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队儿童文学丛书”由辽宁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发行,共收入车培晶、薛涛、董恒波、刘东、常星儿、立极、许迎坡等7位优秀中青年儿童文学作家近年的力作,其中包括车培晶的《沉默的森林》、薛涛的《正午的植物园》、董恒波的《同一个梦想》、刘东的《抄袭往事》、常星儿的《回望沙原》、立极的《站在高高楼顶上》和许迎坡的《寻找爸爸的天空》。这几位作家的作品曾经获得过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全国性儿童文学大奖。10年前,辽宁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棒槌鸟儿童文学丛书”曾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我国儿童文学一代宗师陈伯吹把辽宁的儿童文学作家群称为“东北小虎队”,如今,“小虎队儿童文学丛书”的出版,是近年来“小虎队”的一次精彩的集体亮相,也是东北儿童文学界的一大盛事。
本丛书以反映现实生活的中短篇小说为主,作品内容丰富,故事情节生动,呈现出质朴沉郁、明快、诗意等多种美学风格。
本书为“小虎队儿童文学丛书”之一,作者薛涛是辽宁省优秀中青年儿童文学作家,曾获得过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全国性儿童文学大奖。本书包括《正午的植物园》、《打开天窗》、《蒲公英收购站》、《我家的月光电影院》等四篇短篇小说。
有一次,她俩还不知不觉谈到班里某个脾气古怪的男生。紫音居然认定小离在谈到他时流露着好感。小离气急败坏地说这怎么可能呢,他是那么令人讨厌。紫音却说你不觉得他与众不同吗?你不是声称自己喜欢与众不同吗?小离说我什么时候宣布过,再说了河马还与众不同呢,可是对它你能喜欢得起来吗?她俩谈到的这个男生叫武为,他的确与众不同,用紫音的话说,他的气质深沉得像一匹北方的狼。
还有一段时间,她俩对张柏芝产生过浓厚的兴趣,把跟张柏芝有关的信息和图片搞得到处都是。两人谈着谈着小离突然不说话了,她两眼盯住紫音,意味深长地说:“哎,你长得有点像张柏芝啊!绝不骗你。”
紫音美得红了脸。小离赶紧翻出镜子给紫音看。紫音左瞧右瞧,然后问小离:“你真不骗我?”
小离说:“我会骗你吗?”
紫音把镜子推远些重新审视自己,说:“还真有点像。从前我怎么没发现自己这么优秀呢?”
这样,紫音有了优越感。而这优越感是小离和张柏芝给的,主要是小离给的,紫音还没美到糊涂的程度。为了回报小离,紫音几乎把眼睛贴在小离脸上寻找明星的成分。紫音终于发现小离长得也像一位明星,她的名字叫林心如。这让小离也有了优越感。紫音绝不会把“好东西”独吞的,这也是紫音能成为小离唯一一位朋友的重要原因。所以小离说过假如紫音死掉她坚决断绝与这个世界的任何联系。
其实更多的时候,小离都在跟紫音谈自己家里的事情。家里的事情当然与那些沉默寡言的家具无关。一般谈到“家里的事情”,往往要涉及爸爸妈妈或是与他们有关的别人。小离可不轻易跟别人谈自己家里的事情,那是她的隐私,只有她自己有权利知道。而她之所以能开口跟紫音谈这些是因为她已经把紫音当成了另一个自己。紫音肯定就是她自己,不是别的什么人,跟紫音说话就相当于跟自己说话,相当于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写日记给自己看。
“家里的事情”先是让小离感到痛苦,然后是无可奈何。最后那些事情结成了一个灰色的影子,整日蜷在房间的角落里小离的书包里,随时随地不怀好意地窥视着她。这让小离养成了不停地打扫房间整理书包的习惯,但是这个习惯一旦频繁便恶化成了怪癖。紫音有时候也陪她这位朋友完成她的怪癖,并且乐此不疲。有一回,小离第三次把文具装回书包问紫音:“我是不是有心理障碍?”紫音大声笑着:“我看你有这毛病,不过你也把它传染给我了。”
“家里的事情”从爸爸与一位不知名的女人的“交往”开始。她的“闯入”究竟是在哪一天连妈妈也说不清。事实上小离从未见过这位女人,也从未听爸爸正面谈起过她,她更像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但从妈妈的表现上看,她确实存在,并且她是自己的敌人,只有爸爸一个人矢口否认“敌人”的存在。小离确信“她”存在,并无数次想象着她的模样。毫无疑问,她比妈妈年轻漂亮,与爸爸有某种默契……
小离把这事跟紫音说了,紫音说咱们得站在你妈妈这边,不过千万别把这件事情搞糟。
“说说你爸爸和你妈妈问题出在哪里?”紫音的口气显得很老到。
小离想了想:“我实在说不出。爸爸经常闷在他的书房里写东西,不喜欢讲话,我担心有一天他会失语。有时候他也说话,不过不是跟妈妈,是跟自己……”
紫音说:“够恐怖啊!”
小离解释说:“他是在朗读自己的作品,只是朗读得不太好听,折损了那些作品的品位,要是换了咱班语文老师朗读就好了。爸爸一朗读妈妈就不爱听了,找来卫生纸把自己耳朵塞上,或者把电视音量调到最大。即使这样,爸爸还是能被自己写的东西感动得落泪。”
紫音不断地发出唏嘘声。她认为小离爸爸算得上是一位文学天才,只是小离妈妈不太适应罢了。天才往往让人感到不太适应。
“那么你喜欢爸爸吗?”紫音打断小离的话。
“喜欢,他只是有点怪,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接近他,他让我看到的经常是背影,那背影有台灯的光罩着,怪怪的。”
“他喜欢你吗?”紫音问。
“我,我不知道……”小离说,“大概喜欢吧。”
小离越来越不自信了。
紫音得出了结论:“问题可能在你爸爸身上,他太爱自己从事的工作了,所以出了问题。至于那个不露面的女人,我们得调查调查。”
两人在植物园里沉默着,植物们发出的声响夸张地涨大了。
P3-5
儿童文学界都知道,辽宁有个青年作家创作群,他们虎虎有生气,以鲜明的艺术特色活跃在我国儿童文学园地,为少年儿童写出了不少佳作,几年前我就关注他们了。1996年,赵郁秀主编的“棒槌乌儿童文学丛书”出版,次年在中国作协开研讨会,我和其他中国作协主要领导都参加了。他们的作品得到了与会者的肯定。薛涛、董恒波、肖显志、常星儿的小说,车培晶的童话等作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的书产生了影响,还获了大奖。他们还得到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东北小虎队!
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也关注着他们的成长。
这些年,我国的儿童文学事业恰逢好的发展契机,先是中央号召繁荣儿童文学事业,素质教育、大语文理念的提出,后来国务院又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进行部署,这都为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儿童文学作家们深知肩负的神圣使命,勤奋创作,积极探索,没有辜负读者的期望。在这方面,辽宁儿童文学学会等团体注重营造氛围.他们不但积极发现和培养新秀,研讨本省作品,还加强了儿童文学的国际交流。2002年成功地承办了第六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这更激发了作家们的写作热情和创造力,新秀不断涌现,一大批优秀作品面世。他们的作品相继获得过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以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等全国多项重要儿童文学奖,保持了全国前列的位置。
现在,他们又一次集体亮相,再度出山,这套收入七位中青年作家近年小说力作的“小虎队儿童文学丛书”即将出版了。
令人高兴的是,我看见了新的面孔,刘东、立极、许迎坡无疑是新加入的“队员”。我喜欢他们的作品。
许迎坡的作品风格爽利,关注到了弱势群体,比如下岗职工家庭的孩子以及农民工子女的生活,为小读者打开了一扇窗子,给儿童文学园地新添了品种;刘东的作品则峭拔不俗,读后令人掩卷深思;立极在立意上下了工夫,他的小说蕴涵哲理,很有读头。
几位“老队员”的作品也有突破,艺术上更加成熟了。
薛涛的艺术想象已经突破了写实的层面,其充满诗意的幻想是迷人的,《正午的植物园》堪称少有的幻想文学佳作;车培晶的中篇小说用独特的视角书写了那段发生在北方的抗战场景;常星儿、董恒波的小说也大有可圈可点的地方……看罢这套人物鲜活、风情浓郁、文采飞扬的丛书,我的眼前总是浮现着东北那色彩缤纷的广袤原野和浓烈如酒、淳朴浑厚的关东民风。
他们的写作风格沉甸甸的,散发着夺人耳目的活力和锐气,同时其纯粹的文学操守和强烈的道德意识也令我肃然起敬。
辽宁作家面对时尚化、商业化写作不浮躁、不功利,儿童文学之路走得扎实可靠,久之必成大器。
小虎队再度出山,孩子们的朋友来了!
2005年秋
“悉知在筚路蓝缕中奋进的辽宁儿童文学创作,重在扶植新人,且屡屡获奖;被称为‘东北小虎队’的青年作家群,在艰苦条件下的闯劲和坚韧的求索,确令人赞叹。”这是我们敬仰的儿童文学一代宗师陈伯吹老人于1996年7月20日为我主编的“棒槌鸟儿童文学丛书”撰写的序言中的一段话。
此丛书含长、中、短篇儿童小说及童话集共六部。六位作者当时平均年龄三十二岁。得到了各方的好评和鼓励。
我们衷心感谢于酷暑炎夏,抱病挥毫为我们作序,一贯关怀、鼓励我们“为小孩子写大文章”的陈伯吹老人,他诚挚坦言“以一套丛书来展示一省之青年创作群体的新姿和实力者,则‘棒槌鸟’丛书恐怕是仅见或首见的了。故我九十有二高龄,虽已搁笔,但此酷暑之际,汗流浃背也愿为之作序”。每读到此,激动不已。这使我不由想起陈老称为“简朴、务实很使我感动”的在大连召开的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成立大会,当时八十高龄的陈伯吹老人同我们一样睡在学生宿舍,一样吃着从学生食堂打来的饭菜。散会后,知陈老顺道要去北方参观,我们想给他买斤糕点,老人微笑拒绝,只拿了两个食堂的馒头,并说喜欢吃馒头。依依送别时,我望着陈老那矮小却挺拔、坚实的背影,忽又想到这位出生于江南水乡、长期工作在上海的老人怎能喜欢吃北方的馒头?这两个馒头,如同两块巨石,深深地压在我的心头,更能使我常常忆起会议间,陈老坐在木板床沿,同我们促膝交谈的亲切话语,一直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一晃十年过去,已近百岁高龄的陈老又为我们汗流浃背、躬身伏案,将他寄希望于后一代的炽热真情灌注于字里行间,这定格于史页的崇高形象,时时浮现在我们眼前,撞击我们的心灵。
这序言先刊发于《中国艺术报》,题为《东北小虎队虎虎有生气》。丛书获奖后,1997年8月7日,《人民日报》又以《造福于亿万儿童》为题再予刊发。致使亿万少年儿童及广大成人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位于儿童文学园地辛勤耕耘了七十余载的陈伯吹老人的赤子之心。更有人向我们投来羡慕的目光,寄信祝贺我们得到陈伯吹老人的直接关爱,可谓“终身之福”!我们共同祝愿老人早日康复,再沐春风。未料,刚刚过去三个月,11月6日,陈伯吹老人竞驾鹤西去了。这刊发于《人民日报》的“序言”,竞成陈老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成为陈老珍贵的绝笔,成为儿童文学界人们心灵上的丰碑,它将永载中国儿童文学史册!当曾热心关怀与提携辽宁儿童文学事业的上海著名评论家周晓,特向我函告并寄上陈老“年表”时,我不知是惊、是哀,急忙找出精心保存的陈老亲笔书写的序言文稿,不禁潸然泪下。那薄薄的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稿纸上,写满了老人工工整整的钢笔小楷,字字似珍珠,句句是号角,它激励着我们一定要沿着他的足迹以“一种顽强坚韧、锲而不舍的精神”“全速前进”!
我们“小虎队”的朋友们牢记“顽强坚韧”,更为团结互助,坚持阳光写作,新作不断。相继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等各种大奖;有人荣获德艺双馨文艺家、十佳青年、优秀青年作家等各种荣誉。有人还当选为省市政协委员。更为可喜的是,“小虎队”不断壮大,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2004年秋,三十多岁的刘东和王立春(女)双双荣获了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与他们同龄的立极等也接连荣获了冰心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
但是,当我们在学会的年会、笔会相聚畅谈时,当我们再次拜读陈伯吹老人的精妙文字时,免不了这样的思考和探讨:我们的作品如何才能更贴近现实,赢得更广大读者的喜爱?是否做到了陈老教诲的那样“和儿童站在一起……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写出儿童看得懂并且喜欢看的作品”?当今,党和政府极为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但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儿童文学出现如下缺失……原创作品过少,在少得可怜的原创作品中,优秀作品更要少一些。够得上品牌的更少。” (引自《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讨会论文汇编》76页)2005年10月8日《人民日报》十六版,出现一醒目标题《儿童文学呼唤原创》,文中明确强调“没有作者队伍的壮大,就不会有原创作品的繁荣”。面对这一呼唤,肩负神圣使命的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团体,应该警醒、挺身,曾被陈伯吹老人关爱的、“使我深深地感佩”的辽宁“小虎队”应再结队亮相,不辜负老人家的殷切期望,奉献出“三贴近”的原创新作。
在2004年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会议上,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金炳华同志讲话中,特别强调“要重视面向广大农村少年儿童的创作。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亿多少年儿童中有两亿多在农村。文学界要与出版界加强合作,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农村少年儿童,有计划地组织创作一批真实反映当代农村少年儿童生活和精神面貌的作品,满足广大农村小读者的阅读需求”。面对这活生生的现实,面对两亿多正在成长的农村新一代眼巴巴的期望,我们怎能不从感情上激发,行动上实践。所以我们决定编辑这套青年作家群体的丛书,以能迅速反映现实生活的中短篇小说为主,加大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份额,以鲜活的农村孩子形象展示社会新貌。同时,着墨浓郁的地域特色,宣扬传统文化和审美取向,坚持“童心、童趣”和独特风格。在这七部作品集中,有反映城镇、农村少年儿童成长的悲喜故事,有再现抗日战争时期同法西斯斗智斗勇的少年英雄形象,有以幽默调侃的语言为特色的叙述风格。这些作品有直面苦难和忧虑、以美感和诗意化解苦难的凝重之作,还有以心理咨询为特征的少年心理咨询小说,以及富有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大展艺术想象力的幻想儿童文学,等等。
新时期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得以空前繁荣,为适应广大小读者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低幼、儿童、少年文学的细化和界定。2002年,由我们承办的在大连召开的第六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上,北大曹文轩教授宣读的论文《论成长小说》,最先被日本等国报刊翻译刊登。年底在沈阳举办的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交流会上,港台作家们对曹教授的从实践到理论、突破旧有儿童文学概念、首先提出的“成长小说”论,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同。这套丛书所编入的七部中短篇小说集,大部分都属于“成长小说”范畴,它们更贴近现实,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创作、编好这套丛书,我们于2005年一年中,曾先后在沈阳、大连等地开过大小四五次出版研讨会和改稿会。不断探索切磋,群策群力,和谐互助,在不断交流、争辩中,碰撞思想火花、艺术亮点,提升作品质量。这也是对辽宁儿童文学学会成立二十年来一贯坚持的敬业、勤业的学习气氛和工作精神的发扬,也是对耄耋之年的陈伯吹老人光临我们学会成立大会、给予我们的“为了孩子们、为了生命之树常绿的事业而全力以赴”的精神的传承。
为“以品牌创造市场”,这套“小虎队儿童文学丛书”是在原来彰显地域特色的“棒槌乌儿童文学丛书”基础上推出的,为发扬陈伯吹老人对我们“东北小虎队,虎虎有生气”的鞭策,这套丛书没收入年龄已达五十岁的当年“小虎队”的作家之作,这当属遗憾。而女作家的原创新作以及童话、寓言等低幼范畴的作品,均考虑今后再陆续编辑出版。
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的成长,得到了以陈伯吹为首的全国许多专家的关注,著名评论家们特为本丛书撰写了精辟的评介文章,便于少年读者们阅读理解。辽宁儿童文学得以繁荣和发展,也是仰仗于各位专家的厚爱与支持,在此我们深表感谢!同时,也要感谢一直关注辽宁儿童文学事业的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邓友梅先生于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
由于时间仓促和经验所限,本丛书各部作品中尚有很多不足,敬请广大读者及专家们指正,我们当努力改正。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多年来对儿童文学创作给予了关心和扶持,这次更大力支持儿童文学原创新作的出版。他们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将永铭史册。
本丛书出版之时,正值敬爱的陈伯吹老人仙逝八周年暨迎接百岁诞辰之际,这套丛书也是对老人的“童心、童趣”的实践成果的纪念、缅怀,更是为前辈先驱终生事业“跑毕全程”之接力、之延续,我们定要“锲而不舍”,“全速前进”!
薛涛本质上是个童话诗人。像他的前辈安徒生、刘易斯·卡洛尔抑或巴里一样,他具有天生的沉浸在起伏舒缓、和谐悠扬的梦幻边缘翩翩起舞或者欣然漫步的个性与风致。
——《当代作家评论》刘恩波
他的不少小说,有的可以称为哲理小说、寓言小说,有的甚至可以称为诗化小说。他的活跃的想象,他的含蓄的幽默,他对生活和情感的诗意表达,使他的作品读起来让人感到有一种志存高远的豁达和灵气。
——《新民晚报》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