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作者将研究视角集中在沪上学堂乐歌历史中的典型事件与人物,进行有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特色且具备教学研究与史学研究双重性质的论文实践教学与示范性学术研究。在梳理史料、澄清史实的同时,追问清末民初音乐风尚转变、学堂乐歌勃兴的真正原因,从而厘清清季民初近代社会转型、观念变迁和背后的国民心态,以及他们的合力对中国新音乐发展之重要影响。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关于近代学堂乐歌的学术著作,包含七章正文与两篇附录,由作者已发表过的学术论文编辑而成。书中以清季民初的沪上学堂乐歌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近代音乐史中的关键问题予以反思,其史料翔实,行文流畅,论点明确。所探讨的问题包括学堂乐歌“依曲填词”“洋腔洋调”的特征在晚清音乐历史文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沈心工与“速成乐歌讲习会”等个案研究,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学堂乐歌文化的渊源及本质。本书既有宏观视角,又有微观事件与人物的写作,其最终目的是配合教学,引导学生在树立正确史观的同时,解决课程教学环节中容易被忽视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实践问题。 目录 第一章学堂乐歌:清季过渡状态的士人寻求民族音乐认同的象征 第二章清季民初国人心态与学堂乐歌 第三章近代中国音乐思潮的特征是中还是西? 第四章哪来的"洋腔""洋调":晚清沪上学堂乐歌的意义与魅力 第五章主动还是被动:从蒋维乔的即时观察认识学堂乐歌的丰富性 第六章由经生副业到主业:南洋公学与学堂乐歌 第七章沈心工与"速成乐歌讲习会" 附录一晚清民国的江南琵琶传承:实学为中心的杂艺竞逐 附录二黄自与《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的历史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