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语已多情未了(情感散文)/王充闾文化散文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充闾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中国近年的历史文化散文热中,有一个人不能不提到:他,就是以一部《春宽梦窄》而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1997年)之全国优秀散文奖的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辽宁省作协主席王充闾,他的作品文笔优雅从容,意蕴精深幽远,体现出特有的诗性之美和丰厚的学术功力。他尤以历史文化散文见长,将历史与传统引向现代,引向人性深处,以现代意识进行文化与人性的双重观照,从中获取超越性的感悟,因而卓立于当代学者散文(文化散文)作家之林,深为海内外读者所喜爱,本册为《王充闾文化散文丛书》之情感散文系列,涵盖了千秋叩问、红尘解悟、昔梦追怀、文化乡愁、山川赏读、生涯旅寄等人生内外两界的般般情味。

内容推荐

世间只有情难诉,无论其为亲情、爱情、友情、乡情,还是为喜为怒,为哀为惧,付诸语言文字之后,便会失去其固有的鲜活。时光已像飞鸟一般淡然飘逝,情却如流水浮云,绵绵无尽。最后,只能怅对满地狼藉的生命碎壳,回首前尘往事。

目录

碗花糕

青灯有味忆儿时

附:“灯笼太守”记

童年的风景

吊客

“子弟书”下酒

绿窗人去远

我的第一个老师

三过门间老病死

——疗疴琐忆

天鹅之歌

寻觅

华发回头认本根

收拾雄心归淡泊

家住陵西

一“网”情深

人过中年

岁短心长

从容品味

安步当车

节假光阴诗卷里

我的四代书橱

有信自远方来

生命还乡的欣慰

薏苡的悲喜剧

鸬鹚的苦境

昙花,昙花

始信文缘是苦缘

“化外”荒原

西厢里的房客

“胡三太爷”

回头几度风花

神圣的泥土

乡音

思归思归胡不归

故园心眼

请君细问西流水

月明人在天涯

细雨梦回

逝者如斯

化烦恼为菩提

关于友谊的对话

功成见嫉

心灵上的毒瘤

有歌有酒春常在

两个爱情神话

天凉好个秋

心中的倩影

捕蟹者说

买豆腐

闲话过年

红叶晚萧萧

思想者的澎湃心声

独托诗文展素心

范家自有连城璧

遗爱长留去后思

冰城忆

柳荫絮语

村居酒趣

感受时间

情注河汾

祁连雪

滇云万里情

情湖

曾将泪眼望山河

神女仍无恙

芭堤雅哀歌

野性

眼神

试读章节

他根本不相信,那么健壮的一个小伙子,眼看着生命就完结了。在床上停放了两整天,他和嫂嫂不合眼地枯守着,希望能看到哥哥长舒一口气,苏醒过来。最后,由于天气还热,实在放不住了,只好入殓,父亲却双手捶打着棺材,破死命地叫喊;我也呼着号着,不许扣上棺盖,不让钉上铆钉。尔后又连续几天,父亲都在深夜里到坟头去转游,幻想能听到哥哥在坟墓里的呼救声。由于悲伤过度,母亲和嫂嫂双双地病倒了,东屋卧着一个,西屋卧着一个,屋子里死一般地静寂。原来雍雍乐乐、笑语欢腾的场面再也见不到了。我像是一个团团乱转的卷地蓬蒿,突然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根基。

冬去春来,天气还没有完全变暖,嫂嫂便换了一身月白色的衣服,衬着一副瘦弱的身躯和没有血色的面孔,似乎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其实,这时她不过二十五六岁。父亲正筹划着送我到私塾里读书。嫂嫂一连几天,起早睡晚,忙着给我缝制新衣,还做了两次“碗花糕”。不知为什么,吃起来总觉着味道不及过去了。母亲看她一天天瘦削下来,说是太劳累了,劝她停下来歇歇。她说,等小弟再大一点,娶了媳妇,我们家就好了。

一天晚上,坐在豆油灯下,父亲问她下步有什么打算。她明确地表示,守着两位老人、守着小弟弟、带着女儿过一辈子,哪里也不去。

父亲说:“我知道你说的是真心话,没有掺半句假。可是,……”

嫂嫂不让父亲说下去,呜咽着说:“我不想听这个‘可是’。”

父亲说,你的一片心情我们都领了。无奈,你还年轻,总要有个归宿。如果有个儿子,你的意见也不是不可以考虑;可是,只守着一个女儿,孤苦零丁的,这怎么能行呢?

嫂嫂说:“等小弟长大了,结了婚,生了儿子,我抱过来一个,不也是一样吗?”

父亲听了长叹一声:“嗨,真像‘杨家将’的下场,七狼八虎,死的死,亡的亡,只剩下一个无拳无勇的杨六郎,谁知将来又能怎样呢?”

嫂嫂呜呜地哭个不停,翻来复去,重复着一句话:“爹,妈!就把我当作你们的女儿吧。”嫂嫂又反复亲我,问“小弟放不放嫂嫂走”,我一面摇晃着脑袋,一面号啕大哭。父亲、母亲也伤心地落下了眼泪。这场没有结果的谈话,暂时就这样收场了。

但是,嫂嫂的归宿问题,终竞成了两位老人的一块心病。一天夜间,父亲又和母亲说起了这件事。他们说,论起她的贤惠,可说是百里挑一,亲闺女也做不到这样。可是,总不能看着二十几岁的人这样守着我们。我们不能干那种伤天害理的事,我们于心难忍啊!

第二天,父亲去了嫂嫂的娘家,随后,又把嫂嫂叫过去了,同她母亲一道,软一阵硬一阵,再次做她的思想工作。终归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嫂嫂勉强地同意改嫁了,两个月后,嫁到二十里外的郭泡屯。

我们那一带的风俗,寡妇改嫁,叫“出水”,一般都悄没声的,不举行婚礼,也不坐娶亲轿,而是由娘家的姐妹或者嫂嫂陪伴着,送上事先等在村头的婆家的大车,往往都是由新郎亲自赶车来接。那一天,为了怕我伤心,嫂嫂是趁着我上学,悄悄地溜出大门的。

午间回家,发现嫂嫂不在了,我问母亲,母亲也不吱声,只是默默地揭开锅,说是嫂嫂留给我的,原来是一块碗花糕,盛在浅花瓷碗里。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吃这种蒸糕了,泪水刷刷地流下,无论如何也不能下咽。

每年,嫂嫂都要回娘家一两次。一进门,就让她的侄子跑来送信,叫父亲、母亲带我过去,因为旧俗,妇女改嫁后再不能登原来婆家的门,所谓“嫁出的媳妇泼出的水”。见面后,嫂嫂先是上下打量我,说“又长高了”,“比上次瘦了”,坐在炕沿上,把我夹在两腿中间,亲亲热热地同父母亲拉着话,像女儿见到爹妈一样,说起来就没完,什么都想问,什么都想告诉。送走了父亲、母亲,还要留我住上两天,赶上私塾开学,早晨直接送我到校,晚上再接回家去。P6-8

序言

“王充闾文化散文”丛书

出版说明

我们欣喜地向读者郑重推出这套文化散文丛书:《生者对逝者的叩问》、《语已多,情未了》、《诗话人生》。作者是广大读者所熟悉与热爱的当代著名散文家王充闾先生。

作为全国散文界有代表性的作家,多年来,王充闾的文学成就,一直得到文学界、学术界的充分重视,海内名家纷纷著文评介。他的散文(包括诗词)有很高的知名度与评价,他的创作水平和学术地位得到了全国文学界的公认。

早在2000年,上海著名学者、评论家、博士生导师吴俊教授就曾在《散文大家王充闾》一文中指出:“他的散文不仅是才气纵横的作家之文,而且也是博学睿智的学者之文。”“我以为是可以将余秋雨和王充闾分别视为九十年代中国学者散文(文化散文)的南北两大家的。这种在同一类文体上南北地域对应出现的大家并立现象,其他文体的创作中似乎还未能见到。”“王充闾当之无愧为当代的一位散文大家,还在于他的文体。可以说,他是一位炉火纯青的文体作家。他是真正把散文当作纯粹艺术性的美文来写的。这里有着巨大的困难,决不是寻常高手能够驾轻就熟的。其中体现了王充闾所拥有的难以言传的文体技巧和写作功力。”“如果联系到学者散文(文化散文)的基本内涵,那么,可以把王充闾的散文创作当作是对九十年代文学的一种贡献——并不局限于散文范围之内。”

最近,著名评论家赵慧平博士著文指出:“充闾散文近年来得到越来越高的评价,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意识到它的文本价值。他是一位有深厚古典文学修养的作家,传统文化的浸润使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理解和感受带有深刻的文化母体的印记,这一切所显现出来的艺术精神都是西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写作方式所不具备的。我还要特别强调,他对现代文化的大量汲取,使他的散文在哲学的深度追求方面形成了多元融合,增加了现实批判力量,更为汉语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流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式。”

王充闾散文的内容与题材极为广泛,上下古今,纵横中外,贯通文史哲经,涵盖了社会、自然、人生与心灵世界的众多领域,其中映现着作者博大的视野、真挚的情感、警辟的洞见。他的作品异彩纷呈、视域广阔,或把新的历史眼光投射到已逝者的灵魂深处,以现代意识、独特视角开展超越时空的对话,进行文化与人性的双重观照,从中获取超越性的感悟;或以感同身受的悲悯情怀、参透世情的彻悟,张扬浓重而旷达的情感于作品之中,追寻飘逝的文化诗魂和生命激情,发掘出本真生活的奥义与真谛;或是净洗铅华而凸显诗性本质,进行深刻的理性反思,溶情入理,寓理于情,映现作家的人格精神与审美理想。作品文化含量高,思想深邃,语言优美,情致清醇,联想丰富,体现出特有的诗性之美和丰厚的学术功力。

为了给广大读者提供一套较为系统、完整的阅读与欣赏的文学选本,也为我们的文学殿堂提供一份有价值的精神文化积累,我们从作者公开出版的二十几本散文集中,精选出各体散文二百二十六篇,按照题材范围,重新进行了编排、归类:其中“人物散文”五十篇,“情感散文”六十八篇,“智性散文”一百零八篇,统一纳入“王充闾文化散文”丛书。

我们深信,这套丛书一定会葆有持久的生命力,从而流传广远。

我们热切地期待,广大读者能够关注她,喜爱她。

重庆出版社

2006年5月

书评(媒体评论)

文学最终要处理人的精神和灵魂事务,它有义务回答人类的精神难题。这可能是我们面对的永远的困惑。但王充闾在可能范围内的追问,有价值的探讨,却为这个难题提供了可贵的参照和可能。……特别在他忆旧式的散文里,抒发的是一种别样的情怀。这是一种给人亲近、质朴、纤尘未染,甚至是“前现代”意味的生活图景。——著名评论家、研究员孟繁华

王充闾最让我心灵震撼的,还是他怀念家乡与亲人的文章,这是他独有的精神财富,谁也不能代替。他是一个真情的叙述者,他真实地叙述他之所感、他之所爱、他之所愿,在他的抒写中,看得出来,没有矫情。他将生命中体验到的一切,或如弦歌倾诉,或如黄钟大吕,激热而又沉着地进行体验性表达。生命中的一切,在他的笔下变成了真情诉说。

——博士生导师李咏吟

论起充闾散文的情感,那则是属于寄意于广阔社会人生的仁人与高士的大情感,既有悲天悯人的博爱情怀,也有参透世态的大彻大悟,其前者得益于儒家,后者来源于庄禅。——博士生导师王向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