

末班车孤孤零零地开走了,杜一夫对自己充满信心,他觉得他并不比谁差,他的日子同所有的人没什么两样,银行里那些遥远而古怪的眼光本不该射在他身上,他有朋友、有同学、有待客的巧克力,面对着成群的客人他周到而又得体。他走在空无一人的便道上,回味着刚才打算制作的饺子,他觉得那一定是茴香馅儿的,他甚至觉出牙缝里已经塞着丝丝缕缕的茴香。他把头偏向坦荡的马路放肆地张大了嘴,将手指伸进去在牙缝之间找寻着。他想起从前他最不能闻茴香味儿,还有芹菜和香菜,每逢闻见这种味儿他的太阳穴就发紧就头疼。他是上大学之后才习惯了茴香的,大学里吃食堂顾不了那么多,同学们吃着一样的饭菜连大便的气味都相同。那么刚才他的确吃了茴香,他的大学时代就在他的嘴里咀嚼,还有歌声——“快乐的人们”。

他从一家副食店门口走过,那么多蔬菜就堆在门外的货架上,不必担心有人去偷。他认出了茄子、扁豆、冬瓜、油菜什么的,没有茴香。货架旁边靠着一把淡黄的大扫帚,那是为第二天早晨来上班的店员预备的,他们清扫了门前,顾客便纷至沓来了。他忽然对那一架子蔬菜和那把大扫帚生出莫名的感动,他觉得什么样的日子也抵不过这家关了门的堆满蔬菜的副食店,这关着门的店不是比白天大敞着门更亲切更可爱么?他买了多少年的菜从来也没有留意过那店的本身。招待客人邀亲朋聚会不都与这样的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么?夜晚的副食店更有一种安全的宁静。

他一路抖擞着精神回到家里,轻灵地跳进了东屋,带着满面灰尘不开灯就摸黑躺在床上,并且突然想起明天是星期日。他望着黑暗中那扇被他锁住许多年的屋门,觉得或许明天有人会敲响它呢,他多么好客啊,今晚的一切便是证明。

早晨醒来他又穿上了那件落着头皮屑的衬衫,带着潮气的衣服粘在汗淋淋的肉上使他的心情特别的阴郁。他在纷乱的桌面上找到一碗昨天的剩粥,连牙也不刷就喝起粥来,这时他听见一阵轻轻的敲门声。

P6-7

序言

我们该为“经典”做点什么?

当今时代,对经典的追怀和崇拜正在演变为一种象征性的精神行为,人们幻想着通过对经典的回忆与抚摸来抵抗日益世俗和商业化的物质潮流。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经典作为人类文学史和文明史的基石与本源,其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认同与阐扬;另一方面,经典的神圣化与神秘化又构成了对于当下文学不自觉的遮蔽和否定。可以说,如何面对和正确理解“经典”,正是当代中国文学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什么是经典呢?就人类的文学史而言,“经典”似乎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它是人类历史上那些杰出、伟大、震撼人心的文学作品的指称。但是,经典又是无法科学检验的主观性、相对性概念。经典并不是十全十美、所有人都认同的作品的代名词。人类文学史上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十全十美、所有人都喜欢、没有缺点的所谓“经典”。那些把“经典”神圣化、神秘化、绝对化、乌托邦化的做法,其实只是拒绝当下文学的一种借口。通常意义上,经典常常是后代“追认”的,它意味着后人对前代文学作品的一种评价。经典的标准也不是僵化、固定的,政治、思想、文化、历史、艺术、美学等因素都可能在某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成为命名“经典”的原因或标准。但是,“经典”的这种产生方式又极容易让人形成一种错觉,即“经典”仿佛总是过去时、历时态的,它好像与当代没有什么关系,当代人不能代替后人命名当代“经典”,当代人所能做的就是对过去“经典”的缅怀和回忆。这种错觉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在“经典”问题上的厚古薄今,似乎没有人敢于理直气壮地对当代文学作品进行“经典”的命名,甚至还有人认为当代人连写当代史的权利都没有。

然而,后人的命名就比同代人更可信吗?我当然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时间会把许多污垢和灰尘荡涤干净,相信时间会让我们更清楚地看清模糊的、被掩盖的真相,但我怀疑,时间同时也会使文学的现场感和鲜活性受到磨损与侵蚀,甚至时间本身也难逃意识形态的污染。我不相信后人对我们身处时代“考古”式的阐释会比我们亲历的“经验”更可靠,也不相信,后人对我们身处时代文学的理解会比我们亲历者更准确。我觉得,一部被后代命名为“经典”的作品,在它所处的时代也一定会是被认可为“经典”的作品,我不相信,在当代默默无闻的作品在后代会被“考古”挖掘为“经典”。也许有人会举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的例子,但我要说的是,他们的文学价值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就早已被认可了,只不过新中国成立后很长时间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我们的文学史不允许谈及他们罢了。

这里其实就涉及了我们编选这套书的目的。我认为,文学的经典化过程,既是一个历史化的过程,又更是一个当代化的过程。文学的经典化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它需要当代人的积极参与和实践。文学的经典不是由某一个“权威”命名的,而是由一个时代所有的阅读者共同命名的,可以说,每一个阅读者都是一个命名者,他都有命名的“权力”。而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者或一个文学出版者,参与当代文学的进程,参与当代文学经典的筛选、淘洗和确立过程,正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事实上,正是出于这种对“经典”的认识,我才决定策划和出版这套书的,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真实同步地再现21世纪中国文学“经典化”的进程,充分展现21世纪中国文学的业绩,并真正把“经典”由“过去时”还原为“现在进行时”,切实地为21世纪中国文学的“经典化”作出自己的贡献。与时下各种版本的“小说选”或“小说排行榜”不同,我们不羞羞答答地使用“最佳小说”之类的字眼,而是直截了当、理直气壮地使用了“经典”这个范畴。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作家都首先应该有追求“经典”、成为“经典”的勇气。我承认,我们的选择标准难免个人化、主观化的局限,也不认为我们所选择的“经典”就是十全十美的,更不幻想我们的审美判断和“经典”命名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而由于阅读视野和版面等方面的原因,“遗珠之憾”更是不可避免,但我们至少可以无愧地说,我们对美和艺术是虔诚的,我们是忠实于我们对艺术和美的感觉与判断的,我们对“经典”的择取是把审美和艺术放在第一位的。说到底,“经典”是主观的,“经典”的确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经典”的价值是逐步呈现的,对于一部经典作品来说,它的当代认可、当代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尽管这种认可和评价也许有偏颇,但是没有这种认可和评价,它就无法从浩如烟海的文本世界中突围而出,它就会永久地被埋没。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当代任何一部能够被阅读、谈论的文本都是幸运的,这是它变成“经典”的必要洗礼和必然路径,本套书所提供的同样是这种路径,我们所选的作品就是我们所认可的“经典”,它们完全可以毫无愧色地进入“经典”的殿堂,接受当代人或者后来者的批评或朝拜。

感谢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对我的经典观的认同以及对于这套书的大力支持,感谢让这个文学工程可以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这个平台美丽绽放。我们的编选仍将坚持个人的纯文学标准,而为了更好地阐析我们的“经典观”,我们每本书将由一个青年学者对每一篇入选小说进行精短点评,希望此举能有助于读者朋友对本丛书的阅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5: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