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的是从19世纪中晚期到1973年一百多年间美国城市教育制度的发展。当城市逐渐从乡村中摆脱出来,教育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戴维·B·泰亚克描述了城市学校草创时期的艰辛,考察了20世纪尤其是二战之前美国城市教育制度的日趋完善,公立学校完成系统化的过程,探讨了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教育体系里的移民、种族歧视与阶级偏见问题,以及这种教育体系的不公平性。
戴维·B·泰亚克为写作本书作了大量的文献调查,在他的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直接听到各个阶层的声音:乡村儿童与新移民、一线教师与城市管理者、黑人父母与精英改革者。这本书是最直观的美国教育体系的反光镜,让我们看到了美国大众这一百多年里的努力与探索。
城市教育体制是煤炭最具影响力的制度之一,本书提了一种对于其发展过程的重要解释。同时,本书搜集了这种制度的诸多参与者(农场儿童和工厂工人、教师和督学、黑人家长和精英改革者)的观点,也探讨了这种体制的成就和失败;对移民的成功同化,伴随着种族主义和阶级偏见;给某些人提了机会,但对其他人却是永久的不公。
作者将他生动有趣、视野开阔的历史观置于一个广泛的崭新框架之中,他检视了那些形成美国教育体制之基础的政治和惰性、意识形态和权力斗争。他运用各种社会视角和分析方法,为读者阐明了教育从乡村转向城市的思维方式超过一个世纪的变革历程。
序/1
第一章 微观世界中的一种最佳体制:乡村教育中的共同体与合并/12
第一节 学校作为一个共同体和共同体作为一个学校/14
第二节 “乡村学校问题”与专业人员的权力/20
第二章 从乡村学校到城市体制:19世纪的官僚制化/29
第一节 扩展的乡村与协调的需要/31
第二节 创设一种最佳体制/40
第三节 教师与男性的奥秘/59
第四节 自愿入学与强制入学/65
第五节 学校教育的若干功能/71
第三章 多元主义政治:19世纪的模式/81
第一节 批评者与反对者/83
第二节 控制的型构/91
第三节 常规化但无保障的生活:教师与学校政治/108
第四节 文化冲突:宗教与族性/108
第五节 一种孤独的和不平等的斗争:种族之负荷/113
第四章 集权化与法团模式:1890—1940年间关于城市
学校控制的争论/133
第一节 一种连锁性的董事会及其改革蓝图/136
第二节 权力与价值的冲突:集权化的个案研究/153
第三节 政治结构与政治行为/172
第五章 体制的内部:1890—1940年间城市学校的特征/187
第一节 成功的故事:管理进步论者/192
第二节 科学/207
第三节 没有“罪行”的受害者:美国黑人/227
第四节 美国化:适合与不适合/240
第五节 “工会女强人”与最底层的专业人员/266
跋 “一种最佳体制”遭受抨击:1940—1973年/287
参考文献/312
索引/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