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阿尔哈金的光(2023年短篇小说年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短篇小说作品26篇,包括裘山山、鲁敏、黄咏梅、马小淘、杨晓升、孙睿等作者2023年度的优秀作品,充分展现2023年度中国短篇小说这个文体领域不断丰富的题材和不断自觉的文体意识,梳理年度文学脉络,总结文学现象,同时让广大文学爱好者以最直接便捷的方式欣赏到最新的文学成果。
目录
序:新生活、新人物和文学性——从孙睿的“抠绿大师”看短篇小说的新发展/孟繁华
在陶庵/东君
九三年/肖江虹
景区/南飞雁
昙花现/黄咏梅
巴米扬大佛/余一鸣
无限寺/喻之之
非洲鹩哥/马晓丽
胎记错/钱玉贵
肥肠/杨小凡
寒假/马小淘
在地下/邓一光
暗夜社区/毕亮
二十多天/夏鲁平
入学记/张鲁镭
外面下雨了吗/蔡东
桥/曾剑
打捞/刘庆邦
小黑/杨晓升
狼尾头/王祥夫
不可能死去的人/鲁敏
抠绿大师Ⅱ·陨石/孙睿
阿尔哈金的光/裘山山
暴雨倾城/海飞
衡阳牌拖拉机/郑小驴
豹猫穿过丁香花丛/潘向黎
我以为我是佛/丁小宁
序言
序:新生活、新人物
和文学性——从孙睿的“
抠绿大师”看短篇小说的
新发展
孙睿2022年曾经创作
了一篇《抠绿大师》,小
说也是“在一块绿布下完
成的”。小说要表达的是
,这个世界是不是因为有
了“抠绿”技术就真假难辨
了,作为“遮羞布”的绿布
,是不是真的就遮蔽了人
与人的差异性。现在,孙
睿意犹未尽,他又创作了
《抠绿大师Ⅱ·陨石》。虽
然都与“抠绿”有关,但小
说的主旨已大异其趣。而
且《抠绿大师Ⅱ·陨石》更
精彩,这是一篇特别值得
我们关注的小说。它表面
上是一个有关自媒体拍摄
的故事:因业务的不景气
,摄影棚只留下“我”一个
人看棚,其他人都遣散了
。突然来了一个人,锲而
不舍地按着门铃。开门后
出现的是一个四十岁左右
的男子,要看“科技棚”。
而他的“注意力还在他面
前那条唯一通往我们这里
的路上”。这个细节非常
重要,这是小说结局的重
要铺垫。然后是两个人关
于价格的对话。“我”作为
一个“留守者”本来不抱有
谈成生意的指望,因此在
价格上一丝不苟甚至咄咄
逼人,每一个细节的费用
都不含糊。这既是一个人
物的性格,也是一个时代
的环境。但来者非常坚决
,直接将两万元钱打到了
“我”的卡上。两人的态度
形成鲜明对比,接着便进
入拍摄。
男子要拍的是关于太
空的故事,片长大约五分
钟。他详尽地询问了诸多
技术环节,并对“抠绿”询
问得极为详尽。“抠绿”是
指在摄影或摄像时,以绿
色为背景进行拍摄,在后
期制作时使用特技机的“
色键”将绿色背景抠去,
改换其他更理想的背景的
技术,目的是使演员及道
具看起来好像是在其他更
理想的背景下拍摄的。男
子自导自演,口中念念有
词,但他不时地“望向门
外,略带慌张”。一个心
神不定的人到底为什么要
拍这个短视频呢?我们一
无所知。他要拍摄太空飞
船和宇宙空间,而且一定
要有家庭温馨的场景。点
下拍摄键之后,他说:“
看,豆豆,我在哪里?对
啦,宇宙飞船上!”这时
我们明白了,他是要给自
己的孩子拍一段视频。男
子下面这一段道白,既是
拍摄的画外音,也是我们
进入小说的关键。他说—

“有时候,大家会流行
一种情绪和论调——赶紧
毁灭吧!豆豆,你看看窗
外,这么美,多辽阔,值
得我们活下去,所以不要
悲观,无论什么时候,无
论多难,都不要放弃,不
要想着去制造爆炸。我和
妈妈就是来负责疏通太空
的交通,如果有星球快撞
到了,通知它们及时刹车
,在星球多的地方安放红
绿灯,或修建立交桥,让
它们各行其道,避免碰撞

“豆豆,可话说回来,
宇宙的形成恰恰是因为大
爆炸,产生出行星、彗星
、恒星,地球、月亮和太
阳。所以,爆炸是好事儿
还是坏事儿,很难说清,
就看怎么理解了。给你讲
了这么多,其实我也不是
很懂,咱们人类太渺小,
不要说搞明白宇宙的事儿
,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事儿
,都不可能完全搞懂——
今天你可能和这个小朋友
好,明天说不定你就会和
那个小朋友好,没准儿后
天他俩都不和你好了,然
后过几天你们又和好了。
人就是善变的。
“再告诉你一些你现在
还不懂,但可以帮你理解
爸爸妈妈的话:保持一个
开放的心态,才能接受新
鲜事物,帮你打开格局,
平静面对一切。你不是喜
欢太空吗?那就要勇敢去
探索未知的宇宙领域,包
括探索自己和同类。”
但是,我们还是不明
就里。他接着说:“星球
的脱轨是因为引力,人失
控也是如此,造成人‘脱
轨’的原因很多。情绪、
欲望都是一种引力。”这
些话,显然是一个父亲对
孩子的嘱咐、教导。而且
男子在拍摄中间还穿插了
这样一句话:“来,让妈
妈跟你打个招呼。妈妈呢
?快过来,让豆豆看你一
眼。”“不知道为什么,我
突然从他的话语里听到一
丝哭腔。”最后——
他冲着镜头开始说话
:“豆豆,再见,爸爸妈
妈要吃饭了。明天我们去
的地方,信号可能不太好
,不能随时和你视频了,
你要听幼儿园老师的话,
听所有陪着你的叔叔阿姨
的话,他们是爸爸妈妈的
朋友,爸爸欠你的,他们
会替我实现。乖乖的,你
是男子汉,想我们了不要
哭!”
这应该是和孩子的告
别了。他为什么要和孩子
告别?
小说即将结束了,我
们还是没有理出男子如此
深情地与孩子讲述道理并
最后告别的头绪。这就是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的不同
凡响。这是一篇后叙事视
角的小说,因此,只有读
到最后,我们才会明白到
底发生了什么。这时,老
板的电话打来了。老板显
然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
因为他知道警车已经在大
门外了,男子显然也知道
警车会来。这时我们明白
了男子刚来时为什么“注
意力还在他面前那条唯一
通往我们这里的路上”,
为什么他不时地显得慌张
。但是,当警车真的来时
,“他突然变得不着急了”
。而且本来“不会吸烟”的
他还要“来根儿烟”。他说
:“我从没为一件事这么
后悔过。”“但一切都晚了
。”这时我们终于明白,
他嘱咐或告诫孩子的话,
都是说给自己的。这才是
小说真正的硬核。
导语
短篇小说这一小说形式是较为读者所喜爱的,因为它不长亦不短,在表现上相对是进退自如的。
本书选入的短篇小说,题材多样,风格各异,不仅多角度深层次反映出当今驳杂的社会景观和时代风貌、揭示出人类微妙复杂的丰富情感,而且整体呈现出2023年度短篇小说百花争妍的喜人景色。
精彩页
在陶庵
必定有雨。人梅之后的南方弥漫着潮湿、发霉的气味。老城区的街道微微倾斜的一侧又开始积水了,汽车泼溅出来的水花和荡漾开来的波纹似乎更能让人感受到车水马龙的真实含义。坐在l临街店铺柜台后面的店员每每看到有人被水花溅了一身,就会微微一笑,继而目光黯淡下来,恢复原初那种无聊、单调的表情。
午后的陶庵像一只灰色的猫,蜷伏于老城区一隅。对面是中医院,很多人在门外的人行道上排成两条长龙,一律戴着口罩,打着伞。还要排多久?一些人带着焦虑探出半个身子,往前面张望,更多的人则保持平静的站姿、前后一米的距离。他们的目光是倦怠的,仿佛深夜时分,街边小店的灯光。
陶庵,是老城区唯一一家书店。老板姓陶,跟太太搭档经营了二十多年,颇有些起色。年初,趁着疫情防控期间生意清淡,老板索性将店堂重新装修了一番,里里外外的布局与摆设都是认真请教过风水先生的。风水先生也是陶庵的常客,他认为老板的办公桌应该摆在文昌位。所谓文昌位,就是风水书上说的巽宫,也就是东南方。要说这桌子,也不寻常,陶主(这是我们对陶庵主人的简称)会告诉你,这是多少年前一位姓梅的县长使用过的办公桌。原本主人是正对着门的,这样子可不行,风水先生提醒说,这不符合吉祥数理。于是,主人的坐向就改成斜对着门,让我想起南京总统府里那张办公桌的摆法。桌子方位定好了,笔墨纸砚方得一一归置。笔要四支,而且必须是大号的,悬挂于笔架,边上置文竹一丛。至于电脑,这玩意儿有点冲,必须偏离文昌位,所以,书桌另一边又配置了一张电脑桌。
进里屋时,陶主正在测试一个新装的智能音箱。他只要喊一个唤醒词,音箱里就会飘出一个女声:“主人,你想听什么?”声音谦卑、温柔,仿佛旧时代某老爷家的丫鬟正低着头,怯生生地应答;但这女声毕竟是带电的,自有一种令人称快的科技感。陶主离音箱每远一米,都会试一次,而音箱里不断飘出这样的声音:“你好,主人;我在呢,主人;主人,你想……”
店堂内部沿着一条中轴线(过道)做了区隔,但有了灯光照明,看上去也很通透。老林见到我,照例喊一声“先生”。先生,在我们这里就是老师的旧称,至今沿用。他对这里过往的每一个人都是言必称“先生”。在过道上,老林正跟几位久违的朋友十分热切地介绍自己的孙子。小男孩一边嚼着口香糖,一边表演耳朵“说话”。老林说:“你对着他左耳说话,左耳就会动几下;对着右耳说话,右耳就会动几下。人家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这孩子不一样,左耳朵进,他就给你记住;右耳朵进,也给你记住。”
有人问老林:“林老先生近来可好?”
“走了,已经有一年半了。”
“啊——”那人感叹,“三老中年纪最轻的林老先生都走了。”
“年纪最轻的,都有八十七岁喽。”
这二十年间有三位老先生时常光顾陶庵,人称“陶庵三老”。
一位是洪先生,本城的老作家。有人问洪先生,你家里有那么多书,为什么还要常常逛书店?洪先生没有直接回答,却讲了一篇海明威的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说的是一个老人,家里有钱,也不乏好酒,但他还是喜欢拣一个干净明亮的小酒馆喝点酒,度送着无聊的时13。洪先生逛书店,大概也是这个意思了。每天下午三点,洪先生会准时到陶庵喝一杯茶(他认为茶这东西很雅,不能跟柴米油盐酱醋放在一起,而是应该跟琴棋诗书画放在一起)。
另一位是滕先生,本城的中学语文老师兼书画家。20世纪90年代初,我以摄影记者的身份采访他的时候,他正坐在阳光下捉跳蚤。滕先生说,他60年代末被关进牛棚那阵子,幸而有跳蚤相伴,不致寂寞得要死。他捉来跳蚤后舍不得掐死,通常是放在手中把玩,这就养成了一个习惯,他后来读书的样子也像捉跳蚤,手指戳着字,逐个逐个念过来。滕先生晚年得过一种急性脑血管病,有一根中枢神经什么的被压迫,落下了脚趾弯曲的后遗症,饶是如此,他每天午睡过后还是要外出散步,状态不错的话他可以穿过两条街,一颠一颠地走到陶庵(他常常把这一段路分成三四段,中途歇息片刻,然后继续前行)。有一回我在街头见到他,想上去搀扶,他却挥手拒绝。他没有承认自己的脚有什么问题,而是不停地转动踝关节,抱怨新鞋子偏大。
还有一位就是林先生,本城唯一的省文史馆馆员。我认识他也是当摄影记者那阵子。他的坐卧之室,到处是书,连那个原本用来存放杂物的小隔层,也被他清理了一遍,用来藏一些珍本古籍。找那一类书的时候,他得攀着竹梯上去。屋内光线暗弱,他把一只挂在墙上的手电筒拿下来交给我,随后一个箭步蹿上竹梯,那样子,像是要沿着光柱向天空攀登。竹梯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听来十分悠扬,看了却叫人暗暗害怕。啪的一下,他打开了小隔层的灯,像土拨鼠那样钻进一堆书中,摸索了许久。“怎么样,林老,要不要我上来帮你找?”我站在底下问。“不麻烦的,不麻烦的。”林先生的声音像是从一个幽深的洞穴里传出的。找到书之后,他随即关掉小隔层的灯,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0: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