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一般认为,晚明是个黑暗的时代,万历皇帝昏庸、三十年不上朝,然而作者在收藏明代书画的过程中,发现万历年间人才辈出,文明的昌盛可媲美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于是从收藏开始研究晚明文化,提出了不一样的历史观点。 十六世纪,欧洲传教士来到明朝时期的中国,惊叹世上竞有这样的“乌托邦”。明朝中困的政府体制、经济、交通、城市规划以及人们礼貌、整洁、文明、谦虚的性格特质,令外国人赞不绝口。万历年间,天下文治飨盛,文化成就之大与影响之广远非其他时代可比拟。 “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仿效司马征《史记》列传的方式,这本书用真实的作品、贴近生活的故事来呈现明代火师的生命智慧。通过珍贵的书画,我们得以亲眼见到这些明贤的墨迹,瞻仰其风采。他们一起创造了一个文明、繁荣、创新、开放的时代,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各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值得我们学习与礼敬。 目录 第一篇 中西交流与全球化 利玛窦 第一位获得万历皇帝赐葬北京的传教士 祝世禄 利玛窦的重要赞助人 焦竑 介绍利玛窦认识李贽与徐光启 王弘诲 带利玛窦进入北京的礼部尚书 徐光启 中西文化会通第一人 陈元赘 日本“起倒流”柔道创始者 隐元隆琦 后水尾太上天皇的皈依师父 独立性易 将种痘术传至日本 朱舜水 日本“孔夫子”传拉面到日本 东皋心越 影响日本琴学 第二篇 政治与军事 徐阶 扳倒严嵩,提拔张居正 高拱 开放海禁,与鞑靼议和 张居正 梁启超眼中明朝唯一的政治家 叶向高 支持东林、推广西学的内阁首辅 石星 拯救朝鲜的兵部尚书 郭子章 刊印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 李如松 大败丰臣秀吉军的名将 沈有容 保台英雄,智退荷兰 南居益 驱逐荷军,收复澎湖 熊廷弼 努尔哈赤也敬畏的儒将 杨镐 抗倭援朝,救朝鲜于存亡旦夕 高攀龙 东林领袖,一代大儒 缪昌期 以名节自励的东林君子 杨涟 保护天肩帝登基,弹劾魏忠贤 左光斗 史可法的恩师 钱谦益 一代文宗,郑成功的老师 第三篇 科学与技术 李时珍 《本草纲目》:被达尔文评为中国百科全书 潘季驯 “束水攻沙”,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 朱载堉 媲美达芬奇的科学全才 王征 第一位兼通中西的机械工程师 涂绍煃 《天工开物》出版的关键人物 吴有性 从疫区经验实践发展出“瘟疫论”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中国最重要的地理著作 第四篇 思想与宗教 李贽 思想启蒙大师 刘宗周 曾任“北京市长”的理学名臣 黄宗羲 民本思想早于卢梭 方以智 传说中洪门天地会的创立者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云柄袜宏 影响近代佛教的净土宗八代祖 雪浪洪恩 代表佛教与利玛窦辩论 憨山德清 济贫救难的晚明高僧 觉浪道盛 众多明遗民追随的禅宗大师 破山海明 为救苍生破酒肉戒的高僧 第五篇 艺术与文学 梁辰鱼 改良昆山腔,昆曲的奠基者 汤显祖 《牡丹亭》作者,被誉为“东方莎土比亚” 沈尽 创立沈家班,开启戏曲的商业模式 王衡 写出经典嘲讽名剧《郁轮袍》 王骥德 撰写中国第一部戏曲理论专著《曲律》 张瑞图 书法与董其昌齐名,影响日本书法界 黄道周 南明首辅,台湾为他建黄道周庙 倪元璐 自组义军抗清的殉节书法家 王铎 影响当代书法最重要的大师 傅山 明遗民精神典范,“四宁四毋”美学观 文伯仁 文徵明的侄子,绘画气势宏大 徐渭 书画、诗文、戏曲、兵学的通才 董其昌 妙在能合、神在能离,融合书画与禅学 曾鲸 受西方绘画影响的肖像画家 张宏 写实主义画家,风格独特新颖 蓝瑛 影响日本近代绘画的“武林画派”鼻祖 龚贤 “金陵八家”之首,绘画影响《芥子园画谱》 吴承恩 中国四大名著之《西游记》作者 陆两星 《封神演义》影响民间文化 王世贞 晚明文坛领袖,“后七子”之首 冯梦龙 “三言”“二拍”之“三言”作者 第六篇 文化与生活 袁了凡 《了凡四训》:行善改变命运 吕坤 《呻吟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指南书 朱柏庐 《朱子治家格言》:必读的治家经典 洪应明 《菜根谭》:处世奇书 屠隆 《考檗余事》:赏鉴清玩,生活艺术指导书 陈继儒 《小窗幽记》:一人独享之乐 文震亨 《长物志》:教人如何优雅生活 李渔 《闲情偶寄》:中国人的美学指南 陆树声 《茶寮记》:论喝茶的艺术 田艺蘅 《煮泉小品》:品泉品茶专家 龙膺 允文允武又懂茶道的奇才 周嘉胄 历代香事集大成,书画装裱业大师 张乔 与南园诗人唱和的岭南名伎 柳如是 陈寅恪为她写《柳如是别传》 顾媚 眉楼名伎,义举过人 黄媛介 鬻画持家的闰阁书画家 薛素素 驰飞马的十项全能女侠 后记
序言 住万历文艺复兴面前 卜正民(Timothy James Brook)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 如果你问英国人,英国文学与文化的根基最远可以回 溯到何时,多数会回答:伊丽莎白时代。这时代里知名人 物辈出,如莎士比亚(Wil1iam Shakespeare)、班·琼森 (Ben Jonson)、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约翰 ·堂恩(John Donne),更不可忘记因她命名的伊丽莎白女 王。这些才华横溢的人们,多数出身平民,于时代交替至 十七世纪之时聚集到伦敦。在文艺复兴百家争鸣中,他们 以新思维、新道德,甚至是领导者统治的新典范,重新塑 造了英国文化。伊丽莎白时代遗产里,我们今日最熟悉的 是英语。当时的英语现在听来可能有些古旧,但莎翁与他 同时代的人们在纸上所写下的,是今日三四亿人使用的英 语的根基。而且如今有两倍于此数的非英语母语区的人在 热切地学习英语。伊丽莎白时代不仅翻转了他们的世界, 还有我们的。 只是为什么这些人那么刚好,不早也不晚,都集中在 十七世纪拂晓之时现身?我们可以从英国悠久的历史里举 出许多内在因素,但是最显而易见的却根本不在英国国内 ,而是在国外。其实不只英国,整个欧洲都在这段时间里 遭遇从未见过的新世界。人们旅行,交易货物,金钱以惊 人的速度累积。欧洲人踏上了陌生的土地,遭遇未曾耳闻 的文化,造成了大规模的流离失所与痛苦。可是这段经验 却让他们对生存有了不同的看法,并以此挑战过去的每一 项假设。伊丽莎白时代的人紧抓住这项新事实并内化于己 ,即便他们明白重新塑造世界的过程有多么艰辛。最好的 例子当然就是《暴风雨》,莎士比亚尝试客观地面对全球 化所带来的暴力。与他同时代的人们所采取的应对方法, 大半奠定了我们所谓的现代社会的大半样貌。 那么改问中国人,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根基最远可追溯 到何时。多数人的思绪会飞跃至唐朝,或再久远一些的战 国,甚至是孔子的时代。回顾古代历史向来是中国文化中 根深蒂固的习惯,但我抱持不同看法。如果我们探究今日 居住在城市的中国人实际之所思所行,为何与他们心里以 为自己应该所思所行背道而驰,那么我认为与伊丽莎白女 王同一时代,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才更接近答案的核心。 这个时代出了袁宏道、汤显祖、董其昌、徐光启等杰出人 士。对我而言,他们与身处同一时代的伊丽莎白时代的人 几乎一样有胆识、富有创新精神。他们挑战旧有的思想习 惯,想象新的处世之道,并且让文言文进化成今日十三亿 多人所使用的白话文,而且有越来越多像我这样的外国人 前来学习。五千年历史博大精深,但尾端的这五百年才形 塑了今日中国的样貌。 万历时代的中国人对于外国事物的认识的确比不上伊 丽莎白时代的人,但他们并未与外界隔绝,他们知道外面 的世界非常广阔。例如徐光启与海外游历的人士往来,了 解到中国不能无视海岸线以外的世界局势。他与许多欧洲 传教士合作,为明朝与文艺复兴欧洲的知识落差,搭起联 结的桥梁。他并非孤军奋斗。即便已经是中国绘画大家, 董其昌看过欧洲雕刻术后,将某些绘画技术运用到自己的 绘画中。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改变,但有谁能站在岸边阻止 时代浪潮来袭? 我们无法回到万历年间亲眼见到形塑中国未来的男男 女女。但感谢何国庆所收藏的文献史料,让我们有幸得以 亲睹万历时代的真迹。看着汤显祖的墨宝,我仿佛看到莎 士比亚在纸上书写。读着徐光启的文章,就如读班·琼森 的书信一样令人激动。欣赏袁宏道的书法,如读约翰·堂 恩的文字一样发人深省。我是何等荣幸能够亲见这些名垂 青史的思想家的真迹。他们与英国伊丽莎白时代的俊杰一 样,都是睿智的老祖宗。 仔细看看这些书信。如果不能了解我们的祖先,将无 法了解自己。这些文献帮助我们尽可能地与他们拉近距离 。通过这些史料,他们展现了自己身为何人,经历过哪些 事;也告诉我们身为何人,以及仍须努力之处。
导语 本书由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傅申、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卜正民、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杨儒宾、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郑培凯、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白谦慎共同推荐! 本书把我们带到了那个令人向往的时代。除了文字描述,此书附有上百件由万历年间的人物创作的书画,其中便有徐世溥名单中提到的焦竑、徐光启、袁黄、董其昌、李时珍、汤显祖等人的手迹。 后记 历史很迷人,却也让人迷惑。每当读到史书上精彩的 人物史事,总兴起无限的景仰与喟叹。 这本书从构思到付梓,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几乎横 跨了我研读明史、收藏明代书画的整个过程。在这当中我 发现了不少精彩的人物,因此集结诸多心得与大家分享。 对于这本书的出版,我要特别感谢台湾大学傅申教授 多年来在鉴赏上给我的指导,他始终为我们的展品严格把 关,让展出品质更加完美。我也要感谢台湾清华大学杨儒 宾教授在学术与出版上对我的支持。每次与他谈话,总能 激发我对一些现象的重新思考。感谢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 会主任吴国豪先生长期参与研究讨论,研究员胥若玫小姐 协助查考文献史料并记录整理文字,以及作家胡守芳女士 为本书润色。此外,也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团队, 他们的专业态度使得本书更臻至美。
精彩页 白银帝国,文明的黄金时代 我曾拜读樊树志教授的大作《晚明史》,并有机会到复旦大学拜访他。他认为晚明时期,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提出一个重要概念:“中国全球化的起点在明朝。”晚明时期,欧亚各地的商人都前来中国贸易。由于中国精致的丝绸、高品质的瓷器占有技术优势,深获西方人喜爱,热销全世界,造成大量的贸易顺差。欧洲人将在美洲开采的白银拿来与中国交换货物,日本也拿自产的白银与明朝贸易。全球的白银大量流向中国,有学者形容当时的中国,就像一个“银窖”。明代小说《金瓶梅》中描写当时上酒馆所需的花费:一坛金华酒,两只烧鸭,两只鸡,一只猪蹄,一些鱼、一些点心,满满一桌丰盛的酒菜,合计“一两五钱银子”,换算为人民币约七八百元。这间接证明了当时物价低,人们的生活过得挺不错。中国白银的产量不多,但明朝后期人们却用银两购物,这也是对外贸易赚得的白银太多,致使明朝采用银本位制。 明朝中国堪称世界精品工厂,当时的欧洲贵族们,家里若没有摆放一些中国瓷器,或是婚嫁时没有瓷器拿出来招待客人,就显得品味不够高,因此上流社会争相购买中国瓷器。外销至世界的不只瓷器,中国茶也在欧洲大为流行,英国人因为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后来在十九世纪出现了下午茶(Afternoon tea)的优雅习惯。欧洲迷恋明代文化的程度远超过唐宋,如同英国知名艺术评论家乔纳森·琼斯(Jonathan Jones)所评论的:“‘明’(Ming Style)在西方已经成为一个认同率很高的品牌,成为中华文明黄金时代的一个缩写。” 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2015年,我在中正纪念堂的“万历万象”展场中,遇到一个意大利的家庭,正好来自传教士利玛窦的家乡。他们纠正了我对利玛窦姓名的读音,并且对利玛窦的事迹相当熟悉。他们说,至今当地人都奉利玛窦为伟人,非常崇敬他。他们的小儿子现正在台湾大学求学,虽然不像利玛窦以传教为目的,但他们漂洋过海来到东亚交流的情形却与之有相同之处。 明代郑和远航西洋,他绘制的全球航线图,启发了西方的海上探险,这便是全球化的开端。全球化肇端于十四世纪初,随后葡萄牙、西班牙建立全球海上航路。直至十六世纪末,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意大利人利玛窦精通中文,撰写了许多论文与译著,向中国知识分子介绍西方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文化,也将西方的科学教授给中国士人。他带来的世界地图成为万历皇帝寝室中的屏风,自鸣钟也让皇帝爱不释手。利玛窦也扮演了中西文化的桥梁角色,他通过书信、回忆录以及翻译中国的经典“四书”“五经”,使中国的思想文化传播到欧洲。他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研究中国典籍的西方学者,人们尊奉他为汉学家的始祖。 十七、十八世纪时,中国悠久的历史、儒家的道德哲学、道家的生活智慧,以及汉语的结构与意义,都进入了西方人的视野,并成了他们模仿的对象以及创作的灵感来源。启蒙主义者对于中国人文精神里没有上帝、而是以孔子为尊的观点十分向往,而这影响了十八世纪西方的启蒙运动。十七世纪德国的科学天才莱布尼茨,在意大利游玩时结识了曾被派遣到中国的传教士,对中国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在去世前数月,完成了一篇讨论中国自然神学的文章,他如此评价中国:“中国是一个大国,它在版图上不次于文明的欧洲,并且在人数上和国家的治理上远胜于文明的欧洲。中国有极其令人赞佩的道德。”法国启蒙思想的领袖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说,中国文化是“新的精神和物质的世界”。他欣赏中国的政治体制与道德领袖孔子,他认为中国人了解深刻、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中国可以作为欧洲的榜样,孔子更可以作为欧洲人的思想导师。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态度影响了英国的自然神论,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P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