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随着数字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数字普惠金融快速成长并逐渐成为普惠金融创新的重要形式,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包容性增长效应。本书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包容性增长问题予以文献梳理和推理立论,同时走出书斋,步入田间地头深入调研,并基于宏观和微观数据,在统计分析、案例分析、计量检验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研究结论,旨在总结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成功经验,发现其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找准解决方案,最终为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以及金融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证据。 本书的主要使用对象包括高校经管类师生、科研机构工作者和政府职能部门决策者等。 目录 第1章 总论 1.1 问题提出与概念界定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资料与数据来源 第2章 数字普惠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 2.1 引言 2.2 文献综述与研究创新 2.3 研究设计:模型、变量与数据 2.4 实证过程与结果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字普惠金融与民营经济增长 3.1 引言 3.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3.3 研究设计:模型、变量与数据 3.4 数字普惠金融影响民营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3.5 中介效应分析 3.6 异质性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创业 4.1 引言 4.2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4.3 研究设计:模型、变量与数据 4.4 实证过程与结果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5.1 引言 5.2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5.3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水平测度与分析 5.4 研究设计:模型、变量与数据 5.5 实证过程与结果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增收:微观经验证据 6.1 引言 6.2 文献综述与研究创新 6.3 研究设计:模型、变量与数据 6.4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收入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增收:宏观经验证据 7.1 引言 7.2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7.3 研究设计:模型、变量与数据 7.4 实证过程与结果讨论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 8.1 引言 8.2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8.3 研究设计:模型、变量与数据 8.4 实证过程与结果讨论 8.5 稳健性检验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消费水平提升 9.1 引言 9.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9.3 研究设计:模型、变量与数据 9.4 实证过程与结果讨论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10.1 引言 10.2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10.3 研究设计:模型、变量与数据 10.4 实证过程与结果讨论 10.5 本章小结 第11章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主观幸福效应 11.1 引言 11.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11.3 研究设计:模型、变量与数据 11.4 基准回归与稳健性检验 11.5 机制分析与异质性检验 11.6 本章小结 第12章 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家庭金融组合有效性 12.1 引言 12.2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12.3 研究设计:模型、变量与数据 12.4 基准回归分析 12.5 作用机制检验 12.6 异质性分析 12.7 本章小结 第13章 农户数字金融参与:金融素养与社会信任 13.1 引言 13.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13.3 研究设计:模型、变量与数据 13.4 实证过程与结果讨论 13.5 本章小结 第14章 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数字素养与金融素养 14.1 引言 1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14.3 实证设计:模型、变量与数据 14.4 实证过程与结果讨论 14.5 基于收入水平的异质性分析 14.6 本章小结 第15章 乡村数字金融新模式:成长逻辑与未来展望 15.1 引言 15.2 乡村数字金融新模式的改革试点及成效 15.3 乡村数字金融新模式的成长逻辑 15.4 乡村数字金融新模式的发展障碍 15.5 乡村数字金融的未来突破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