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十年散文观止(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晓虹//温文认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散文由冷寂到繁荣、由边缘到中心,由少数作家的专业创作走向全民写作的过程。本书收录了这三十年来的经典散文。这些散文鲜明深刻地反映了三十年来中国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真实地表现出人们丰富的心灵世界。

本书分为八个部分:“历史拐点”是对既往历史的回忆、反思和叩问;在改革开放之初,解决认识问题,打破思想的枷锁,必须有“思想盛宴”;在“文化问诘”中,表述的是记住我们优秀的历史传统,摒弃落后腐朽的一面,褒扬那民族脊梁般高尚的灵魂;“时代留痕”记录了历史方方面的巨变;“人性深处”表现了人们在现实人生的种种境遇面前人性的光辉;“神游天下”相当于游记,但不是简单的游记,而是包含了思想、思考和精神指向;“人与自然”揭露了过度开发带来的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阐发了世界级的环保问题;“现代闲适”是一组精致的美文,期间体现的散文精神不容小觑……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八个部分:“历史拐点”是对既往历史的回忆、反思和叩问,在一场灾难之后,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在改革开放之初,解决认识问题,打破思想的枷锁,必须有“思想盛宴”;在“文化问诘”中,表述的是记住我们优秀的历史传统,摒弃落后腐朽的一面,褒扬那民族脊梁般高尚的灵魂;“时代留痕”记录了历史方方面的巨变,社会的,政治的,物质的,精神的,以及生存的大大小小的方面,市场经济对人的心灵带来的冲击,城市高速发展和乡村逐步萎缩,底层弱势群体的贫困与不幸……具有史料般的意义;“人性深处”表现了人们在现实人生的种种境遇面前人性的光辉:爱国,爱亲人,爱战友,爱朋友;“神游天下”相当于游记,但不是简单的游记,而是包含了思想、思考和精神指向;“人与自然”揭露了过度开发带来的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阐发了世界级的环保问题;“现代闲适”是一组精致的美文,期间体现的散文精神不容小觑……

目录

 

上册

历史拐点

 巴金 怀念萧珊

 北岛 听风楼记

 从维熙 月光下的孙犁

 高尔泰 沙枣

 荒煤 阿诗玛,你在哪里?

 黄土路 谁都不出声

 黄秋耘 雾失楼台

 姜德明 想见冰心

 柯灵 回看血泪相和流

 李辉 在冬天,怀念梅志

 流沙河 这家伙

 梅洁 童年旧事

 秦牧 思索三毛之死

 施蛰存 纪念傅雷

 韦君宜 蜡炬成灰

 徐迟 祭马思聪文

 筱敏 成年礼

 朱大 可书架上的战争

 周明 徐迟与《哥德巴赫猜想》

 周同宾 饥饿中的事情

 周晓枫 关于票证的记忆

 宗璞 哭小弟

 

思想盛宴

 冰心 话说“相思”

 毕淑敏 造心

 董玉洁 奶奶和1953年的诺贝尔奖

 管桦 生命自身搏击之力量

 刘烨园 自己的夜晚

 马丽华 渴望苦难

 彭程 急管繁弦

 宋晓杰 灵魂的声音

 王蒙 凝思

 王小波 一只独立特行的猪

 王开岭 为什么不让她们活下去

 王本道 一曲虞歌唱到今

 萧乾 八十自省

 谢连波 谁有资格嘲讽笼外鸟

 熊育群 脸

 周涛 捉不住的鼬鼠

 周国平 读《圣经》札记

 

时代留痕

 巴音·博罗 哭嫂

 池莉 一个人的火车

 陈染 谁掠夺了我们的脸

 陈祖芬 看到你,知道什么是美丽

 郭文斌 清明是一笔债

 何立伟 平静是叫热闹打破的

 淮茗 家在农村

 韩石山 情书的滋味?

 卢年初 带着村庄上路

 连战 印我青鞋第一痕

 李洱 新生报到

 李登建 短工市

 梁晓声 在西线的列车上

 莫言 陪考一日

 宁明 低气象

 钱金利 村庄怎样消失?

 塞壬 爱着你的苦难

 王十月 总有微光照亮

 吴佳骏 风吹在贴着纸的墙上

 魏微 1988年的背景音乐

 肖凤 穷人,富人

 徐坤 短信息的狂欢节

 夏榆 失踪的生活

 谢有顺 SARS时期的日常生活

 朱明德 乌拉泊

 张海迪 我给妈妈画衣裳

 

下册

文化问诘

 卞毓方 煌煌上庠

 陈启文 谒嵇康墓

 洪烛 圆明园

 黄文山 历史不忍细看

 匡文立 历史与女人

 李木生 唐朝,那朵自由之花

 李国文 李后主之死

 石英 袁崇焕与菜市口

 唐韵 谁为暴力屈膝

 王正儒 拒绝遗忘

 王充闾 守护着灵魂上路

 王英琦 大师的弱点

 肖复兴 寻找贝多芬

 余秋雨 莫高窟

 朱旭红 西施是谁

 赵鑫珊 欣赏莫扎特

 

人性深处

 房向东 忧伤的国歌

 韩少功 月下桨声

 季羡林 赋得永久的悔

 刘心武 跟陌生人说话

 刘亚洲 王仁先

 刘亮程 先父

 刘家科 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

 林非 离别

 史铁生 我与地坛

 孙犁 亡人逸事

 田野 离合悲欢的三天

 王兆胜 三哥的铅色人生

 汪曾祺 多年父子成兄弟

 谢宗玉 雨中村庄

 余华 父子之战

 阎纲 吻我女儿的前额

 

神游天下

 邓友梅 吐鲁番怀古

 冯牧 瀑布之歌

 冯骥才 最后的梵高

 郭风 妈祖

 韩小蕙 欢喜佛境界

 峻青 雄关赋

 贾平凹 黄土高原

 刘白羽 智慧之神

 刘成章 安塞腰鼓

 陆文夫 梦中的天地

 李存修 泰姬陵不是悲剧

 苏沧桑 平湖秋月·一朵等爱的荷

 铁凝 女人的白夜

 吴伯箫 天涯

 徐刚 腾冲回想

 叶梦 羞女山

 袁鹰 枫叶如丹

 赵丽宏 周庄水韵

 张抗抗 西拉沐伦河漂流

 张承志 红军渡

 

人与自然

 鲍尔吉·原野 羊的样子

 冯秋子 荒原(节选) 

 刘长春 那时虫鸣

 李雪峰 回家的花朵

 林希 泪的重量

 凌仕江 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

 潘岳 西风胡杨

 唐敏 心中的大自然

 苇岸 大地上的事情

 王宗仁 藏羚羊跪拜

 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 永生羊

 

现代闹适

 苍耳 马灯

 迟子建 冰灯

 楚楚 箫

 陶方宣 乡下纸牌

 宁青 穷人的浪漫

 南帆 纸上的江湖

 乔忠延 台子

 苏会玲 美丽的大襟

 素素 佛眼

 汤正启 小人物和小生物之间是命运

 于颖俐 瓷碎惊心

 朱以撒 低语

试读章节

第二天早晨她动身去医院,一个朋友和我女儿、女婿陪她去。她穿好衣服等候车来。她显得急躁,又有些留恋,东张张西望望,她也许在想是不是能再看到这里的一切。我送走她,心上反而加了一块大石头。

将近二十天里,我每天去医院陪伴她大半天。我照料她,我坐在病床前守着她,同她短短地谈几句话。她的病情恶化,一天天衰弱下去,肚子却一天天大起来,行动越来越不方便。

当时病房里没有人照料,生活方面除饭食外一切都必须自理。

后来听同病房的人称赞她“坚强”,说她每天早晚都默默地挣扎着下了床,走到厕所。医生对我们谈起,病人的身体经不住手术,最怕的是她肠子堵塞,要是不堵塞,还可以拖延一个时期。她住院后的半个月是一九六六年八月以来我既感痛苦又感到幸福的一段时间,是我和她在一起度过的最后的平静的时刻,我今天还不能将它忘记。但是半个月以后,她的病情有了发展,一天吃中饭的时候,医生通知我儿子找我去谈话。他告诉我:病人的肠子给堵住了,必须开刀。开刀不一定有把握,也许中途出毛病。但是不开刀,后果更不堪设想。他要我决定,并且要我劝她同意。我做了决定,就去病房对她解释。我讲完话,她只说了一句:“看来,我们要分别了。”她望着我,眼睛里全是泪水。我说:“不会的……”我的声音哑了。接着护士长来安慰她,对她说:“我陪你,不要紧的。”她回答:“你陪我就好。”时问很紧迫,医生、护士们很快做好准备,她给送进手术室去了,是她表侄把她推到手术室门口的,我们就在外面走廊上等了好几个小时,等到她平安地给送出来,由儿子把她推回到病房去。儿子还在她身边守过一个夜晚。过两天他也病倒了,查出来他患肝炎,是从安徽农村带回来的。本来我们想瞒住他的母亲,可是无意间让他母亲知道了。她不断地问:“儿子怎么样?”我自己也不知道儿子怎么样,我怎么能使她放心呢?晚上回到家,走进空空的、静静的房间,我几乎要叫出声来:“一切都朝我的头打下来吧,让所有的灾祸都来吧。我受得住!”

我应当感谢那位热心而又善良的护士长,她同情我的处境,要我把儿子的事情完全交给她办。她做好安排,陪他看病、检查,让他很快住进别处的隔离病房,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他在隔离房里苦苦地等候母亲病情的好转。母亲躺在病床上,只能有气无力地说几句短短的话,她经常问:“棠棠怎么样?”从她那双含泪的眼睛里我明白她多么想看见她最爱的儿子。但是她已经没有精力多想了。

她每天给输血,打盐水针。她看见我去就断断续续地问我:“输多少cc的血?该怎么办?”我安慰她:“你只管放心。没有问题,治病要紧。”她不止一次地说:“你辛苦了。”我有什么苦呢?我能够为我最亲爱的人做事情,哪怕做一件小事,我也高兴!后来她的身体更不行了。医生给她输氧气,鼻子里整天插着管子。她几次要求拿开,这说明她感到难受,但是听了我们的劝告,她终于忍受下去了。开刀以后她只活了五天。谁也想不到她会去得这么快!五天中间我整天守在病床前,默默地望着她在受苦(我是设身处地感觉到这样的),可是她除了两三次要求搬开床前巨大的氧气筒,三四次表示担心输血较多付不出医药费之外,并没有抱怨过什么。见到熟人她常有这样一种表情:请原谅我麻烦了你们。她非常安静,但并未昏睡,始终睁大两只眼睛。眼睛很大,很美,很亮。我望着。望着,好像在望快要燃尽的烛火。我多么想让这对眼睛永远亮下去!我多么害怕她离开我!我甚至愿意为我那十四卷“邪书”受到千刀万剐,只求她能安静地活下去。

不久前我重读梅林写的《马克思传》,书中引用了马克思给女儿的信里一段话,讲到马克思夫人的死。信上说:“她很快就咽了气。……这个病具有一种逐渐虚脱的性质,就像由于衰老所致一样。甚至在最后几小时也没有临终的挣扎,而是慢慢地沉入睡乡。她的眼睛比任何时候都更大、更美、更亮!”这段话我记得很清楚。马克思夫人也死于癌症。我默默地望着萧珊那对很大、很美、很亮的眼睛,我想起这段话,稍微得到一点安慰。听说她的确也“没有临终的挣扎”,也是“慢慢地沉入睡乡”。我这样说,因为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不在她的身边。那天是星期天,卫生防疫站因为我们家发现了肝炎病人,派人上午来做消毒工作。她的表妹有空愿意到医院去照料她,讲好我们吃过中饭就去接替。没有想到我们刚刚端起饭碗,就得到传呼电话,通知我女儿去医院,说是她妈妈“不行”了。真是晴天霹雳!我和我女儿、女婿赶到医院。她那张病床上连床垫也给拿走了。别人告诉我她在太平间。我们又下了楼赶到那里,在门口遇见表妹。还是她找人帮忙把“咽了气”的病人抬进来的。死者还不曾给放进铁匣子里送进冷库,她躺在担架上,但已经被白布床单包得紧紧的,看不到面容了。我只看到她的名字。我弯下身子,把地上那个还有点人形的白布包拍了好几下,一面哭唤着她的名字。不过几分钟的时间,这算是什么告别呢?

据表妹说,她逝世的时刻,表妹也不知道。她曾经对表妹说:“找医生来。”医生来过,并没有什么。后来她就渐渐地“沉入睡乡”。表妹还以为她在睡眠。一个护士来打针,才发觉她的心脏已经停止跳动了。我没有能同她诀别,我有许多话没有能向她倾吐,她不能没有留下一句遗言就离开我!我后来常常想,她对表妹说“找医生来”,很可能不是“找医生”,是“找李先生”(她平日这样称呼我)。为什么那天上午偏偏我不在病房呢?家里人都不在她身边,她死得这样凄凉!

我女婿马上打电话给我们仅有的几个亲戚。她的弟媳赶到医院,马上晕了过去。三天以后在龙华火葬场举行告别仪式。她的朋友一个也没有来,因为~则我们没有通知,二则我是一个审查了将近七年的对象。没有悼词没有吊客,只有一片伤心的哭声。我衷心感谢前来参加仪式的少数亲友和特地来帮忙的我女儿的两三个同学,最后,我跟她的遗体告别,女儿望着遗容哀哭,儿子在隔离房还不知道把他当作命根子的妈妈已经死亡。值得提说的是她当作自己儿子照顾了好些年的~位亡友的男孩从北京赶来,只为了见她最后一面。这个整天同钢铁打交道的技术员,他的心倒不像钢铁那样。他得到电报以后,他爱人对他说:“你去吧,你不去一趟,你的心永远安定不了。”我在变了形的她的遗体旁边站了一会。别人给我和她照了相。我痛苦地想:这是最后一次了,即使给我们留下来很难看的形象,我也要珍视这个镜头。

一切都结束了。过了几天我和女儿、女婿到火葬场,领到了她的骨灰盒。在存放室寄存了三年之后,我按期把骨灰盒接回家里。有人劝我把她的骨灰安葬,我宁愿让骨灰盒放在我的寝室里,我感到她仍然和我在一起。

P8-10

序言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散文由冷寂到繁荣、由边缘到中心,由少数作家的专业创作走向全民写作的过程。

1980年代,尽管相对于诗歌、小说的引人注目,散文处在相对沉寂的状态,但从回忆反思开始的散文创作已经表现出对精神自由和文体创新强烈的期待。作品内容也打破种种禁区,呈现多元共生的艺术局面。作家队伍遍布全国,形成不同的作家群落。

1990年代之后,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报刊业的激增等因素给散文带来发展契机,使之走出低谷,逐渐升温。作家人数骤增,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学者、评论家、画家、编辑、记者等汇聚散文天地,在这个可以自由扩展的领域里纵横驰骋;作品数量更是达百年之最,除了原有的几家散文刊物之外,几乎所有的文学刊物都为散文留出了越来越多的版面,即使一些与文学无涉的专业报刊也都在副刊上登载散文。可以说,散文的繁荣成为九十年代以来文学领域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

进入新世纪以来,散文更是在媒体革命中获得更广阔的天地。互联网的普及,让任何人都能轻而易举地开博客,写博文,而许多博文就是优秀的散文作品。据2008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统计的数据,中国博客数量超过1亿,网民拥有博客的比例达四成。可以说,有互联网的地方就有散文写作。它打破了地域和行业的限制,越过了评审环节,给每一个跃跃欲试的人提供了成就文学梦想的可能性。从影视、体育明星到房产大亨,从没有走出校门的中学生到退休职工、家庭主妇,从城市到乡村,凡是想要用文字传达内心感受的人都参与进来,在点击率和跟帖中满足着交流的愿望。这样的写作平台完全解构了话语霸权,调动了创作激情,给思想提供了天地,给文字提供了共享的机会。散文真正成为无拘无束的自由之花,在中国大地的任何一个角落尽情开放。有人预言:21世纪是散文的时代。

散文热的发生绝非偶然。在历史转型,社会激变,生活状态愈见复杂多样,人们的精神取向日趋多元的历史条件下,散文的优势凸显出来。

散文是一种自由的文体。它缺少内在的规定性,没有固定的格式,也就否定了一种秩序。正是在这一点上,体现了散文的哲学意味。文体的开放,表达的自由使之比其他文体拥有了更广阔的艺术空间。虽然在创作上缺少一些可以依凭的规则,但同时也使它少了些束缚和限制,获得了极大的自由。新时期以来,统领散文许多年的创作模式已经被彻底打破,在叙述方式上,不再囿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起承转合”、“首尾照应”这样一些固定的“规则”,以及“形散神不散”的老路,而是向着自由自在的文体探索迈出了大步。大散文、小散文、哲理散文、思想随笔,科学美文、知识小品等写作尝试不断丰富着散文的表现手法。

散文越来越受到读者喜爱的另一原因,是它鲜明深刻地反映了三十年来中国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真实地表现出人们丰富的心灵世界。在本书中,我们把它分为八个部分:“历史拐点”是对既往历史的回忆、反思和叩问,在一场灾难之后,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在改革开放之初,解决认识问题,打破思想的枷锁,必须有“思想盛宴”;在“文化问诘”中,表述的是记住我们优秀的历史传统,摒弃落后腐朽的一面,褒扬那民族脊梁般高尚的灵魂;“时代留痕”记录了历史方方面的巨变,社会的,政治的,物质的,精神的,以及生存的大大小小的方面,市场经济对人的心灵带来的冲击,城市高速发展和乡村逐步萎缩,底层弱势群体的贫困与不幸……具有史料般的意义;“人性深处”表现了人们在现实人生的种种境遇面前人性的光辉:爱国,爱亲人,爱战友,爱朋友;“神游天下”相当于游记,但不是简单的游记,而是包含了思想、思考和精神指向;“人与自然”揭露了过度开发带来的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阐发了世界级的环保问题;“现代闲适”是一组精致的美文,期间体现的散文精神不容小觑……总之,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问题和面临的精神困惑都在散文中得以展开。正是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表现中,散文显示出极大的张力。它承接“五四”散文的风格,又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表现生活,承载历史,指向未来。具有历史的认知价值和文学审美意义。可以说,三十年的散文是历史的回音壁,是现实变革的写照,也是一部艺术的心灵史。它真实而深入地记载着在这个历史转型期的心路历程。

编选这部散文选的初衷,就是想给变化着的时代留下一些散文艺术佳作,或者说是以精神和艺术俱佳的散文创作为时代留下印迹。尽管我们多年来做过多种散文选本,在成年累月的阅读和反复比较中形成了对散文创作面貌的基本认识,但一年多来,还是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逐篇阅读,反复讨论,认真遴选。我们坚持认为,一个优秀的选本,必须建立在编选者足够的阅读量之上,只有艰辛的海量的阅读,才能使更多的作品进入视野。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编选者自身要有精神的烛照,有投向作品的深邃目光,能够从散文的汪洋中打捞出那些最具有艺术品味和精神含量的佳作,使编者、作者和读者精神沟通,相互照亮。我们在编选过程中始终怀着这样一个心愿,孜孜以求,不懈努力。我们希望这个选本能够为这个变化着的时代留下宝贵的财富,更希望它能够穿透时空,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编选者

2009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7: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