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梁漱溟全集(6)(精)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梁漱溟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梁漱溟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学术思想和社会活动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深为人们所关注。梁先生一生著述甚多,约五百万字左右,按专著、论文、讲演、札记、日记、书信编为八卷。1989年开始出版后受到读者的肯定和欢迎,至今求购者不断。本套为再版本,对第一版进行了校订和补充。本书是第六卷,带我们领略一代宗师、文化巨匠的风采。

目录

散篇论述

(1938年一1949年)

1938年

告山东乡村工作同人同学书

山东乡村工作人员抗敌工作指南

国民参政会一届一次会议上的发言

召开战时农村问题会议,并于政府中设置常设

 机关案

改善兵役实施办法建议案

询问战时农会组织通则案

请开全体审查会,并请政府当局出席切实检讨

抗战工作案

1940年

创办私立勉仁中学校缘起暨办学意见述略

我的过去

蔡先生与新中国

个人在抗战中的主张和努力的经过

为我军自相火并事询问案

青年修养问题

1941年

中国文化问题

《光明报》发刊词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机关报《光明报》言论公约

释本报言论公约

开场的话

从“九一八”纪念而有的联想

民主是什么——什么是民主?

征求读者论文

中国民主运动的障碍究在何处? 

在吾人一生中的青年期

中国文化的两大特征

对美日谈判——我应持的态度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

附录: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对时局主张纲领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

我努力的是什么

——抗战以来自述

政治上的民主和中国人

三十年国庆纪念辞

政治上的活路与绝路

结束党治怎样讲

论党治

统一之道果何在?

——在于结束党治

民主与党治

——读孙哲生先生谈话书后

纳粹作风的总检讨

从国民参政会说到民意机关

上年国民大会之延期

再论国民参政会

答国讯社记者问

论政治斗争

答读者来信

冯焕章先生六十寿言

1942年

香港脱险寄宽恕两儿

纪念蔡元培先生

——为蔡先生逝世二周年作

论广西国民中学制度

记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附记在香港一段斗争生活之大略)

教育的出路与社会的出路

理性与宗教之相违

人生的意义

1943年

理性与理智之分别

纪念梁任公先生

中国文化问题略谈

民主的涵义

《漱溟最近文录》前言

答政府见召书

高践四先生事略

1944年

中国以什么贡献给世界呢?

宪政建筑在什么上面?

中国到宪政之路

谈中国宪政问题

追记广州往事

动员与民主

1945年

记十八年秋季太原之行

论当前宪政问题(问答体)

中国党派问题的前途

中国统一在何处求?

中国民主同盟述略

1946年

中国民主同盟关于军事问题的提案

梁漱溟对中国民主同盟提案的说明

八年努力宣告结束

今后我致力之所在

延安归来

时局中的症结

特务不取消民盟不参加政府

悼念陶行知先生

中国民主同盟代表梁漱溟说明民盟对中共态度

就中央社报道辞去民盟秘书长一事的谈话

中国民主同盟代表梁漱溟在沪报告李闻暗杀案

调查经过

李闻案调查报告书

谈国府委员名额分配问题

浅近与深远

革命党与政党的异同

时局前途答客问

最后协商的建议

——时局前途再答客问

梁漱溟为勉仁学校、书院募捐启事

1947年

政治的根本在文化

树立信用力求合作

预告选灾,追论宪政

中共临末为何拒绝和谈

关于“中国政局”

由当前宪法问题谈到今后党派合作

1948年

中国政治问题研究

勉仁文学院创办缘起及旨趣

1949年

中国哪一天能太平?

过去内战的责任在谁?

给各方朋友一封公开的信

论和谈中一个难题

——并告国民党之在高位者

敬告中国共产党

答香港骂我的朋友

大学教育一新试验

——谈勉仁学院说理想

过去和谈中我负疚之一事

散篇 论 述

(1950年一1988年)

1950年

归还扇面于毅生表弟题记

一九五。年向领导党建议研究中国文化,设置中国

文化研究所之草案

国庆日的一篇老实话

1951年

中华民族是人类一奇迹

参加西南土改时的一篇发言草稿

参加土改时一次发言草稿

在西南土改第一工作团团内汇报会上的一次

谈话

两年来我有了哪些转变?

信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改造自己

——在中国人民政协一届全国委员会三次会议的发言

敬答赐教的几位先生

我参加国共和谈的经过

1952年

何思源先生文内讲到我的话不合事实

我的努力与反省

检讨我的立场、观点和过去一切行事

 ——试作自我检讨之二

自我检讨提纲(草稿)

试读章节

10月初间在上海尽力于发动民众,援助前方之黄任之(炎培)江向渔(恒源)两先生,因闻津浦线战事不利,且闻民众工作未能与军事配合,特北来济南,欲有所推动。9日余由邹平赴济南会晤,感于两先生来意,且愧且奋,因将山东民众工作未能作好之故为两先生详言之。大要因韩氏态度影响,致未能顺沿过去路线一贯去作;而有关各方面互相排挤,未能合作;又更使当局防制民众运动。例如第三路总部政训处之成立,实为被动的。当时(8月15日)因中央有电要派员来成立,韩亟先自委派成立,期于自己运用方便,衷心并不重视此工作。动机一差,无往而不差。所委处长余君心清虽具有相当能力,而第三路总部秘书长参谋长以至上下各方面无不加以防闲[制?]或排斥。其他与民众动员有关系者,如省党部及其主办之抗敌后援会,如教育厅及其倡办之战地工作团,又各与政训处不相协,而互相猜忌倾轧。当局本不热心,至此乃更不放心,而防制其活动。于是全般局面陷于纠纷与沉滞两现象。余等乡村工作同人未曾参加此纠纷场中,但守着自己小范围内尽力,亦未进而与各方合作。黄先生勉予与各方合作,以期振起民众运动。余以韩氏率部抗敌态度已明,而战事进至山东境内,且几近济南,需要动员民众亦已迫切,应是山东民众工作转机到来,颇为奋然。是日适为双十节,张厅长(鸿烈)宴黄江两先生,何厅长,余处长,省党部李委员文斋及余均被邀在座,即席恳谈。饭后又续谈至暮夜,彼此各将过去互相猜防之点一齐倾吐,感情颇觉通透。当决定以我同人王近信皮松云诸君加入政训处为副处长科长,而余则加入抗敌后援会,承李君文斋以主任常委见推,当夜由张何余李及余相偕谒韩,陈明大家决合作努力民众动员,成立民众动员委员会,何余李张(绍堂)及余五人为委员,并推余为主任委员。今后军事听韩领导,民众动员则责成余等五人,韩似亦欣然。此一日间情形甚好。

次日晨余单独见韩,请注重此工作,并放开手作;请整饬军纪,乃可得民众援助;请勿听各方互相倾轧之词,而调和众人。韩不甚信其所部军纪之坏,而疑为有意攻击;对于各方倾轧则谓不必理会。察其神情,其病仍在不热心此事;余知前途不易有为矣。12日晚抗敌后援会开会,将推余为主任常委,张绍堂从电话中阻余云:主任常委还是让文斋干吧。此等无关系事,何为亦如此用心防阻,殊不可解。然余又知前途无可为矣。13日平原失陷。敌侵禹城,省府决以大部公务员南迁。余既两度谒韩劝止,未成。市面动摇,市民逃散,抗敌后援会求开一热烈大会而不可得。余适奉南京电促出席国防参议会,乃不得不决计离山东矣。

P12-13

序言

出版说明

梁漱溟先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以漱溟行业。

梁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晚年任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他的学术思想和社会活动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深为人们所关注。为便于各界人士研究和查考,中国文化书院受著者家属委托,特将其著述编成全集,请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梁先生一生著述甚多,唯因历经战乱,屡有散失,已难收集齐全。经多方查找及各界支持,现搜得已刊与未刊文字五百万字左右,编为八卷,按专著,论文,讲演、札记、日记、书信分类,类中依年代排列,文前附以必要的版本或出处说明。预计三年内出齐。

《梁漱溟全集》第八卷中书信、日记及《思索领悟辑录》的编辑工作主持者为梁培宽、梁培恕同志,《答美国学者艾恺先生访谈纪录摘要》整理工作的主持者为田镐、孙明磊同志。

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

1992年1月

再版说明

《梁漱溟全集》于1989年出版第一卷,至1993年全部八卷出齐,前后历时四年。该书出版后受到读者的肯定和欢迎,至今求购者不断。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决定予以再版。

由于第一版距今已很长时间,而且各卷次出版时间不一,给读者购买带来了不便,所以此次进行了重排,并一次推出。

此次再版,除对第一版中的错讹之处作了校订之外,另外增补了两篇文章,一为《(人心与人生)自序》(第三卷),一为《香港脱险寄宽恕两儿》(第六卷)。

庞朴先生对此次再版给予了支持和帮助,梁培宽先生做了大量的校订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年3月

后记

八卷本《梁漱溟全集》编辑出版工作,到今天算是完成了。1988年秋开始筹备的时候,曾预计三年内出齐;由于一些技术上的原因,拖长了两年,让读者久等了,十分抱歉。但它的出版正巧赶上梁先生百岁诞辰,多了一层意义,又是幸事。

梁先生生前曾经说过,他的某些文章,由于时过境迁,不再有什么保存价值;另外某些论点,随着认识深化,已有了重大变化;因此,他不甚主张编纂全集。我们则考虑到,作为一代宗师,梁漱溟先生的言论和活动,涉及多方,著之竹帛,已然成为历史的一个部分,也早已成了世人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因此,应该出版全集,而且要不厌其全,哪怕是片言只语,寸帛尺简,都应该极力搜集,公诸于世,并保持其历史原貌。这样做,既是对历史的负责,也是对梁先生的纪念;当然也就为关心者、研究者提供了方便。

但是,由于梁先生学术兴趣广泛,活动领域普遍,加以历史频变,生涯久长,要想无遗漏地收齐他的全部文章书札和演讲记录,即使是已经公开发表了的和留意保藏着的,都已十分艰难;更不用说那些未尝披露,未能保存和无法辨认的了。我们一直在努力。全集编成之后,便又发现了《人心与人生》的《自序》和一份审阅过的演讲记录,以及一些信函。估计今后还会有所收获。待到积累一定数量后,当以补遗的形式出版,力臻完善。

这套全集的编纂,是梁漱溟先生生前好友、学生和家属协力的成果,也是各卷编者精心劳作的产物;它的出版,则由于山东人民出版社的鼎力赞助。谨此一并志谢。

庞朴

(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1993.4.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