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编写的目的,不是想彻底地解决金融危机原因的认识、走向及结果等读者急切热议的大问题。因为风暴初现,正在向经济危机演化,其进程还将扑朔迷离,各家学说正在结合实际进行探讨,目前尚不可能有一个准确的并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所谓定论。
本书只是对近两个月来(止于2008年12月16日)金融风暴的状态作出记录性描述,将一些探讨观点予以客观介绍,将风暴现实给予全景扫描,并在此基础上将全球联手抗拒金融风暴的相关举措,特别是中国政府的系列举措,展示给广大读者,以对金融风暴的现状和走向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和认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走出金融风暴--世界没有末日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李济琛//李成勇 |
出版社 |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编写的目的,不是想彻底地解决金融危机原因的认识、走向及结果等读者急切热议的大问题。因为风暴初现,正在向经济危机演化,其进程还将扑朔迷离,各家学说正在结合实际进行探讨,目前尚不可能有一个准确的并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所谓定论。 本书只是对近两个月来(止于2008年12月16日)金融风暴的状态作出记录性描述,将一些探讨观点予以客观介绍,将风暴现实给予全景扫描,并在此基础上将全球联手抗拒金融风暴的相关举措,特别是中国政府的系列举措,展示给广大读者,以对金融风暴的现状和走向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和认识。 内容推荐 华尔街的贪婪和放肆,终于酿成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加权享受”和“加权惩罚”是一枚金币的两面。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就是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 本书是李济琛教授的又一力作,采用纪录、扫描式写法系统分析了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的形成原因、走向及结果等读者特议的大问题,对如何走出危机提出积极应对。 世界没有末日,中国须冷静! 目录 第一章 金融风暴“风眼”探秘 (一)风暴成因认识/2 (二)孙志坚教授的“四大元凶”说/5 (三)周其仁教授的“祸起货币”说/7 (四)索罗斯等:体制发生了“内破裂”说/8 (五)货币、杠杆交易和信用违约的关系探秘/9 (六)美国金融风暴的全球危害/12 第二章 风暴袭击下的世界经济全景扫描 (一)金融危机冲击多国实体经济/16 (二)美欧日进入衰退期,全世界迎来经济寒冬/18 (三)净收入仅剩17亿美元,美第三季“问题银行”再增一半/28 (四)感恩节的汇市不平静,警惕欧元井喷/30 (五)海湾主权基金回流,重建国内信心/32 (六)经济危机重创美情报机构/33 (七)全球海运业“瘦身” /35 (八)经济危机带来修路热潮/36 (九)印度最好的出路是把钱包看好/38 (十)危机拯救,短期难见成效/40 第三章 风暴逼迫全球联手救市 (一)全球救市,招式各异/44 (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救市套路、招式一览/47 (三)学界对各种救市招式、套路的点评/49 第四章 风暴探底学界 (一)风暴预言第一人:全球通缩不可避免/58 (二)专访保尔森:探寻金融危机爆发之谜(摘要) /61 (三)吴敬琏认为:金融海啸实质是世界金融体系出现危机/67 (四)许小年认为:错误在于假设格林斯潘是个神(摘要) /68 (五)石齐平认为:金融危机深层次的解读,“三化”是问题症结/69 (六)罗斯巴德:奥地利学派视野中的金融危机/71 (七)英媒:重建世界金融体系的四大挑战/72 (八)周春生认为:金融风暴是忽视风险管理的恶果/73 (九)周业安认为:用金融创新来化解风险/74 (十)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五大警示/75 第五章 风暴袭击下的中国 (一)房地产行业:利润增速持续下滑,现金压力严峻/84 (二)年关近,银行“迫”中小地产商降价/85 (三)金融业“补课”金融危机/85 (四)汽车出口跌入低谷,自主品牌面临艰难转型/88 (五)纺织业陷产业链危局,专家倡议棉企“现转期”解困/91 (六)10月制造业急剧走弱,有色金属企业减产求存/93 (七)业内估计:钢企10月亏损面高达50%以上/94 (八)2008年11月价格继续下滑,煤炭进入买方市场/96 (九)金融危机下实体恐慌,汽车航空IT零售业成重灾区/97 (十)统计局:景气度持续回落,家电业将直面“寒冬” /100 (十一)旺季不旺,航运业步入寒冬 /101 (十二)广交会玩具参展企业遭遇寒冬,期待更多利好政策/103 (十三)部分涉外投资亏损企业/104 (十四)金融海啸影响显现,业界称零售业最坏时刻在2009年/105 (十五)2008年11月外贸首次负增长/105 (十六)世界银行认定:200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或最困难/105 第六章 风暴催生中国4万亿,大手笔拉动内需 (一)4万亿人民币拉动内需/108 (二)2009年全社会总投资将达20万亿元/119 (三)铁道部:将投资5万亿元建4万公里铁路/121 (四)拉动内需,启动9000亿元住房保障投资/123 (五)三年投资环保1万亿元/124 (六)中国大降息首日商品市场走势分化/125 第七章 以金融支持经济,“国30条”力抗风暴 (一)《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130 (二)《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130 (三)国资委、发改委力挺“国30条” /138 第八章 中国,第一要冷静,第二要冷静,第三还是要冷静(上) (一)中国要冷静面对各种“光环” /144 (二)中国要冷静解剖自己/146 (三)中国要冷静地利用好国际舞台 /149 (四)中国之所以要冷静的理性思考/151 第九章 中国,第一要冷静,第二要冷静,第三还是要冷静(中) (一)中国:躲得过金融危机,免不了经济下滑/158 (二)钱从哪里来?部分地方政府已负债累累/161 (三)投到哪里去?警惕投资热潮的决策失误/162 (四)政府该干嘛?做好服务保障是政府本分/164 (五)民企缺位,投资效率恐有折扣/165 ‘(六)激进降息刺激总需求,货币效力以图“尽快到位” /168 (七)打破楼市僵持阶段,令人忧心的1.33亿平方米的空置/169 (八)推进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171 (九)期待中国变革,“更换”增长动力/172 (十)国务院召开座谈会,听取对宏观政策的建议/173 第十章 中国,第一要冷静,第二要冷静,第三还是要冷静(下) (一)金融危机挑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176 (二)金融危机下中国应该做什么/181 (三)对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理性思考/182 (四)对扩大内需的几点政策性建议/184 第十一章 世界,没有末日 (一)APEC开口:金融危机18个月平息/188 (二)欧盟出台泛欧拯救实体经济刺激计划/189 (三)一个白宫,两个总统/190 (四)奥巴马出招拯救美国/191 (五)美联储8000亿美元救楼市拉消费/193 (六)保尔森再度扩大17ARP救援范围/194 (七)白宫考虑救援汽车工业,贷款暂遭参议院否决/198 (八)美2008年财务报告对2009年春季的总统预算案作出提前补充/198 (九)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更多积极信号/200 (十)应对金融危机,中国七成民众有信心/201 参考文献/205 附件/206 试读章节 (十)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五大警示 发端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从美国东海岸开始,蔓延至欧洲、亚太等地区。根据高盛最新估计,全球金融危机的总损失将高达1.4万亿美元。这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了哪些警示? 1.警示一:守住创新的边界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金融创新对合理配置资源、增进经济活力至关重要。但并非所有的金融创新都有利于市场。此次金融危机证明,一旦创新脱离监管,将危害市场稳定。 美国时间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发出破产公告,这一被誉为华尔街最凶狠的“斗牛犬”、有着158年历史的世界知名投行轰然倒下。雷曼兄弟总裁富尔德事后表示,这是系统的风险。其言外之意系统风险归监管部门监管,与雷曼无关。 有关人士称,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大程度上的确可以归因于美国金融监管远远落后于金融创新,并且监管机构自毁长城,导致在“大萧条”之后建立的金融监管体系在过去数年间分崩离析。 “我认为以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银行,应该最善于保护他们的股东的权利和公司股份,但是我错了。”2008年10月23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面对美国国会众议院20名议员翻然醒悟。而就在六年前,笃信市场力量的格林斯潘在写给参议院的信中还表示“不相信金融市场需要政府监管或者政府干预”。 事实上,近七十年来,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就一直上演着“挣脱与限制”的纠葛史,只是在最后数年间,美国才逐步放松监管。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美国进行了全面监管改革。先后通过相关法案,规定实行分业经营以控制风险、防止过度投机。但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在战后数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被逐渐忽视,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并屡屡超出其应有的边界,而金融监管则步步后退,甚至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在距离上一次通过分业经营法案后的第66个年头,美国国会再度通过法案,将混业经营合法化,结束了金融分业经营的历史。此后,华尔街的投行越来越青睐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并最终酿就了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 “归咎起来,目前的金融危机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失败。所谓新自由主义,是一套以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理想,以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的思潮。比如格林斯潘就认为,监管往往可能会妨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教授大卫·科兹说。 这场金融危机证明,指望市场能够自己解决一切问题是完全不切实际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强调:“市场纪律的培育是第一条防御战线,但市场纪律通常需要政府监督的支持”。 对日益开放的中国来说,金融危机的重要教训就是在金融开放过程中如何完善监管。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副主任廖岷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监管体制必须与其经济金融的发展与开放的阶段相适应,必须做到风险的全覆盖,在整个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创新链条上,不能有丝毫的空白和真空。 不过,必须强调的是,金融危机并不是宣告市场经济和金融创新的终结,金融创新不能因噎废食。经济学家成思危指出:“不能因为美国金融危机就否定金融创新。”他指出,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应该是一个相互博弈、相互促进的关系。 2.警示二:警惕虚拟经济之殇 2008年12月上旬,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民众高举纸牌,聚集在街头进行抗议活动,呼吁银行公开更多危机信息,并要求政府辞职。这已是当地居民连续第四个周末在首都举行抗议活动。 就在四周之前,当全球主要经济体为控制金融危机而频繁出台政策之时,北欧岛国冰岛的总理哈尔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说出了令很多人都意想不到的劝言。他劝告本国人民重拾捕鱼行业,并且无奈地承认,冰岛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走出此次金融危机的阴影。这时,作为昔日全球最富有的国家,冰岛已欠下全球350亿英镑的债务,国家濒临破产边缘,相当于每个冰岛人欠下11.6刀英镑的债务。 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机,为何会传递到这个北欧岛国?这一切还要从冰岛过于仰赖虚拟经济的发展模式说起。 长久以来,渔业一直是冰岛的支柱产业,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2.4%,渔业产品出口是其主要外汇来源。但冰岛政府认为,靠资源拉动的经济增长过于缓慢,于是大力发展金融业,逐渐发展起利用高利率和低管制的开放金融环境来吸引海外资本,通过投入高收益的金融项目来获利的经济增长模式。渔业等传统实体产业却持续萎缩。 冰岛金融业的过度扩张,导致其虚拟经济规模不但超过了实体经济,而且日益与实体经济相脱离,国家的经济结构也呈现出倒金字塔结构。根据官方统计数字,2007年冰岛银行业总资产相当于该国经济总量的9倍。其四大银行所欠外债超过1000亿欧元,而中央银行所能动用的流动外国资产仅40亿欧元。 显而易见,冰岛的经济支柱全部压在了金融业这种脱离了实体产业的虚拟经济上面。“由于虚拟经济具有很强的国际性,如果一个国家的大部分资产都是虚拟资产,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就掌握在了全球的金融投资者手中。当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波动,就会迅速波及这个国家的经济内部。”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指出,由于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后盾,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救市,政府就完全失去了拯救国家金融业的能力,以致造成“国家濒临破产”的悲惨局面。 “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颇多警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金融改革与创新应当服务于实体经济,防止与实体经济‘疏远化’。”经济学家李扬说。 金融业是虚拟经济在现代经济中的主要表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华尔街的引领下,全球金融体系快速发展,逐渐出现脱离实体经济基础而自我服务的倾向。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字,到2007年年底,全球金融资产是世界GDP总量的4.2倍;而全球衍生产品价值则是世界GDP总量的10倍多。2005年至2007年,全球衍生产品价值年均增长高达41.5%,而其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仅为4%。虚拟经济过快发展和过度膨胀明显。 纵观此次金融危机,其实就是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的结果。美国金融机构基于信用程度较低的次级债产品,通过杠杆化创造出数倍于其价值的各种金融衍生产品,但当房地产价格快速回落、利率快速上调时,次级债链条一经断裂,便如同蝴蝶翅膀扇起的气流,最终掀起了一场飓风,风暴之猛烈最终把远在北欧的冰岛卷入其中。 “实际上,这些被叫做产品的东西并没有真正的价值,除了虚拟的价格和市值,并没有创造真正的财富,跟实体经济已经没有了关系。”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的一大警示就是,金融市场发展的虚拟部分不能离开实体经济太远,虚拟的货币和市值不是财富,而是危机的伏笔。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应以实体经济为主,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润滑剂。”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匹配良好时,虚拟经济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融资渠道,转移市场运作风险,从而有效保障实体经济的发展。然而,当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时,泡沫一旦破灭,就会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障碍。 “不过,我国在汲取发达国家虚拟经济过度化教训的同时,应看到目前我国的虚拟经济仍处于发展不足的初级阶段。不能因此而拖延中国虚拟经济健康发展的脚步。”陈凤英认为,在全面推进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转型的同时,立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平衡,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进一步融合。 P75-78 序言 世界,没有末日 “有史以来世界最大的经济危机”——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当然也包括我们的上一代、下一代在教科书或者经济史学类著作中才能看到的一个概念(也包括概念演绎的高失业率、高生产过剩、高通胀等)。我们曾经凭借教科书去想象过1929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危机景象,也试图以有限的知识和简单的浪漫式体验去感受这种大危机的状况。但是,我们确实没有预料到,这种教科书记载的恍如隔世般的金融大危机竟然离我们如此之近,甚至突然间从天而降,硬生生地砸在了我们面前,让我们如此之猝不及防,以至于不知所措。 王觅实就是如此,和我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让我们不得不去面对与挣扎,去接受这场风暴或危机的洗礼。 于此,我们的日子、我们的世界似乎浪漫不起来了。 今天,公元2008年最后一个季度。对于北半球而言,这个季节是冬季。 发达国家几乎都处在北半球。中国尽管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也处在北半球。 全世界的人们都一起在体验着同一场金融危机的寒冬。 而且,这寒冬会很冷,也会很长。 见证寒冬!抗拒风暴——为我们这几代人能见证、斗争并有效抗拒这场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庆幸! 这次金融危机是由发达国家,特别是由世界第一经济体美国引起的。俗话说,美国打喷嚏,世界发高烧。而今,美国冻得发抖,那么全世界自然就得如患疟疾般战栗不已。大半个世纪以来,因为美国执世界经济之牛耳,美国人,准确地说是美国券商、美国大佬犯错误,才使得经济性的世界寒冬被制造出来。 美国佬很自私!——有舆论这样说。 不是所有美国佬都自私,而是美国佬中的券商银行家们太自私或太黑心! 银行家、券商们在金融创新的幌子下,昧着良心创造出一大批名目繁多的金融衍生品(其中不乏“有毒”产品),并将其打包大捆大捆地拼命向美国老百姓和全世界兜售。 而包括美国老百姓在内的全世界相信美国的监管机构(公信力),相信美国的评级机构(信誉度),更相信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霸主身份),而不分或不可分、不能分优劣好坏地将美国佬的金融产品一股脑儿地吞下肚去。 事后,美国的监管机构则抱怨说,都是银行家券商们打着金融创新幌子惹的祸,监管机构又不太懂金融创新,被创新给镇住了,因此,监管不敢监管。而世界贪吃,有毒的东西怎么能吃呢? 弗里德曼则慢条斯理地回应说,都是货币惹的祸。 美国是老大,口袋鼓鼓装的都是美钞——哪儿来的?一是印钞机印出来的,二是向世界各国借来的,当然也包括中国(中国的钱可是一分一厘靠血汗挣来的)!资料显示,美国各种债务加到一起,整体达到其GDP的350%,其中,大部分是从其他国家借来的(当然,客观地说,美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债务国)。 能够借钱给美国是一种荣耀,为什么?因为,美国是龙头老大,美元是世界货币。尤其,借给美国有利息,能赚钱的钱才是资本。 美国口袋里的货币多,所以美国人敢低储蓄、高消费、高质量、超前享受。——前提是,口袋里的货币是借来的,即高债务。 “三高一超”,这既是美国政府的写照,也是多数美国人的写照,也是美国消费文化的写照。 至于美国银行家和券商,已是充分利用了美国、美国公民和世界各国对货币的理解、追逐、占有和消费欲,才“创造性”地糊弄出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品。 “你要我的利,我要你的本!”美国银行家和券商们摇晃着手里的货币得意地说。 “血本无归”!于此,金融危机不爆发才是咄咄怪事。 就这样,美国制造了经济寒冬,并把世界经济推向了严寒的冬天。 动物抵御寒冬的方法之一是龟缩一团,日“紧缩”,对美国来说,大不了美元缩水。 美元缩水,引发全球通胀。 中国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其他众多美元债券,将缩水几何? “不让缩?那好,你得救我!”美国银行家券商们又笑了。 探讨这次金融危机的来由和去向,笔者不得不“服”美国佬——好歹都是赢家。于是,笔者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加权公式。 “加权公式”由“加权享受”和“加权惩罚”两个对称概念构成。所谓“加权享受”指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人的超前消费及文化和行为。即在个人劳动还没有成为社会价值时就提前预支和享受了这原本是不属于他们的物质和服务;当他们的超前享受导致危机到来时,却又要他人去接受危机的惩罚。而享受者超前享受的物质或服务不是来自他个人劳动的价值实现,那么一定是来自于他人。他人是谁?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已经实现的价值。这种享受本质上是一种剥夺。“加权享受”得以成立,是因为“加权惩罚”得以成立。享受者加权享受了受其剥夺的发展中国家劳动者的劳动或价值;而发展中国家劳动者的劳动或价值被“加权”奉献而形成加权式惩罚:之前的劳动被奉献,而遭受一次惩罚,之后还得接受危机带来的再次惩罚——在这次金融风暴抗御中可以清晰地得以印证。 譬如中国,中国的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用自己的劳动价值让美国人享受了超前消费(注意:笔者强调超前消费者的消费);而现实的危机拯救中,中国出不出手?如果不出,倾巢之下无完卵;如出手或出手之不当,也就等于为美国超前消费再次埋单! 真实的状况是,出手与不出手,这注单是注定买下了。 因为这个时代,国际政治经济规则是由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制定并执行的。也正是这样的游戏规则中不合理、不公平的部分成为这次金融风暴引发的原因之一。于此,我们只有在抵御风暴中针对旧规则进行改革与创新!而且,这还得视中国的实力、分量、能力、作为而定。——谁叫我们中国在近几百年中由世界中心(1820年的GDP总量占世界的32%)被迅速强大的西方列强和我们自己给边缘化了(1978底GDP总量占世界的1%)。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有了再度崛起即“复兴”的基础(2007年的GDP总量占世界的6%),而伟大复兴的实现还需要我们几代人、乃至十几代人的艰苦拼搏。 也正因为如此,笔者在本书中用三大章即三分之一的篇幅呼吁:“中国,第一要冷静、第二要冷静、第三还是要冷静”来提醒国人:我们这个曾经领先世界的民族,近代自身积弱积贫遭致挨打受辱,而今热盼崛起复兴,热起来似乎容易!四万亿催生出2009年的二十万亿是否有点过热? 面对今天的金融危机,举国抗暴的行动正在全面展开。尽管抗暴还只是开始,重头戏还在后面,笔者还是要大声呼吁,抗击金融风暴,国人要冷静,政府要冷静:一要冷静面对各种前所未有的国际“光环”;二要冷静解剖自己,认真掂掂自己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分量;三要冷静汲取历史的教训和社会民众的智慧;四要冷静思考、运作和行动。 “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按照中央政府十六字方针,坚决办好自己的事,就是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 借助中央拉动内需的决策,笔者在本书中也提出了几点建议,其中两点在此处强调:一是让存量巨大的民间资金(中国第一次出现的资本过剩)能够有效地转化为社会发展资本,使之能够与庞大的剩余劳动力相结合即“双剩余整合”建议;二是中央政府应尽快出台60岁以上老农的养老保障制度建议(一是60岁以上老农该保障;二是现在政府有能力保障;三是稳定“三农”有重要性)——此两条建议既是应对金融危机之需,更是解决民生、稳定社会、加速现代化建设之需。 笔者编著本书的目的,不是想彻底地解决金融危机原因的认识、走向及结果等读者急切热议的大问题。因为风暴初现,正在向经济危机演化,其进程还将扑朔迷离,各家学说正在结合实际进行探讨,目前尚不可能有一个准确的并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所谓定论。笔者想做的,只是对近两个月来(止于2008年12月16日)金融风暴的状态作出记录性描述,将一些探讨观点予以客观介绍,将风暴现实给予全景扫描,并在此基础上将全球联手抗拒金融风暴的相关举措,特别是中国政府的系列举措,展示给广大读者,以对金融风暴的现状和走向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和认识。 本书是记录、扫描式编辑写法,采用的资料均来自于各公开出版的书籍、报纸刊物及互联网。对各自观点、认识均明确注明作者姓名,但因时间关系,不能与作者一一取得联系,在此表示诚挚谢意的同时亦敬请谅解。 自人类历史开卷以来,其经济社会发展总是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状态,有高潮、有高峰,有低谷、有谷底——此乃人类经济社会进步之规律也。既是规律,三五年出现一次风暴或危机,那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了。 对于金融危机的有效抗御,笔者借用美国已故总统罗斯福的话“恐惧源于恐惧本身”和中国总理温家宝的话“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来奉献给读者。 “世界,没有末日”是本书的最后一章。于此,也作为前言献给尊敬的读者。 严冬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李济琛 李成勇于四川大学 2008年12月16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