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茶具大观/茶具系列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作者 南国嘉木
出版社 华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茶具”一词在各种书籍中都可以看到,如《宋史·礼志》载:“皇帝御紫哀殿,六参官起居北使……是日赐茶器名果”宋代皇帝将“茶器”作为赐品,可见宋代“茶具”十分名贵,元画家王冕《吹萧出峡图诗》有“酒壶茶具船上头。”明初号称“吴中四杰”的画家徐责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对饮时,他趁兴写道:“茶器晚犹设,歌壶醒不敲。”不难看出,无论是唐宋诗人,还是元明画家,他们笔下经常可以读到“茶具”诗句。这说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茶具,是我国古代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讨论茶具史的兴衰,也可以看到茶文化的历史背景,中国古代茶具也是有其本身独到的发展过程,从中还可以看到陶瓷制造的艺术造诣。

内容推荐

我国的茶具不仅造型优美,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驰名中外,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这里的茶具,狭义上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广义上还包括一些配套茶具,如茶船、茶荷、茶巾、茶匙、茶托和茶叶罐等。

目录

第一章 中国茶具发展史

唐以前的茶具

煮饮时代的唐代茶具

点茶时代的宋代茶具

过渡时期的元代茶具

明清茶具的发展

明清景德镇瓷茶具

第二章 现代茶具分类与选择

瓷器茶具

陶土茶具

竹木茶具

金属茶具

玻璃茶具

漆器茶具

不锈钢茶具

其它茶具

日常生活中对于茶具的选择

第三章 不同茶艺中使用的茶具

绿茶茶具

红茶茶具

普洱茶茶具

工夫茶茶具

花草茶茶具

独特的少数民族饮茶茶具

第四章 史书中的茶具

《茶经卷上二·茶之具》

1采茶工具

2蒸茶工具

3成型工具

4干燥工具

5计数工具

6封藏工具

《茶经卷中·四茶之器》

1生火器具

2盛炭器具

3锤炭用具

4夹炭用具

5煮茶器具

6支撑器具

7夹茶饼的器具

8装茶饼的器具

9碾茶器具

10筛茶器具

11量茶用具

12盛水器具

13滤水器具

14取水用具

15搅拌用具

16盛盐器具

17盛开水的器具

18饮茶器具

19储存器具

20洗涤用具

21盛洗涤水的器具

22盛渣滓的器具

23擦拭用具

24贮放用具

25储物器具

《续茶经卷上二·茶之具》

《续茶经卷中·四茶之器》

《陆龟蒙集·奉和袭美茶具十咏》

《皮日休集·茶中杂咏·茶具》

试读章节

宋代,除独领风骚的建窑外,全国著名的窑口还有五处,即官窑、哥窑、定窑、汝窑和钧窑,这五大名窑生产的茶具,擎起了当时全国的半壁江山。

官窑

位列五大名窑之首,由官府置窑烧造瓷器而得名,宋代有北宋河南开封官窑和南宋浙江杭州官窑之别,此处所指的是南宋杭州官窑。

南宋官窑继承和发展了唐代越窑青瓷茶具的优良传统,结合宋代艺术饮茶风行的现状,在“青”和“润”上大做文章,产品由原来的薄釉青瓷发展为厚釉青瓷,而且胎体绵薄,造型端庄,釉色晶莹,纹样雅丽。有的坯胎厚度仅为釉层厚度的三分之一,在装饰上一改前朝在产品上刻花、印花或彩绘的烦琐格调,创造性地运用,和“紫口铁足”等艺术手段,独创了碎纹艺术釉。尤其是tt紫口铁足”瓷器,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但是,随着南宋王朝的覆灭,南宋官窑窑场被毁,身怀绝技的工匠纷纷流离失所,烧造的技艺也随之失传。

哥窑

位于浙江西南部龙泉县境内,是龙泉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传宋时龙泉有“均善治瓷器”的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俩,他们继承了越窑的传统,又不断吸收官窑的先进技术,烧造的瓷器在釉色和造型上都有极高的造诣,有“青瓷之花”的美称,因而窑以人名,分别被称为“哥窑”和“弟窑”,其中哥窑名列五大名窑之一,弟窑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哥窑创烧于五代,盛于南宋,以专烧青瓷而闻名。产品胎薄质坚,坯胎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黑灰胎有“铁骨”之称:釉层饱满,色泽静穆,有粉青、翠青、灰青及炒米黄等色,以灰青为主,粉青最为名贵。以纹片为装饰,大纹片呈黑色,小纹片呈黄色。纹片形状多样,大小相同者,称为“文武片”;有细眼状者称“鱼子纹”;似冰裂状的称“北极碎”。还有蟹爪纹、鳝鱼纹、牛毛纹多种。

这种因釉原料在烧造过程中收缩系数不同而成的纹形,自然美观,成为一种别具风格的装饰艺术。

哥窑瓷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器露胎,胎骨如铁,口部釉隐现紫色,因而享有“紫口铡”的美称。

明人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评价哥窑产品:“哥窑、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色好者类董窑。”

弟窑

造型优美,胎骨厚实,釉色青翠,光润纯洁而著称于世。釉色以粉青、梅子青为最佳,其“釉色如玉”的上佳效果,至今仍是独一无二的。

窑址在今河北曲阳涧磁村、燕川村,因古代属定州管辖,故名。

定窑创烧于唐,以烧造白釉瓷为主,兼烧黑、酱、绿釉等瓷器。定窑的发展,到北宋时达到极盛。

据《格古要论》记载:“古定器,土脉细色白,宋宣和政和间最好日北定,有紫定色紫,黑定色如漆,南渡后所烧日南定,昌南(即今景德镇)仿造者日粉定……北定其质极薄,其体极轻。有光素、刻花、划花、印花诸种……其研细处,几疑非人间所有。”

定窑采用一种特殊覆烧技术来烧造瓷器,产品胎薄釉润,造型优美,花纹繁复,器皿装饰多用刻花、印花的手法。

北宋后期,定窑还曾为官府烧造瓷器,器具底部常常刻有“官”或“新官”等款识。定窑产品以罐、瓶、盆者居多,到元朝初期,定窑全面停烧。

窑址在今河南宝丰境内,原系烧制印花、刻花青瓷的民窑,到了北宋晚期,朝廷令汝窑烧制供御青瓷,史称“官窑汝瓷”。而在河南临汝民间烧制印花青瓷,则称“临汝窑”。临汝窑的烧造历史相对较短,成就不高。相反,官汝窑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它的造型规整,大不盈尺,以不加装饰纹样为重,却以釉色釉质见长,其釉色呈淡天青色,被瓷界称为“葱绿色”。

钧窑

是北宋晚期著名的青瓷窑场,窑址在今河南禹县西乡神重镇,因为古属钧州,故名。

在烧造技术上,利用氧化铜、氧化铁呈色各异的原理,烧成了蓝中带红或蓝中带紫的色釉.改变了单色瓷的历史,这是陶瓷史上的一个大突破。其釉色细润,胎骨灰色,以色彩斑斓的釉色代替了原先的花纹装饰,是青釉瓷器的别格。

《格古要论》形容其釉彩说:“钧窑有朱砂红,葱翠青(又名鹦哥绿),荔皮紫者,红如胭脂,青若葱翠,紫若墨黑。”

钧瓷器皿底部刻有数目字者为宫廷内府专用。钧瓷最主要的特征是在釉面常常出现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称为“蚯蚓走泥纹”。

钧窑在元代又有进一步发展,不仅产量增大,而且声名也有所提高,名窑如景德镇者都出产过仿制品。

据《饮流斋说》记载:“元代钧窑,作天蓝色者与宋钧窑大致相同,然亦有别也。元瓷之釉厚而垂,宋钧釉厚而匀;元瓷之紫成物形,宋钧之紫弥漫全体;元瓷之釉浓处或起条纹,浅处仍现水浪纹,宋钧则浓淡深浅皆浑然一律。”

除上述五大名窑外,宋代的窑口还有许多,其中较著名的有耀州窑、古州窑、磁州窑和董窑。

P14-17

序言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茶具”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处处可见,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萧疏桂影移茶具”之语;宋、元、明几个朝代,“茶具”一词在各种书籍中都可以看到,如《宋史·礼志》载:“皇帝御紫哀殿,六参官起居北使……是日赐茶器名果”宋代皇帝将“茶器”作为赐品,可见宋代“茶具”十分名贵,元画家王冕《吹萧出峡图诗》有“酒壶茶具船上头。”明初号称“吴中四杰”的画家徐责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对饮时,他趁兴写道:“茶器晚犹设,歌壶醒不敲。”不难看出,无论是唐宋诗人,还是元明画家,他们笔下经常可以读到“茶具”诗句。这说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茶具,是我国古代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讨论茶具史的兴衰,也可以看到茶文化的历史背景,中国古代茶具也是有其本身独到的发展过程,从中还可以看到陶瓷制造的艺术造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