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水(张家十姐弟的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允和//张兆和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水》所刊文字不仅文学色彩浓,艺术性强,还有不少史事具有史料价值。滴“水”映辉,国族的衰盛、社会的万象、人情的冷暖,异闻雅趣尽囊其中。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肥西张氏后裔(老九房)的家庭杂志《水》可谓当代社会的一个缩影,是民间文学的一朵奇葩。

内容推荐

《水》的内容丰富极了,有家族列传、年代札记、秋灯夜雨、乐益百年、昆曲之叶等栏目。初期,健在的“和”字辈是主笔,亦有七八岁的稚童上阵。文体有诗词、随笔、小品、书札、绘画、书法、篆刻、摄影和歌曲。

目录

卷一 家族列传

名留清史的张树声兄弟 《清史稿》

洒到人间都是爱 张允和

爸爸轶事张宇和

回忆爸爸二三事 张寰和

我有才能的大大 张元和

大大和朱干干 张兆和

我的奶妈同陈干干 张元和

我的汪干干:老妈——干干列传之一 张宇和

门房列传张宇和

元和自述(至上世纪80年代) 张元和

卷二 《乐益》百年

教育家张冀牖 《苏州教育志》

走到光明里——赠初中第一届毕业同学 张冀牖

乐益张允和

爸爸办乐益张寰和

卷三 昆曲雅韵

一介之玉顾志成张允和

从《盘夫》到《惊变》《埋玉》 张元和

昆曲——江南的枫叶张允和

江湖上的奇妙船队——忆昆曲“全福班” 张允和

不须曲 张允和

卷四 秋灯忆语

青岛初识 张宗和

艰辛逃难路 张宗和

从广西到重庆 张宗和

终成眷属 张宗和

两地相思 张宗和

喜得娇女 张宗和

《秋灯忆语》再印后记张以珉

卷五 年代札记

卷五 年代札记

温柔的防浪石堤 张允和

红双喜——我想我的好奶妈 张允和

我到苏州来——往事回忆录之一 张兆和

儿时杂忆 张兆和

回忆杂录 张兆和

大弟新娘俏 张允和

从第一封信到第一封信 张允和

定和自叙(节选) 张定和

窦祖龙枪口脱险 张寰和

塞外三秋 张定和

留园的一天——一个美好又悲愁的日子 张允和

难忘的龙街子 沈龙朱

卷六 岁月印痕

我们大家的迷你趣闻 张元和

傻瓜电脑的趣事 周有光

张兆和天伦北里“避难”记事 沈龙朱

庆庆的一天 张允和代

安安的一天 张允和代

张充和的印章收藏 高翔

合璧记趣 卞之琳

卷七 家书一束

张宗和日记摘录(一) 张宗和

张宗和日记摘录(二) 张宗和

给以逵的信张寅和

难忘的记忆——给亲姐姐兆和三姐的信 张定和

给二姐的信 吉兰、张宁和

家书抵万金 张寅和

给无花果树下的人们的一封信 张允和

密执安家书(摘录) 沈红

允和日记 张允和

家人的话 周晓平等

卷八 水流云在

别了龙门巷 张充和

一封电报和最后的眼泪 张允和

大姐,想念你!——纪念元和大姐 张定和

曲终韵自存 张伟华

二姐同我 张充和

不动声色的“媒人”——允和二姨 凌宏

别离的笙箫 沈红

不思量,自难忘——抹不去的点点滴滴 周孝棣

深深的怀念 张以靖

生别离 张以珉

奶奶的花园 沈红

妈妈的手 沈龙朱

缓缓同行——献在兆和三姐遗像前 张寰和、周孝华

那本老相簿已经合上 沈帆

可敬可爱,可思可歌——怀念从文三姨爹、兆和三姨 凌宏

附录

安徽合肥西乡张氏苏州九如巷家族简谱

张元和年谱简编 凌宏整理

张允和年谱简编 张允和

张兆和年谱简编 沈红

愿《水》长流——代后记 葛剑雄

试读章节

同治元年,从李鸿章赴上海,名其军日树字营。李秀成犯上海,会诸军夹击走之。七年,会克青浦。贼围北新泾,树珊偕程学启力战旬余,贼始遁,擢游击。进克嘉定,贼大举围四江口,树珊逼贼而营,会诸军奋击,连破二十余垒,遂解围,擢参将,赐号悍勇巴图鲁。是年冬,常熟及福山贼以城降,而福山贼复叛,围常熟。二年正月,树珊率军航海抵福山西洋港,风潮作,飘舟近贼巢,潮退不得行。树珊日:“兵法危地则战。”登岸结垒未就,贼大至,树珊疾捣中坚,枪伤左肘不少却,拔出诸营之被围者,进解常熟之围,擢副将。会诸军进攻江阴,树珊扼南门,断贼去路,城复,贼无得脱者,以总兵记名。进攻无锡,悍酋陈坤书、李世贤方以十万众围大桥角,树珊助剿,火贼轮船二、炮船十,歼毙甚众,解其围。李秀成复率众数万至,连营数十里,树珊与诸军夹击,贼大溃。会苏州已下,秀成率死党入太湖,结常州贼,水陆分进,援无锡,时铭传专击外援贼,树珊与诸军合围,十一月,拔之,以提督记名。偕兄树声及刘铭传进攻常州,三年四月,克之,予一品封典,授广西右江镇总兵。

四年,曾国藩督师剿捻,驻徐州,以树珊所部为亲军,令援山东,破贼于鱼台。议设四镇,陈州之周家口为最要,初以刘铭传驻之,既改铭传为游击之师,乃令树珊移驻。五年三月,击贼沙河,贼窜扑周家口,回军夹击败之。五月,又败贼于消沙河东,树珊以贼骑飘忽靡常,耻株守,请改为游击之师。九月,驰解许州之围。十月,逐贼山东境,连败之丰南、定陶、曹县。十一月,回军周家口。贼窜湖北,偕总兵周盛波追剿。会郭松林败绩于臼口,贼焰愈炽,树珊自黄冈追至枣阳,贼窜至黄州、德安,树珊驰援。诸将皆言贼悍且众,宜持重,树珊率亲军二百人穷追。抵新家闸。贼横走抄官军后,树珊力战陷阵,至夜半,马立积尸中不能行,下马斗而死。后队据乡庄发枪炮拒贼,贼亦寻退,全军未败。事闻,诏惜其忠勇,从优议恤,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建专祠,谥勇烈。七年,捻平,加赠太子少保。

我们的爸爸张冀牖在1938年10月13日离开了他爱的十个儿女,离开了他爱的世界走了,走得那么远,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了。

元姐的一封“父逝,告弟妹”的电报,让逃难在各地的九个儿女失去了人间最伟大的爱。从大姐元和到五弟寰和都不在爸爸的身边,他的身边只有最小的弟弟宁和。那时七弟只有十二岁,在爸爸身边尽了孝道,做了灵前的孝子。七弟在一封给我们的堂妹旭和的信上说:“我有九个极好的姐姐哥哥。”我们九个姐姐哥哥要感谢他——我们极好的最小的小七弟,为我们尽了孝道;我们也感谢我们的继母韦均一给了爸爸临终的安慰!

P7-8

序言

《水》是一本家庭刊物,仅限于亲人友好传阅。从1929年创刊到1996年复刊,经历了半个多世纪。

20世纪20年代,元和大姐、允和二姐、兆和三姐、充和四姐、大哥宗和、二哥寅和、好友窦祖麟等在苏州九如巷创办了《水》社,那时大家都年少,喜欢水的德性,正如沈二哥(从文)说的:“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侵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极容易就范。其实,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

《水》社出版了《水》,每月一期,发表自己的作品,大家一起组稿、编辑、刻版、油印、装订。

关于《水》的确实创办时间,如今很难准确记得,根据宗和大哥的日记,为每月一期,1930年11月13日出版总第15期,1931年8月27日出版总第25期,依此推算,可能创办于1929年8月。

后来,随着年岁增长,姐妹兄弟们先后外出求学、工作,流散各地,《水》停刊了。

时光荏苒,岁月沧桑,1995年10月26日,允和二姐为了加强血脉相连的亲情,搜集先辈们的事迹,让后代更多地了解他们,向海内外亲人们发出倡议信,决定重新复刊《水》,此举受到了亲人们一致的支持和响应。1996年2月,《水》复刊第一期在北京出版,允姐任主编,兆姐任副主编。从13期起由寰和任编辑,改在苏州出版。复刊初仅发行25份,现增至近300份。

《水》的文体有诗词、随笔、书信、书法、绘画、摄影等;文字包括中文、英文、法文:作者有耄耋老人、也有幼童,有名家、也有小字辈:从时间上讲,既有上至19世纪50年代的先辈张树声、张华奎的历史事迹,又有21世纪新一代稚童的趣事,时间跨度150多年,涉及了7代人;从内容上讲,既有家庭琐事,又有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弘扬。《水》真的与“兼容并包”的德性彻底吻合了。

后记

去年我曾写过一篇《我家有一本(水)》。原以为张允和先生能看到,就没有将报纸寄给她。后来收到她寄来的第二、三期《水》,还附有一封信,说她是在《中国方域》杂志中得知有我这篇文章,我才意识到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好在一星期后就去了北京,当面向张先生呈上拙文,并且告诉她,这份邮件能收到真是幸运,因为她把地址写错了。

春节前,《水》第四期又寄来了,这是今年1月刚印出来的,还附着一份张先生集曲迷组成的贺年信。

《水》是一份家庭杂志,从这三期里,我分明看到了中国的百年巨变在这个大家庭的投影:《张华奎(霭卿、云瑞)传》记载了张先生的祖父一一清光绪年间川东道台的宦迹;有关她父亲张冀牖的文章最多,使我从多方面认识了这位毁家兴学的教育家、破旧立新的思想家、乐善好施的慈善家;有几篇记录了张先生的弟弟宗和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可以想象这场浩劫对张氏家庭的摧残,受难的自然不止他一人;由张先生拟作的《安安的一天》,则记录了她的曾外孙、张华奎的第六代、两岁的安迪幸福而淘气的童年。

《水》中有不少手稿的复印件,让我看到了沈从文(张先生的三妹夫)抄录的“乐益女子中学十五周年纪念碑文”,张先生的四妹手书的她母亲的诗稿,她三妹作词、三弟谱曲的曲谱《趁着这黄昏》,还有叶圣陶先生之子至善先生写给她的信。第四期中复印的一件“家报”堪称文物,封皮上的字是“封粘固限日行四百里毓秀堂张家报大少爷同治六年正月十一日到”,是1863年张华奎在外地专送给他父亲、淮军将领张树声的信件。

按照以往篷化的“阶级分析”,像张冀牖这样出身淮军将领、大官僚家庭,本人又拥有巨资的人,只会有反动的地主、资产阶级立场。但事实是,他不仅独资办起了苏州第一所女子中学,还聘中共党员侯绍裘、张闻天、匡亚明等来校任教,使苏州第一个中共独立支部得以建立。他的出身和经历似乎不可能使他有“劳动人民感情”,他却很关心家中的用人,还让子女教各人的保姆识字。从中我看到了一向被忽略的知识的力量和人文精神的价值。

我们期待着第五期《水》,愿《水》长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6: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