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对少年儿童的教育至关重要,既要重视智力的开发,又要重视品德的培养。
向这些少年英雄学习,不是要学他们如何与敌人作斗争,而是要学习他们身上热爱祖国,乐于助人、勤劳俭朴、不怕困难、尊敬长辈等优良品质。
在刘加临编著的《胸怀大志的少年英雄》中,我们介绍的少年英雄有:党领导下的第一代“红领巾”罗志群、邓金娣;以山歌为武器的八妹子张锦辉;舍身掩护小战友的儿童团长李克元;将敌人引入埋伏圈而献身的放牛郎王二小;“宁为抗战死,不当亡国奴”的抗日民族小英雄王璞;八路军的“眼睛”李爱民;大义凛然走向铡刀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胁,喊出“怕死不革命”的谢荣策;多次送出重要情报的地下小尖兵林森火;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为了集体财产而献身的刘文学、何运刚;天山“灿烂的花朵”努尔古丽;以“春蚕到死丝方尽”为座右铭的五好少年赖宁;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林浩,等等。
刘加临编著的《胸怀大志的少年英雄》中的少年英雄,有的面对敌人的枪口刺刀,无所畏惧;有的面对生活的磨难,奋起抗争;有的面临危机险情,挺身而出;有的为了救助同伴乡亲,舍生取义……他们中的一些人用自己的鲜血让红领巾更加鲜艳,让我们今天的生活更加美好。他们的精神品质永远激励着我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永远鲜艳的姊妹花
——罗志群、邓金娣
合起群沙也能变岩石
1925年5月的香港,正是台风欲来的季节。一个垂着两条小辫子,穿着蓝底白花衣裤的小姑娘罗大妹,正拉着她的哥哥罗福在街上走着,他们一面走,一面两边看,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显得又好奇又兴奋。
是这个小姑娘爱玩吗?还是这个小伙子好逛街呢?都不是!罗福是个海员,一年到头四海为家,走遍了半个地球,他才想在家里歇歇呢。而这位小妹妹,别瞧她才13岁,已经像一个大人那样,挑水,煮饭,劈柴,缝衣服,天天都干着大人的活,还有什么心思去逛街呢。可是,每到哥哥回家,她却非要拉哥哥到街上不可。这是一件大事情,因为哥哥是她的老师,大街便是她的学校,每个店铺的招牌横额,每条柱子上的红色大字,都是她的课本。瞧,那个“乐心大茶楼”,不是她难得上一次的地方吗?“宝芝斋”,爸爸从海上生病回来,她不是经常给他在这个药铺捡药吗?“源泰押”,家里揭不起锅的时候,妈妈会带着她,拿衣服去押当一元几角的。
读着这些招牌,望着那好学的妹妹,想起了往事,哥哥不免摇摇头,皱皱眉,还暗暗叹着气哩。可是,当他拉着妹妹的手,转过德辅道中,走了十来问店子,他的眼睛突然明亮起来了。他指着高楼上挂着的一个招牌,说:“大妹,考考你,这个招牌你能念出来吗?”
大妹抬头看了一下,便说:“能!这是‘中华海员工业联合会’。对吗?”
“对!对!”罗福点着头说,“大妹,你只认识这招牌上的字,可不知道这个招牌的来历啊!”
罗大妹温柔地望着她的哥哥。罗福就兴致勃勃地给她讲了这招牌的故事。他说:“大妹啊,我们的爸爸是海员,我和你二哥都是海员,天天在海上行船。行船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船能行了,才能够在世界上把人从这里送到那里,把货物从这边运到那边。全世界的船上差不多都有中国海员。流血流汗都是我们中国海员。可是我们是最给人家看不起的,人家讥笑我们是水鸭子。但是我们这些水鸭子都给洋老板挣上百万家财呢。”
听到这里,罗大妹的眼睛红了起来。这个海员家庭的女儿,对海员特别亲切。连她身上穿的衣服选的也是像海水般蔚蓝像波浪般洁白的颜色。她想,可不是吗?我的爸爸在外国邮船上做了一辈子,不也是落得个贫病交加,死后没有分文,连自己的女儿想读书也没办法吗?
罗福这时却不叹气,不悲哀,还在一个劲地说下去:“大妹啊,时势不同了。以前我们海员只会各顾各,各顾各是顾不来的。只有联合起来,齐心合力,办好工会,以后,说起话也响亮些呢。三年前,我们就是这样把工会组织起来的。工会一成立,我们向资本家讲道理,提出要求,不许虐待工人,不许歧视中国工人。这样一来,资本家发怒了。他们拒绝了我们提出的条件,还勾结政府来镇压我们。我们挂上了工会的招牌,香港政府就派人来把我们的招牌拆了下来,要取缔我们的工会,还抓了我们的人呢。”
罗大妹一想到香港那些差人们:英国的、印度的……身材高大,凶神恶煞,耀武扬威,可真怕人呀!她连忙用手捂住了脸,嘴里叫着:“哎呦!哎呦!”
罗福笑了:“大妹,别给吓唬的那个样子。他们有钱有势有洋枪,我们也有一样犀利的武器呢。他们再凶也得靠我们双手做工,我们一罢工,船就寸步难行啊!这样,我们就实行罢工,开船的不开船,干活的不干活。连邮政、运输、银行、酒店、茶楼的工人都支持我们。大家一条心,都罢了工,不管政府、资本家怎样威逼利诱,就是坚持不开工。一直坚持了56天,香港政府实在扛不住了,不得不和我们谈判。他们说: ‘只要你们开工,你们提的条件,我们可以考虑,你们被抓了的人,我们可以放回去。我们拆下来的招牌给你们拿回去就是了。”’
说到这里,“啪”,不知是谁在罗大妹的背上打了一下,喊着说:“咱们海员那么威风的事,怎么不等我来就先讲了!”罗大妹头也不回便知道说话的是邓金娣。她的爸爸也是个海员,几年前才死去的。这女孩子比罗大妹只大两岁,却高出了半个头,瘦削的脸儿,剑眉下面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翘着的嘴唇,说起话来一阵风。和罗大妹的圆脸庞、温柔的杏眼、薄薄的嘴唇,以及那不紧不慢的语调,形成一个鲜明对比。大妹笑着反问她:“你怎么知道我以后不告诉你呢?”
邓金娣说:“谁等得你告诉?我跟在后面什么都听清楚了。你听得那么人神,才没有发现我。”她又在罗福的肩头拍了一下,说,“真够威风啊!”
罗福却笑着说:“这还算威风?更威风的还在后面呢。咱们海员对这些洋人说:说得那么轻巧!招牌你们从哪里拿下来的,就在哪里挂上去!招牌代表着我们海员工人,我们烧了大串炮仗,敲锣打鼓才挂上去的。你们拆除我们的招牌,就是侮辱了我们海员工人。你们要挂回招牌,也得烧炮仗,好好赔礼!”
罗大妹说:“那他们真的这样听话吗?”
罗福说:“这是复工条件,不答应我们就继续罢工呗。”他眉飞色舞地说,“哎呀,你们没有看见那一天!那英国总督亲自来主持挂牌典礼,两个英国帮办把招牌弄上去,一个帮办亲自把几丈长的炮仗点燃,那串炮仗从四楼垂到地上呢。街头挤满了人看热闹,除夕逛花市都没那架势,不但我们海员工人出了气,我们中国人都吐气扬眉啊!”
P1-3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阅读本书会让我们对这句话有更深切的体会。
在这本书中,我们介绍的少年英雄有:党领导下的第一代“红领巾”罗志群、邓金娣;以山歌为武器的八妹子张锦辉;舍身掩护小战友的儿童团长李克元;将敌人引入埋伏圈而献身的放牛郎王二小;“宁为抗战死,不当亡国奴”的抗日民族小英雄王璞;八路军的“眼睛”李爱民;大义凛然走向铡刀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胁,喊出“怕死不革命”的谢荣策;多次送出重要情报的地下小尖兵林森火;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为了集体财产而献身的刘文学、何运刚;天山“灿烂的花朵”努尔古丽;以“春蚕到死丝方尽”为座右铭的五好少年赖宁;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林浩,等等。
这些少年英雄,有的面对敌人的枪口刺刀,无所畏惧;有的面对生活的磨难,奋起抗争;有的面临危机险情,挺身而出;有的为了救助同伴乡亲,舍生取义……他们中的一些人用自己的鲜血让红领巾更加鲜艳,让我们今天的生活更加美好。他们的精神品质,永远激励着我们,是我们少年儿童永远学习的榜样。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著名维新人士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得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因此,对少年儿童的教育至关重要,既要重视智力的开发,又要重视品德的培养。而现在我们的很多家长和学校把教育的重点主要放在了智力的开发上,而忽视了对品德的培养,于是出现了一些令人寒心的事件。
我们组织编写这本《胸怀大志的少年英雄》就是希望在对少年儿童的品德培养上尽一点绵薄之力。
时代不一样了,我们今天的环境与从前大不一样,我们提倡向这些少年英雄学习,不是要学他们如何与敌人做斗争,而是要学习他们身上热爱祖国、乐于助人、勤劳俭朴、不怕困难、尊敬长辈等优良品质。
阅读这些少年英雄的故事,既能让现在的少年儿童们了解到从前的小朋友生活的环境是多么的艰苦与严酷,使他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又能让他们从少年英雄身上学习到乐于助人、不怕困难等可贵的优良品质,激励他们好好学习,早日成才,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