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的规模日益扩大,进入市场交换的物品种类也越来越多,不再限于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各种商品,还包括各类生产要素。同时,在人们的交换活动中逐步发展出了一些大家公认、易于被人接受的商品,如晒干的鳕鱼、贝壳,或某些贵金属,以这些商品作为交换的媒介。这些作为交换媒介的特殊商品,也就成为随后出现的货币的前身。据记载,唐朝时的长安城设立了东西两市,各有220行,而其后的宋朝洛阳城有120行3000余肆。这里所说的市与肆就已经是我们今天的集市与店铺了。到了今天,除了前面提到的农贸市场和超级市场以外,我们还可以举出许多市场的例子。例如大家都熟悉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那里交易的是各个上市公司的股票,还有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那里交易的是从玩具熊到成套机械等各种各样的进出口商品。
前面我们提到的市场,都是有固定交易地点的,这些市场称为有形市场,与此相对应的,没有固定交易地点的市场叫做无形市场。让我们看一个例子:在广州有一个全国闻名的购书中心,当地人把它简称“书市”。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典型的有形市场,买者和卖者在固定的地点接触并且进行交易。除了这个购书中心,广州城还有大大小小过百甚至上千家的书店和书屋,所有的这些书店、书屋与购书中心一道组成了整个城市的图书市场。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上,书的买者并没有相聚在一起,他们在不同的地方向不同的卖者购买书籍。另一方面,书的卖者也一样。所以我们说整个城市的图书市场是无形的,因为它并不拥有一个固定的地点。虽然这个市场是无形的,但它确实存在,它由书的买者集体和书的卖者集体所组成,他们交易的对象是书。
另一些无形市场的出现和兴起要归功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在这些市场上,买卖双方的接触、交易指令的下达主要依靠邮政通信、电话传真以及互联网来完成。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推广,更使得无形市场大有挑战有形市场的趋势。作为消费者,我们在网上淘宝、买书、购票,通过网络参加旅游团;作为供应者,我们在网上发布商品的信息,达成企业间的大宗交易。这种方式已成为买卖双方并行的重要交易方式。
既然市场已经不是一个空间地点的概念,那么市场是什么呢?我们发现,无论是古代的市场还是今天的市场,无论是有形市场还是无形市场,它们都离不开三个最基本的元素,那就是:买者、卖者和交换物。因此我们可以说,市场就是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一群买者与卖者。其中,买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一种物品的需求,而卖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一种物品的供给,只有买者或只有卖者都不能成为市场。举例来说,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大家都是二氧化碳的提供者,但是没有谁需要这些二氧化碳(当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需要的,但是它们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所以就不会有这类二氧化碳的市场了。再举一个例子,一直以来人类都想找到长生不老的秘方,即使无法办到,也希望尽可能地延长寿命。因而人们对于时间有着强烈的需求,遗憾的是没有时间的提供者,因此也就不存在时间的市场了。
我们会发现,市场除了可以划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以外,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方式。例如,按照交易对象的不同,可以分成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在商品市场上交易的主要是消费品,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交易的主要是供企业生产所用的生产要素。又如,按照区域的大小,市场可以分成地区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再如,按照交易交割的时间不同,市场可以分成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在现货市场上,交易在现时发生;而在期货市场上,买卖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个时间以某个价格对某物进行交易。虽然对市场有各种各样的划分,但在讨论特定的问题时,我们往往只是关注市场某种特定的分类。比如,对于研究市场结构的经济学家而言,市场分成两类:一类是竞争市场,另一类是垄断市场。
举例来说,广这个城市的报纸市场就是一个竞争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有许多的买者和卖者,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一方面,每个消费者都知道,每个报摊提供的都是相同的几种报纸,所以我们随便到哪个报摊购买都可以。另一方面,每个报贩也都认识到,他提供的报纸与其他报贩所提供的没有多大差别,所以他没有什么理由收取较高的价格,如果他这样做的话,消费者就会到其他地方购买。正是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在这个市场上,没有一个卖者能够影响价格。同样,由于没有哪个买者购买报纸的数量特别多,所以在买者中也没有谁可以影响价格。
经济学中的许多理论都是以竞争市场为研究起点的,而且多数的经济学家认为,竞争市场是最理想的市场,在竞争市场中,市场的功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我们以后关于市场的讨论中,如果不加以说明,都是假定市场为竞争市场。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市场都像报纸市场这样,在另外一些市场上,某种商品只有一个或少量几个卖者,而且是由这个或这几个卖者在决定价格,这样的市场被称为垄断市场。例如,我们的有线电视服务的市场就是一个垄断市场。每个城市的居民只能从当地为数寥寥的有线电视台购买有线电视服务,而这样的有线电视台在当地往往只有一两家。如果我们继续分析下去,就会发现,除了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这两种极端的情形,生活中更多的市场是处于这两者之间,既有某种程度的竞争,又有某种程度的垄断。但不管怎样,关于这些市场的一系列问题都可以通过对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的研究,最终得到解决。 现在我们对市场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不妨把关注的焦点从单个市场转向更大的范围,当我们把茶叶、布匹、土地、劳动……各种不同的市场放到一起的时候,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这时候,无数的个人和大量的企业将通过各种商品和劳务的市场进行交易,发生联系;与此同时,这些分散的主体将按市场情况独立地作出决策,支配自己所占有的资源,从而实现了整个社会的资源的配置。我们说,这时候的社会就是市场经济的社会了。那么,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是如何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一系列问颢的呢?P4-5
朋友,您好!
欢迎来到本财经聊天室!
本聊天室以经济问题为讨论主题。“财经”与“经济”的意义实际上大致相仿。
经济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我们时时都生活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之中,天天都从事着一定的经济活动。说到经济,您可能会马上闪出一个念头:“经济”这东西我可是太熟悉了。大至国家当前的经济政策,小至邻家小孩今天的晚餐;上至太空探索,下至深海采矿;远至太平洋彼岸的纳斯达克指数,近至本人的发展大计。凡此种种,我无所不通,无所不晓。经济就这么回事,我懂。那么,如果冒昧地请教您一句:什么是经济?经济这个篮子里到底装着些什么东西?或许,您又会眉头一皱,顿时生出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出来。
“经济”,按我们中文的原意,是指“经国济世”或“经世济民”,是我们的祖先,特别是古代知识分子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所要追求的崇高目标。说某人有“经济之才”,原来的意思是说这个人有抱负、富韬略、心怀报国为民之志、胸有兴国安邦之策。当然,今天的“经济”,其含义和古代相比,已大相径庭。今天,我们虽然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经济”作出不同的定义,但一般而言,经济是指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所构成的总体。
出于理论和实践上的需要,经济又可按不同标准划分为许许多多不同的种类。例如,按照一般行业划分,经济可分为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等;按照经济活动中交换所起作用的大小,经济可分为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等;按照经济活动决策机制的不同,经济可分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按照对外联系程度的不同,经济可分为开放经济和封闭经济;按照对象范围的大小,经济可分为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按照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经济可分为公共部门经济和私人部门经济;按照竞争程度的不同,经济可分为完全竞争经济、不完全竞争经济和垄断经济;按照所有权归属的不同,经济可分为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按照所处周期阶段的不同,经济可分为繁荣期经济、收缩期经济、上升期经济和萧条期经济;按照社会性质不同,我们也把经济分为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等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经济,等等。
就像探究各种语言现象要靠语言学,分析各种数量关系要靠数学一样,我们分析把握各种经济现象靠的是经济学。那么,什么是经济学?首先,我们可以说,经济学就是一门以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当然,这种解释未免表面化了一些,应该有个更深入的说明。可以说,长期以来,人们对经济学到底要研究的是什么,在认识上是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过程的。例如,18世纪时英国的经济学大师、古典经济学的建立者亚当·斯密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增长的学科。生活于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前期的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当时被称为“科学王子”的萨伊又认为,经济学应该是一门分析财富如何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科学。生活于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因博采众家之学而把经济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的马歇尔则认为,经济学就是一门说明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今天,随着认识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经济学内涵的认识已进一步深化。如果要一言以蔽之的话,那么,人们已普遍认为,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合理配置稀缺性资源的学科。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不断发展的需求来说,我们能够用于满足这些需求的绝大多数资源显然是稀缺的。自然资源中的水资源应该是一种相对丰富的资源了吧,但是,农业灌溉用水紧张、工业用水紧张、城市生活用水紧张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更何况,当我们大片大片的沙漠需要开发时,我们首先感觉稀缺的是什么?水!那么,对我们这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我们的人力资源具有稀缺性吗?一样有。我们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稀缺太明显了。我们太需要各种各样的杰出的科学技术人才了。正是这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稀缺性,迫使我们必须认真考虑如何更充分地利用各种有限的资源,在稀缺性资源的安排配置上作出合理的选择。这正是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
具体说,面对稀缺性资源合理利用的选择问题,经济学要回答好如下四个问题:①生产什么。也就是说,一段木材,是用来生产书刊、书桌为教育事业服务,还是用来生产乒乓球台为体育事业发挥作用。②如何生产。即为做成一张书桌,是用手工方式进行制作,还是用机械化方式完成。③为谁生产。即这张乒乓球台最后被谁消费,是进了投资者的家,还是进了工人俱乐部等此类问题。④如何决定。即对以上几个问题,靠什么办法来回答。例如,可以靠政府的行政决策来定夺,也可以让市场机制来支配,还可以通过政府和市场都发挥一定作用来共同决定。我们只要稍微品味一下就可知道,这几个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和生产、分配、消费活动有关的问题。
和经济学要回答好有关选择的几个问题一样,处于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经济活动主体(政府、企业、家庭、个人等)也要不断地作出选择。政府今年的一笔资金是用来铺一条高速公路还是建一座污水处理站?某家工厂这个季度是扩大生产还是减少产量?您家这个月的收入是打算全部花完还是储蓄一部分?您将乐意于从事哪种职业?这些,都体现了经济活动主体的选择。这些选择既构成了经济活动主体的思考、判断,也会最终变成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体现在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上。
也许您接着会问,千千万万、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主体,大家目标不同、爱好不同、所能支配的资源不同,这将会使经济活动主体们作出千差万别的选择,那经济活动岂不会是一团“剪不断、理还乱”的乱麻?让我们看看情况是否如此。 以您身边的生活例子为证。当您观察您和某个熟人的选择表现时,情况确会像您开始时感觉的那样,说不清,理还乱。您会看到,你们两人爱好的差别实在太大了。从吃的到穿的,从日常用品到文体活动,你们两人的选择都截然不同。而且,你们的选择带有太多的偶然性和随意性。您前天花钱买了一本小说,可能完全是您一时冲动的结果。您的那位熟人昨天掏腰包请您在饭店饱吃一餐,可能完全是因为他(她)突然心血来潮所致。今晚,连您明天想吃什么早餐都还难说。那么,面对这类乱糟糟的选择,经济学能理出个头绪,对此进行有效的分析吗?能说哪一种选择是合理的,哪一种选择又是不合理的吗?更何况,你们都觉得你们各自的选择是合理的、自然的。这讲得清楚吗?
确实,当您单看两个人时,情况可能真的难以用三言两语讲清。但是,当您把观察的范围不断放大,从您和您的某个熟人放大到全部熟人,再放大到您所能接触的全部的人,乃至于进一步放大到全县、全市、全省所有的人,您的感觉就会不断改变。这时,因偶然因素和个体差异而造成的区别将会随着您面对范围的扩大而不断缩小。您会很自然地发现,原来,和您以及您的那位熟人行为方式相类似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您熟人的饮食习惯刚好和他(她)的老乡大李小陈相近。而您自己的衣着品味则恰恰和您同事中的老张小王他们相仿。也正是因为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不断观察到这种现象,所以,您和您的那位熟人也就自然都会互相认为对方是很正常也很普通的人,而并不会因为互相间衣着品味的差异而把对方看成是“怪人”,更不会天天带着“和外星人同行”的心情走在一起。再回头看看您的书架。上面所堆的,实际上并非全部都是您一时冲动而买回来的书籍,大多数的书是按您明确的目的选购的。您的那位熟人也不会老是心血来潮请您下馆子。至于明天早上您会买什么早餐,一般也跑不出离家不远的那家小餐厅里准备的那几种食品的范围。这时,您就会发现,经济活动并不是乱糟糟的,经济活动主体的选择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这其中是有规律可循的。实际上,经济学已针对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行为寻找出了不少的规律,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体系。通过认识这些规律,经济学不但可帮助您更好地认识今天的经济,而且还会建议您,在今后的选择中,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更合理。
现在,您有兴趣在我们的财经聊天室里转转吗?
竭诚欢迎您的光临!
主编
2010年3月
什么是经济学?我们可以说,经济学就是一门以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当然,这种解释未免表面化了一些,应该有个更深入的说明。可以说,长期以来,人们对经济学到底要研究的是什么,在认识上是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过程的……
郭小东创作的《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经济学的8个聊天室)》就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讲起,揭示其背后隐藏的经济学知识。
经济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我们时时都生活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之中,天天都从事着一定的经济活动。那么什么是经济学?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当中的经济现象如何用经济学解读?
郭小东创作的《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经济学的8个聊天室)》就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讲起,揭示其背后隐藏的经济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