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者对逝者的叩问(人物散文)/王充闾文化散文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充闾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中国近年的历史文化散文热中,有一个人不能不提到:他,就是以一部《春宽梦窄》而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1997年)之全国优秀散文奖的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辽宁省作协主席王充闾,他的作品文笔优雅从容,意蕴精深幽远,体现出特有的诗性之美和丰厚的学术功力。他尤以历史文化散文见长,将历史与传统引向现代,引向人性深处,以现代意识进行文化与人性的双重观照,从中获取超越性的感悟,因而卓立于当代学者散文(文化散文)作家之林,深为海内外读者所喜爱,本册为《王充闾文化散文丛书》之人物散文系列,涵盖了千秋叩问、红尘解悟、昔梦追怀、文化乡愁、山川赏读、生涯旅寄等人生内外两界的般般情味。

内容推荐

解读历史,是一种心灵的对接。它既是生者对于逝者的叩访、驳诘,同时也是逝者对于生者的灵魂拷问——今人古人共同站在历史这面镜子前,照鉴各自的面目。在这种重新演绎人生的心路历程中,只要切入人性的深处,进到灵魂的底层,恐怕就不会那么超然、坦然,无动于衷了。

目录

濠濮间想

——庄子侧写

严陵不从万乘游

貂蝉故里行

域外悲吟王子安

梵宫掠影

——天才文人骆宾王的末路

两个李白

何曾春梦了无痕

——苏东坡在海南

身后是非

——雅谑朱夫子

陆游的梦

李易安终古凝眉

龙湖之会

——李贽与袁中郎

陈梦雷痛写绝交书

情在不能醒

——绝代风流说纳兰之一

青眼高歌

——绝代风流说纳兰之二

纳兰心事几曾知

——绝代风流说纳兰之三

香妃

用破一生心

——且说曾国藩

他这一辈子

——且说李鸿章

因蜜寻花

——访鲁迅故居

小巷歌哭

——老舍故居遣怀

人生几度秋凉

——且说张学良

青天一缕霞

——悼萧红

丛台遥忆武灵王

汉高祖还乡

八王乱晋

藏王和公主的雪域情缘

机关算尽

——赵家天子系列之一

无字碑

——赵家天子系列之二

一囊吞尽宋王孙

——赵家天子系列之三

自将勘踏认前朝

——耶律倍追怀

完颜三兄弟

权阉肆,惑大明

狮山梵影

——且说建文帝

努尔哈赤迁都

驯心

——清初诸帝的驭人术

一夜芳邻

——邂逅勃朗特三姊妹

与福尔摩斯合影

海顿《告别》

她,嫁给了“纳斯卡线条”

——玛丽亚佳话

石不能言也动人

——维格兰的生命之华

易卜生的生命原版

涅瓦大街的俄国作家群

普希金与泪泉

“黎明鸟”契诃夫

“马背上的水手”

——杰克·伦敦

把望远镜倒过来看

——纽约作家群一瞥

诗人聂鲁达的恒久魅力

远村的召唤

——泰翁的后半生

蹈海余生作壮游

——崔溥与《漂海录》

一路文缘

——日本关西作家群

试读章节

隐士本是一个群体,他们各各不同,但总有些共同的特征,因此,大家觉得有必要画一幅能够概括这些特点的粗线条的隐士肖像:

一是隐士是具有一定的文化层次和道德修养的士人——古代的士人相当于现代的知识分子;

二是虽然他们的智慧与才能高出于一般人,但却不求闻达,不入仕途,洁身守素,远居山林,许多人在经济生活方面都处于一种原始化、贫困化的状态;

三是他们以放弃仕途的富贵荣华为代价,博取更多的精神自由和更高雅的审美体验,看重个体生存形式和精神活动的自由自在;

四是他们忽视物质的享受,追求精神的超越,鄙弃以利相交、虚伪夸饰的人际关系,向往恬淡自然、超越功利的精神境界;

五是他们往往都有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生存理念和生命追求。

就封建时代的士子隐居遁世的情况来考察,清人陈日浴说:“或有执志而有所待者也;或有激于垢俗疵物而将以矫世者也;或有见于几先而佯狂以自全者也。”(《续高士传》序)这里既含有对客观现实的评价,也包括主体的价值判断,应该说,有一定的概括力。

但要排列顺序,首先应是“有激于垢俗疵物而将以矫世者”,如传说中的帝尧时期的巢父、许由。晋皇甫谧《高士传》中记载,许由初隐于沛泽,因帝尧欲以天下让之,而逃耕于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后来,帝尧又召之为九州长,许由不愿闻之,而洗耳于颍滨。适逢巢父牵牛犊来饮水,见许由洗耳,问明缘由,便责备他隐居不深,欲求名誉,以致污秽犊口,遂牵牛犊至上流饮之。这类自甘退出社会舞台,彻底放弃对现实社会的价值关怀,绝对排斥入世而超然物外的狂狷者流,当属于原根意义上的隐士。严子陵也应属于这方面的典型。

他们认定社会现实、仕途官场是污浊的,因而不愿与时辈为伍,与俗流同污,洁身自好,独立超群,“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要在攫取爵禄、奉侍王侯之外,创造自身的存在价值,实现自我选择、自我主宰,保持独立人格、自由意志。否定外在权威,卸却自身责任,远离功利,逆俗而行,成为他们处世待人的标志。据《庄子》记述: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日:“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烯。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奋力追求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对于此类隐士来说,这就是一切。

唐代诗人贾岛对于与世隔绝的隐士生涯有过生动的描绘:

虽有柴门长不关,片云孤木伴身闲。

犹嫌住久人知处,见拟移家更上山。

这使人联想到庄子讲述的南郭子綦的故事。他隐居于山洞之中,齐国君王来看望他,引得周围许多人向他致贺。他据此进行反思:我必定是先有所表现,他人才能够知道;我必定是名声外扬,对方才前来找我;我有了行动表现,名声外扬,才招惹周围的人前来致贺。经过这么一番痛切反省,他终于大彻大悟了,从而变成了“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实现了主体心智的全面泯灭。

至于“有见于几先而佯狂以自全者”,最典型的应是庄子。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下了这样一件事:楚王听说庄子是个贤才,便用重金聘他为相。庄子却对使者说:“你看到过祭祀用的牛吗?平日给它披上华美的衣饰,喂的是上好的草料,等到祭祀时就送进太庙作为牺牲,把它宰掉。到那时候,牛即使后悔,想作个孤弱的小猪崽,还能做得到吗?”宁可终生安贫处贱,也不去涉足‘天下无道,礼坏乐崩”,置身于严重无序状态的乱世,更不去当那时时有性命之虞的卿相。庄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P18-19

序言

“王充闾文化散文”丛书

出版说明

我们欣喜地向读者郑重推出这套文化散文丛书:《生者对逝者的叩问》、《语已多,情未了》、《诗话人生》。作者是广大读者所熟悉与热爱的当代著名散文家王充闾先生。

作为全国散文界有代表性的作家,多年来,王充闾的文学成就,一直得到文学界、学术界的充分重视,海内名家纷纷著文评介。他的散文(包括诗词)有很高的知名度与评价,他的创作水平和学术地位得到了全国文学界的公认。

早在2000年,上海著名学者、评论家、博士生导师吴俊教授就曾在《散文大家王充闾》一文中指出:“他的散文不仅是才气纵横的作家之文,而且也是博学睿智的学者之文。”“我以为是可以将余秋雨和王充闾分别视为九十年代中国学者散文(文化散文)的南北两大家的。这种在同一类文体上南北地域对应出现的大家并立现象,其他文体的创作中似乎还未能见到。”“王充闾当之无愧为当代的一位散文大家,还在于他的文体。可以说,他是一位炉火纯青的文体作家。他是真正把散文当作纯粹艺术性的美文来写的。这里有着巨大的困难,决不是寻常高手能够驾轻就熟的。其中体现了王充闾所拥有的难以言传的文体技巧和写作功力。”“如果联系到学者散文(文化散文)的基本内涵,那么,可以把王充闾的散文创作当作是对九十年代文学的一种贡献——并不局限于散文范围之内。”

最近,著名评论家赵慧平博士著文指出:“充闾散文近年来得到越来越高的评价,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意识到它的文本价值。他是一位有深厚古典文学修养的作家,传统文化的浸润使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理解和感受带有深刻的文化母体的印记,这一切所显现出来的艺术精神都是西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写作方式所不具备的。我还要特别强调,他对现代文化的大量汲取,使他的散文在哲学的深度追求方面形成了多元融合,增加了现实批判力量,更为汉语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流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式。”

王充闾散文的内容与题材极为广泛,上下古今,纵横中外,贯通文史哲经,涵盖了社会、自然、人生与心灵世界的众多领域,其中映现着作者博大的视野、真挚的情感、警辟的洞见。他的作品异彩纷呈、视域广阔,或把新的历史眼光投射到已逝者的灵魂深处,以现代意识、独特视角开展超越时空的对话,进行文化与人性的双重观照,从中获取超越性的感悟;或以感同身受的悲悯情怀、参透世情的彻悟,张扬浓重而旷达的情感于作品之中,追寻飘逝的文化诗魂和生命激情,发掘出本真生活的奥义与真谛;或是净洗铅华而凸显诗性本质,进行深刻的理性反思,溶情入理,寓理于情,映现作家的人格精神与审美理想。作品文化含量高,思想深邃,语言优美,情致清醇,联想丰富,体现出特有的诗性之美和丰厚的学术功力。

为了给广大读者提供一套较为系统、完整的阅读与欣赏的文学选本,也为我们的文学殿堂提供一份有价值的精神文化积累,我们从作者公开出版的二十几本散文集中,精选出各体散文二百二十六篇,按照题材范围,重新进行了编排、归类:其中“人物散文”五十篇,“情感散文”六十八篇,“智性散文”一百零八篇,统一纳入“王充闾文化散文”丛书。

我们深信,这套丛书一定会葆有持久的生命力,从而流传广远。

我们热切地期待,广大读者能够关注她,喜爱她。

重庆出版社

2006年5月

书评(媒体评论)

王充闾当之无愧为当代的一位散文大家。他的散文不仅是才气纵横的作家之文,而且也是博学睿智的学者之文。我以为是可以将余秋雨和王充闾分别视为九十年代中国学者散文(文化散文)的南北两大家的。这种在同一类文体上南北地域对应出现的大家并立现象,其他文体的创作中似乎还未能见到。——著名评论家、博士生导师吴俊教授

充闾散文近年来得到越来越高的评价,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意识到它的文本价值。他是一位有深厚古典文学修养的作家,传统文化的浸润使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理解和感受带有深刻的文化母体的印记,这一切所显现出来的艺术精神都是西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写作方式所不具备的。我还要特别强调,他对现代文化的大量汲取,使他的散文在哲学的深度追求方面形成了多元融合,增加了现实批判力量,更为汉语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流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式。——著名评论家赵慧平教授

王充闾的历史文化散文能够自成高格,享誉文坛,其审美和诗性追求上的苦心孤诣,精益求精,当是关键性条件之一。——著名评论家古耜

王充闾立足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从哲学的高度对文化和人生进行了现代性的剖析、诘问,写作也在批判中实现了最具本质意义的超越。

——小说家,评论家石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