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巨著,书写了15至18世纪的资本主义发达史,由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集大成者布罗代尔历时二十余年结撰而成。作者认为,资本主义并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其基础只能在长时段的日常物质生活中去寻找。因此他以“总体史”为目标,以长达四百年的时段为整体对象,从特定角度描述了世界物质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历史。 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日常生活的结构:可能和不可能》好比“为世界过一次磅”,旨在确认前工业化时期世界的潜力限度,当时“物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第二卷《形形色色的交换》将市场经济和高级资本主义活动加以比较,通过混合和对立使二者互为解释。第三卷《世界的时间》按时间顺序了国际经济的先后更替形式和主导力量。 本书为第三卷,本书不仅展示出布罗代尔的博学广闻和驾驭浩瀚史料的非凡才能,也充分体现了年鉴学派对长时段发展和经济社会结构两个维度的重视与研究,而它在架构、概念、理论与论证方面所引发的争辩也使其更具长久的魅力。 作者简介 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1902-1985),法国史学大师,20世纪的伟大历史学家,年鉴学派灵魂人物,曾获牛津、剑桥、芝加哥大学等颁授荣誉博士学位,并于1984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终生致力于文明史的研究,以其宏大的视野、渊博的学识、精辟的见解、明快的文笔,在国际史学界享有盛名,被誉为“历史学家的历史学家”。代表作有《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等。 目录 上册 前言 第一章 在欧洲划分空间和时间 地域与经济:经济世界 经济世界 自古以来的经济世界 一些倾向性规律 第一条规律:变动缓慢的一块地域 第二条规律:有一个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城市作中心 第二条规律(续):首要城市的地位更替 第二条规律(续完):城市统治的完备程度不尽相同 第三条规律:地区的等级差异 第三条规律(续):符合屠能的解释的区域 第三条规律(续):经济世界的地域图形 第三条规律(续):有无中立地带? 第三条规律(续完):外壳和骨架 经济世界:面对其他几种秩序的一种秩序 经济秩序及国际劳动分工 国家是政治权,也是经济权 帝国和经济世界 从经济世界的区划看战争 社会与经济世界 文化秩序 经济世界内的区划肯定是有效的 经济世界面对时间的划分 经济形势的节奏 波动和谐振场 百年趋势 经济世界的解释性年表 康德拉捷夫周期和百年趋势 长期经济形势是否可以解释? 昨天和今天 第二章 城市统治下的欧洲旧经济:威尼斯以前和以后的情况 欧洲的第一个经济世界 从11世纪开始的欧洲扩张 经济世界以及两极化 北方地区:布鲁日的兴盛 北方地区:汉萨同盟的兴起 欧洲的另一极:意大利诸城邦 香巴尼交易会的插曲 法国错过了一次机会 …… 第三章 城市统治下的欧洲旧经济:阿姆斯特丹 第四章 民族市场 下册 第五章 世界支持欧洲或是反对欧洲 第六章 工业革命与经济增长 注释 索引 序言 本书的第三卷,也是最 后的一卷,旨在提出一种推 测,实现一种奢望。这种推 测和奢望正是本书的意义所 在。借用沃尔弗朗·埃贝哈 德的一个巧妙说法,我用《 世界的时间》作为本卷的标 题;标题确实漂亮,虽然内 容不一定与之相称。 所谓“推测”,是说我对 尽可能广泛地向历史求助满 怀信心,历史在这里将按时 间顺序展开,并按不同时段 加以考察。这是以历史为依 托,根据历史的倾向和逻辑 ,接受各种考验中最严峻的 考验,从而验证本书前两卷 的研究是否正确。可见,推 测与某种奢望混杂在一起, 也就是说,认为历史能为自 己同时提供一种最有说服力 的解释和一种验证,唯有这 种验证真正能脱离抽象的推 理,先验的逻辑以及常识不 断为我们设置的种种陷阱。 也许还有另一个奢望,那是 想从很不完整,但又数量太 多,不能兼容并蓄的素材出 发,为世界史描绘一幅合乎 情理的草图。 本卷的意图就此揭出。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发现有 关的陈述、叙述、形象、演 变、断裂和规律,但从头到 尾,我始终注意避免作过多 的陈述,防止仅仅为了标出 一条线、一个点或者为强调 一个有意义的细节而叙述。 我只是试图通过观察和说明 去弄清问题,也就是说,去 进行验证。我朝这个方向坚 持不懈地努力,似乎在努力 的尽头,我的研究的价值, 进一步说,历史学家这个行 当的价值,就能得到证明。 要写一部完整的世界史 ,此事确能使最勇敢乃至最 天真的人望而生畏。不是可 以把世界史比作一条无边无 际、无头无尾的河流吗?这 个比喻还不够恰当:世界史 不是一条河流,而是几条河 流。历史学家幸好已习惯于 面对繁多的素材。他们将素 材简化,同时把历史分成几 个门类(政治史、经济史、 社会史、文化史)。尤其, 他们从经济学家那里得知, 时间可划分为各种各样的时 段,时间因此可被驯服和变 得容易对付,例如有长时段 或超长时段,有比较慢和不 太慢的形势演变,有迅速的 甚至瞬息即逝的偏离,最短 的时段往往是最易捕捉的时 段。为了简化世界史,并使 之条理化,总的说来,我们 拥有的手段不容低估。我们 能推导出一种世界规模的经 验时间:世界的时间,但它 既不是,而且也不应该是人 类历史的总和。这种非同寻 常的时间在不同时代和地点 控制着某些空间和某些实在 。但其他的实在,其他的空 间却不受它的支配,仍与它 格格不入。 例如,印度单独构成一 块大陆;这里不妨画四条线 :科罗曼德尔海岸,马拉巴 尔海岸,从苏拉特到德里的 轴线,从德里到恒河三角洲 的轴线。这样,印度就被封 闭在一个四边形里。在这四 边形中,唯有边缘地带真正 按世界的时间生活,接受世 界的贸易和节奏,虽然并非 没有抗拒和仍然落后于形势 。世界的时间优先使这类边 沿地带变得活跃。那么,四 边形的中心有没有反应呢? 在个别地点,反应无疑是有 的,但也可以说,基本上没 有反应。印度“大陆”所发生 的事在地球上所有有人居住 的地区,甚至在产业革命时 代的不列颠诸岛重演。到处 都有一些角落,世界史在那 里竟毫无反响,那是一些寂 静的、无声无息的地方。经 济学家安东尼奥·詹诺韦西 (1712-1769)写道:“同我 国〔那不勒斯王国〕的某些 地区相比,萨莫叶特人显得 更有文化和更加文明。”乍 眼看来,我们感到茫然:摆 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张简化了 的世界地图,上面有许多无 声无息的空白,正是这些地 区处在本书第一卷优先谈到 的轰轰烈烈的历史之外。 “世界的时间”将因此成 为总体历史的一种上层结构 和一种归宿:这种上层结构 似乎由在它下面活动的力量 所创造和支撑,虽然它的重 量对基础也产生着影响。根 据不同的地点和时代,这种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双重 作用具有不同程度的重要性 。但即使在经济和社会领域 领先的国家里,世界的时间 也没有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本书的基线原则上偏重 历史的一个门类:物质的和 经济的历史。在这第三卷也 是最后一卷中,我想把握的 主要是15至18世纪期间的 世界经济史。这样做是为了 简化我的任务,而且事情本 来也应该如此。我们已有几 十部很好的经济通史,有的 简明扼要,有的资料丰富。 我引用了约瑟夫·库里谢先 后于1928和1929年出版的 《德意志经济史》两卷本, 这部著作今天依旧是最好的 指南和最可靠的资料索引。 我还引用了威纳尔·桑巴特 的《论现代资本主义》 (1928年最新版),这部 巨著是他大量阅读和思考的 总结。但所有这些一般性论 著往往局限于欧洲的范围。 而我深信,研究历史最好应 采用比较方法,世界史是唯 一站稳脚跟的历史。弗里德 里希·诺瓦里斯(1772-1801 )曾经说过:“一切历史必 然是世界的历史。”世界的 经济史确实比欧洲的经济史 明白易懂。但是否能够说, 更加简单呢? 尤其,经济学家(至少 从50年代以来)和历史学家 (很久以来)都不再认为, 经济是个独立的领域,经济 史是个可以抱残守缺、不问 其他的孤立领域。在这个问 题上,今天的意见显然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