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著作角度别致,材料新颖,立论高远,思想深刻对于响应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及树立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国际形象的有所助益对于吸取国内外文学及媒体中对中国形象的报道或表述中经验教训十分难得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承担的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项目“新世纪以来欧洲主流媒体中的北京城市形象研究”的最终结项成果。本书针对西方主流媒体长期以来对中国的国家形象的歪曲和误导提出了反拨的意见,并且通过英、德、法国的三家主流媒体中关于中国国家形象的报道加以分析批判,提出了运用跨文化阐释的翻译方法建构中国的国家形象的策略。作者基于英国《泰晤士报》、德国《明镜报》和法国《费加罗报》关于中国的国家形象报道提出批判性分析,并提出了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一些积极对策。 目录 第1章 翻译与国家形象的建构及海外传播 1.1 国家形象建构的多重途径 1.2 西方的“东方学”和“汉学”批判 1.3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及中国人的形象:历史的演变 1.4 当代西方媒体和学者眼中的中国 第2章 城市形象研究 2.1 我国城市形象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2.2 国内外城市形象研究述评 2.2.1 城市形象研究 2.2.2 媒体研究 2.3 本书的研究框架、预期目标和基本内容 2.3.1 总体框架 2.3.2 预期目标 2.3.3 研究对象 2.3.4 研究思路 2.3.5 研究方法 第3章 “十三五”规划中的北京城市形象 3.1 引言 3.2 北京城市形象塑造 3.3 北京“十三五”城市规划研究及发现 第4章 计算机辅助Lexis-Nexis 报刊内容分析编码研究 4.1 引言 4.2 计算机辅助数据分析 4.3 Lexis-Nexis 数据搜索 4.4 基于visual basic 的计算机辅助编码 第5章 英国媒体中的北京形象——基于《泰晤士报》2000—2015年涉京报道的框架分析 5.1 引言 5.2 背景分析 5.3 研究设计与发现 5.3.1 研究设计 5.3.2 研究发现 5.4 讨论 5.5 结论 第6章 德国媒体中的北京形象——基于《明镜周刊》2000—2015年涉京报道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6.1 引言 6.2 研究设计与发现 6.3 内容分析 6.4 批判性话语分析 6.5 建议 第7章 法国媒体中的北京形象——基于《费加罗报》2000—2015年涉京报道的框架分析 7.1 引言 7.2 研究框架 7.2.1 样本和编码 7.2.2 编码框架 7.3 研究发现 7.4 讨论 7.5 结论 第8章 北京的世界主义特征及其发展方向 8.1 全球化进程中的新北京 8.2 世界主义思潮的再度兴起 8.3 北京文化的世界性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8.4 关于北京“瘦身”的几点建议 附录 世界主义视野下的上海摩登(现代性)和上海后现代性 一、上海摩登在今天意味着什么? 二、上海后现代性:中心化和去中心化 三、消解单一的现代性:建构世界主义的上海(后)现代性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