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为基 道为根.是做人做事的根本
老子《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古人理解事物,都力求追本溯源,以把握事物的根本,而贯穿理解事物整个过程的就是一个“道”字。洋洋洒洒五千言的《道德经》,反复论述了“道”是什么:对于所有事物的分析和理解都用“道”来演绎,从治国平天下到婚丧嫁娶,处处体现了“道”的理念。
那么,“道”究竟指什么?在古人看来,道既指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又指万物“无所不包、无所遗漏的”的最终源泉。道,控制着万物的运行轨道,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人只有顺应天道,才能有所作为,攀登事业的顶峰。企业管理者也只有顺势而为,才能推动企业不断转型升级,赢得发展的春天。
如此,我们已经明白道的重要性。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就必须首先从道入手,抓住各种问题的本源。否则,企业的领导者单凭头脑里的灵光一现而想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做到暂时解决表面问题,必然只能达到舍本逐末、扬汤止沸的效果。
不妨以现代人所推崇的《孙子兵法》为例。许多现代企业领导者都热衷于学习《孙子兵法》,案头、枕边摆上一本,时时翻看。可是,许多领导者的学习,多局限于其中关于计谋和策略的论述,而忽视了最为核心的“道”的思想。把从《孙子兵法》中读来的皮毛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其效果就如赵括纸上谈兵,看似有理有据,实则却和实际严重脱节,不适应事物的发展变化,因而难以取得成功。
道对于企业管理者如此重要,那么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的道呢?但是由于道无形无象、无声无息,企业管理者又要如何学习呢?
正如《简易道德经》里所述:“简,道之根。易,经之本。道,事物之行径。经,事物之步法。无简之道则曲,无易之经则荒。简生道,道法于自然,失道无恒,循道而长。”就是说,正直的道出于简,真正的道取法于自然。事物要得到不断发展和壮大,必须要遵循这个道。 而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者来说,道又可以具体分为自身需要具备的高尚道德和选人用人的道两个方面。自身需要具备的高尚道德可细分为中正不阿、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心存仁爱、以人为本的仁义之道,道法自然、顺势而为的顺势之道,转大放小、解放人性的无为之道,关爱有加、以德服人的博爱之道。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无论是对员工的管理,还是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交易,都不可能采取强制的措施。要有效激励员工,扩展交易对象,既需要树立企业管理者个人的高尚形象,也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企业领导者管理企业,就是一个为了实现降低生产成本、刺激销售增长、理顺生产秩序等多种目的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控制的过程。而在整个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就是如何协调好人与人的关系,以达到有效运用企业资源,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企业进行管理和需要管理的既定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让参与对象聚拢而不分裂,就需要道。
笔者在一次商业总裁论坛会上,听到了这样一个事件:有一家国家级的粮食仓储企业,面对竞争不断加剧的市场环境,企业规模却在不断增大。这家粮食仓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秘诀是什么?有人也许会说,是粮食保管有秘诀,折损率低;有人也许会说,是当地政策优惠,支持力度大。这些方面的原因可能都存在。
一个企业的发展从来都是一个合力的作用,但多方面的力量需要一个核心的道来凝聚,对于这家一直抢占发展先机的粮食仓储企业来说,其核心就是“诚信”。
“诚信”贯穿于这家企业的收购、储存、出售、员工教育等多个环节,打造出有口皆碑的诚信品牌。“诚信”成了这家粮食仓储企业领导者独具特色的领导风格和个人魅力,也成了该企业的外在形象和内在运营制度。那么,当这家企业走进市场和其他粮食仓储企业相比,有什么竞争优势吗?
事实是,这家粮食仓储企业需要贷款时,几家银行抢着要发放贷款给它。这家企业需要从别家企业借调粮食时,对方二话不说,粮食价格也不问就将货发过来。这就是成功运用道来管理企业的一个典范。
那么不善用道,只凭机械的经济规律来操控企业,会有什么后果呢?笔者同样可以举一个例子:有一家广告公司向苗圃订购了一批花木,苗圃备齐花木,通知广告公司提货。广告公司没有在约定时间提货,导致花木凋谢。结果广告公司不仅没有取到花木为公司赢利,还要赔偿苗圃花木款项,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偿失。
总而言之,古人用来理解事物,追求事物求源的“道”为企业管理者形成卓越的领导风格、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借鉴。“道”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管理智慧值得加以吸收,并对现今的企业管理进行指导,以有效组织资源和人,使工作效益实现最大化。
P3-5
推荐序一
道高而商久远,术精而营轻
认识李刚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最近几年一直在研习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在禅修的道路上不断行进着。当我在一个月前受邀为李刚先生的第一本管理书籍《道术合一的领导力》写此序时,内心是兴奋而充满感激的。为什么会感激?因为本人以为,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和提升的好机会——学习如何将中国古代的文化精髓和当代的管理相结合,并进一步梳理自我的管理知识和提升自我的管理能力。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变化之快,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甚至是每一个政府机构都面临着诸多的、史无前例的挑战和机会。试问,个人、企业或是政府机构间竞争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到底具备什么才可以在这场白热化的、全球性的变革中最终脱颖而出呢?出自老子《道德经》中的“知道、学道、悟道、得道、出道”或许对当今的管理者和企业有很好的借鉴。
中国的古人都力求溯本求源,即把握事物的根本。本书第一章就从何为“道”和“术”谈起,并逐渐引申到“经营之道”,再过渡到企业文化建设注意要点等。在一开始就把本人最关心的,或许也是众多企业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提了出来,阅读的兴趣油然而生。
一家企业要保持快速发展,领导者不仅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更重要的是要正心修身以实现德高望重。那么,“德”即是领导力的第一要素。本人一直以来在外资企业工作,深深体会、理解和遵循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中关于“职业道德”第一的原则。因为,这个“德”是关于正派经营,可以小到关乎做人,亦可大到关乎一家企业在市场上的立足和持续性发展,是根本。正如书中所说,“高尚的道德涵盖多个方面”——正确看待手中权力、做人做事有原则、常常脸上挂着笑、学会感谢下属、言行如一等,都是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的道德。
趁此机会分享一下本人对“感谢下属”的一点理解和体会吧。首先,我们都知道当今世界瞬息万变,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不断地学习和更新有关什么是领导力的知识和经验。21世纪领导力的实质是什么呢?是在个人和集体两个层面上改变行为的内在发源地。它已绝不再是“孤胆英雄”模式下的管理了,我们已经步入“集体领导力”的时代,即无谓职位或头衔,所有人都在这场新兴的变革里发挥着他们的作用。基于此,事实就是,我们的下属是最直接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成功的人,他们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是我们的团队成员。既然如此,作为一名领导者,是不是应该要真诚地感谢下属的支持以及他们付出的努力和贡献呢?此外,从激励员工的角度讲,除了报酬因素外,如今与上司的交流和反馈、整个IiI~XZ_作氛围如何是更重要的激励要素,尤其对年轻的员工而言。领导者若能怀着感恩的心态,真正地尊重下属的工作、个性,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自由的沟通空间,下属的工作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乃至创造力都会被大大激发,一个团队的绩效提升就不再是难事了。正如古人云“知恩图报,善莫大焉”,注重感恩其实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再说说这场全球的新兴变革,对企业而言,当今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不论身处哪个行业的企业,管理者们最重要的职能就是人才管理,包括选才、纳才、育才、励才、用才和留才。这一过程是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系统。本书第四章全面讲述了人才管理的重要性和在实践中的注意要点,非常值得读者仔细阅读。
作为一名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员,我深深了解人才管理对一家企业的重要陛。如“高绩效团队”“高绩效组织”等“高绩效体,,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那究竟什么是真正的“高绩效组织”?怎样才能带来“高绩效”呢?本人以为把人才管理作为首要企业发展战略,并能脚踏实地,用严谨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地对人才进行系统管理的组织才是真正的高绩效组织。当人才能在企业找到适合他们各自的位置,能人尽其才,必定会给企业带来高绩效。
人才即是一切,善用人才者就能得天下。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如何选到人才是人才管理的关键一步。本书中提到“放下自我,用客观公正的态度读人”——这是领导者必须做到的。在如今这个多元化的竞争环境中,只有用积极而开放的心态,加上客观公正的态度,企业才能发现并选择所需要的、真正能“为我所用”的合适的人才加入企业。这一步一旦效果不理想,企业后续因此而产生的各方面成本或损失会非常巨大。
再看育才和用才。不少企业非常注重选才和纳才的过程,但当人才加入企业后便不再有其他与之相关的人才管理程序了,而是任由其“自生自灭”,最终导致人才流失率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不能达到预期。就如种子的生长需要土壤、阳光和水分等,人才也一样。企业的领导者好比是园丁,需要向人才这颖种子提供合适的土壤,定期施肥,供给水分等,人才方能健康成长。~11IA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提供必要的培训,给予不同的工作挑战和任务,并允许犯错,及时倾听来自人才的建议,并给予建设性的反馈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好育才和用才的工作,企业的业绩才会不断地提升。若仍有企业还仅仅在关注绩效,还在为“为什么这些数据总上不去”而百思不得其解时,恐怕该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看看那些领导者们是不是合适的人才以及其人才管理的理念是否早已被淘汰。
最后,要特别表达对本书最后一章中关于“领导者内心修炼”部分的喜爱。李刚先生提出“管理即修行”的理念,这里的“修行”指的是领导者在实践中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本人非常同意书中有关“优秀的领导者懂得自觉去修正自我,尤其是在工作中,更是需要不断地修正自我心态”的观点。
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每个领导者不断地开拓自己的眼界,提高自我修为。想要不断跟上这个时代的脚步,作为一名杰出的领导者,“知行合一,道术兼修”已是必需。
瑞典钢铁集团(SSAB)亚太区人力资源副总裁陆佶
2014年4月
这本由李刚著的《道术合一的领导力》告诉你:道是同一而根本的原理,术则是分散的途径和工具。道是一个整体,而术分散为不同的技巧和知识;道术相通,道影响着人的去向,术推动着人的去向。内外原无别,道术本相生。领导力要有领导思想,也要有领导方法。只有道术合一才能打造出真正有力量的领导力。
《道术合一的领导力》作者李刚用通俗的现代管理学词汇,融合了古人的智慧,用“道术合一”的大脉络一以贯之,而且能够融合得这么自然,绝对是需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文学的造诣、“道”的悟性的。顺着作者的“三位一体”的思路——大道为基、道术合一、术行天下,很容易理解本书的全部内容。有了这样的结构,使得本书阅读的思路和方法有了很大的变化。一般来说,看书从头到尾看,而本书可以在管理一团乱麻后空闲的时候研读,也可以在管理发生突发问题的时候快速查阅,比如团队如何协作,或者如何有效进行员工激励等,直接翻阅到相关的章节就可以找到答案,非常适合现代快节奏下微信化、碎片化的知识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