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家。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愈加专横、暴躁。 一天,阿廖沙出于好奇,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阿廖沙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他,离开了这个家庭。阿廖沙的外祖母是最疼爱他的,而外祖父则与之相反,他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了。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起初,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后来母亲再婚了,但她的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丈夫的打。 由于和继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其他孩子合伙拣破烂卖。与此同时,他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这时候阿廖沙的母亲也逝世了,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他与托尔斯泰、契诃夫被称为是俄国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哥罗德城,父亲是木匠。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十一岁时,他便开始独立谋生。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沙皇时代的底层度过的。 1892年,高尔基以马克西姆·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1895年,高尔基发表了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小说《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以及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 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 1925-1936年期间写的长篇史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的最后一部巨著。这部史诗是高尔基最杰出的艺术成就之一。 1934年,高尔基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并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离开人世,享年六十八岁。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参考答案 序言 冰心说:“读书好,多读 书,读好书。”阅读,是对 知识的渴望和积累。阅读能 丰富人的知识,陶冶人的情 操,提高人的修养,滋养人 的心灵。 打开书,盘古开天辟地 的胆识,精卫誓填东海的执 着,女娲炼石补天的无畏, 神农以身验草的无私,都让 我们为之心神动荡。 打开书,普罗米修斯手 中璀璨的火星,点燃了永不 屈服的篇章;小女孩手中火 柴的微光,照亮了寒冷的心 灵;巨人拆除围墙,分享的 是温暖和欢乐。 打开书,敬他们本领高 强、爱憎分明,慕他们机智 聪明、惩恶扬善,爱他们天 真无邪、勇敢善良。“随风 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阅 读使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滋 养。 让孩子爱上阅读是家长 和老师的殷切希望;让孩子 学会科学阅读,切实提升阅 读质量,是“快乐读书”系列 丛书编写的初衷。 “快乐读书”系列丛书以 传授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 力、检测阅读效果、在阅读 中提升写作能力为目的,进 行了科学设置: 一、在1、2年级的每篇 故事前设置了简洁、有趣、 引导性强的导语,以激发孩 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孩子进 行阅读。在每篇故事后,结 合生活实际,对其所蕴含的 道理进行点拨。3~6年级则 根据学段特点和孩子的学习 能力,重点对故事中的语言 特色、写作手法、重要情节 、结构特色等进行赏析,帮 助孩子阅读和理解。 二、在每篇故事后,都 设有“开心一测”栏目。1、2 年级主要从内容、人物、情 节、主旨、写话等方面,通 过连一连、猜一猜、画一画 、涂一涂等形式检测阅读效 果,提升语言表达能力。3 ~6年级则主要从整体与宏 观的角度,针对故事的主要 内容、人物特点、语言特色 、内容续写、情节补充等方 面设置1~3道练习题,以检 测阅读效果,提升语言表达 能力。 三、针对每个年级的故 事内容,本丛书设置了正反 手形式的闯关练习和积累手 册。正手的闯关练习供孩子 在阅读完故事,完成“开心 一测”的内容后使用,以闯 关的形式,通过猜一猜、连 一连、想一想等,对本年级 的故事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 习。每个练习包括4~5关, 每关一个题型,以科学、有 效地检测孩子的阅读效果。 反手的积累手册供孩子将阅 读过程中遇到的好词、好句 进行摘抄积累,1、2年级配 有积累范例,3~6年级则根 据学段特点由孩子自主积累 。 最后,编者衷心地希望 也坚定地相信,按照上述科 学设置来使用“快乐读书”系 列丛书,孩子将学会阅读, 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 习惯,终身受益。 导语 阿廖沙三岁时父亲病死,母亲带着他到外祖父家生活。而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令人窒息的家庭。在这个家庭里,父子、兄弟、夫妻间钩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六亲不认,甚至为一些小事常常争吵斗殴。外祖父有着矛盾复杂的性格,他的内心有善良的一面,但又喜怒无常,脾气暴躁,经常凶狠地毒打外祖母,还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幸好外祖母对阿廖沙非常的慈爱,给他讲传说、童话和民间故事,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但她却独自承受着一切生活压力而毫无怨言。母亲被迫改嫁,几年后患肺结核病去世。外祖父破产后阿廖沙被迫流落人间,开始了独立谋生的生涯。 精彩页 第一章 在昏暗狭小的房间内,我父亲躺在窗前的地板上,全身素白,身子显得修长。他光着双脚,脚趾怪模怪样地向外翻着,一双亲切的手平静地放在胸前,手指也是弯曲的。他那双欢快的眼睛紧紧闭着,像两枚黑黑的圆铜钱,曾经和善的面孔现在变得乌青发黑,加上他龇牙咧嘴的表情,挺吓人的。 母亲穿着一条红裙子,跪在地上,用那把我常用来锯西瓜皮的小黑梳子,将父亲那又长又软的头发从前额向脑后梳去。母亲一直在诉说着什么,声音嘶哑而低沉。她那双浅灰色的眼睛已经浮肿,仿佛融化了似的,眼泪大颗大颗地直往下落。 外婆拽着我的手。她长得圆滚滚的,大脑袋、大眼睛和一个滑稽可笑的松弛的鼻子。她穿着一身黑衣服,身上软乎乎的,特别好玩。她也在哭,但哭得有些特别,和母亲的哭声交相呼应。她全身都在颤抖,而且老是拖我,把我往父亲跟前推。我扭动身子,直往她身后躲。我感到害怕,浑身不自在。 我还从没有见过大人们哭,而且不明白外婆说的那些话的意思: “跟你的父亲告个别吧,以后你再也看不到他啦,他死了,乖孩子,还不到年纪,不是时候啊……” 我得过一场大病,这才刚刚能下地。我记得很清楚,我生病期间,父亲照看我时很高兴,后来他突然就不见了,换成了外婆这个怪里怪气的人。 “你从哪儿走过来的?”我问她。 她回答说: “由上头,从下诺夫戈罗德过来的,不过不是走过来的,是坐船来的!水面上是不能步行的,小傻瓜!” 这话听起来很好笑,叫人感到莫名其妙! 我家楼上住着几个染了头发的大胡子波斯人,地下室里住着一个做羊皮生意的黄种人——一个卡尔梅克老头。从楼上可以骑着栏杆沿楼梯顺势而下,不过一旦摔下来,便一溜跟斗地往下滚——这事儿我最清楚不过了。这和水有什么关系呢?真是乱弹琴,实在可笑。 “干吗说我是小傻瓜?” “因为你的话太多了。”外婆一边说着,也一边在笑。 外婆说话时亲切,快乐,有条不紊,顺理成章。从见面头一天起,我就跟她相处得很好,现在我只想让她赶快带我离开这个房间。 母亲使我感到压抑。她的眼泪和号哭使我心里有一种惶惑不安的感觉。我头一次看见她这副样子,她一向很严厉,很少说话;她总是打扮得干净而整洁;她人高马大,身体结实强壮,两只手非常有力。可是不知怎么搞的,现在她整个人好像都浮肿了,衣服凌乱不堪;平时端端正正盘在头上,像戴了一顶漂亮的大帽子似的满头秀发,如今有一半却披散在肩头,遮住了面孔,而她的另一半头发则编成了辫子,一直在父亲沉睡的脸前摇来摆去。我已经在屋子里站了很长时间,但母亲甚至一次都没有看过我,她一直在给父亲梳头,边梳边哭,泣不成声。 几个粗壮的农民和一名巡警在向门内张望。巡警气鼓鼓地嚷道: “赶紧抬走!” 窗上挂着一块深色的披肩,被风一吹,像是一面扬起的风帆。有一次,父亲带我去划一条带帆的船。忽然一声雷响,父亲笑了,他用腿紧紧地把我夹住,喊道: “没关系,洋葱头,不用怕!” 这时母亲忽然从地上艰难地站起来,但立马又一屁股坐了下去。仰面朝天地倒下,头发披散在地板上;她双目紧闭,煞白的面孔开始变青,而且像父亲那样龇着牙,用可怕的声音说: “把门关上……让阿列克谢——走开!” 外婆一把将我推开,直奔门口,喊道:“乡亲们,不用害怕,看在基督的份上,不要瞎动!这不是霍乱,是要生孩子了,乡亲们,你们请便吧!” 我躲进一个黑暗的角落,藏在柜子后面,只见母亲一面在地上打滚,一面叫个不停,牙齿咬得咯咯响,而外婆则围着她爬来爬去,亲切、高兴地对她说: “为了圣父和圣子!瓦留莎,你忍一忍……圣母会保佑你的……” 我非常害怕,她们在父亲身边的地上忙个不停。外婆把母亲拖来拖去,大呼小叫,来回碰到父亲,可他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好像还在笑呢。这样过了很长时间,她们一直在地上忙活。母亲不止一次地站起来,又倒下去,外婆像一只又大又软的黑皮球,从屋子里滚了出来,随后从黑暗中突然传出了婴儿的哭声。 “托上帝的福!”外婆说,“是个男孩!” 于是她点上了蜡烛。 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