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为“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他说“把科学交给人民”,他获得以他的名字命名3704号星,他成为第一个以科学家的工作和事业颁布的国家大法——他就是著名的科学家高士其先生。这是一本高老向青少年读者介绍科普知识的好教材,好读本。
这是一本特殊的回忆录,它出自一位瘫痪老人的手,而且是在住院期间写成的。书中,高老把科学、文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艺术上的高度和谐完美的统一,同时他在科普作品中用拟人等浅显通俗的语言将深奥、神秘的科学讲得农妇和小孩均能明白。从本书我们可以看见一个伟大的人民科学家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也可明了他对民族社会、世界的伟大贡献,他是经典的高士其、永远的高士其!
本书是《高士其全集》的第五卷,主要是高老的回忆录、贺词、寄语、题词的集锦。
回忆录
四个春秋
童时趣话
七载清华
美国留学
旅欧杂记
求索之路
延安岁月
陪都风云
途径滇越
香港梦魇
桂林生活
桂东履险
天的进行曲
江南行程
台风来兮
奔向新中园
贺词、寄语
要把这桩人民的喜事办好
努力学好科学知识
新年贺信
给少年科学爱好者
国庆节给国外华侨青年的一封信
向小朋友们祝贺新年
大搞科技活动 攀登科学高峰
给青少年的一封信
致北京肿瘤防治研究科技工作者的新年祝词
给黑龙江省青少年科学爱好者的一封信
给北京东城区青少年和劳动模范、科学家联欢大会的贺词
给黄委会子弟小学四{2)中队的信
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年
愿你们“三好”并进,全面发展
给辽宁省科普创作座谈会的贺信
致小读者
衷心的祝贺 殷切的期望
致参加全国中小学生体育夏令营全体营员的贺信
祝《内蒙古科技报》诞生
物理海洋的一朵小浪花
寄语天津青年
科普文苑新花开
向聋人读者致敬
让旅途科普之花盛开
祝《医学科普》诞生
祝《科学与人》越办越好
祝《科普园地》百花盛开
祝《健康》这枝科普新花开得更美更鲜艳
祝贺《科普天地》诞生
祝贺《内蒙古妇女》复刊
祝贺与期望
祝《仪器与未来》创刊
和科学文化知识交朋友
祝《长寿》丛刊创刊
科普作品要创一代之新
祝《科普园地》诞生
祝词
我的祝贺
祝贺《科幻海洋》的诞生
祝贺
祝《健康》杂志越办越好
祝贺《求知画刊》诞生
展开理想的翅膀,飞翔吧!
给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大会的贺信
她是属于全国少年的
祝《科苑》成功
写给青年的信
我的祝愿
给全国首届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和科学讨论会的贺信
祝愿《科普美术》茁壮成长
给全国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和科技活动先进集体表彰大会的贺词
给福建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成立大会的贺电
祝贺少年儿童出版社建社30周年
祝《自动化》越办越好
寓科学于趣味中
给中囤科普作协“二大”的贺信
病榻上的信
寄语广东青少年朋友
前程充满光叹的思维科学
题词
对黑龙江青年的希望
为《夜读》创刊题词
为《铁道知识》题词
为《语文报》题词
为《生活与健康》创刊两周年题词
为《奥秘》题词
为《沈阳科技报》题词
献给《农家乐》
为《求知画刊》题词
为《东方少年》创刊题词
为《作文》题词
为来访的解放军战士题词
加北京图书馆建馆70周年题词
……
为《新民晚报》题词
为《医学科普学基础》题词
为清华大学题词
为《民间方》题词
附录
附录1
高士其先生生平简介
高士其同志永垂不朽
关于高士其“中华民族英雄”称号的由来
高士其传略 /浦漫汀
高士其生平与文学、科普活动年表 /浦漫汀
《先世传略》注
附录2
是高士其照亮了“高士其星”
闪耀在宇宙星空中的高士其星
全国人大吴阶平副委员长在“高士其星”命名仪式上的讲话
全国政协王文元副主席在“高士其星”命名仪式上的讲话
中国科学院许智宏副院长在“高士其星”命名仪式上的讲话
附录3 论高士其科普 /刘为民
附录4 在《高士其全集》(第一卷)首发式上的讲话 /卢嘉锡
后记
苏州四季景象
我在苏州度过了四个春天,春风吹呵春日暖,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我在家里也学会了室内插秧,不用土壤,而把小石子放在一只瓷制的小花盆上,外加清水。在这个花盆里面撒一些稻种,过了几天之后就生长出绿油油的秧苗,十分美丽可爱,不失为观赏植物,摆在母亲房间的大柜子上颇有田野风味。农民们就是拿这种稻秧苗,插在肥沃的土壤上,在春风的吹动下茁壮成长,到了秋天就有收成了,真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春天是山花烂漫的季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五彩缤纷,争艳吐芳。首先是桃花,桃花代表女性。人们常说某某先生交了漂亮的女朋友,是走桃花运。除桃花外,还有李花、杏花、梨花……都是春天开放的花朵,香闻十里。
夏天炎热多雨,有时只穿短裤赤背赤脚,离不开扇子,一停下就汗流浃背。平时喜用蒲扇,出门时用折扇。祖父有一把鹅毛扇,祖母有一把圆圆的团扇,母亲有一把檀香扇。扇子上有的画山水画、风景画;有的题诗文、格言。有一种最普通、最便宜的扇子就是纸扇。在用饭时,大厅里有一把用白布精工制作的大风扇,是呈方形的,同时拴有绳子,绳子一拉扇子就摆动了,风能达到大厅的每一个角落,不过须有专人伺候,吃饭时就不觉得太热了。
在大热天,我常常站在祖母的身旁给她老人家打扇,这也是我对她老人家的孝意,我能这样服侍她,她就乐了。所以祖母最喜欢我。到了晚上就寝时,扇子还是一种赶蚊子的武器,要把蚊子全部逐出蚊帐,不留一个后患,这样蚊子就再也叮不到我们的皮肤了。
夏天的雨水多,苏州的街道泥泞不堪,沟壑不修,下水道不通,庭院里积水,污水横流,这是滋生苍蝇、蚊子的地方。有时我看见两条蚯蚓从天井的隙缝里钻出来。蚯蚓这蠕形动物是土壤的劳动者,它的活动能松懈土块,对人类农业生产是有助的。在夏天傍晚,我在房间里休息远远地听见一阵阵“呱、呱、呱”青蛙鼓噪的声音。
金风送爽,秋天到了。我在苏州度过了四个秋天,秋天的菊花好,菊花的品种多。秋天的天长,我听见树上的蜂儿唧唧地呜叫,这声音传到我的耳鼓,使我产生了一种好奇心,我四处张望,终于找到了蜂的住处,我用一根竹竿儿把蜂窝挑了下来。
秋天又是蚊子嚣张的时候,幼虫变成蚊娘娘只花了一昼夜的时间,它从长满青草的水池旁飞到了人间。
冬天是飞雪的时节,但在苏州雪是罕见的,有时稀稀疏疏地飘了几片雪花。冬天滴水成冰,只有傲雪的梅花、竹子和冬青点缀着冬天的景色。
冬天屋子里生着一个大炭盆,炭盆是青灰色有花纹圆圆的,用陶瓷制成,里面烧着木炭。大家围坐在炭盆前谈天说地。祖母有一个手提的黄铜制成的小炭炉,装着圆形的木炭,上面铺着一层布不致太烫,可以暖手,抱在怀里。一般人用的是手提竹笼子,也是烧木炭,这样手不至于冻僵,身上也暖和,冬天就不可怕了。烧木炭虽然不像北京冬天生火炉有煤气中毒的危险,但空气也受了污染,熏久了也常常觉得头晕。
冬天的被褥很厚,起床时要披上棉袄。冬天的太阳格外可亲,我常常在藤躺上骑马晒太阳,这也是冬天的一景,我觉得家庭的温暖。新年时候我家大门上贴着红纸,上面写着“恭贺新禧”四个大字,两旁有一对春联,上面写:“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横批则是:“诗书传家”。每个房间都挂有年画,有的年画是风景画;有的年画是老寿星;有的年画是一对初生的婴儿,形形色色、多种多样,都是民众喜闻乐见的。
除夕晚上一直到大年初一的早晨,爆竹的声音彻夜不停,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此起彼伏;有的声音像大炮、有的声音像机关枪、有的声音像天上的音乐、有的声音像民间的琴声,也有的发出彩色的光亮照得夜空通明,通宵达旦,使苏州的天空大放异彩。
P18-P20
假如儿童文学作者是儿童精神食粮的烹调者的话,那么,高士其就是一位超级厨师!
高士其是文藻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的同学,他比文藻小两班。听说他原来的名字叫高仕鮀,是家里给他起的;他嫌“仕”字是做官的意思,“鮀”又带“金”字边,也很俗气,他自己就把“人”字、“金”字边旁都去掉了,于是他的名字就叫高士其。
1928年,他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因进行“脑炎病毒”研究,试管爆裂,使他感染了病毒,得了脑炎后遗症,造成了他肉体上的残废,而作为儿童科学文艺的作者,他却坚强地走在许多健康人的前面!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高士其就是全心全力地把科学知识用比喻、拟人等等方法,写出深入浅出,充满了趣味的故事,就像色、香、味俱佳的食品一样,得到了他所热爱的儿童们的热烈欢迎。
高士其的儿童文学著作,不论是文是诗,都是科学、文艺和政论的结晶,他说过:“科学文艺……失去了文艺性,也就失去了它的吸引力……而它的吸引力,正是帮助他们从乐趣中获得知识。”
他的作品,如《菌儿自传》、《我们的抗敌英雄》、《细菌的大菜馆》、《抗战与防疫》等,都是儿童科学文艺中的杰作。
我在《(1956—1961年儿童文学选)序》中曾说过:“为儿童准备精神食粮的人们,就必须精心烹调,做到端出来的饭菜,在色、香、味上无一不佳,使他们一看见就会引起食欲,欣然举箸,点滴不遗。因此,为要儿童爱吃他们的精神食粮,我们必须讲究我们的烹调艺术,也就是必须讲求我们的创作艺术。”我写这段文字时,心里想的就是高士其的儿童科学文艺的创作。
高士其全集的出版,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希望我国的青少年,多读高士其的书,学习高士其精神,健康成长起来。
冰心
1990年11月20日阳光满室之晨
高士其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和教育家。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思想的传播者,是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在长达近60年的瘫痪生涯中,他克服了巨大的病痛和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撰写的长达几百万字的科普作品。
1991年到1994年,安徽少儿出版社出版了《高士其全集》共四卷,全集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获得了“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科普图书奖”等多种最高荣誉奖,丰富了我们科学文化的宝库,但由于各种原因,当时只发行了500套,这500套在《高士其全集》的新闻发布会上被“一抢而光”,为社会各界人士所珍藏。此后许多图书馆和大学欲购无处,纷纷打电话要求再版。
值此高士其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我们决定再版《高士其全集》,此次《高士其全集》的再版共分五卷,第一卷为1949年以前创作的科普作品,第二卷为1949年以后的科普创作,第三卷为高士其一生所创作的诗歌,第四卷为为高士其一生的论文、讲话,第五卷为高士其在晚年亲笔撰写的回忆录和寄语、贺辞、题辞等。
本次高士其全集的再版,最大的特点是增加了近二十万字的高士其回忆录。这是一本特殊的回忆录,这是高老晚年在住院期间亲笔撰写的,恰恰是比较完整地叙述,高老一生中一些罕为人知的年代、情节和故事,他从高老出生一直写到建国时期。 从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完整的高士其形象和人生历程。他用平淡而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揭示了他极其传奇的一生和内心历程。
高老的一生是苦难而悲壮的,但他却以内心无比幽默乐观的心态走完了苦难悲壮的外在生活历程。在回忆录中,高老完整真实的叙述了他的一生,认真地剖析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高老对后人的一个交待,此后,北京医院的定向爆破,南楼拆毁的尘埃无情地涌进了房间,造成了他严重的吸入性肺炎。从此,卧床不起。三年后,他离开了他所挚爱的人类世界。
高士其回忆录没有任何艺术渲染和加工,其本身仿佛就是一部极其生动感人的电影剧本和题材。它阐述了一个真正的富有人性的高士其,而它的传奇性也是十分罕见的。实际上,高士其回忆录的整理,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在长达十年的期间里,数度反复地整理、增删、辨识。因为它散见于二十多本大大小小的笔记本上,前后的年代、地点、事情都是相互交叉的、无序的。要找出上一段与下一段的衔接,十分的困难。而且字迹模糊不清,凌乱,这是他用颤抖的手写成的,需要华仔细辨识。许多人名、地名与历史事件包括英文字母和专业名词都要反复核对,由于本人还担任着高士其基金会的日常工作和许多社会活动。因此一直未有面世,这次是第一次全文向社会公开发表。
《高士其全集》再版有其十分现实的社会意义和时代作用。2002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上一位女委员提出了绿色科普的概念。何为“绿色科普”。她认为,社会也普遍认为“两院院士写科普,实质上是‘科而不普’,因而应由科学家出命题、内容、框架,由文学家进行创作和加工”。实际上,这个问题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高士其先生的科普创作中就已经解决。高老把科学、文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艺术上的高度和谐完美的统一。高士其不仅在科普作品中用拟人等浅显通俗的语言将深奥、神秘的科学讲得农妇和小孩均能明白。而且告诉后人的科普作家们科普写作不是一项孤立的事业,而是要将科普创作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学、艺术、诗歌、心理学、童话相结合,并且要多向这方面的专家请教。
因此,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向广大国民和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一个好读本,好教材,而且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两院院士进行科普创作提供了一个范例和范本,它告诉广大科技工作者、科学家和两院院士们如何更好地进行科普创作,怎样才能使科普作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高士其的作品之所以成为永远的经典,永远的高士其并非是偶然的,而是他广泛地涉猎科学、文化、哲学、宗教、文学的必然结果。他不仅是科学与文学结合的典范,而且是自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的典范,他不仅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的典范,而且还是与哲学结合的典范。他把他所经历的一切和学到的一切,都融进了他的科学小品、科学文艺创作之中。包括儿童时代所经历的民俗民风。而创作成为 洋花鼓戏。他把他看到的神话与童话小说,都演变为创作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如三仙姑、多足岛。他把他所学的传统文化、四书五经都揉进了他的作品中,甚至称为〈菌儿自传〉的开篇我的名称。他把他家族所信奉的道教的太上老君和三大教主及封神演义的神话都放入了他的作品之中,还有基督教、佛教,还有基督教的亚当、夏娃成为他某一篇文章的开篇。佛教的思想、哲学和精神也都有形无形体现在他的作品内容之中。包括西方的科学、医学、文学、艺术、历史,从中世纪的瘟疫的流传到第一次的世界大战都展现在他的卷秩浩瀚之中,他甚至预言了日本帝国主义细菌战的来临与现实及其预防的措施手段。国民紧急动员的状态,同时他还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揉进作品中,无情的批判和挞无情的社会,他把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放进了他的科学长诗〈天的进行曲〉中,从而形成了融科学、文化、文学、哲学、政治于一体的著名篇章,再一次预言了时代的发展和人民必胜。高干其把他所涉猎、经历、学习到的一切都来为他的科学创作而服务。都用来作为他把科学交给人民的工作和事业。他的目标是十分明确的,他的方向是十分坚定的,他的愿望是现实而伟大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高士其是一个真正的大家。上一个融会了古今中外科学文化及哲学的大家。因此,我认为发生在2002年的某些人对高老文章的批评、嘲笑与讥讽是极其荒诞与可笑的,但这一荒诞与可笑是建立在他们没有真正了解高士其的人生经历、思想、渊博知与学问的基础上的。
高士其精通英语,深谙德文、法文、俄文,也懂得拉丁文,在他青年时代他曾这样说道“实际上我的英文写作水平要比中文好”,当时他对自己的中文写作水平一点信心也没有(见戴伯韬回忆录)。他通读了西方各国的文学作品,他熟悉英、法德、美著名的诗人、文学家的作品。如莎士比亚、雪莱、拜伦、斯汤达、歌德等,因此他随手拈来的都是西方名著中的格言、哲理、警句和故事。
在《高士其全集》再版,尤其是高士其回忆录的编撰过程中得到了高老生平友好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叶永烈同志提供了宝贵资料,如在1947年9月由高士其口述,白桦笔录的的五年字的《童年时代》回忆录,及高士其家族历史的《先世传略》,戴伯韬先生所撰写的《不幸的科学家——高士其》;浦漫汀同志新近出版的《高士其研究资料》中的有关资料《高士其传略》、《高士其生平与文学、科普活动年表》等。此外,很多青年朋友利用节假日的周日前来为《高士其全集》的编辑出版作了许多工作。包括航空工业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放弃国庆长假的休息加班加点地工作。可以说《高士其全集》的再版是在临近高士其百年诞辰之际的日日夜夜中经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凝炼而成的。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的颁布,全社会掀起科普热之际,本书的再版在中国科普界和出版界,应属于高瞻远瞩的战略性举措。对此我们对航空工业出版社决定再版《高士其全集》表示深切地感谢。因为他们更多的是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水平的立场和角度来进行这一工作的。
高志其
2005年10月7日
于北京高士其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