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农田里的科学魔法(精)/院士解锁中国科技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从读者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用入手,优选出17个专题,为读者讲解我国农业科技各个方面的新发展、新成果。书中的一个个精彩篇章既展示了中国科技的力量,也体现出难能可贵的科学家精神。 作者简介 傅廷栋,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曾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农林学部主任,国际油菜理事会(GCIRC,巴黎)主席等,现任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曾获“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称号;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国际油菜界最高荣誉奖——GCIRC杰出科学家奖,TWAS农业科学奖,印度MRPC“油菜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目录 水稻水稻,你从哪里来? 为什么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为什么有些大米饭更好吃? 值物生长的“魔法”是什么? 农作物也要吃“营养餐”? 怎么让农作物不生病呢? 怎样帮棉花抵御虫害? 为什么要在田地里挂彩灯? 为什么要给土豆消“毒”呢? 茄子可以长在树上吗? 在家里可以种蘑菇吗? 动物也要打疫苗吗? 牛吃进去的草是怎么变成牛奶的? 鱼的性别竟然可以变? 怎样才能让鱼在鱼塘里安家? 为什么要在稻田里养鱼? 未来,农民能坐在家里种田吗? 序言 俗话说,“农稳社稷, 粮安天下”。 社会的发展、文明的 进步,都要以粮食生产作 为基本保障。我国是人口 大国、农耕大国。对于我 国来说,农业更是重中之 重。它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产业,支撑着我国国民经 济不断发展与进步。其他 的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 固然也很重要,但粮食生 产始终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生存之本。如果我们连 饭都吃不饱、吃不好,哪 里还有心力去做其他事情 呢? 为了让我们“牢牢捧住 自己的饭碗”,我国涌现 出了很多兢兢业业的农业 科学家。在他们的共同努 力下,我国农业在新品种 、新技术、新装备、新模 式上,不断取得重大创新 和突破,保证粮食产量稳 定增长,推动农产品供给 充足优质。 这本《农田里的科学 魔法》,是“院士解锁中 国科技”丛书的“农业卷” 。从作物驯化、作物育种 ,到病虫害防治、生物技 术,再到生态农业、智慧 农业……书中每个篇章的 主题都是我们根据小读者 的兴趣悉心挑选的,讲述 了很多与农业有关的科学 知识,介绍了我国农业科 技的新发展、新成果。特 别要说的是,书中还有很 多科学家的故事,展现了 值得称颂的科学精神。 如今大家衣食无忧, 但绝不能因此变得“四体 不勤,五谷不分”。其实 ,农田里有很多奇妙的、 有意思的事:“东方魔稻” 是怎么来的?植物生长的 “魔法”是什么?为什么要 给土豆消“毒”?鱼为什么 要和水稻生活在一起?… …相信你看完这本书,一 定会发现很多“科学魔法” ,也会更加爱科学,会更 用心地学科学,长大以后 会用“科学魔法”来为我们 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傅廷栋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导语 本书全方面展现了农业方面的基础知识,17个主题内容丰富细致,涵盖了作物驯化、作物育种、病虫害防治、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等多方面知识,营造出浓厚的科学氛围,是非常优秀的少儿科普读物。 全书非常生动地展现出了我国在农业方面的成绩,尤为突出地显示出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在农业领域的科技发展的亮点与实力,展示出了中国科技的力量。 展现了多位我国优秀科学家的故事和这些科学家各方面的优秀品质,显示出了榜样的力量,向青少年弘扬自立自强、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传承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 本书由傅廷栋院士主笔,多位农业领域一线的科学家及研究人员撰写,全书内容的科学性、知识性有保障。 全书符合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语言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由能引起读者兴趣的问题入手,从身边常见的事物出发,浅显易懂,故事性强,不枯燥,可以让读者从快乐的阅读中获得知识及精神力量。 书评(媒体评论) 科技推动社会进步。“ 院士解锁中国科技”丛书 里有故事,有感动,也有 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会军 “院士解锁中国科技” 丛书里有中国科技无穷的 “宝藏”。快和我一起从这 里起步,踏上科学探宝之 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 毛景文 科技的发展是推动国 家富强的原动力。希望这 套书提高大家对科研的兴 趣,立志成为未来的科学 家! ——中国工程院外籍 院士邓文中 希望“院士解锁中国科 技”丛书中的科学家故事 能触动你的心弦,成为激 励你前行的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匡廷云 “院士解锁中国科技” 丛书用知识和故事播撒科 学的种子,为中国孩子打 开一扇未来、创新的生态 环境之门。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永官 希望这套书在孩子心 中埋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点燃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渴 望,鼓舞他们创造更加美 好的未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凝晖 科教兴国。希望20年 、30年后,在阅读这套书 的孩子们中间,出现一大 批科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涌 希望孩子们从“院士解 锁中国科技”丛书中,了 解科学、学习科学家精神 ,并由此喜欢科学、献身 科学,创造人类未来美好 生活! ——中国科学院院士 金之钧 “院士解锁中国科技” 丛书带孩子领略科技的奥 妙,以科学为礼,许给孩 子一个璀璨美好的未来。 ——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福 这套书会带你走进科 学的大门,解锁中国科技 ,感受中国科学家的智慧 和可贵的科学精神。 ——中国工程院院士 傅廷栋 精彩页 放学回家,肚子饿得咕咕叫的你,闻到大米饭香喷喷的味道,是不是马上食欲大开?忙着填饱肚子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农田里的水稻,最初是从哪里来的? 古人会把很多事情记在书里,我们先在古籍里找找答案吧。 你看,早在2500多年前的《诗经》里,就有关于水稻的记载:“滮(biao)池北流,浸彼稻田。” 除了文字记载以外,有没有什么实物证据,让我们可以追寻古老稻子的踪迹呢? 有!20世纪90年代,考古学家在我国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碳化稻粒——它们的历史大约有6700年。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考古学家在河南贾湖遗址(距今9000~7500年)、浙江上山遗址(距今1.1万~8500年)、湖南玉蟾岩遗址(距今1.2万多年)、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距今1.4万多年)也都发现了碳化稻粒。 原来,我们的祖先早在原始社会就开始种植水稻了。可是,他们最初种植的水稻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植物学家和农业科学家也很想弄清楚这个问题。他们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科学实验,最后证明水稻是先民一点点从野生稻中驯化出来的。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稻粒不容易脱落的野生稻呢? 值得庆幸的是,野生稻在繁殖的过程中会发生自然变异。虽然到底什么时候会变异、会变成什么样都是不确定的,但在机缘巧合下,有几株野生稻体内控制落粒的基因悄悄地发生了变异,使得成熟后原本容易脱落的稻粒变得不容易脱落了。 先民偶然发现了这些变异的野生稻,就把它们的种子保留下来,来年再播种、栽培。一代又一代,经过多年的人工选择,野生稻就被驯化成了更合人心意的水稻。 那么,野生稻最开始是在什么地方被先民发现的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至今争论不休。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家们曾普遍认为水稻种植的起源地在印度。不过,有一个人_直据理力争,提出水稻的起源地在中国。这个人,就是被称为“中国稻作之父”的丁颖院士。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生物学研究证明了中国才是水稻种植的正宗起源地。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普渡大学等机构的联合研究成果证明:人类在1.2万年前开始种植野生稻,而人类驯化野生稻的过程发生在1万年前的中国长江流域。 2018年,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论文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进一步证实了这个观点,还罕见地让“籼”和“粳”两个汉字以文本形式出现在这本顶级期刊上,以这种方式告诉全世界——中国是水稻的起源地。这让我们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很好奇,科学家为什么要如此费劲地去弄清楚一种农作物的起源呢? 原来,通过研究农作物的起源,人们可以掌握这种农作物的很多遗传信息,为“农作物大家族”建立宝贵的种质库和基因库。科学家改良农作物品种、选育新品种的时候,就可以从里面挑选有用的种子来使用了。 绝大多数农作物都是由野生植物驯化而来的。除了水稻以外,我们常见的粮食作物还有谷子、小麦、大豆、玉米等,它们又分别来自哪里呢? 科学家们利用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谷子、大豆的起源地都在中国,小麦起源于亚洲西部地区及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玉米则来自墨西哥。 那么,在古时候,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农作物是怎么来到我国的呢? 农作物虽然自己不会远行,但它们的种子会随着人类的迁徙、战争、贸易等,被带到世界各地。 如今我们能吃到种类繁多的食物,真要谢谢当年千里迢迢把它们带到我国的古人呢。 P2-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