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儿童心理创伤的预防与疗愈/创伤疗愈经典书系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作者 (美)彼得·A.莱文//玛吉·克莱恩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心理创伤不仅来自虐待、暴力或失去亲人等灾难性事件,也可能来自自然灾害和日常事件,如交通事故、外科手术、摔倒、溺水、突然的分离(例如父母离婚等)。成人往往将这些常见的经历看作普通事件,忽视了它们带来心理创伤的可能性。
本书通过大量案例介绍了日常生活中的创伤事件,从症状预防的角度探讨了可能造成心理创伤的常见情况,建议成人通过孩子的语言和行为判断他们是否已经被看似微不足道的不幸事件压垮。
另外,本书还以较大篇幅介绍了减少儿童遭受性侵犯的知识,以识别和判断是否需要提供心理咨询,预防和降低可能的风险。
本书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孩子提供适当的支持,以帮助他们从创伤中恢复,并为家长、教育和医务工作者提供了预防和治疗创伤的工具。
孩子先天具有强大的心理弹性,能够从创伤中恢复。本书提供的支持和指导不仅可以帮助他们预防创伤反应的出现及恶化,还可以帮助他们消除已知和未知的过去创伤事件的残余影响。
作者简介
彼得·A.莱文(Peter A.Levine),拥有医学生物物理与心理学双博士学位,体感疗愈(somatic experiencing)创始人和发展者。因为在身心治疗领域的创新性贡献,他于2010年获颁美国身心治疗协会的终身成就奖。
莱文博士拥有50余年在压力和创伤方面的研究和治疗经验,曾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压力咨询顾问。他在世界各地进行体感疗愈培训,并在欧洲和美国的医院和疼痛诊所教学。
莱文博士的著作颇丰,在科学、医学和大众出版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代表作《唤醒老虎:启动自我疗愈本能》(Waking Tiger: Healing the Trauma),于1997年甫出版,即成为畅销书。
目录
推荐序
序言
本书概览
第一部分 理解心理创伤
第1章 什么是心理创伤:心理创伤的工作性定义
心理创伤源于神经系统,而非源于外部事件
身体残留印记的原因:脑科学研究的启发
第2章 心理创伤事件的来源:从普通事件到特殊事件
儿童心理创伤产生的常见原因
家庭和社区暴力的普遍流行
关于婚前协议、婴儿和学步儿的观点
当心理创伤诱发事件未知时
第3章 儿童心理创伤的体征和症状
心理创伤的一般症状
识别幼小群体的心理创伤症状:婴儿至学龄前儿童
识别学龄儿童的心理创伤症状
识别青春期的心理创伤症状
迟发性心理创伤反应
性创伤心理症状
为什么有些儿童有心理创伤症状,另一些儿童则没有
症状持续时,心理创伤如何影响儿童的大脑
总结:心理创伤的继发性症状群
结语
第二部分 儿童心理创伤预防的指导原则
第4章 情绪急救或如何成为优质“创可贴”
为受创儿童提供支持
三位一体脑理论
熟悉自己的身体感觉
共情儿童的节律、感觉和情绪
心理创伤预防的急救措施:分步指南
掌握爬行脑的语言
不会永远受到伤害
感觉和情绪是不一样的
以儿童为中心,关注情绪需求
通过游戏帮助受创儿童
结语
第5章 感觉、想象和体验:使用动物意象和儿童诗歌改善心理创伤症状
什么是资源,它们从何而来
利用儿童诗歌和故事来预防和治疗心理创伤
结语
第三部分 常见情况指导
第6章 意外和摔倒的情绪急救
意外和摔倒的情绪急救:基本指南
通过倾听和叙事来表达情绪
对意外和摔倒心理创伤症状的处理原则
车祸处理小贴士
音乐治愈创伤
结语
第7章 父母和医护人员的预防措施
接受医疗措施前:做好准备工作
为儿童准备手术或其他治疗过程时的指南
是否选择手术
密切关注儿童的疼痛感
第8章 父母离婚、死亡和分离:帮助儿童走出心理丧失
区分情绪
离婚的两种观点:光明还是黑暗
父母离异后的救助:保护儿童健康的指南
讨论:为雅各布创设更快乐的情境
结语
帮助儿童处理哀伤
如何处理宠物死亡的创伤事件
第9章 预防和治疗性骚扰导致的严重心理创伤
保护儿童免受性创伤的伤害
照料者提升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的措施
鲜为人知的厌恶情绪
青春期前儿童性侵犯易被忽视的影响
与下一代共鸣:走出传统文化中的误区
第四部分 通过预防和社会变革展望美好未来
第10章 呱呱坠地:分娩和婴儿
孕妇保持良好的心境
产妇和宝宝都是有知觉、有意识的动物
向新生命致敬
择时出生:引产和剖宫产
新生命的前三个月
健康成长的要素
婴儿的奇妙世界
第11章 幸福课堂:帮学生改善学习障碍和自我调节障碍
被误解的学生
避免和识别误诊:是自闭症还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愤怒管理课程指南
校园欺凌
校园暴力
学校里的儿童哀伤互助小组
给教师的建议
其他课堂活动
结语
第12章 应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学校内外的危机干预
首先,不要造成伤害
危机干预的另一种方法
帮助受灾儿童恢复心理韧性:来自泰国的实践经验
全球恐怖袭击事件不断
终结或挽歌
第13章 面向未来的医疗服务改革:儿科创伤小化方案
彼得的故事
美国医疗卫生行业的现状
展望21世纪的替代医学和综合医学
结语
附录A 意外和摔倒的情绪急救
附录B 症状清单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序言
在美国,每年有超过400
万儿童受到创伤事件的影响
。1如果在这个统计中,关
于“心理创伤”的定义局限于
狭义的、非常明显的不利情
境,如性侵犯、身体虐待、
严重伤害、亲人离开或死亡
,那么从“心理创伤”的广义
视角来看,遭受各种大大小
小创伤的儿童人数绝对远远
超过400万。正如彼得·莱文
和玛吉·克莱恩两位作者在
本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心理
创伤并非由外部事件决定,
而是由儿童的神经系统对事
件的处理方式决定的。基于
莱文博士数十年的开创性工
作,他们明确表示,正是不
良事件引发的未解决情绪的
残留和冻结造成了长期的负
面影响。
作为一名为成瘾者提供
心理服务的医生,我每天都
能看到早期创伤经历是如何
储存在人们身心之中的,这
些创伤经历对外表现为用暴
力伤害他人,对内表现为自
我伤害的观念或行为。
预防、共情以及巧妙地
处理心理创伤的潜在负面影
响至关重要。我们知道,负
面体验不仅能够让个体形成
痛苦的记忆或无意识负面状
态,还可能导致脑化学物质
和身体生理机制的终生变化
。创伤经历甚至可以影响未
出生的胎儿。一项研究发现
,遭受“9·11”恐怖袭击事件
的孕妇,其子女出生后长至
一岁时,血液中的应激激素
—皮质醇水平仍会异常。2
多项对人和动物的研究发现
,不良的早期经历可能会导
致大脑中负责调节情绪和行
为的基本化学物质出现永久
性失衡。
许多我们认为理所当然
、经常发生的“普通”日常事
件其实都有可能造成心理创
伤。儿童越小,这些事件的
伤害性越难为人所觉察(却
依然能给儿童造成创伤性的
影响)。例如,某儿童不小
心摔倒,这是件小事,但是
如果他不能以健康合理的方
式来处理摔倒事件的影响,
尤其是因为“过度反应”而感
到羞耻或被贴上“过于敏感”
的标签,这次“微不足道”的
摔倒就会给该儿童造成心理
创伤。如果儿童没有得到足
够的支持、没有做好充分的
准备或者他的反应没有得到
共情,即使是采取医疗措施
也会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正如莱文和克莱恩极力宣称
的那样,我们的文化以多种
方式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们
带来了创伤,比如,非必要
的侵入性分娩手术,制度化
、机械化的教学方法,父母
过于痛苦而忽视孩子情感需
求的离婚案件。
本书也传达了一个好消
息:许多心理创伤是可以预
防的。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避
免的,但它们的创伤影响可
以大幅度降低,或者至少小
化。关键在于,成人要允许
和鼓励孩子在遭遇创伤事件
时能够顺其自然,将本能的
惊恐、战栗等情绪反应自然
表达出来;而不是试图压抑
或控制这些反应,对孩子进
行单纯说教或投射成人自己
的恐惧和焦虑。
作者传授的秘诀是成人
首先要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
,因为只有成人保持镇定、
游刃有余和胸有成竹的状态
,儿童才有可能缓解紧张。
成人所持的状态比应对方式
更为重要。更准确地说,当
成人面对令人不安的情境时
,所持的状态将决定应对方
式和应对结果。莱文和克莱
恩向读者推荐了好的教练—
自己的身体和感觉,以此来
指导创伤治疗工作。
莱文和克莱恩在书中介
绍的心理创伤预防技术具有
科学、简洁、对具体步骤解
说到位、具体操作的理论依
据充分等优点。他们以严谨
的态度在实践中将“心理创
伤预防”的原则具体运用于
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孩子,
满足不同阶段孩子的特定需
求。本书不是一本教材,尽
管它可以有效地代替许多教
材;也不是一本应对心理创
伤的自助图书。这本书的目
的是唤醒父母或心理工作者
等儿童照料者爱的洞察力,
是指导成人帮助儿童渡过难
关的手册,如果没有成人的
共情和熟练的干预,这些难
关会给儿童留下终生创伤。
我认为没有任何一本书
可以与本书相媲美。如果说
有些书以其创造性“打破原
有模式”,本书则更进一步
:它开创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能够为关注儿童健康和幸
福的人们提供帮助。
——加博尔·马泰博士(
Gabor Maté)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
见》
《身体会替你说不》等
著作的作者
导语
心理创伤治疗大师、体感疗愈创始人彼得·莱文代表作。
儿童心理创伤疗愈经典,借助案例、诗歌、插图、练习,指导成年人成为高效“创可贴”,尽快处理创伤事件的残余影响。
通过大量案例介绍了日常生活中的创伤事件,从症状预防的角度探讨了可能造成心理创伤的常见情况。
以较大篇幅介绍了减少儿童遭受性侵犯的知识,以识别和判断是否需要提供心理咨询,预防和降低可能的风险。
为家长、教育和医务工作者提供了预防和治疗创伤的实用工具和方法。
杨广学、龙迪、徐凯文、常邵辰联合推荐。
书评(媒体评论)
当下,儿童心理创伤十
分普遍。这些创伤往往来自
抚养照顾他们的父母、亲属
和教育者。在很多情况下,
成年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制
也许出于好心或无心,但却
给他们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伤
。本书从儿童视角谈创伤经
历和体验,十分精准而深刻
,指出了我们在对待孩子时
常常犯的错误,让我们惊醒
且警惕。作者所提到的许多
方法和技巧教给我们在日常
生活中如何与孩子打交道有
效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本书
译文简洁生动,精准流畅,
对中外文化差异之处做了本
土化注解方便中文读者理解
,是家长和教师不可不读的
一本佳作!
——杨广学 华东师范大
学原教授
尽管儿童心理创伤诱发
事件普遍存在,但心理创伤
是可以预防和疗愈的。这本
宝藏手册以研究为基础,借
助案例、诗歌、插图、练习
,指导成年人成为高效“创
可贴”,尽快处理创伤事件
的残余影响,激发儿童的自
我疗愈能力和天然复原力。
父母、老师、医生、社工和
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都值得
一读!
——龙迪 中国科学院心
理研究所教授,保护儿童及
家庭研究服务中心主任
儿童因为心理、身体发
展水平所限,当他们经历心
理创伤后,包括一些特殊的
创伤,例如父母离异、早期
依恋创伤、丧亲等,其干预
方法和成年人创伤的干预方
法(以言语治疗为主)也非
常不同,本书作为一本专业
的儿童心理创伤治疗手册,
相信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
师和治疗师会有极大的帮助

——徐凯文 北京大学临
床心理学博士,大儒心理创
始人
与成年人工作的心理咨
询师常常会感慨,如果面前
的这位来访者的父母、老师
和身边的人懂一些心理学知
识,可以了解识别来访者在
孩童时期情绪和身体发生了
什么就好了。本书作者是资
深的体感疗愈治疗师(SEP
),在这本书中,他很好地
回答了“创伤对孩子正在发
育的神经系统有着怎样的影
响”这个问题。
——常邵辰 心理治疗师
,加州执照心理咨询师,体
感疗愈治疗师
精彩页
心理创伤源于神经系统,而非源于外部事件
当任何经历如同晴天霹雳骤然降临到我们身上,使我们惊呆时,创伤就发生了!它压垮了我们,让我们发生改变,意识与身体脱节。它还破坏了我们所有的应对机制,让我们感到四肢无力,全身瘫软,孤单无助,万念俱灰。
创伤是授权(empowerment)的对立面,创伤易感性因人而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既往创伤史和年龄的影响最大。童年龄越小,越有可能被一些常见事件压倒,而这些事件却很难影响大龄儿童或成人。
人们普遍认为创伤症状是外部事件的结果,反映了外部事件的类型和严重性。虽然应激源(stressor)的强度对创伤具有重要影响,但高强度的应激源不等于必然带来创伤。这是因为“创伤并非源于外部事件本身;相反,创伤源于人类的神经系统”。“单一事件”创伤(与长期发生的忽视和虐待相比)的基础是生理的而不是心理的。因为面对威胁时我们来不及进行思考,只能依据本能做出自然反应。人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个体生存!人类在长达2.8亿年的时间内进化出的遗传本能构成了创伤反应的根源。这一本能位于人脑中最古老和最深层的结构中,被称为“爬行动物脑”,简称“爬行脑”。
当脑的这些原始部分感知到危险时,它们会自动激活大量能量。比如,当一位母亲突然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压在车下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量激增,帮助她迅速冲过去掀起汽车,救出孩子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这反过来又引起了剧烈的心跳以及其他20多种生理反应,从而使个体做好准备来防御或保护自己及亲人。这些快速的非自主变化包括消化器官和皮肤的血流量减少,战斗状态下负责运动的大肌肉群血流量增加、快速的浅呼吸、唾液分泌量减少、瞳孔放大增强眼睛的信息接收能力、凝血能力增强、言语能力下降。肌纤维有可能变得高度兴奋,达到颤抖的程度;也有可能在恐惧中崩溃,因为身体不堪重负而停止了运转。
对自身反应的恐惧
当一个人不理解身体内部发生的变化时,那些本是增强身体能力的反应就会带来破坏性。当一个人由于体型、年龄或其他弱点而无法动弹或行动迟缓时,如尚不具有奔跑能力的婴幼儿,这些反应尤为可怕。然而,具备奔跑能力的大龄儿童和成人有时也会遇到难以动弹的场景,例如手术、被性骚扰或被性侵。当个体无法逃跑或战斗,或个体认为自己无法逃跑或战斗时,会表现出“冻结”(freeze)反应。冻结是个体对不可避免的威胁最后做出的自动反应,即使这种威胁是由于自身血液中的微生物超标引起的。婴儿和儿童由于自我保护能力有限,特别容易出现冻结反应,因此很容易受到创伤。这就是为什么成人支持有助于儿童预防创伤及疗愈的原因。
冻结反应之下隐藏着各种生理机制。个体出现冻结反应时,虽然身体看起来处于惰性状态,但是那些推动身体准备逃跑的生理机制可能仍然处于“满负荷”状态。在受到威胁时启动的感觉-运动-神经元预案反而陷入停滞或惊吓”状态,此时,个体皮肤变得苍白、眼睛显得茫然、时间感被扭曲。然而这种无助状态下蕴藏着巨大的生命能量,这些能量一直等待着去完成已经开始的应激反应。此外,年幼的儿童往往会绕过主动反应,直接进入抑制状态。无论是哪种情况,他们都需要我们的引导才能完全回到现实生活中来。此外,许多年幼的孩子不是通过逃跑来保护自己,而是通过奔向自己依恋的成人来保护自己。因此,为了帮助儿童解决创伤,成人需要多给儿童带去安全感。
从长远来看,这种能量外溢和生理变化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该问题的答案是理解创伤的一个重要内容。答案取决于具有潜在伤害性的事件发生时和发生后的情况。个体如果能尽快“耗尽”防御系统激活的多余能量,就可以避免受到创伤。能量并不会自动消散,如果它们迟迟没有得到完全释放,会被困在身体内,诱发创伤症状。
孩子年龄越小,保护自己的资源就越少。例如,学龄前儿童或小学生面对恶犬,既无法逃跑,也无法与之搏斗;年龄更小的婴儿甚至无法自我保暖。从这个角度来说,成人敏锐觉察并及时满足儿童的安全需要、温暖需要和安静需要,得到儿童的尊重和信任,可以有效帮助儿童预防创伤。此外,成人也可以为儿童提供毛绒玩具、其他玩具或可爱的虚拟人物。当儿童不得不与父母暂时分离时,这些物品可以提供安慰;当他们晚上去自己的卧室睡觉时,它们可以充当哄睡“神器”。这些资源对成人来说效果甚微;对儿童来说却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承受压力,预防创伤。
儿童时期曾受过惊吓但幸运地获得过以上安全连接的成人由于亲身经历,会格外关注儿童的各种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满足儿童。然而,这样的情况毕竟是少数,从历史上看,儿童的需要要么被完全忽视,要么被严重低估。畅销书《心智成长之谜》(The Developing Mind)的作者、发展精神病学家丹尼尔·西格尔(Daniel Siegel)发布了一份神经生物学领域的综合报告,报告强调成人提供的安全和防范对儿童具有重要意义。个体生命早期脑发育过程伴随着神经元的塑造和消除,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