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瑾所著的《全球经济失衡--特征机制及可持续性》将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区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实体经济层面,由于不同地区资源禀赋的不同导致比较优势差异,全球的生产资源重点配置在具有比较优势差异的地区,各经济体由于商品与服务的输入与输出形成失衡。第二,美元霸权主义国际货币体系下,外围国家出于防范货币风险等原因而积累贸易顺差,一定程度上形成制度性因素并在相当长时期中累积和持续。第三,其他制度性因素,如贸易保护主义、该国汇率政策等,也加剧和维持全球经济失衡。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全球经济失衡--特征机制及可持续性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
作者 | 卢瑾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卢瑾所著的《全球经济失衡--特征机制及可持续性》将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区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实体经济层面,由于不同地区资源禀赋的不同导致比较优势差异,全球的生产资源重点配置在具有比较优势差异的地区,各经济体由于商品与服务的输入与输出形成失衡。第二,美元霸权主义国际货币体系下,外围国家出于防范货币风险等原因而积累贸易顺差,一定程度上形成制度性因素并在相当长时期中累积和持续。第三,其他制度性因素,如贸易保护主义、该国汇率政策等,也加剧和维持全球经济失衡。 内容推荐 卢瑾所著的《全球经济失衡--特征机制及可持续性》从比较优势与全球生产支出格局差异、全球投资储蓄不平衡、亚洲国家货币错配恐慌与美元路径依赖,以及金融优势差异下的跨国资本流动四个视角,分析了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及其可持续性问题。(一)从比较优势与全球产出支出格局差异看,经济发展长期因素如人口、资源和技术水平决定的比较优势差异,导致生产性资本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发展中国家形成了生产大于支出的格局,发达国家形成了支出大于生产的格局。这种生产和支出的不平衡格局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长期存在,构成全球经济失衡的深厚的实体经济基础。(二)从全球投资储蓄不平衡角度看,发展中国家的高储蓄水平是与人口结构相关的。发展中国家的高储蓄率不是发达国家高支出的直接原因,发达国家的高支出水平有本国宽松信贷政策和赤字财政等原因。(三)从亚洲国家货币错配恐慌与美元路径依赖角度看,亚洲国家需要一定规模的美元储备,以避免本国外向型经济出现巨大波动和货币危机。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对于发展中国家消除经济不稳定性具有积极意义。(四)从金融优势差异下的跨国资本流动角度看,美国与其他国家间的金融优势差异推动了跨国资本流动,并通过汇率等渠道影响全球经济失衡。 基于以上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特征机制及可持续性》总结出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三个层面原因。第一,实体经济层面上,比较优势差异决定了全球生产和支出格局差异。第二,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加剧了全球经济失衡,并使之在一定范围内和相当长时期中得以累积和持续。第三,其他制度性因素,包括贸易保护主义、汇率政策、美国国内赤字财政、低利率与宽松信贷政策等,也构成加剧和维持全球经济失衡的因素。 论文分析了在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当本国的剩余劳动力尚未被工业部门完全吸收时,应该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二,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调整,需要视比较优势的变化情况而定。当本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比较优势趋于消失的过程时,汇率应该以稳定为主,剧烈调整是有害的。第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发展中国家应尽早取消对来自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入优惠,减少发达国家资本对发展中国家的长期比较利益的分享。发展中国家要积极输出资本,通过输出资本长期分享全球经济快速成长地区的比较利益,减少贸易摩擦,提高本国外汇资产价值。 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导论。介绍选题背景、意义及研究文献回顾。第二章,全球经济失衡的现象与特征。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是全文核心部分,分别从四个视角对全球经济失衡形成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第七章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因素做另一角度的归类,基于此,进一步探讨了全球经济失衡的可持续性问题与再平衡对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引言 二、全球经济失衡形成机制的分视角研究 第三节 全球经济失衡的可持续性与再平衡机制 第四节 本文的结构安排及创新之处 一、本文的结构安排 二、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全球经济失衡:界定、现象及基本特征 第一节 概念界说与指标度量 一、概念界说 二、度量指标 第二节 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一般性分析 一、全球经常账户失衡 二、中美贸易 三、美国经常账户与对外贸易 第三节 跨国资本流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球经济失衡形成机制:比较优势与生产支出格局差异 第一节 产业转移与产业发展 一、产业转移与资本输出 二、产业发展战略 第二节 国际分工与比较优势 一、内生比较优势与外生比较优势 二、发展中国家技术赶超的争论 第三节 垂直化专业化分工与经济增加值测算 一、垂直专业化分工 二、国内经济增加值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球经济失衡形成机制:投资储蓄不平衡 第一节 储蓄行为与储蓄效用 一、储蓄行为 二、储蓄的跨时效用分析 第二节 亚洲国家高储蓄率分析 一、东亚国家人口结构 二、中国储蓄率 三、石油输出国储蓄率 第三节 经济成长与储蓄率 一、国民收入恒等式与投资储蓄不平衡 二、储蓄率与经济发展阶段 第四节 顺差国高储蓄与逆差国高支出 一、伯南克的“全球储蓄过剩”论 二、“过度储蓄”等于“过度支出”吗? 三、从哈罗德—多马模型看储蓄与经济增长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球经济失衡形成机制:美元路径依赖与美元错配 第一节 美元路径依赖 一、美元本位与全球美元环流 二、美元路径依赖 第二节 货币错配 一、货币错配与经济稳定 二、货币错配特征与分类 三、货币错配与资金流动 第三节 亚洲国家汇率政策 一、汇率制度的选择机制 二、东亚国家汇率制度 三、制度性因素与经常账户变化实证检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球经济失衡形成机制:金融优势差异下的跨国资本流动 第一节 全球资金流动的基本特征与原因分析 一、美国输出资本收益率高于输入资本 二、发达的美元计价资本市场 三、对美国负债增加可持续性的讨论 四、金融全球化与全球经济失衡 第二节 国际资本流动的机制分析 一、金融机制理论的发展与资本流动 二、美国与其他国家间金融优势差异 三、影响跨国资本流动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卢卡斯悖论与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一、卢卡斯悖论(Lucas Paradox)与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二、卢卡斯悖论(Lucas Paradox)理论依据与相关解释 三、两种理论与实际情况差异的解释 第四节 资产投资行为特征与治理机制 一、跨国资本流动中的资产选择与资产分配 二、资产选择中的绝对风险规避 三、资产选择中的相对风险规避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球经济失衡可持续性与再平衡机制 第一节 全球经济失衡不可持续的直接诱因 一、美元霸权与全球经济失衡 二、虚拟经济加剧全球经济失衡 三、金融泡沫还是美元贬值导致失衡不可持续? 第二节 全球经济失衡基本原因分析 一、比较优势决定全球经济失衡的基本格局 二、国际货币体系是根本性的制度扭曲因素 三、其他制度性扭曲 第三节 全球经济再平衡:含义与对策 一、从斯旺图示看经常账户失衡调整途径 二、外围国家的汇率调整 三、推动资本输出长期战略 四、改革金融体系,加强金融监管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