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系丰子恺书写梵高,表现一位大师眼中的大师。两位大师都有着淡泊、自信的艺术之心。丰子恺先生在日本黑田重太郎先生所著《梵高传》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对于梵高艺术的感悟,编写了这部《丰子恺写梵高》,将梵高这个不朽的艺术天才的生平、艺术成就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书中分“准备时代”、“荷兰时代”、“巴黎时代”、“南国时代及最后”等几个章节,展现了梵高对这个世界充满深情但孤独坎坷的一生;又从一位画家的角度,探讨了梵高各个时期艺术理念的形成过程和鲜明特色。所以本书既可以视作梵高的传记,对于希望了解印象派艺术的普通读者而言,又可称得上是一部优秀入门之作。 原书名《谷诃生活》,作于一九二九年,本书在丰子恺先生原稿基础上配上梵高及塞尚、高更、米勒等人的高清画作共百余幅出版,精致典雅,颇具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今属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漫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卓越成就的文艺大师,被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是中国漫画的开山祖师,其漫画作品简约洗练、幽默风趣,多反映社会现象,早期出版的画集有《子恺漫画》《护生画集》《儿童漫画》《学生漫画》等。丰子恺的散文,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告缘缘堂在天之灵》《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与其漫画一样,别具风格,多用平淡笔法,通过琐屑平凡的小事来阐述人生的哲理。 目录 序 第一章 序曲 第二章 准备时代 第三章 荷兰时代 第四章 巴黎时代 第五章 南国时代及最后 后记一: 梵高 后记二: 再现的艺术与表现的艺术 序言 序 十九世纪以前,西洋画 风与东洋画风完全异趣,一 向有不可超越的鸿沟。自十 九世纪末叶以降,西洋画忽 蒙东洋画的影响,东西洋美 术渐呈综合的状态。这不但 是绘画上的一种变迁,在欧 洲现代艺术思潮上、世界文 化研究上,一定也是一个很 可注目的问题。 欧洲现代绘画的元祖是 塞尚(Paul Cézanne)。塞 尚的艺术观是“万物因我的 存在而诞生”。塞尚的作画 态度,落笔不改,一气呵成 。这是对于以往西洋的写实 派、印象派等客观主义的艺 术的革命,又是西洋画中采 入东洋画的主观趣味的初步 。这种画风到了梵高 (Vincent Van Gogh)的艺 术时期更加明显,线条的飞 舞、色彩的鲜明、表现法的 单纯,显然是西洋画的东洋 画化了。梵高的画室中陈列 着日本的版画,及中国的墨 画。他原是东洋艺术的爱好 者。 自从塞尚与梵高等始创 了这种画风之后,现代的西 洋画家大家舍弃从前的冰冷 死板的描写法,而加入他们 的主观艺术的运动了。故现 代西洋的画坛,大概可说是 塞尚、梵高的延长。 艺术倾向客观的时候, 艺术家的人与其作品关系较 少。反之,艺术注重主观表 现的时候,作品与人就有密 切的关系,作品就是其人生 的反映了。在作品中,我欢 喜神韵的后者,而不欢喜机 械的前者;在人中,我也赞 仰以艺术为生活的后者,而 不赞仰匠人气的前者。梵高 的全生涯没入在艺术中,他 的各时代的作品完全就是各 时代的生活的记录,在以艺 术为生活的艺术家中,也可 说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东洋 画家素尚人品,“人品既高 ,气韵不得不高”,故“画中 可见君子小人”,在这点上 ,梵高也是一个东洋流的画 家。 一九二九年三月记于石 湾 导语 1.丰家后人授权: 全文经丰家后人修订,“梵高”二字系丰一吟女士手书。 2.权威梵高传记: 以荷兰时代、巴黎时代、南国时代为轴线,探讨梵高艺术理念形成。 3.了解印象派艺术的入门之作: 百余幅梵高、塞尚、高更等大师画作高清呈现。 后记 有“火焰的画家”之称的 梵高,与后述的高更同是后 期印象派的元首塞尚的两胁 侍。他是因主观燃烧而发狂 自杀的艺术家,现代艺术白 热期的代表。梵高一八五三 年生于荷兰。他是一个牧师 的儿子。他的血管中混着德 意志人的血,又为宗教家的 儿子,这等都是决定他命运 的原由。起初他因为欢喜绘 画,到巴黎来做商店的店员 ,然而他生来是热情的人, 不宜于这等职务,常常被人 驱逐,生活不得安宁。后来 曾经到英国,当过基督教方 面的教师,然而不久就弃职 归来。又到比利时去做传道 师,做了两三年也就罢职, 终于一八八一年回到父母的 家乡。这二十余年间的生活 ,使他受了种种的世间苦的 教训。他有时在炭坑中或工 场中向民众说教,有时在神 前虔敬地祈祷。他的本性中 有热情燃烧着,又为从这热 情发散出来的热烈的梦幻所 驱迫,他对民众说教的时候 ,就选用绘画为手段。“只 有艺术可以表现自己,只有 艺术能对民众宣传真理!” 为这感情所驱,他就猛然地 向“艺术”突进。他一向认定 艺术不是从人生上游离的, 而是人生的血与热所进出的 结晶,所以他不把艺术当作 憧憬的、陶醉的娱乐物,而 视为自己心中的燃烧的火焰 。他回到家乡之后,万事不 管,只顾继续绘画,把那地 方的一切事物都描写出来。 在他看来,绘画的表现与殉 教者的说教同样性质。以后 他走出故乡,漫游各地,过 放浪的生活。一八八六年, 重来巴黎,与毕沙罗、修拉 等相交游,从毕沙罗处受得 线与色的影响,又从修拉处 受得强明的线条排列的技巧 的暗示。他的可怕的狂风一 般的生涯从此开始。他最热 衷于绘画的时期在一八八七 年至一八八九年之间,在这 段时期,他差不多每星期要 产出四幅油画作品。然而那 时候他的精神已变成发狂的 状态,常常狂饮、长啸,感 情进发的时候,任情在画布 上涂抹。其代表作《向日葵 》,是一八八八年十二月, 到法兰西南部阿尔的时候所 作的,他的狂热的心中,满 满地吸收着太阳的光;看见 了这好比宇宙回旋似的眩目 的大黄花,他灼热的心鼓动 了起来,火焰似的爆发出来 的,便是这作品。试看这幅 画,非常激烈可怕,几乎使 看者也要发狂! 这一年的秋天,他所敬 爱的高更来拜访他。梵高一 见了高更,非常欢迎,就邀 他同居,自此以后,他的狂 病日渐增加。有一晚,梵高 忽然拿了一把剃刀,向高更 杀来,高更连忙逃避,幸免 于难;梵高乱舞剃刀,割去 了自己的耳朵,自此以后, 他们两个人就永远分别。梵 高于第二年到阿尔附近的圣 雷米地方养病,不见效果, 一八九。年,仍旧回到巴黎 。他的弟弟为他担心,让他 移居到巴黎北方的一个幽美 的小村中。这地方很静僻, 画家柯罗、杜米埃、毕沙罗 、塞尚等都曾经在这里住过 。但梵高终于在那一年的夏 天,用手枪自杀,误中腿部 ,一时不死,在医院过了几 天,于八月一日气绝。 梵高的作品,最知名的 是前述的几幅《向日葵》, 他是太阳渴慕者,向日葵是 他的象征。所以现在他的墓 地上,遍植着向日葵。《自 画像》也是他有名的作品。 他的绘画作品的特色,是主 观的燃烧。塞尚曾经把对象 主观化;到了梵高,则仅乎 使对象主观化,使对象降服 于主观,已不能满足,他竟 要拿主观来烧尽对象。烧尽 对象,就是烧尽他自己。所 以他自己的生命的火,在不 到五十岁时就与对象一同烧 尽了。 精彩页 古来艺术家有两种类型:其一,纯粹是一个“艺术家”或“技术家”。我们鉴赏他的艺术的时候,只要看他的作品,不必晓得他的人格如何与生活如何。其二,不仅是一个艺术家或技术家而是一个“人”。我们要理解他的作品,先须理解他的性格与生活。不能离开了其“人生”而仅看其“作品”。 就近代画家中找求最适当的实例,前者是印象派画家莫奈(Claude Monet)①,后者便是后期印象派画家梵高。这两种艺术家孰是孰非,孰优孰劣,不是现在的主要问题。现在所要表明者,梵高的作品,都是其热狂的人生中的苦恼、忧愁、愤激、铭感、欢喜、活悦的发现,都是热血所染成的“人生记录”。换言之,在梵高看来,“生活是其作品的说明文”。 梵高死于距今三十年前②。生前无人理解他的作品,世间只当他是一个自己用剃头刀割脱耳朵的狂人;死后不久却受到全世界的认识与追崇。到了死后三十年的今日,其作品的复制品已遍播于亚东各地,早为日本人所珍惜,现又渐为中国人所注目了。世界艺坛的进步,真是快速的啊!“梵高的生活是其作品的说明文”,“我们不能离开了其人生而仅看其作品”,所以记叙梵高的生活,其功德与普通的作传记或述逸事略有不同。这不仅是独立的一篇传记或逸话。他的行为都同他的绘画有深切的关系,他的“生活日记”完全等于他的“作画日记”。 在叙述这热狂的画家的奇离的生活情状之前,先要给他的人生描写一个大体的“轮廓”,作为这“人生剧”的开幕前“序曲”。 在十九世纪后期“科学万能”的呼声中,欧洲艺坛上也弥漫了现实主义的精神。艺术家的头脑都被冷静化,艺术品都被客观化了。画界中这倾向更为显著:印象派画家似乎只有一双眼睛而没有头脑,只知照样描写眼前的形状、光线与色彩,而没有一点热情的表现。甚至但求外形的写实,而不问所描写的是何物。莫奈把稻草堆的光线色彩的变化反复描写了十五遍,西涅克(Signac)①用点彩的画法,像组纸细工一般地用色彩的圆点来缀成景物的形状,他们被更名为“新印象派”。 然而这绝不是可以使现代人满足的艺术!这仅是冷冰冰的一片客观,全无一点可以动人的热情。他们的画法,只是客观的模仿,不是主观的创作;只是自然的再现,不是艺术的表现。极言之,他们的作品是“感觉的数学”,是“色彩的游戏”。 库尔贝(Courbet)①以来的自然主义的绘画,一时适合了现实主义时代的人们的胃口。然而这终究是一时的流行,仅足以救济前时代的浪漫主义的空虚而已。印象派竟走入了自然主义的彻底的地步,西涅克的色彩的游戏,是自然主义的山穷水尽了。 于是世间对于这等冷冰冰的客观记录的绘画,渐渐厌倦起来。他们觉得这种艺术过于肤浅,过于缺乏情味,过于与人生无关系了!他们正在要求一种更深刻的、更刺激的并且深入人类精神的艺术。 然而世间一般的要求总是迟迟而起的。当世人正在热衷于印象派的客观主义的艺术的时候,欧洲已有几个先觉的艺术家,预知半世纪以后的时代精神,早在那里反对印象派的机械的画法,而标榜主观主义的热情流露的艺术了。然当时世间的凡夫俗子,哪能理解他们的高远的心呢?大家众口同声地非难他们,冷遇他们,展览会不要他们的出品,美术商人拒绝他们的制作。世间都当他们为狂徒,就中尤“狂”的要算梵高。 画家的梵高,一生不曾受得世间一文钱的物质的报酬!要是没有他慈爱的父亲和厚谊的弟弟的理解与保护,十九世纪末的艺坛一定还要经过长期的沉闷,不知哪一天能实现现代的有生命的艺术咧!P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