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出生的女人消失了。”
在曾创下韩国史上最差性别比的“白马年”,有七万名女胎未能出生。平行世界里活下来的她们,又接二连三毫无理由地失踪了。蔡真理决定回到过去,找到消失的她们,恢复世界本该存在的样子。
她们从未出生,没有姓名,从现在开始,不要忘记任何一个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再次重逢的世界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韩)黄麻瓜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1990年出生的女人消失了。” 在曾创下韩国史上最差性别比的“白马年”,有七万名女胎未能出生。平行世界里活下来的她们,又接二连三毫无理由地失踪了。蔡真理决定回到过去,找到消失的她们,恢复世界本该存在的样子。 她们从未出生,没有姓名,从现在开始,不要忘记任何一个人。 作者简介 黄麻瓜 科幻作家,韩国科幻小说作家协会成员。 韩国MBC电视台SF8系列电视剧《增强爱情》篇原著作家,出道作品Moment Arcade荣获第四届韩国科学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另外,以关东大地震中被屠杀的朝鲜人为背景创作的《有缘,终会相见》荣获2021年SF AWARD优秀奖。凭长篇小说《再次重逢的世界》在2022年韩国两性平等文化奖中荣获新锐女性文化人奖。 目录 给中国读者的话 第一部 1990年生的蔡真理 对妈妈和我而言,特别的1990年 崭新的记忆 日渐崩坏 两个世界 第二次机会 集体失踪 海拉 被抹去的存在 消失的身体 吞噬 第二部 再次重逢的世界 女儿的名字 505 505 505 505…… 所谓我们 所有瞬间 酵母菌X 永存于心 厌女观念 从未尝试过的事 那些思念至深的人和事 两个人 尾声 后记 作家的话 序言 给中国读者的话 大家好,我是韩国科幻 作家黄麻瓜,现居日本东京 。“麻瓜”这个中文名是一位 居住在中国香港的朋友帮我 起的。不过我听说,在中国 ,“麻瓜”的意思是“不会魔 法的普通人”。哈哈。 《再次重逢的世界》是 我首部在中国出版的作品。 它能在中国出版,背后还有 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 2022年初,现就读于韩国 延世大学的中国朋友Flora 读过这部作品后,向我发出 了采访邀请。并且,她把这 部作品介绍给了在中国出版 行业工作的朋友——拓四光 。看过作品简介之后,拓四 光马上着手落实了选题推荐 及版权引进的工作,并亲自 担任本书的中文翻译。 Flora上高中的时候,班 里包括她本人在内,一共有 39名女同学。全班只有3名 女同学是家里的独生女,其 他同学都生在多胎家庭。而 且其中有很多家庭都是前几 胎是女儿,最后一胎是儿子 。我还听说了一些有关女性 生育剥削的报道。这些新闻 让我觉得,无论是在中国还 是在韩国,无论是为了女性 的人权,还是为了阻止文化 思想的后退,女性和弱势群 体都应该站出来勇敢发声。 其实我没有想到《再次 重逢的世界》会在中国出版 ,这本书是我以韩国的现实 情况为基础创作的。和我们 梦想中的世界完全不同,如 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诡异荒诞 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 们从出生开始就一直被否定 、被约束。我觉得,即使有 再多的无可奈何,有些事情 我们也不应该轻易翻篇儿, 不应该让它们悄无声息地变 成“之前发生的事件”。无论 是为了未来,还是为了现在 ,我们绝不能对“之前发生 的事件”置之不理。 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艰 难的时代,严重的两极化、 疫情、战争、种族灭绝等问 题,每天都在上演。无法穿 越回过去的同时,未来又在 朝着加速倒退的趋势发展。 面对这样的现实,如果我们 选择视而不见,装作若无其 事,最终留给我们的,就只 有痛苦到极致的孤独感和丧 失感了。我并不想见到这一 幕。 我想通过科幻小说勾勒 出一个我们未曾经历过的的 世界,也许这个世界才是我 们应该生活的地方。我知道 中韩两国都有很多朋友在努 力斗争,只为了让自己生活 的世界变得更人性化一些, 我对这些朋友深表敬意。虽 然大家的处境各不相同,但 为了人类共同体的生存问题 ,希望大家可以互相激励、 互相帮助。如果我们每个人 都期望着一个人类可以共同 存活的世界,那么每个人的 梦想就都会实现。我坚信, 那个我们从未经历过的但会 再次重逢的世界,一定存在 于某个未知的新次元里。我 们曾经错失的过去,总有一 天会化身崭新的未来,带领 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同时,那些勇于发声、敢于 斗争的人,也会带领我们找 到那个世界。 导语 第四届韩国科学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女性科幻作家诚意之作,穿梭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女性自救之歌。 以真实历史事件为依据,呼应几十年后的女性现实处境。 如果连我们也忘了她们,不再追寻,她们就真的消失了——一场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穿梭的冒险,一场身为女性才会抗争到底的拯救。 后记 作家的话 如果身处不被尊重的环 境,那再怎么努力尊重自己 ,好像都是无用功。对于这 一点,我深有体会。我知道 被视为透明人是什么感觉, 我也知道被当作醉汉可以肆 意拳打脚踢的电线杆是什么 感觉。如果一直活在被他人 集体性的无视当中,想要做 到自我尊重真的难上加难。 在日本的便利店和餐厅 工作时,就是这种感觉。做 清扫工作、做夜间兼职时, 就是这种感觉。不论工作时 间有多长,按小时支付薪水 的工作都难以支撑日常开支 。任谁看,我都是个毫无购 买力的穷人。每次路过百货 商店,我都会被当作空气。 对处境如此窘迫的我来说, 成为一名作家是一种奢望, 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存在 感低的原因有很多:我是日 语说得磕磕巴巴的外国人、 我是韩国人、我是年轻女性 、我是做杂活的人……也许 是这所有一切的总和。但我 并不想拿这些理由当借口, 并不想装作没有歧视这回事 ,若无其事地继续生活。日 本存在外国人歧视、性别歧 视、职业贵贱歧视(韩国也 有学历歧视、地域歧视、出 身歧视、居住环境歧视)现 象。我曾努力回避这些确实 存在的歧视现象,因为如果 不刻意回避,日常生活很难 继续下去。在这种环境下生 活,只要稍有不顺我就会责 怪自己:是我不够成熟、是 我无知、是我太笨拙了。我 把错归结为自己的问题,而 不是环境,这让我饱受折磨 ,也远超出了我的承受极限 。长此以往,我开始担惊受 怕,害怕有一天,连自己都 会放弃自己……虽然人一生 会有无数个难关,但在我看 来,三十岁中期是最让人提 心吊胆的时候。多亏了亲友 的陪伴,我才得以渡过难关 。 人的存在价值,和这个 人的职业、实力、人格、性 别、学历、国籍等因素都无 关。我们的身份很大程度上 都是偶然所致。我作为韩国 人、作为女性出生就是一种 偶然。在日本生活时,因为 是韩国人,所以不和我说敬 语也是一种偶然。在父权制 主导的社会中,因外国人、 女性或所属派系等而被认为 是非主流群体,也是一种偶 然。拿着最低的时薪做讨厌 的事,即使每周工作“120” 个小时也还是无法活得有个 人样,也是一种偶然。我只 是恰好生在了劳动价值不被 认可、劳动者得不到尊重的 地方罢了。我只不过恰好是 个穷人,拼死挣扎后变得更 穷了而已。神奇的是,无论 是物质还是精神方面,贫穷 都能使人被孤立在外。所以 我才偶然地成了被抹去的存 在…… 对于人类在刹那间被抹 去的场景,我感到十分恐惧 。全世界因新冠肺炎疫情而 失去性命的人,死于暴力和 自杀的未成年人、女性和老 人,未能得到及时救助和治 疗而死去的人,在没有安全 装置的现场工作而意外伤亡 的人,明明是“约会暴力”的 受害者却遭受指责最终凄惨 死去的人,在这一瞬间悄无 声息死去的人……这些并不 能被轻描淡写地归结为“别 人的事”。我会害怕,是因 为这些事也有可能会发生在 我自己身上。我能免于一死 、还活在这个世界上,也只 不过是偶然罢了。我既感到 庆幸,又深陷无力和悲伤。 这本书于2022年2月出版 ,恰逢韩国大选之际,可大 选议题中丝毫不见女性议题 的踪影。好像这个社会从一 开始就没有女性群体,女性 相关的议题史无前例地被抹 得一干二净。可即使抹去了 占世界一半人口的群体,这 些政客依然得到了选票,依 然站在可以制定政策和制度 的位置上运筹帷幄。他们将 世界变得一片祥和,好像从 未考虑过被抹去的女性群体 ,女性问题在他们那里从来 就不存在一样。一片祥和, 只不过是毫无道德的幻觉罢 了。所以我们绝不能自我降 低存在感,即使实施起来属 实不易,我们也要勇敢地站 出来,绝不能让这些人轻易 得逞。 我希望可以借作品隐喻 那些被抹去的存在,所以在 这部小说里再现了一个“被 抹去的世界”。 其实在创作过程中,我 一直都很谨慎。我是一名三 十多岁的女性,而本书是由 十七岁的主人公用第一人称 叙述的。由于我并不是20世 纪90年代出生的人,所以编 辑们在审稿时也格外用心。 提到这一点我又想到,我们 在讨论某个问题时,总会把 关注点都放在当事人身上, 总会将受害者孤立起来。我 认为我们应对他人身上发生 的事情感同身受才是。不同 年龄、立场的人,带着不同 的观点联手聚焦于同一问题 时,也许就是一个新的开始 。 我把维持日常生活很不 容易当作借口,一直都活得 很狭隘。可即使处于同一窘 境,依然有人在为了改变世 界而作斗争。我非常感激那 些为了下一代能够过上幸福 生活而鼓起勇气的人,尤其 是现在正在努力改变世界的 二三十岁的女性。作为稍年 长一代的我,没能站在她们 前方挺身而出,对此我深感 羞愧。正是她们给了我创作 小说的勇气。将他人给予我 的安慰,通过文字的形式给 予回馈的过程并不容易,我 也希望我的作品可以带给某 个人勇气和慰藉。 即使被抹去也坚持活下 去的人们,为了避免世界变 得更糟而拉起警戒线的人们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恪尽职 守的人们,人数比想象中的 还要多的我们这个群体, 精彩页 对妈妈和我而言,特别的1990年 1990年对我们一家人来说,是特别的一年。 用六十甲子来计算的话,1990年是庚午年。那一年,妈妈雷打不动喜欢了十几年的歌手——边镇燮,凭借一首超人气单曲成了年度歌手。妈妈在胎教日记中还提到过,边镇燮1990年发行的正规二辑,既是她的胎教专用音乐,也是我的诞生原声带。 据胎教日记记载,临盆前,边镇燮在妈妈心里的地位就已经重要到不可动摇了。由此,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把边镇燮的代表作背得滚瓜烂熟了,比如《再次走向你》《致淑女》《希望事项》等。据说我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和《罗拉》这首歌的旋律很像,自然而然也就有了这个传说:我就是那个激情演唱着边镇燮的歌出生的孩子。妈妈爱这首歌爱到差点要给我取名为罗拉,但遭到了爸爸的强烈反对。边镇燮的影响也就此打住了。 “蔡罗拉这名字听起来怪怪的。” 关于取名,爸爸妈妈在我出生之前展开了热火朝天的讨论。讨论的时候爸爸一直没好气儿,妈妈也强烈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那是因为你的姓氏本来就很奇怪啊,‘蔡’字后面加什么都不好听。” 爸爸当然不甘示弱。 “反正那些歌词我怎么看怎么不顺眼,‘没有我的你将会多么孤单!’唱的什么呀,有你没我的。影响夫妻和谐!” 既然取名这场“战争”不可避免,妈妈自然也不会让步。 “如果跟着我姓崔的话就好多了,你不觉得‘崔’字后面加什么都很好听吗?” 所幸这场“战争”只持续到我出生前。如果他们不达成共识,我肯定有很长一段时间会处于无名状态。而且,爸爸觉得有必要在取名上达成一致的意见。 我从很小开始就听妈妈收集的边镇燮的音乐磁带。上中学之后,爸爸送了我一个MP3,我在里面存了好多边镇燮的歌,每年都会背着我爸定期听上那么一两次。不知道是不是受边镇燮的影响,我特别偏好那种忧郁风的抒情歌。 身边有我和妈妈这么热爱抒情歌的人,爸爸居然对音乐始终都不感兴趣。 “爸,你工作的时候怎么可以不听音乐呢?车也得有了音乐才能启动吧?我看你就是属于那种自行车生了锈也只会生拉硬拽的人。” 听了我的吐槽,爸爸忍不住跳脚。“你说什么呢!我当然喜欢音乐了,我是属于不挑类型的那种喜欢。看来你还不太了解你爸我是个包容力多强的人啊,所以人家才会说——喜好见人品。” 我学着搞笑漫画里的场景,把眼睛眯成一条缝望向爸爸。一个对万事万物都毫无兴趣的人,大体上就是我爸这样子的吧。对某件事情感兴趣的话就会产生感情,一旦有了感情执着就会随之而来,执着久了就会出现无法妥协的点。所以说,如果向往某件事,挑剔是自然而然的。通过我爸我算是明白了:没有挑剔点的包容力和毫不关心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 一到周末,我就会看纯情漫画。那些都是我妈高中时候攒零花钱买的,现在可是我们家的传家宝。由于我妈的影响力实在过强,这十七年来,纯情漫画和边镇燮的歌曲就像一股猛烈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强风,席卷着我的生活。 最近的年轻人大多喜欢《心里的声音》、姜草的《傻瓜》等类型的漫画作品。在我妈的影响下,和其他同龄人比起来,我的喜好就有些复古,复古到我甚至觉得和其他同学有代沟…… 妈妈一直坚信,这些她从高中就开始收集的漫画,总有一天会被赠予漫画博物馆,它们现在只是被存放在我家的仓库里。仓库像是一个休息室,保存着一些终将被博物馆收藏的宝物,同时它也是我家最清新干爽的一个角落。 我的爸爸蔡必林先生曾经是一位梦想着拿诺贝尔奖的科研工作者。不过,他现在只是“真理烘焙”面包店的老板(店名源于我的名字),追求着科学的面包制作技术。我爸做面包用的合成酵母,是他还在制药公司做研究员的时候研制出来的。他还说如果当初自己全心全意投入酵母研究,是会拿个抗癌诺贝尔奖的…… 这酵母有点特别。里头添加的一种药物,据说可以治疗与疟疾症状相关的诺如病毒。他年轻时候还得过“抗病毒功劳奖”,不过现在奖杯已经积了不少灰了。他很是自豪,但实际上这款药的反响并不大。他觉得这是没得诺贝尔奖的缘故,在我看来这已经是他过分“谦虚”的表述了。 P3-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