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文学经验、智慧沉淀,以睿智、通达的笔触,书写对纷繁人世间的感受和思考。
每一篇文字,闪烁着智识之光,散发着温厚之暖,助我们走出遮蔽,走进澄明,以明辨之眼、愉悦之心,发现生活真趣,拥抱世间好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世间多好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心武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文学经验、智慧沉淀,以睿智、通达的笔触,书写对纷繁人世间的感受和思考。 每一篇文字,闪烁着智识之光,散发着温厚之暖,助我们走出遮蔽,走进澄明,以明辨之眼、愉悦之心,发现生活真趣,拥抱世间好事。 作者简介 刘心武,1942年出生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曾当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主编。197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作。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四牌楼》获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奖。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2005年起陆续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录制播出《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系列节目共计61集,并推出同名著作。2011年出版《刘心武续红楼梦》,引发国内新的《红楼梦》热。2012年出版《刘心武文存》40卷。除小说与《红楼梦》研究外,还从事建筑评论和散文随笔写作。2014年推出新的长篇小说《飘窗》。2016年推出《刘心武文粹》26卷。 目录 自序 不必完美 喜欢自己这独特的生命 走狮如禅 宇宙间最美妙的事情 构成春光春色的一部分 “人们到处生活” 幽默是一种天籁 “灵魂只想听灵魂所需要的东西” 当一片叶子落到你的肩上 穿透遮蔽的努力 序言 六十多年前,我还是个 中学生的时候,偶然得到一 枚书签,上面印着法国作家 罗曼·罗兰(1866-1944)的 一段话:“累累的创伤,便 是生命给予我们最好的东西 ,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面,都 标志着前进的一步。”当时 我已堕入文学的渊薮,除了 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外文学名 著,自己也试着写些文章向 报刊投稿,屡投屡退,所以 感到罗曼·罗兰这段话很对 我的榫儿,一次退稿便是一 回创伤嘛,但每被退回一次 ,也就激发我对自己的文章 自省一次,渐渐的,似乎也 就摸到了一些写文章的门径 。后来,到16岁那一年,我 的一篇文章终于被《读书》 杂志刊登了出来(1958年 夏天),那以后的投稿,虽 陆续有被发表的,退稿量依 然不小。20多岁的时候,因 为已在报刊上发表过数十篇 小文章,也很受到些冲击, 那时才懂得退稿实在算不得 什么创伤,生活的坎坷磨炼 ,远未穷期,因此对罗曼· 罗兰的那段话,也就渐渐有 了更深的体味。 后来到法国访问,同几 位法国知识分子说到罗曼· 罗兰,他们都说那是早已过 时的人物,现今的法国除了 研究文学史的,简直没有人 读他的书。平心而论,罗曼 ·罗兰虽是1915年诺贝尔文 学奖的得主,他那大部头的 《约翰·克利斯朵夫》也曾 风靡一时,而且他在第一次 世界大战时期反对不义之战 的立场,以及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反法西斯主义的鲜 明态度,都令人肃然起敬。 然而就全球范围以历史眼光 衡量他,确也还算不得多么 伟大的作家。 我在少年时代和中年时 代读过两遍《约翰·克利斯 朵夫》,读得都很仔细,也 读过罗曼·罗兰的《革命戏 剧集》,以及他其他一些著 作,都没有从中发现他上述 那段话。但这位作家给予我 最可警悟的,反不是我读过 的那几百万字的成本的书, 而是那小小书签上的一句没 有注明出处的话语。 一位作家的一段乃至一 句格言式的话语,也是他心 灵中开放出的鲜润花朵,竭 诚地奉献给读者,有时对读 者来说那启迪那激励那引发 那愉悦,也并不亚于读他整 本的大作。 自己从半个多世纪以前 的一个爱好文学的青年,托 赖时代给予了机遇,编辑给 予了支持,读者给予了厚爱 ,到2022年8月在国内和海 外所出版的著作按不同版本 计已有281种,忝列在了作 家行列。我原来主要从事小 说创作,也兼写散文、评论 ,后来又写建筑评论,并从 事《红楼梦》的研究。近来 ,我不由得又想到了少年时 代所看到的罗曼·罗兰的那 句随想;我虽绝不敢以罗曼 ·罗兰自比,但依我想来, 世界上凡属欲推进人类文明 的作家,无论伟大的还是稚 小的,都好比蘸着心血点燃 着的火把,伟大的作家也许 犹如屹立的灯塔,杰出的作 家也许仿佛巨大的火炬,而 平常的作家,小小的作家, 他那火把也许十分地小,光 热十分地微弱,乃至于只不 过等于添了一炷红头香,飞 着一只萤火虫,但世界和人 类的光明,应是这些光焰的 总汇吧!因此我不揣冒昧, 拿出了这样一册随想录。我 这一册随想,自然充其量只 不过是一支细烛,一根火柴 ,一只流萤,一定有不少谬 误和唐突之处,但句句出自 真诚,段段心存善意。因此 ,我想读者批判了我的谬误 ,原宥了我的唐突之后,也 许还能从中多多少少引发出 一些有益的联想,获得一些 愉悦的感受。倘这本小书里 的某一段某一句,能使某位 读者对我获得超过读我那些 小说所形成的印象,那于我 实在是三生有幸。 岁月匆匆,我在近十几 年里,引起人们注意的,是 红学研究方面的电视讲座和 相关专著,其实我在写作上 一直坚持种“四棵树”(小说 树、散文随笔树、建筑评论 树、《红楼梦》研究树), 但红学研究树把其他几棵树 不同程度地给遮蔽住了,以 至于有的年轻人误以为我只 搞红学研究。但是,最近出 现了一个现象,就是有的读 者,特别是年轻读者,因红 学研究注意到我,从而好奇 地探究“这个人还写过什么” ,结果他们就发现了我其他 三棵树,我的随笔,也就被 再次置于视野中,正好北京 时代华语公司愿意做这个选 题,我很高兴,希望它能为 当下读者增添一个闲暇时的 阅读选项。于是又想到,罗 曼·罗兰还曾说过:“世界上 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 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 生活。”命不由己,运势难 驭,但我们既然生而为人, 就应该热爱生活,拥抱命运 ,乐观前行。 刘心武 2022年8月28日于北京温 榆斋 导语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的随笔集。 本书兼具思想性与文学性,帮助我们舒缓生活焦虑,看清人事纷扰,发现生活真趣,拥抱世间好事。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名家智慧之书”。 书中特别收入刘心武先生创作的趣味漫画作品。开卷见惊喜! 随书赠送刘心武先生创作的两幅水彩画藏书票。名家手绘,珍贵收藏! 书评(媒体评论) 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 ,善于做理性的宏观把握, 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 点的作品,作风严谨,意蕴 深厚。 ——人民网 作为一个“贯穿型的写作 者”,一个“马拉松长跑式的 写作者”,刘心武在写作这 条路上已经坚持了半个多世 纪。虽历经岁月,仍守住一 片匠心。 ——凤凰网 阅读刘心武文字讲究、 结构精美、意境深远的作品 ,除了会为自己得到宝贵的 心智启迪暗自欢喜,也会惊 叹于他的那双穷尽人生奥秘 的眼睛和热情又敏感的心灵 。 ——修晓林 (作家、编 辑) 刘心武的作品具有高度 的乐观精神,但不是表现在 豪言壮语的乐观。作家通过 他的作品想要表现的,是他 相信人性的善良。 ——A.H.热洛霍夫采夫 (俄罗斯汉学家) 精彩页 命运。 我们常常想到这个字眼。 但我们往往是朦朦胧胧地那么一想。 朦朦胧胧,只滋生出一些情绪,诸如怨艾,沮丧,或所谓“淡淡的哀愁”。 让我们廓清薄纱般的朦胧思绪,做些澄明的理性思考。 我们要努力地认知命运。 命是命。运是运。 命与运固然如骨肉之不可剥离,然而倘做理性研究,如医学上的生理解剖,则需先就骨论骨,就肉论肉。 何谓命? 命是那些非我们自己抉择而来的先天因素。 为什么我或你生下来就是这样的性别? 为什么我或你有着现在这样的生父和生母?凭什么我或你得由他们一方的精子同另一方的卵子相结合,从而经过无数次的细胞分裂,而形成胚胎,成为带有胎盘的胎儿,后来又脱出母亲的子宫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命?我和你为什么不是另外的一个父亲和另外的一个母亲结合而成的生灵? 为什么我或你有着现在这样的与别人不同的面貌?即或我们是双胞胎或三胞胎中的一个,外人看去我们与同胎落生的兄弟姊妹“何其相似乃尔”,但我们自己很清楚,归根结底我们还是有着与任何一个他人不尽相同的自我面目。固然遗传学解释了我们的面目,说那是有着父亲和母亲的遗传基因在起作用,我们或者有点像父亲,或者有点像母亲,或者竟更像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以至于更像某个近亲、远亲,然而揽镜自视吧,我们到头来还是有一个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外貌,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也不管别人喜欢不喜欢,我们竟有着如此面貌,这是由谁暗中规定的呢? 我们落生的时间,又为什么偏偏是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那一时辰?听说唐朝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我们为什么没生在唐朝?又听说21世纪中期我们国家将整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又为何不等到那时候再落生?或许你更向往于烽火岁月的殊死战斗,然而你又并未生在抗日战争之前并能恰好在青壮年时投入反法西斯的战斗;或许我更向往于在20世纪初投入五四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弄潮儿,然而我却偏没赶上那个时代。我们显然不能再重新安排一次落生的时间,我们必须在一张又一张的表格中反复填写同一个出生时间。 我们又为什么偏偏落生在我们无法事先择定的地方?我和你为什么偏属于这一个种族,这一个国家,有着这样的籍贯? 这就是命。 也有人向命挑战。 西方国家有那样的人,他们出于对原有性别的不满,找医生做变性手术,改变自己的性别;也有人出于对自己相貌的不满,做整容手术,使“面目全非”。这也许真的改变了他们某些命定的因素,但毕竟改变不了他们的种族、血型、气质、年龄、籍贯。 当然也有人用伪造历史、隐瞒年龄、改认父母、谎报种族(当然只能往与自己肤色发色瞳仁色相接近的种族上去靠)等等方式企图使“我”消弭而以“新我”存活于世,但在游戏人间之余,清夜扪心,他恐怕也不能不自问:我究竟是谁?而他的答案恐怕也只有一个:他到底还是某一男子的精子和某一女子的卵子的特有结合,并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于某国某地某处的一个独特的生命,在种种伪装和矫饰之下,赤条条的他还是那个“原他”。 命由天定。这不是唯心恰是唯物。 这也无所谓消极,更无所谓悲观。 曾见到一位矮个子女士,我很惊讶于她穿着一双平底鞋,当我问她为什么不穿高跟鞋时,她爽朗地说:“我喜欢自己的身高,因为这是一个我自然具有的高度,我不想掩饰自己的这一自然状态,并且,我还以自己的这种自然状态而自豪。” 又曾见到一位肥硕的中年男子,当我问及他为什么不采取减肥措施时,他认真地对我解释说:“人体型的肥瘦归根结底是由遗传基因派定的,我父母都是胖子,所以我天生肥胖,而我没有必要去人为减肥;倘若我是后天突然胖起来的,并且有种种不适,那或许还有减肥的必要……不错,熟人给我取了个绰号叫‘肥男’,我坦然地接受,我确实是个地道的‘肥男’嘛!” 这二位都对非自我抉择而形成的先天状况持坦然的接受态度,甚至于产生一种自豪感。我以为这是对“命”的正确态度。你以为如何呢? “我长得多难看啊!”一位熟悉的姑娘向我吐露心曲,“见到比我长得漂亮的同辈人,我就总觉得无地自容。” 我不想向她弹唱“重要的是心灵美而不是外貌美”之类的调调,还是契诃夫说得好:“人的一切都应是美好的,心灵,面貌,衣裳,思想。” 我也不想教她逃避现实:“你其实并不难看。”又是契诃夫,他剧中一位女子对另一位女子说:“你的头发真美。”另一位就领悟地说:“当一个姑娘长得不美时,人们才会夸赞她的头发。”我熟悉的这位姑娘确实长得难看。难看就是难看,难看是天生的。她把心灵修炼得再美,也终归成不了漂亮姑娘。 我劝她坦率地承认自己的相貌。这承认分两个层面:一,自己确实不好看;二,别人确实比自己漂亮。第二个层面很重要,否则,就容易陷入“阿Q主义”:“我难看,哼,你比我更难看!”或“坏蛋才好看哩!漂亮的没好货!”承认了自己难看以后,却还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