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曾国藩家书(精编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清)曾国藩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曾国藩家书》是清朝名臣曾国藩的书信集,书中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堪称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国藩被后世誉为立功、立德、立言的“千古完人”。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白杨坪人,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率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在政治、军事、理学、书法、文学等多方面都卓有成就。 曾国藩亦是晚清古文“湘乡派”创立人。曾国藩平生所著文章收录于《曾文正公全集》,包括《奏稿》《诗集》《文集》《书札》《求阙斋日记》《读书录》《十八家诗钞》《家书》等。另著有《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 目录 第一篇 修身劝学篇 一 禀父母:述赴京及抵京后事宜皆顺 二 禀父母:谨守父亲保身之训 三 禀父母:谨记节欲、节饮食 四 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 五 致诸弟: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 六 致诸弟:勉在孝悌上用功 七 禀父母:劝弟勿夜郎自大,除去骄傲习气 八 致诸弟:进德修业全由自主 九 致诸弟:切勿恃才自傲 一○ 致诸弟:勉读书行事以有恒为要 一一 致诸弟:勉事事应勤思善问 一二 禀父母:谨守保养身体之训 一三 致诸弟:劝宜力除牢骚 一四 致诸弟:读名人文集足以养病 一五 谕纪泽:读古文之要义 一六 致九弟:勿长傲多言,不可强充老手 一七 致九弟:愿共戒骄傲、多言二弊 一八 致九弟:毋存郁损之怀 一九 谕纪泽:读书须能涵泳体察 二○ 谕纪泽:望雪父平生三耻 二一 谕纪泽:宜习天文,以慰我心 二二 谕纪泽:谈读书作文之要义 二三 谕纪泽:教导用笔、作文之法 二四 致诸弟:就纪泽所问作复 二五 谕纪泽:论书法南北两派之长 二六 谕纪泽:看书要有所择,了解治学之道 二七 谕纪泽:读经要胸怀博大,不可无恒 二八 谕纪泽:读书要求个明白 二九 致两弟:早起乃健身的千金妙方 三○ 谕纪泽:作文写字,应以珠圆玉润为主 三一 致季弟:望讲求将略品行学术 三二 致诸弟:习字须先摹欧字 三三 致沅弟:切忌骄矜之气、悖谬之语 三四 致沅弟:古今庸人皆以惰败、才人皆以傲败 三五 致两弟:满招损,谦受益 三六 谕纪泽:毋滥服药、饭后散步乃养生要诀 三七 致四弟:教子弟去骄气惰习 三八 谕纪泽:文章雄奇之道 三九 谕纪泽:全靠尔自己扎挣发愤扬长避短 四○ 致两弟:论沅弟字及季弟挽联 四一 致沅弟:天下事常由命不由人 四二 致两弟:望速来营忘身报国 四三 谕纪泽:尔须读唐宋诗,作五言诗 四四 谕纪泽:稳慎图之,不敢骄矜 四五 谕纪泽纪鸿:唯读书可变化气质 四六 谕纪泽:手抄与摹仿宜并进 四七 致两弟:做人需谨记劳、谦、廉三字 四八 致两弟:刚柔并用、不可偏废 四九 谕纪泽:洁身自持,应效法王、陶 五○ 致两弟:治身应以“不药”为药 五一 谕纪泽:钻研古义望读顾江等六家之书 五二 谕纪泽:诗文立意,须超群脱俗 五三 致沅弟:死到沙场是善终 五四 致沅弟: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 五五 谕纪泽:宽闲岁月,切莫错过好光阴 五六 谕纪泽:好文章须熟读成诵 五七 致沅弟:处事修身全在明强二字 五八 致九弟:恼怒如蝮蛇,去之不可不勇 五九 致九弟:凡郁怒最易伤人 六○ 谕纪鸿:谨记修身三戒,力除傲、惰二弊 六一 致澄弟:勤俭自勉以长保盛美 六二 谕纪泽纪鸿:所看之书可放言详问 六三 谕纪泽纪鸿:少年文字,总归气象峥嵘 六四 致四弟:述养身之法有五事 第二篇 持家理财篇 一 禀父母:闻九弟不作归计 二 禀父母:询所寄之物及试帖温习 三 禀父母:述家和万事兴 四 致诸弟:药品要慎用,银两安排要得当 五 禀祖父母:先馈赠亲戚族人 六 禀父母:禀近服补肝之品 七 致诸弟:劝四弟须奉勤为先 八 致诸弟:贤肖不在高位而在谨朴 九 致诸弟:钱物可由叔父收存 一○ 致诸弟:勤敬方能兴家 一一 谕纪鸿:读书明理、勤俭自持 一二 谕纪泽:勿浪掷光阴,应勤劳持家 一三 致诸弟:诸事不可不尽心 一四 谕纪泽:思将儿女婚嫁早早料理 一五 谕纪泽:应早起、有恒、举止厚重 一六 谕纪泽:时记勤敬二字 一七 致两弟:修建祠堂等具体事宜 一八 谕纪泽:治家八事,缺一不可 一九 致两弟:时以子侄辈骄傲为虑 二○ 谕纪泽纪鸿:须努力读书,不可积钱买田 二一 致四弟:子侄须教以谦勤 二二 致四弟:继承祖父“三不信”家风 二三 谕纪泽纪鸿:屋后栽竹,复其旧观 二四 谕纪泽纪鸿:谨遵八本、三致祥 二五 致四弟:傲为凶德、惰为衰气 二六 谕纪泽:处乱世须以戒奢侈为要义 二七 谕纪泽:唯勤俭可以持久 二八 致季弟:弟妇仙逝兼述长江厘卡太多 二九 谕纪泽:望宽待袁婿,俟其改过 三○ 谕纪鸿:衣食起居,勿沾富贵习气 三一 致沅弟:勿望各逞己见 三二 致两弟:宜早起、务农、疏医、远巫 三三 致澄弟:盛时宜作衰时想 三四 致澄弟:望教子侄习劳早起 三五 致沅弟:所得赐物概藏于先大夫庙内 三六 谕纪泽:劝诫大妹三妹以耐劳忍气为要 三七 致澄弟:累世俭朴之风不可尽改 三八 谕纪瑞:勿忘专心读书、勤俭持家 第三篇 治军为政篇 一 禀祖父母:与英国议和事宜 二 禀父母:详述国库巨案 三 禀父母:欣喜诸弟皆得中式 四 致两弟:堂上诸大人已受封 五 致诸弟:得派为举人复试阅卷 六 致诸弟:办盗匪案须相机图之 七 致诸弟:不 序言 曾国藩,这个近代史上 响当当的人物,一生都致力 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但就是这么一个身份显 赫的晚清重臣,因其所处的 特殊历史和社会环境,无论 生前还是死后,都没有赢得 世人一致的尊崇,他既有“ 中兴第一名臣”的美誉,又 背负着“卖国贼”的恶名。毁 誉竟如此天差地别,其中必 然隐藏着深刻的时代和社会 根源,仅就这点而言,这位 叱咤近代的风云人物就足以 吸引我们的眼球了。 这位名噪当世的晚清重 臣,生于1811年,原名子 城,字涤生,出生于湖南湘 乡(今双峰县荷叶镇),共 有兄妹9人。身为长子,他 堪称榜样。曾国藩6岁开始 读书,道光18年(1838年 )便从一介书生一跃成为当 朝进士,后入翰林院,拜在 军机大臣穆彰阿的门下,留 京后十年七迁,并连升十级 ,37岁就官至礼部侍郎,升 为二品重臣,后又担任署兵 、工、刑、吏部侍郎。他与 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 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仕途的平步青云使他在京 师赢得了很高的声望,无论 是至交好友、同代朝臣,还 是平民百姓,对他都很是推 崇。 曾国藩虽然官运亨通, 一般人难以企及,但使曾国 藩声名显赫、举国皆知,并 使后世褒贬悬殊的,却是镇 压太平天国运动。位居高官 之后,曾国藩因丧母返乡守 孝,恰逢1852年洪秀全领 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以摧枯拉 朽之势夺取了东南的大部分 省份。翻腾的巨澜横扫湘湖 大地,直逼湖南长沙。 1853年1月,曾国藩以在籍 侍郎的身份被清廷任命为团 练大臣,负责湖南的团练招 募、训练和自保,他便因势 在家乡成功地组建了一支特 别的民团——湘军。他以封 建宗法关系为纽带,不招游 杂、城镇市民,只招募青年 农民,挑选同乡、同学、师 生和亲友当军官,并先聘营 官,由营官自己招募士兵。 整个湘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 。他要求将士“忠义血性”“ 书生以忠诚相期奖”,与同 僚左宗棠、弟弟曾国荃、弟 子李鸿章等率领这支军队转 战十年。1860年,湘军总 数已达到30万人,并最终平 定了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曾 国藩被加封为兵部尚书衔, 授两江总督,并以钦差大臣 的身份督办江南军务。从此 ,曾国藩不但拥有兵权,而 且掌握地方大权。不过自打 下天京后,为消除朝廷的疑 忌,曾国藩主动收敛羽翼, 亲自裁减湘军,在朝中赢得 了极好的口碑。所以在历尽 艰辛为清王朝平定天下之后 ,他便被封为一等勇毅侯, 成为清代文人被封武侯的第 一人。 1865年5月,曾国藩奉命 督办直隶(约今河北)、山 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 军。他驻营徐州,先后采取 重点设防、凭河筑墙、查办 民圩的方略,欲在黄河、淮 河之间,运河以西,沙河、 贾鲁河以东的区域歼灭捻军 。后因师久无功,次年冬, 清廷改派李鸿章接替,命其 回两江总督本任。1867年 ,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 1870年6月,天津发生教案 ,他奉命前往查办,屈从法 国势力,处决、遣戍官民数 十人,受到社会舆论谴责, 世人对他的鞭答也由此而渐 趋白热化。9月,他奉命还 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 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除了治军有方之 外,还非常重视采用外国军 火,主张“师夷智以造炮制 船”。1861年,他设立安庆 内军械所,制造“洋枪洋炮” ,后又试制小火轮船。 1863年,他命人制造“黄鹄” 号轮船,并派容闳赴美国购 买机器。1865年至1866年 ,他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 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并 为之积极筹措经费,派遣学 童赴美留学,成为清末兴办 洋务事业的首创者。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提 倡“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 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 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开 启了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 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 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 定了近代中国科技的基础, 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 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 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 之材,“中华民国”第一任总 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 詹天佑、清华大学第一任校 长唐国安等就是这些人中的 成就突出者。 曾国藩本出生寒门,但 他的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 德行成就了他盛极的一生。 曾国藩以经世致用为宗旨, “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 之理”,注重从小事做起, 踏实苦干。在实际生活中, 他特别注重从小事培养人的 品德和情操,主张力戒浮躁 ,“不说大话、务虚名”,注 重从小事磨炼人的品行。如 在军中,他每日黎明必与幕 僚同食早餐,非齐不食。曾 国藩以理学家的身份,率先 创办了第一家近代军事企业 ——安庆内军械所,又率先 奏请选派幼童出国留学,为 近代中国文化的转变做出了 贡献。在组建湘军的过程中 ,他以“引出一班正人,倡 成一种风气”为宗旨,逐渐 完善了一种可使人才辈出的 军队机制。据罗尔纲的统计 ,湘军中官至总督、巡抚的 达27人,这些人物的成功又 为湖湘士子树立了一个榜样 ,对他们是一种激励。在湘 军之后的一大批湖南名人, 从谭嗣同、黄兴到毛泽东, 个个注重经世之学,从小立 下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 导语 做人处世之典范,齐家教育之箴言。 为官从政之精髓,治国安邦之旗帜。 涵盖187篇珍贵家书,蕴含曾氏后代人才辈出,经久不衰的奥秘。 浅显易懂,经世致用。于平淡家常,话真知良言。 本书是传统家教的集大成者,现代家教的开创者。 一本讲透中国人的家庭之道、学习之道、立身之道、事业之道的书信集。 精解精译,注文紧随原文,既保证读者感受原汁原味的曾氏文字,又方便读者快速理解文章内容。 精彩页 一 禀父母:述赴京及抵京后事宜皆顺 原文 男国藩跪禀父亲母亲大人膝下: 去年十二月十六日,男在汉口寄家信,付湘潭人和纸行,不知已收到否?后于二十一日在汉口开车。二人共雇二把手小车六辆,男占三辆半。行三百余里,至河南八里汊度岁。正月初二日开车,初七日至周家口,即换大车。雇三套篷车二辆,每套钱十五千文。男占四套,朱占二套。 初九日开车,十二日至河南省城,拜客耽搁四天,获百余金。十六日起行,即于是日i更趁风平浪静径渡黄河。二十八日到京,一路清吉平安,天气亦好,惟过年二天微雪耳。 至京在长郡会馆卸车。二月初一日移寓南横街千佛庵。屋四间,每月赁钱四千文,与梅、陈二人居址甚近。三人联会,间日一课。每课一赋一诗誊真。初八日是汤中堂老师大课,题“智若禹之行水赋”,以“行所无事则智大矣”为韵,诗题赋得“池面鱼吹柳絮行”,得“吹”字。三月尚有大课一次。 同年未到者不过一二人,梅、陈二人皆正月始到。岱云江南、山东之行无甚佳处,到京除偿债外,不过存二三百金,又有八口之家。 男路上用去百金,刻下光景颇好。接家眷之说,郑小珊现无回信。伊若允诺,似尽妥妙;如其不可,则另图善计,或缓一二年亦可,因儿子太小故也。 家中诸事都不挂念,惟诸弟读书不知有进境否?须将所作文字诗赋寄一二首来京。丹阁叔大作亦望寄示。男在京一切谨慎,家中尽可放心。 又禀者,大行皇后于正月十一日升遐,百日以内禁剃发,期年禁燕会音乐。何仙槎年伯于二月初五日溘逝。是日男在何家早饭,并未闻其大病,不数刻而凶问至矣。没后,加太子太保衔。其次子何子毅,已于去年十一月物故。自前年m京后,同乡相继殂逝者:夏一卿、李高衢、杨宝筠三主事,熊子谦、谢切庵及何氏父子凡七人。光景为之一变。男现慎保身体,自奉颇厚。 季仙九师升正詹,放浙江学政,初十日出京。廖钰夫师升尚书。吴甄甫师任福建巡抚。朱师、徐师灵榇并已回南矣。 詹有乾家墨,到京竟不可用,以胶太重也。拟仍付回,或退或用随便。接家眷事,三月又有信回家中。信来,须将本房及各亲戚家附载详明,堂上各老人须一一分叙,以烦琐为贵。 谨此跪禀万福金安。 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日 译文 儿子国藩跪禀父亲、母亲大人膝下: 去年的十二月十六日,儿子于汉口寄出一封家信,并把信交给了湘潭人和纸行代转,不知你们是否收到?我们于二十一日乘车离开汉口,两人共雇六辆二把手小车,儿子占了三辆半。就这样行走了三百多里,路经河南八里溪,在那里度过了年关。之后于正月初二再次出发,初七这天到达周家口,然后换乘大车,一共雇了两辆三套篷车,每套十五千文。其中儿占四套,朱占两套。 初九这天起程,十二日到达河南开封,在此地拜客,所以耽搁了四天,而且收到了别人送来约百余金的礼金。如此耽搁到十六日,又再次出发,并于当天三更,趁风平浪静之时直渡黄河。二十八日到达京城。这一路基本上平安顺利,而且天气也顺人意,唯过年那两天下了点小雪而已。 到京城后,我们先在长郡会馆暂时安歇。二月一日便搬到南横街千佛庵居住。我们在这里共租住了四间房,每月房租四千文,而且离梅、陈二人的住所很近,三人正巧可以一起温习功课。目前基本上是隔一天一次课,每次课都要写出一赋一诗。初八这天的大课由汤中堂老师教授,他出的题目是“智若禹之行水赋”,并且以“行所无事则智大矣”为韵,诗题赋得“池面鱼吹柳絮行”,得“吹”字。到今年的三月份还有一次这样的大课。 同年未到的人不过一两个而已,梅、陈二人都是于正月到达。岱云的处境堪忧,先是去了江南和山东两地,境遇并不理想,之后来到京城,偿还旧债之后,剩下的钱财就只有二三百金了,再加上又有一家老小八口拖累,其艰难可想而知。 儿子一路上的花销大概只耗用了百金而已,目前尚可维持。至于接迎家眷的事,郑小珊现在还没有回信。如果他同意此事的话,当然求之不得;但如果不同意也不碍事,我会另做打算,或者缓个一两年也没什么,反正目前孩子还很小,可留在家中抚养。 家中的各项事情有双亲照料,我都不是很担心,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几位弟弟的学业是否有进步?劳请将几位弟弟写的文章诗赋寄一两份来京城,还有丹阁叔所作的文章,也请一并寄来拜读。儿子在京城的学习生活,自会万事小心谨慎,家中无须挂念,尽管放心好了。 另外,还有一些事情向父母大人禀告:大行皇后于正月十一日仙逝而去,官府因此规定百日之内禁止剃发,一年之内禁止各种形式的宴会和娱乐。还有一件让人难过的事情,何仙槎年伯于二月五日不幸离世。那天儿子在何家用早膳,还没有听说有什么严重的症状,但是不一会儿就闻听了他去世的凶讯。年伯死后,朝廷追加他为太子太保,其次子何子毅已于去年十一月去世。自前年离京之后,同乡中有很多人相继死去,让人不胜悲哀,其中有:夏一卿、李高衢、杨宝筠三位主事,还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