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善经济论纲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王振耀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如何分析2011年全球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的经济发展趋势?如何看待2019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的世界经济构成?本书将生产力高度发达后的商业文明的逻辑视角从“经济价值决定社会价值”转向“社会价值决定经济价值”,重点分析了商业向善的客观必然趋势。一旦开启社会价值引领经济价值的历史进程,经济向善就会逐步成为一种日益强化的推动力,使得市场经济快速迈向“善经济”的发展阶段,这种经济形态带有更强的共享特征。商业向善、科技向善,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需。本书论述了“善经济”的本质、特征、社会结构、面临挑战与发展趋势,对“善经济”的前景作出了积极的展望。 作者简介 王振耀,教授,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管理硕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法学博士。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公益与慈善、社会保障政策与实务、应急管理、社会救助。主编《以法促善一中国慈善立法现状、挑战及路径选择》《日本公益法律制度概览》《现代慈善与法治社会》等书籍。 2010年6月,受聘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该研究院致力于公益慈善、儿童福利和养老服务研究,在慈善立法、公益政策改革、儿童福利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咨询方面完成了许多重要项目,已经成为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中国公益智库。 目录 导论 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关系 从劳动创造价值到知识经济的转型升级 经济人假设与非经济人假设的发展 稀缺与效率:供给与需求关系的演进 社会价值需要被重新定义 社会价值的内容与分类 社会价值影响经济价值的方式 一个创新范例:黄宗智与“中国的新型小农经济”理论 第一章 人类发展的新高度 世界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的新水平 世界发展新格局:同步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 社会服务业的主导趋势 元宇宙与信息技术革命 知识社会的深度发展 长寿时代:人类寿命的延长 慈善的经济价值:新社会伦理的拓展 非传统的外交与政治:社会政治的主题化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新平衡 多元平等文化增长:共同价值与共生形态的应运而生 第二章 善经济基本逻辑:社会价值引领经济价值的趋势 从多到好:商业目标的位移 从好到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位移 生活性社会服务业:社会价值的泛化 社会价值引领地位的确立:超越经济价值的功能 社会价值引领经济价值的秘密:真善美的升华 求真:社会价值边界的拓展 向善:社会价值的实践 爱美:社会价值的升华 无公益,不商业:经济的全面向善 第三章 善与经济 以财发身的财富观 人心向善 善与经济的统一 幸福观与美好生活 善与经济结合的枢纽:公共性 善经济的自然本性 第四章 天命、使命与善经济 华夏文明的天命观:人道与天道的因应 天命观下的公共经济制度 西方的使命与经济理念 天命与使命的交互 天命型的产业与使命型的服务 社会组织功能的升华 第五章 善经济的形态:知识经济与社会经济的融合 知识经济的社会价值化趋势 社会经济的知识化潮流 知识经济与社会经济融合性创新 经济与社会的多重跨界:厕所革命与垃圾分类 知识生产方式转型与善经济发展趋势 善经济需要新的善知识体系 第六章 善经济的结构:多元体制深度融合的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地球共同体的理念 社会形态巨变:信息社会与老龄社会双重叠加的冲击 政府转型:从宏观政策制定到全方位的经济与社会服务 社会组织转型:社会价值直接经济价值化 企业转型:从你死我活的竞争到你好我好的竞赛 独特的以村庄为本位的集体所有制 融合型所有制结构的发展趋势:走向共享 第七章 贫困问题的善经济逻辑 中国脱贫攻坚:消除贫困的世界级案例 发展经济学的新基点:系统地解决贫困问题 包菜价格差异化理论:自给自足的自耕农与市场的不均衡性 拓展新型城乡关系:非两极分化的城镇化道路 消除贫困:行政杠杆的作用 体制性财富的发掘 第八章 社会创新:善经济的加速器 善经济创造的多元公共需求 美好生活建设:将艺术美融入平常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之善 科技向善:用科学技术广泛改善民生 社会价值的投资与创新 社会创新模型:非资源要素的再资源化 第九章 善经济发展与社会运行机制转型的挑战 对好与善的不适应 饥饿状态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从争多到争好需要新的经济与社会轨道 善知识体系的结构性矛盾 对立理念的协调:政府是必要的善还是必要的恶?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与人类社会价值观再塑 从以钱为本向以德为本的转型需要时间 全球社会价值交汇的多元性融通 瞻望 从善经济到善生活 摆脱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善经济发展的关键期:未来10年到30年 善经济的共享方向:从橄榄型转向共同富裕 善的再定义:标准的多元共生 再发展:世界的新主题 慈善的战略地位:与民生事业和高质量发展的结合 善经济的社会结构:多元共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善生活: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善与经济发展有没有联 系?联系方式是什么?这是 最近20年我反复思考的一个 问题。 2002年初,在民政部救 灾救济司工作时,我到吉林 省九台矿务局督促落实城市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是在 那里,当地政府部门负责人 告诉我,2001年底低保金 的发放使得当时下岗职工占 绝大多数的工矿区春节市场 活跃起来了,人们开始放鞭 炮了!我对此十分惊讶,不 多的低保金,居然改变了大 量下岗职工生活困难的局面 ,经济竟然也发生了良性转 变,这使我印象深刻。 后来,我就一直记着这 个案例。在民政部救灾救济 司、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 进司推动有关政策调整时, 我特别关注社会救济政策、 社会福利政策和慈善事业的 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因 为慈善是善的一个重要方面 。2008年汶川地震时之所 以特别提出一省对一县的政 策建议并为中央决策所采纳 ,也是考虑到在巨灾面前如 何将救灾与经济和社会恢复 重建结合起来,从而产生更 大的总体性合成效益。 2021年9月28日,我在成都 金牛宾馆(汶川救灾时国家 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所在地 )的会议上遇到四川省原省 长张中伟先生,他告诉我, 当年运用一省对一县决策的 体制动员全国支持四川灾区 ,让四川灾区的发展起码提 前了20—30年。我听后极为 吃惊,看来慈善的力量确实 可以直接对经济产生积极影 响啊! 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 2010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 组建中国公益研究院以后, 我更为集中地观察并分析慈 善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方式 与效果。当时,我特别注意 到了“慈善资本主义”的概念 。以此为基础,2013年, 我正式提出“善经济”的概念 并通过媒体向大众传播,同 时又借鉴佛教关于“善知识” 的理念,致力于构建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的善知识体系, 将其运用于中国丰富而生动 的慈善事业发展以及与世界 融合的历史性进程中。 日益深入的研究使我进 一步发现,经济向善绝不仅 仅局限于慈善和社会责任领 域,恰恰是商业本身开启了 向善的历史进程。过去,经 济学家总是从量上关注产品 的极大丰富与经济制度的关 系,而在全球商业文明不断 发展的现实中,一旦生产力 的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商业 的逻辑确实开始了根本性的 转型,我称之为从经济价值 引领社会价值转变为社会价 值引领经济价值的历史进程 。这是我所关注的一个基本 视角。 为了进一步深度理解善 对于经济的影响,我继续从 慈善方向着手,从2011年 到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发 生之前,我和工作团队每年 都要组织国内的慈善家和慈 善组织领导人与包括戴维· 洛克菲勒、比尔·盖茨、福 武总一郎、证严上人等在内 的世界各国和地区著名慈善 家及慈善组织的领导人进行 多种形式的交流对话,甚至 专门在夏威夷建立“东西方 慈善论坛”,支持海峡两岸 暨港澳建立慈善联系纽带等 ,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大家从 不同角度探索善与经济的联 系,和而不同、以善促善、 共创人类新的文明。 为了探索善影响经济的 方式,这些年来,我反复阅 读了柏拉图的《国家篇》、 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 理学》、亚当·斯密的《道 德情操论》、康德哲学三大 批判与罗尔斯的《正义论》 等著作,再与中国的《尚书 》、《易经》、《论语》、 《大学》以及王阳明的《传 习录》等进行比较,希望从 中外文化的不同角度来比较 并发现善的不同内涵,包括 关于人性的理论及人与自然 的关系理论等。 为了从经济学中发现关 于社会价值的理念,我也阅 读了一些经济学家的基本著 作,包括亚当·斯密的《国 富论》和李嘉图的《政治经 济学及赋税原理》、约翰· 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 会主义与民主》、凯恩斯的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刘易斯的《经济增长通论 》、康芒斯的《制度经济学 》以及保罗·萨缪尔森的《 经济学》等著作,希望从对 经济人假设和一些基本经济 理论的学习中得到新的启发 。 实际上,这本书是我自 己近些年来学习哲学、伦理 学与经济学的一些体会。中 国公益研究院的同事们再三 督促,要我先写出来,形成 论纲,再不断完善,于是我 开始了本书的撰写工作。 我一直认为,中国知识 生产方式需要转型,以满足 于当前社会的迫切需要。这 种转型,不可能完全照搬国 外的理论,也不可能彻底封 闭地重复我们已有的理论。 只有在开放的格局中依据中 国实际同时注重学习国外的 理论与经验,中外结合,不 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才 能够产生出现代的适应中国 实际并对世界文明有积极影 响的理论来。 我至今还记得曹德旺先 生富有哲理而又幽默的一段 讲话。他说:中国有一个非 常强大而又公开的秘密武器 ,那就是学习能力极强,一 旦认准就能够把人家的东西 学得非常透彻而且又有独创 性,向印度学习佛教是一大 案例,向苏俄学习马列主义 是又一大案例,现在对外开 放更是特别案例。2021年 初,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 我又遇到曹先生,并特意问 他还记得这段话吗?他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