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承泽副墨(精)/白化文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白化文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白化文,1930年8月生,北京市人。民盟盟员,1950年肄业于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

《承泽副墨(精)/白化文文集》分“读书与随笔”、“敦煌与佛教”、“序言与自序”、“寿辞、碑文”四个模块,内容包括《宋元版刻图释》序、《锦灰堆》读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朱彝尊与《明诗综》等。

内容推荐

  “承泽”指的是北京大学家属宿舍“承泽园”,《承泽副墨》者,“承泽退士”试写的企图阐明或说希望表扬诸位大名家的优秀著作的小文及相关的文字而已。白化文著的《承泽副墨(精)》主要收录“阐明或说希望表扬诸位大名家的优秀著作的小文及相关文字”“以为传道之助”。编辑仍旧本此宗旨,除调出几篇关于北京的人和事的文章,主要是把别书中寿辞、碑文都集中调整了过来。分辑则是将序言与自序合为一辑,另增一辑“寿辞和碑文”。

目录

读书与随笔

 话说“题签”

 《锦灰堆》读后

 《学林漫录》

 《老饕漫笔》

 《骨董琐记全编》

 《大变动时代的建设者》

 《杨联陞论文集》

 《冷庐文薮》序

 《平凡而伟大的学者——于道泉》

 《古人称谓》评介

 《联话丛编》序

 《中华对联大典》序

 《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

 《台湾文化》

 《宗喀巴评传》

 《汤显祖全集》和《中国科学技术史.化学卷》

 《唐诗三百首新译》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补编》

 朱彝尊与《明诗综》

 《清人诗集叙录》

 《清人别集总目》

 《中国诗话辞典》

 《中华竹枝词》

 新版《历代题画诗》

 《中国古典韵文精选文库》

 《北京大学史料》读后

 《北大百年百联》弁言

 《清代内府刻书目录解题》评介

 读《彝文经籍文化辞典》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

 读《弢翁藏书年谱》书后 .

 《中国古版画通史》

 值得注意的系列“书影”著作

敦煌与佛教

 《敦煌学十八讲》

 《敦煌文学概论》

 《敦煌变文集》及其前后

 《敦煌文书学》与《敦煌学导论丛刊》

 《英国图书馆藏敦煌汉文非佛教文献残卷目录》(S.6981一S.13624)

 《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解题目录》

 《敦煌佛教经录辑校》

 《英国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目录》(斯6981号一斯8400号)

 《佛教大词典》评介

 《日本佛教史》读后

序言与自序

 《宋元版刻图释》序

 《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弁言

 《古籍整理浅谈》弁言

 《清代敕修书籍御制序跋暨版式留真》序

 《五百罗汉》前言

 《镖行述史》序

 朱国祯及其《涌幢小品》

 《中华少年儿童背诵经典(古代部分)》序

 影印陆机《辨亡论》手卷题记

 《人名故事与文化意识》序

 《风雅的诗钟》序

 《品味书简》序

 《月无忘斋诗存》小引

 《清代书刻牌记图录》序

 《文献学与文献学家》序

 《江淮雁斋读书志》序

 《阮籍·嵇康》前言

 《中学古文全编》前言

 《学习写对联》前言

 《稽神录》前言

寿辞、碑文

 秋浦周先生欣开九帙庆寿文集征稿小启

 秋浦周先生八十寿序

 .恭祝秋浦周先生并沈夫人米寿暨结缡七十载寿序

 选堂先生米寿献辞

 临清季先生九十整寿征文小启

 临清季希逋先生九十寿序

 北京大学图书馆纪念先贤铸像铭文

 中国农业大学校庆铸钟铭文

 文昌院记

 灵山赋

 大唐三藏大遍觉大师游学天竺那蓝陀寺纪念碑碑文

 七塔报恩禅寺新建山门牌楼落成记

 七塔报恩禅寺记

 天寿陵园叙

 周绍良先生夫妇之碑碑文

 阎中雄之碑碑文

 傅亨墓表

 重修国氏族葬墓表

 孟二冬之碑碑文

附录

 百氏菁华副墨传(原书自序)

《白化文文集》编辑附记

试读章节

话说“题签”

书籍封面、扉页等处题签,似乎与中国书法艺术有密切关联。在下见闻有限,浏览所及,各种文种的外文书中,很少见手写体书法题签的。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极深的日本等国使用带汉字的题签,也可归人咱们的汉字题签范围之内。

汉字题签是很讲究的,毋庸在此絮叨。题签者多为书法名家,或是政坛领导,近来也有经济上提供资助的大腕儿,等等。这都是为了先声夺人,使人在展卷前便已明白一点此书的分量。细心而又内行的读者,更可从这里窥见作者与题签者的关系,他们在学术界的地位及彼此间关联的蛛丝马迹,出版者的意图,等等。可惜就此探讨并写出点小文章的太少。

笔者在北京大学中文系1951级读书时,有幸与程毅中学长——就是原中华书局副总编辑,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那位了——同学,后来成为通家,莫逆。在校时曾戏言,我以后要是出书,一定每本都请他题签。20世纪80年代初,我开始出书了。至今,沥沥拉拉已经出了近30种。这个戏言就当真起来,可是,执行时方知不那么容易。这里面冥冥中似乎有一种“缘分”在起作用呢!

应该说,程大学长的书法自成一体(吴小如老师的评语),也常给书籍题签。如中华书局出的一些书,就是他题的。可他不署名。这就妨碍了他的声名。所以,我为每一本书出版而向出版社提出请程大学长题签时,往往不起作用。后来,我出的书的题签,大致有以下情况:

一种情况是,出版者主动提出,必须请谁题签。这还算是跟我熟悉的,亦即了解我的师承、友谊等关系的。如,我在台湾出的一本关于敦煌目录的书,主编者就指定请周太初(一良)先生题签。另一本也是讲敦煌的书,主编指定请吴小如先生题签。为了能出版,只能照办。再说,也算主编者和出版社对我的照顾吧。老师给学生题签,更属于极赏脸的事。应该说,老师给我题签,都是极为认真的。即以吴先生为例,怹老人家的题签,有一位见到后十分赞赏,说是所见题签中最美的,书法水平最高的,马上拍摄下来,回家欣赏去了。

再一种情况是,我请程大学长题了签,出版社没有采用。不知他们是怎么考虑的。天津的一家出版社,还换用另外一位我至今不认识的书法家题写的行书体题签,排印时,书名九个字太长了,排成“L”型。我从此接受教训,出书尽可能不用长书名,并要求排成一行。

还有一种情况是,出版社不接受我的提议,我就进一步建议,干脆用印刷字体排印。典型实例是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

综上而言,可见即以题签这一小事而言,也有由多种因素所致的某种缘分存在,不可强求的啊!

这几年,程大学长声誉渐显,很多出版社逐渐明白他的多方面的价值。我的请他题签的建议就很少遭搁置了。典型的如北京燕山出版社,我和我爱人李鼎霞出的书在他们那里,就由责任编辑杨韶蓉女史出面去约请程大学长题签了。

吴小如老师是不肯(我不敢说“不屑于”)加人书法家协会的,大约协会的人也没有登门访问过。可是,据在下浅见,吴老师的书法实为当代一流大家,而且,“当今寸楮人争宝,何待悠悠二百年!”怹老人家由于常为人题签,除了书法本身之美以外,其字面布置与照应也达到出神人化之境地。记得弘一大师说过:“字之工拙,占十分之四;而布局却占十分之六。”吴老师可谓得此中真谛者矣!因而,吴老师从来不写简化字题签,盖以其不但单体不美,联起来更难以位置也。

本师周绍良先生出书,向例请友人题签,但只请一次,下次出另一种书,换请另一位。只有一次例外。即出《周绍良先生欣开九秩庆寿文集》时,我请示请何人题签,周先生指示去请吴先生。最近出《唐传奇笺证》时,周先生自己又去求吴先生题签。在下以为,这还不算破例。因为,“庆寿文集”不是周先生个人著作,又是我去求的吴先生。不过,吴先生终究为与周先生有密切关联的书题签两次,也是一种胜缘。P2-4

序言

化文学长与我是同学挚友,我们有共同的爱好,都对古典文学有一点偏爱。不过他的学问广泛,知识渊博,这是我们班同学都公认的。当他七十寿辰时,我给他写了一副贺联:

五一级盍簪相契,善学善谋,更喜交游随处乐;

七十翁伏案弥勤,多能多寿,定看著作与年增。

这里我说的,真是实话。他的“善学”和“多能”,是我最佩服而学不到的。据他片断的自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他少年时就偏爱文科,读书很广,从不死抱着课本不放,而是大量地读课外书。虽然偏废理科,但对于海军史和舰艇知识,却非常熟悉,谈起来如数家珍。上大学时,他不仅认真听本班本系的课,还曾旁听过高班和外系的课。他1950年就上了北大,所以曾有机会听过俞平伯、罗常培、唐兰、王重民先生的课,比我们有幸多了。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六说:“转益多师是汝师。”他的确是做到了“转益多师”的,因此有多方面的资源和传承,成为一个多面手。

他的“善学”,首先是尊师重道。一向对老师尊敬尽礼,谒见老师,总是九十度鞠躬,侍立倾听。直到现在,他讲演、发言时,提到老师的名字一定从座位上肃然起立表示敬意。他写文章时总是先举老师的字再注名,以字行的当然在外。这些礼节已是今人所不懂的了。事无巨细,他总是竭诚为老师服务,真是做到了“有事弟子服其劳”。在他将近知命之年,拜我们编辑行的前辈周绍良先生为师,成了超龄的“在职研究生”。他在人前人后、口头书面,总自称为门生,极为恭敬,比青年人虚心得多。

他的“善学”,体现于学而能思和思而能学。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化文学长是身体力行的。他在上大学之后,总结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得出自觉颇为得力见效的四条“秘诀”。

第一条是:

除了入门外语等课以外,大学的课程均应以自学为主。多读课外书,特别是指定参考书和相关书籍,学会使用最方便使用的大图书馆,学会使用各有各的用处的各种工具书,一生得益。

这是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我愿意把它推荐给广大青年同学,不过万一遇上了要求背笔记的老师,可能考试得不到高分,那就不要太在意,争取在别的地方得分吧。

第四条也很重要:

老师的著作要浏览,有的要细读。对老师的学术历史要心中有数。这样,一方面能知道应该跟老师学什么,甚至于知道应该怎样学:另一方面,也借此尽可能地了解在老师面前应该避忌什么与提起什么。

这一条是准备进一步向老师学习真髓的方法。每个老师都有独特的长处和学术道路。你想要多学一些课堂之外的东西,就得先做功课,细读老师的主要著作,才能体会出课堂上所讲的那些结论是怎么来的,才能明白老师所讲的要点在哪里。化文学长在四条“秘诀”的其余两条里就讲了要注意讲义之外的“神哨”和听课时要多听少记,都是这个思路。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找他的《对一次考试答案的忏悔》《定位、从师、交流、考察》两文一读。

他的“善学”,还在于随遇而安,就地取材,见缝插针,照样能左右逢源,有所建树。化文学长前半生道路坎坷,屡遇困境,但他能边干边学,学一样像一样。徐枢学长分配到电力学校教课,心里郁郁不乐,先师浦江清先生开导他说,“你可以研究电嘛”。当时引为笑谈,化文学长却从中得到了启发,他说:“老师有深意存焉: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只要抓住‘研究’不放就行。因而我此后每到新岗位,一定服从工作需要,在工作中不废研究,多少干出些名堂来。”(《浦江清先生二题》)他也的确干出了许多“名堂”。有一段时间,他以业余时间帮《文物》杂志编辑部看稿,看了不少发掘报告,从而也学了文物考古的知识,这对后来他研究佛寺和佛教文物很有裨益。同时也因看稿而向王重民先生请教古籍版本方面的问题,得到了许多课外的真传。

他的“多能”,就因为他“善学”。大学毕业离校之后,他不仅继续向本系的老师请益,而且还陆续向外系的老师求教,如历史系的周一良先生,哲学系的任继愈先生,东语系的季羡林先生,都得到不少教益。他在师从周绍良先生之后,虚心学习敦煌学和佛教文献学,再和他本职工作相结合,创立了佛教和敦煌文献的目录学,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我们只要看看化文学长这一批著作的书目,涉及好几门学科,就可以知道他的“多能”,正是他“善学”的结果。希望青年一代的读者,能从这些书里学习他“善学”的精神和方法,倒不一定要学那些具体内容。因为人各有志,条件各不相同,所遇的老师又各有所长。就如白先生自称“受益于周燕孙(祖谟)先生最深”,他也深知周先生的特长是音韵、训诂,但他不想学语言文字学,就如实地回答了周先生的探询。他最受益的是周先生给他讲的工具书使用法,而学到的还有周先生礼貌待人、踏实治学的作风,应该说是更重要的。

孔子自谦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化文学长少年时并不“贱”,从小在慈母沈伯母的精心培养下,决心要上北大文科。终于在北大中文系前后读了五年,在北大图书馆泡了六十多年,造就了一位“多能雅事”的传统文化学家,应了浦江清、朱自清两位先生在他幼年时说的预言。沈伯母在天之灵,我想应该含笑点头了吧。

中国书籍出版社要出白化文学长的十本文集,汇为一辑,,委托我写一篇序。我与他幸为知交,不能推辞,写一点感想,作为书前的题记而已。

书评(媒体评论)

周绍良:白化文对中原一带汉族为主的佛教派系有自己的看法。汉化佛教逐渐本土化,早已孳生成佛教派系中最大的一支,具有自身的极大特色。汉化佛教乃是原始佛教在中国的折射罢了。

程毅中:白化文创立了佛教和敦煌文献的目录学,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希望青年一代的读者,能从这些书里学习他“善学”的精神和方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