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的分析对象不局限于现有的生育保障具体法律制度本身的不足之处及制度改进建议,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生育保障法律制度之间的衔接与配合问题以及生育保障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从具体制度本身到制度与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合再到法律体系的构建,研究视域层层分明,逐级递进,拓展了生育保障的学术研究视野。 作者简介 潘胜莲,37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经济法等。 先后主持湖北省教育厅“百校联百县——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项,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3篇,已出版专著《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研究》,在第三届“典阅杯”Shopee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华中赛区区域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生育保障的法理基础 第一节 生育保障的法学解读 第二节 生育保障法学创新的逻辑起点 第三节 生育保障法学创新的主要模式 第二章 我国生育保障法律制度历史回顾与反思 第一节 我国生育保障法律制度历史回顾 第二节 “三孩”时代生育保障法律制度发展障碍性因素 第三章 生育保障法律制度的权利基石——生育保障权 第一节 生育保障权利性质探讨 第二节 生育保障权构建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第三节 生育保障权的内涵 第四节 生育保障权的规范性要素与非规范性要素 第五节 生育保障权的属性 第六节 生育保障权的保护和救济机制 第四章 我国生育保障法律责任分担制度重构 第一节 生育的价值与生育保障责任 第二节 生育保障责任的分担 第三节 现行生育保障责任分担机制公平性分析 第四节 重构生育保障法律责任分担机制 第五章 生育歧视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第一节 生育歧视公益诉讼概述 第二节 生育歧视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构建生育歧视公益诉讼制度的现实基础 第四节 构建生育歧视公益诉讼制度的路径 第六章 构建我国生育保障法律制度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 生育保障法律制度的补充和改进 第二节 生育保障法律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合 第三节 生育保障法律体系化 第四节 传统部门法的“生育友好化”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