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不说话,但是,有的人说起话来,娓娓动听使人听了全身的筋骨都感觉到舒服,有的人说起话来,锋芒锐利,像是一柄利刀,令人感觉到十分恐惧,有的人说起话来,一开口就使人感觉到讨厌。所以人的面貌各个不同,而人的说话,获得的效果,也正像面貌的各个不同一样……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怎样说话与演讲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作者 | 林语堂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不能不说话,但是,有的人说起话来,娓娓动听使人听了全身的筋骨都感觉到舒服,有的人说起话来,锋芒锐利,像是一柄利刀,令人感觉到十分恐惧,有的人说起话来,一开口就使人感觉到讨厌。所以人的面貌各个不同,而人的说话,获得的效果,也正像面貌的各个不同一样…… 内容推荐 《怎样说话与演讲》一书,原由奉天惠迪吉书局于1920年11月出版,朱自清作序。这是一本广受读者欢迎的生活读物。本书在阐述有关说话与演讲艺术方面,有许多精到的见解和释意,如说话怎样给人好印象,怎样让人接纳你的主张,怎样规劝和拒绝别人而不致伤害对方;演讲要怎样引起听众的兴趣,怎样让人信服你的观点,怎样注意演讲的环境、气氛、达到好的效果等等,至今让我们受益甚多。毫不奇怪,只要有人类存在,就少不了人与人的交流,也就应该注意语言交流的艺术,这原本是古今同理的事情。本书很少说教和空洞的大话,它是大众生活的经验之谈,对今天的广大读者尤有实际生活的帮助和参考意义。 目录 说话(代序) 第一编 怎样说话 第一章 说话是一件难事 一 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 二 说话不见得比写文章容易 三 拉长了面孔不好嬉皮笑脸也不行 四 自己要乖巧 五 要张开了眼睛说话 六 了解说话的基本特点 第二章 给人家一个好印象 一 语语中肯 二 言必有信 三 察言观色 四 态度要温雅 五 说话要幽默 六 说话要委婉 七 让人家有说话的机会 八 最好让人家先说话 第三章 同意人家的主张 一 谁都为尊严而自卫 二 爱好争论者是傻子 三 批评人家不好是无益的 四 训斥人家也未见得有好处 五 冷冰冰的面孔是无益的 六 这并不是阿谀 第四章 要有自己的立场 一 怎样拒绝无礼的请求 二 多言无益 三 用不同的方式来再三申述 四 使人家有回忆的价值 五 学会运用拒绝语言 第五章 要开发别人的话机 一 用赞美的方法 二 用疑问的方法 三 诚意关心人家的谈论 四 投其所好 第六章 怎样和人家辩难 一 不要使人家的心里先存一个“不”字 二 不要攻击人家的短处 三 语句要有力 四 拿出真实的凭据来 五 找出一个共同点来讨论 六 正面辩难不如侧面进击 七 有信心 八 辩难的方法 第七章 怎样说规劝人家的话 一 先赞誉后劝导 二 没有人爱听命令的 三 要给人家留些面子 四 自己来负担错误 五 用鼓励的方法 六 用激将的方法 七 使人不自暴自弃 八 平等待人尊重对方 九 心理相容对症下药 第二编 怎样演讲 第一章 勇气和自信力的养成 一 有志者事竟成 二 胆子大一些 三 要多多地练习 四 磨炼意志 第二章 怎样预备演讲 一 怎样预备你的演讲 二 充实你演讲能力的诀窍 三 名演说家的预备法 四 关于演讲稿 五 增进记忆力 六 忘了演讲词的救急方法 七 演讲的选题和篇幅 第三章 怎样引起听众的注意 一 用热情来引起听众的情绪 二 要讲非吐不快的话 三 要讲有力的话 四 变更音调分别轻重 五 抓住听众的精神 六 声音 第四章 内容的注意 一 意义要清晰 二 避用专门名词 三 形容得体 四 注意兴趣 五 值得被人信任 六 避免听众反感的事 第五章 姿势的注意 一 注意你的动作 二 注意你的服装 三 注意场中的空气和光线 四 使听众紧坐在一处 五 桌上无他物台上无他人 六 姿势教授的荒谬 七 体态语 八 警告信号 第六章 演讲的开头和结尾 一 起头要当心 二 引起听众的好奇心 三 总结要点 四 恰到好处就应停止 五 结尾弊端 六 成功演讲的20条黄金法则 编后记 试读章节 这样诚恳地对他一说,那学生真的改变态度了,过去是一个不肯用功的人,后来成为一个十分用功的人了。 上面所举的例子,虽然一则是律师法庭的辩护,一则是教师对学生的训导,可是,我们无论在什么地方,必须说话要中肯,使听者对你诚挚的态度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那你的说话,就会发生重大的效力。 假使一个工厂里的工人罢工了,厂方想用高压的手段压迫他们复工,这一定是要失败的。如果你用了诚恳的态度,向他们去开导,说明罢工的利和害,使工人自己明白罢工是不利于自己的,那他们自然会很高兴地复工了,比之用高压的手段,所得的效果不啻有千万倍呢! 1915年,柯洛瑞多州煤铁公司中的矿工,他们为了要求改善待遇,而发生了罢工;因为公司方面不善处置,这次罢工又演变成了流血的惨剧,两方面各走极端。这次罢工,由于开始处理不利,便延长了有两年之久,是美国工业史上一次有名的大罢工,那时管理矿务的人,就是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儿子。这位小洛克菲勒,最初为了用高压手段,请出军队来镇压,闹成了流血惨剧,反而使罢工的时间更延长下去,使他的财产,受到了更大的损失。后来,他改变方法,用了柔和的手段,把工潮的事情暂时置之不谈,特地去和工人为友,到各个工人的家中去慰问,使两方面的情感慢慢地转好起来。以后,他叫工人们组织代表团,以便和资方洽商和解。他看出了工人们已经对他稍稍释去了敌意了,于是,便对罢工运动的代表作了一个十分中肯的演说。这一次的演说,把两年来的罢工风潮竞完全解决了。 现在,我们且来看看他怎样说法: “在我的一生之中,今天要算是一个最值得纪念的日子。我觉得十分荣幸,因为我能够和诸位认识了,如果我们今天的聚会是在两个星期之前,那么,我站立在这里竟然是一个陌生人了;因为我对于诸位的面孔的认识还只是极少数。我有机会到南煤区的各个帐篷里去看了一遍,和诸位代表都作了一次私人的个别谈话;我看过了诸位的家庭,会见了诸位的妻儿老幼,大家对我都十分的客气,殷勤地接待,完全把我看作自己人一般。所以,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见,我们已经不是陌生人而是朋友了。现在,我们不妨本着相互的友谊,共同来讨论一下我们大家的利益,这是使人感到十分高兴的。参加这个会,是厂方的职员和工人的代表,现在蒙诸位的厚爱,我才能在这里和诸位相见。诸位对我能够化除一切的宿嫌,彼此成了好友,这种伟大的友谊的精神,我是终身不会忘掉的。我们大家的事业和前途,从此更是展开了无限的光明。在我个人,今天虽然是代表了公司方面的董事会,可是,我对诸位并不站在对立的地位,我觉得我们大家都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我们彼此有关的生活问题,现在我很愿意提出来和大家讨论一下,大家从长计议,获得一个双方兼顾到的圆满的解决:因为,这是对大家有利的事……” 小洛克菲勒本来是工人的对立面,他现在用了中肯的言语去和工人的代表演说, “人非木石,孰能无情?”结果,终于化干戈为玉帛了。 P20-23 序言 谁能不说话,除了哑子?有人这个时候说,那个时候不说;有人这个地方说,那个地方不说;有人与这些人说,不与那些人说;有人多说,有人少说;有人爱说,有人不爱说,哑子虽然不说,却也有那咿咿呀呀的声音,指指点点的手势。 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话。所谓“辩士的舌锋”、“三寸不烂之舌”等赞词,正是物以稀为贵的证据:文人们讲究“吐属”,也是同样的说理。我们并不想做辩士、说客、文人;但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尚书里说:“唯口出好兴戎。”一句话的影响,有时是你料不到的,历史和小说上有的是例子。 说话即使不比作文难,也决不比作文容易。有些人会说话不会作文,但也有些人会作文不会说话。说话像行云流水,不能够一个字一个字地推敲,因而不免有疏漏散漫的地方,不如作文的谨严。但那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却决非一般文章所及。——文章有能到这样境界的,简直当以说话论,不再是文章了。但这是怎样一个不易达到的境界!我们的文章哲学里虽有“用笔如舌”一个标准,古今有几个人真能“用笔如舌”呢?不过文章不甚自然,还可成为功力一派,说话是不行的;说话若也有功力派,你想,哪怕真够瞧的! 说话到底有多少种,我说不上。约略分为:向大家演说、讲解,乃至说书等是一种;会议是一种;公私谈判是一种;法庭受审是一种;向新闻记者谈话是一种;——这些都可称为正式的。朋友们的闲谈也是一种,可称为非正式的。正式的并不一定全要拉长了面孔,但拉长了的时候多。这种话都是成片段的,有时竟是先期预备好的。只有闲谈,可以上下古今,来一个杂拌儿;说是杂拌儿,自然零零碎碎;成片段的是例外。闲谈说不上预备,满是将话搭话,随机应变,说预备好了再去闲谈,那岂不是个大笑话?这种种说话,大约都有一些公式,就是闲谈也有——“天气”当是闲谈的发端,便是一例。但公式是死的,不够用的,神而明之,还在乎人。会说的教你眉飞色舞,不会说的教你昏头耷脑;即使是同一个意思,甚至同一句话。 我国人很早就讲究说话。《左传》、《国策》、《世说》是我们的三部说话的经典。一是外交辞令,一是纵横家言,一是清谈。你看他们的话多么婉转如意,句句字字打在人心坎里。还有一部《红楼梦》,里面的对话也极轻松、漂亮。此外汉代贾君房号为“语妙天下”,可惜留给我们的只有这一句赞词;明代柳敬亭的说书极有大名,可惜我们也无从领略。近年来的新文学,将白话文欧化;从外国文学中借用了许多活泼的、精细的表现,同时暗示我们将旧来有些表现重新咬嚼一番。这却给我们的语言一种新风味、新力量。这时期说话的艺术确有了相当的进步。论说话艺术的文字,从前著名的似乎只有韩非的《说难》,那是一篇剖析入微的文字。现在我们却已有了三篇俞平伯君的《文训》,鲁迅君的《立论》,都是精警之作。这足够证明我所说的相当的进步了。 我国人对于说话的态度,最高的是忘言,但如禅宗“教”人“将嘴挂在墙上”,也还免不了说话。其次是慎言,寡言,讷于言。这三样又有分别:慎言是小心说话,小心说话自然就少说话,少说话少出错儿;寡言是说话少,是一种深沉或贞静的性格或品德;讷于言是说不出话,是一种浑厚诚实的性格或品德。那两种多半是生成的。第三是修辞或辞令。至诚的君子,人格的力量照彻一切的阴暗;他用不着多说话,说话也无须修饰。只知讲究修饰,嘴边天花乱坠,腹中矛盾森然,那是所谓小人;他太会修饰了,倒教人不信了。他的戏法总有让人揭穿的一日。我们是介在两者之间的平凡的人;没有那伟大的魄力,可也不至于忘掉了自己。只是不能无视世故人情,我们看时候,看地方,看人在礼貌与趣味两个条件之下,修饰我们的说话。这儿没有力,只有机智;真正的力不是修饰所可得的。 现在有人提倡“农工大众用语”;因为不熟悉,恕不说什么了。新时代的人物,自有去研究的或者竟认为无须研究,也未可知。反正我是只会说我们自己的: 要说得巧,要说得少; “言多必失”,“语多必败”。 后记 我们的社会已进入21世纪,这是一个更加开放、竞争的时代,学习说话,学习演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尤为青少年渎者所注意。有关口才艺术的书刊,近年来在我们国内一直畅销不衰,这反映出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社会生活的需要。那种如“将嘴挂在墙上”的禅理名言和“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的儒教训条,愈益显得落伍和陈腐。 《怎样说话与演讲》一书原由民国时期的奉天惠迪吉书局于1920年11月出版,是一本很受当年读者欢迎的生活读物。审读该书,它在阐述有关说话与演讲艺术方面,有许多精到的见解和释意,如说话怎样给人好印象,怎样让人接纳你的主张,怎样规劝和拒绝别人而不致伤害对方;演讲要怎样引起听众的兴趣,怎样让人信服你的观点,怎样注意演讲的环境、气氛,达到好的效果等,至今让我们感到受益诸多。毫不奇怪,只要有人类存在,就少不了人与人的交流,也就应该注意语言交流的艺术,这原本是古今同理的事情。只是到了近代以来,尤其是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从生活中愈益深切地体会到并开始研究口才和语言的艺术性。这本小册子很少政治的说教和空洞的大话,它是大众生活的许多经验之谈,对今天的广大读者,尤有实际生活的帮助和参考意义。 该书署名为著名现代作家、幽默大师林语堂著,当我们请版权代理公司向有关著作权继承人联系版权时,著作权继承人不能确认作者是否著有该书。但其内容和行文特点确有林语堂式的大家风范,可见此书内容的丰富和实用。如今读来,对于学习说话、学习演讲的青少年,仍会受益匪浅。由于原书在20世纪20年代初出版,当时的语言、修辞和现在的习惯终有一点区别,故稍加整理,并适当补入一些内容,使该书更具参考价值。为尊重历史事实,原书作者署名及书名不做改动。原书由著名学者、作家朱自清先生作序,写得幽默、深刻、一针见血,非常好,仍按原书排版,诚望广大读者鉴识,特此说明。 杨永德 2006年1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