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互联网络是自然界一种原生生态能力。同质要素与异质要素之间,实体网络与虚体网络之间,多种类型的互联网络彼此叠加融合,既是工业互联网的形成机理,也是工业互联网的应用生态。 工业主体由工业实体内生的实体流、工业现场的“产品-人-机-料-法-环-测”资源流共同组成,符合语义逻辑的比特数智流不断解构、重构、优化和赋能工业主体,构建由实体维、资源维、数智维定义的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模型(IIEM)。“三流合一”演化为奔腾不息的动态价值流。 以IIEM为指导,将“企业实体-产品实体-人-机-料-法-环-测”等工业企业运营和发展的所有要素联入工业互联网,是本书重点阐述内容。 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人智”是“机智”源泉,任何以软件、算法、算力等元素展示出来的机器智能,皆以人的智能为基础。以人为本是新工业革命的主线,四个智能范式是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发展的基本逻辑,符合新工业革命的新型管理是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战略的落地之道。 工业互联网一词由中国原创,内涵与国外明显不同。当工业互联网被嵌入了灵魂,赋予了生命,具有了温度,蕴含了文化,彰显了宗旨,必将持续积蓄工业能量,全息覆盖工业生态,走向引爆数字经济的高阶文明。 作者简介 朱铎先:北京兰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智能工厂实战型专家。先后在航天第二研究院、PTC公司工作过多年,有二十多年制造业信息化研究与应用经验。指导研发的设备物联网、制造执行系统MES等产品已在航空航天等数百家企业得到成功应用。是“人机网三元战略”“六维智能工厂”等理论提出者,《三体智能革命》作者之一。兼任中国机电一体化协会MES分会副理事长等职。 目录 序 前言 概念模型篇 第一章 网起网兴:工业互联网“前世今生” 要素联接是客观世界普遍现象 工业内涵、工互网与产业集群 工业互联网产生的必然性 工业互联网发展背景与意义 本章参考资料 第二章 披沙拣金:工业互联网生态模型 工业互联网模型的定义与比较 IIEM三维四流基本构成 IIEM运行机理分析与解读 工互网明确主体重在实施 本章参考资料 泛在联接篇 第三章 资源网络: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机器设备联入工业互联网 物料与仓储成为工业终端 工艺与标准联入工业互联网 作业环境联入工业互联网 传感仪表联入工业互联网 本章参考资料 第四章 产品疆域:数物资源皆网络终端 在研品的平台化设计 在制品的智能化制造 在用品的服务化延伸 智能产品联入工互网 本章参考资料 要素融合篇 第五章 实体网络:需求驱动的企业协作 工业实体上下游协同合作 工业互联网兼收并蓄三链 企业和区域协同发展体系 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精髓 本章参考资料 第六章 数据赋能:数字转型之基本逻辑 硅基知识承载模型算法和推理 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的意义 数字生产力如何融入工业现场 内外循环·知识要素·数字经济 本章参考资料 第七章 网海标识:工互安全保障新工软 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基础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工业互联网的安全保障 工业互联网与工业软件 本章参考资料 人本管理篇 第八章 智能范式:四个层次递进且共存 第一范式:“人智”转“机智” 第二范式:“机智”群自治 第三范式:“机智”哺“人智” 第四范式:双智融新智 本章参考资料 第九章 管理跃迁:数智时代须以人为本 用旧地图无法找到新大陆 管理难,根源在三个失真 以理促管数智技术利人本 工互网拓展职场崭新模式 本章参考资料 数字文明篇 第十章 数字文明:工业互联网高阶演进 携手迈向数字文明的崭新时代 工业互联网助推企业数字文化 工业互联网助推生态数字文明 数字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章参考资料 附录 附录A 全书各章阐述IIEM内容阅读引导 附录B 本书所用术语/缩略语释义表 后记 致谢 序言 乘“十一”长假的余暇, 拜读了作者给我发来的电子 版《人本:从工业互联网走 向数字文明》一书。细读之 下,深深感到这是一本近年 来难得的关于工业互联网和 工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与路 径方面,做出重大理论创新 的好书。 百年巨变,朝向数字经 济、智能时代、数字文明这 是历史的必然。如何从今天 工业经济、工业文明科学稳 健地走向新的时代,该书力 图回答这个问题,开创性地 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 模型(IIEM)及其实现的 路径和方法。 在逐步理解这个模型产 生过程和详细的解析之后, 我感到这个模型是在全面分 析并吸取了既往各个关于智 能制造、工业(产业)互联 网模型长处之后,以作者长 期研究和实践成果为基础, 经过艰苦的研究分析后提出 来的,至少具有以下五个特 征:一是以工业为基础,二 是以人为本,三是以实现工 业价值为目的,四是将工业 要素纳入分析框架,五是综 合贯通的系统能力,是一本 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全球价 值的理论创新作品。 一是以工业为基础。作 者指出,本书的主线是以工 业为主体,强调了工业互联 网的工业属性,是工业属性 赋予了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性 、基础性、先导性、决定性 作用。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 模型中的实体维描述了由企 业实体和产品实体组成的工 业实体,资源维则描述了“ 产品-人-机-料-法-环-测”等 企业资源,数智维则描述了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ICT )如何为上述两个维度赋能 ,实现工业及工业企业发展 的战略目标。以工业为基础 ,而不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 为基础,强调数智维的存在 价值是赋能实体维和资源维 。这是该模型区别于其他工 业(产业)互联网模型最突 出的亮点,恰当地区分了“ 体”与“用”的关系,这是具 有认识论意义的创新。 二是以人为本。既往关 于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 参考模型,大多将信息网络 、数字、算法、算力等技术 因素作为重心,很少或没有 将人和企业置于这次历史性 变革的中心位置。理解本书 的讨论,以人为本,在工业 互联网中至少有两层重要的 含义:首先是人的主导作用 ,作者指出,人是第四次工 业革命的主线,人是企业核 心竞争力,以人为本是智能 制造战略落地之道。其次, 经人工智能、算法、算力等 元素展示出来的机器智能是 以人的智能为基础的,作者 指出,“人智”是“机智”源泉 ,应用“人智”并在此基础上 发展。全书用两章的篇幅, 专门阐述资源维上“产品-人 -机-料-法-环-测”中的“人” 这个特殊资源,描述人的智 力资源如何联入工业互联网 ,特别指出,在全社会数字 化转型历史关头,人作为企 业中最核心资源必须得到真 正重视。见物不见人或重视 “机智”甚于“人智”是不符合 工业互联网发展本质属性的 ,这不是弯道超车,而是走 弯路。 三是以实现工业价值为 目的。作者提出的工业互联 网生态模型“四流”以动态价 值流驱动。这个结论既符合 工业的基本属性,更体现了 新技术、新模式的本质功能 。工业互联网四个流(实体 流、资源流、数智流、动态 价值流)最终要落实到价值 流上,企业最终是以从市场 获取回报为宗旨,企业内部 考核是以各部门(各环节) 创造的可监测、可核算的价 值为基准。作者指出:企业 实体之间业务往来、需求传 递、订单驱动、供应链互动 ,形成了实体流,并沿实体 维流动;承载市场需求的产 品,以订单积聚,驱动“产 品-人-机-料-法-环-测”资源 流,沿资源维流动;穿透企 业实体壁垒的数字化数据、 信息、知识汇聚成数智流, 沿数智维流动;三流合一汇 聚成动态价值流。动态价值 流以数据形式穿透了企业边 界,交汇了不同生命周期, 拓宽了价值覆盖范围,映射 了实体关系网络、资源网络 和数据网络的运行,为企业 的管理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 提供了基础。 四是将工业全要素纳入 分析框架。作者提出的工业 互联网生态模型的另一个重 要特征是将工业或工业企业 运营和发展的所有要素纳入 ,这是其他相关模型所没有 尝试的或没有达到的宽度和 广度,是又一个重要的创新 。模型贯穿供应商(原材料 )、制造商(产成品)、销 售商(商品)、客户/维修 商(在用品)四种复合型企 业与产品实体;模型囊括制 造过程的“产品-人-机-料-法 -环-测”全部环节;模型融 入穿透实体流和资源流的数 字、信息网络、算法和算力 。一个统一的、贯穿全要素 的模型对分析和提升工业企 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能力,构造适应发展趋势和 企业实情的工业互联网发展 战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 践意义。 五是综合贯通的系统能 力。从作者过往的研究成果 和著作看,他们对系统科学 和系统工程具有良好的造诣 。在他们提出的模型中,将 工业全部要素融合在一起, 将商业过程和制造过程综合 在一起,将工业技术和新一 代信息技术融汇在一起,将 人智、机智和数智的互动发 展归纳为四种智能范式,将 理论产品——工业物联网生 态模型及其实现路径一并讨 论,将碳基智能与硅基智能 、工业文明与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