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自现代以来,利用与怡情的冲突极为强烈,一方眼中的图腾恰是另一方眼中的害虫。而这组矛盾的自然观并非在今天才出现并成为当前环境争议的主要话题。近代以来,由于人们的利用过于强烈,使怡情乃至人类的生存受到极大威胁。过去400年间的环境保护与发展、景观与林业都是“自然之争”的具体表现。本书作者通过考察森林、土壤、山丘、水域和乡村五大主题向读者展示如何在复杂历史背景下审视人类对自然的干预以及自然的能动性,并引领我们思考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同时,如何实现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 内容推荐 人类行为如何影响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如何形塑人与自然的多重关系?针对这些问题,英国著名史学家T.C.斯莫特在厘清1600年以来英国人对自然的不同态度之后指出:尽管自然观因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而有所差异,但都体现出两点——利用与怡情。过去400年间,人们的“利用”过于强烈,使“怡情”乃至人类生存都受到威胁。本书聚焦自然观念,详细考察了近代以来不列颠北部居民对林地、土壤、水域、山地和乡村的干预行为及其后果,以点观面,窥见 “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之争”。在叙事中,作者将环境、经济与社会维度的历史有机结合,不仅更全面地揭示上述自然观存在与发展的历史动因,还借助环境史视角,打破不列颠北部地区的政治界限,更充分地理解现代环境问题的跨地区属性,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现实性的环境史典范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