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哲理019 自我自在,正直做人任评说
现在的人,常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脸色就坐立不安,困扰不已。佛教中有“一屁打过江”的故事,是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自以为自己参祥的境界已经到达“八风吹不动”,没想到却被佛印禅师一屁就打过江,所以我们要自我自在,不要随便受到影响。
——星云大师
很久以前,白塔寺的柜子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另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着,现出了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不能叫做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的任务就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愤怒地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消灭了,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陶罐不再理会。
几十年过去了,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庙宇年久失修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弃在荒凉的场地上。历史在它们的上面积满了渣滓和尘土,时间过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
许多年后的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只陶罐。
“哟,这里头有一只陶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只陶罐!”其他的人说,都很高兴地叫了起来。
大家把陶罐捧起,把它身上的泥土刷掉,擦洗干净,和当年在柜子中是完全一样,朴素,美观,光可鉴人。
“一只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它弄破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的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一点儿铁罐的影子也没有。——它,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已经完全氧化,早就无影无踪了。
只要觉得自己是对的,就应该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不要让别人的思想左右了你,如果当时陶罐被铁罐的话所激怒,进而真的就认为自己没什么价值,索性碰碎了自己,那真的是太可惜了。
人们每天都要经历许多事,这当中,不仅要动脑动手动身,还要动容。人们在生活中经历着烦事、喜事、悲事和各种酸甜苦辣,于是在表情上也就会有喜怒哀乐的反应。对此,你看到也罢,看不到也罢,人家的脸色依然是人家的脸色,就像人家的呼吸一样,并非是你左右得了的。陈刚认为自己是个善良的孩子,但他又总为自己的“善良”而苦恼。
陈刚最怕别人向他借东西,这绝不是因为他自私舍不得把东西借给别人。相反,他很想把东西借给别人以示自己的善心,但是当别人向他借东西时,他总担心别人从自己的表情、语言中看出一丝不愿意——尽管他没有这个意思。
借东西这种事不是天天发生,陈刚的烦恼还能够忍受。陈刚最怕的事情,还是自己日常的言行举止。在表情上,他老担心自己脸上会露出清高、骄纵的神色;走路时,他老怕头抬高、腰挺直,让人觉得盛气凌人;说话时,他总怕自己言语不当,得罪伤害了别人;甚至他遇到什么高兴的事,也不敢表露在脸上,怕别人认为自己是洋洋自得。陈刚曾这样感叹道:“我最在意别人的脸色,也最怕别人的脸色。我总是看别人的脸色行事,生怕引起别人一点儿反感和不快。”
陈刚日常所怕的所谓“脸色”,其实就是他内在情绪的外部反映。
别人的脸色,多是别人的内心情绪的外在表现,并非与你陈刚有什么关系。张玲今天一脸的不高兴,那是因为她与父母发生了矛盾,在怄气,与你陈刚走路的姿势根本没有关系。这类脸色,你掺合进去干什么?陈刚觉得人家的脸色不对,觉得是自己走路头抬得过高,可人家压根儿就没有注意到你。这不是在自寻烦恼吗?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的脸色,可能确实与陈刚有关,但陈刚也不必为此惊慌失措。陈刚可以这样对自己说:“你有不高兴的时候,我也有不快乐的时候;你能给我脸色,我也有脸色,人人都是平等的。”这样一来,陈刚就把自己完全摆在了与对方人格平等、身份平等、心理平等的位置上。于是,陈刚便可镇定情绪,自主地理智地思考和行动了;如果对方所给的脸色确实是自己言行失当所致,那就主动改正;如果对方的“脸色”部分有理,那就部分改正;如果对方毫无道理地给人“脸色”,那就应该毫不在意地不予理睬。这种傲然、坦然的人格立场,也是一种恒定的力量,久而久之,给人脸色看的人,也就自觉没趣,那副脸色也就悄然隐匿了。
所以,陈刚和有陈刚这类心理弱点的朋友们,不必特别在意“别人的脸色”。“别人的脸色”这玩艺儿,其实是“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你若有心注意它就有,你若无心注意它就无。劝大家最好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脸色,这就需要建立起一种内在的自信。
爱看别人脸色的人,必定是一个很自卑的人,总怕自己因为言行不当,被人看不起,被人贬低或否定;也怕惹人不快,或伤害了对方,遭人拒绝和排斥。因为自己太脆弱,就觉得别人承受力差,进而再损伤自己。所以,建立起自信,才是不在乎别人脸色最可靠的保证。有自信的人,只把心思和精力用于自己该做的正确的事上,用在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和向往的乐趣中,他就能与人为善,能与人和睦融洽相处,也就不怕出现矛盾,可以坦然面对非议了。这样的人,永远是陕乐者,成功者。
P50-52
第一章 欲成佛门龙象, 先做众生马牛——学佛先从做人起
处世哲理001 自己不觉,佛陀也帮不了忙/3
处世哲理002 让步不一定是吃亏/5
处世哲理003 勇于认错的人不会丢面子/7
处世哲理004 “忍”能担当任何苦难/9
处世哲理005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11
处世哲理006 吃亏就是占便宜/14
处世哲理007 天助人助,不如自助 /17
处世哲理008 善意的“谎言”也要说/19
处世哲理009 不忘旧恩,不念旧恶/21
处世哲理010 聪明人不做老大做老二/23
处世哲理011 想要千人头上坐,先在万人脚下行/25
处世哲理012 能够明白自己,也就离觉悟不远/28
第二章 持戒与修定,处世无累——学习佛家的处世无累
处世哲理013 处处讨好未必得好/33
处世哲理014 给别人留一点余地,也是一种修行/36
处世哲理015 能分辨是非、好坏,才是真慈悲/38
处世哲理016 人之所欲,常在我心/42
处世哲理017 凡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44
处世哲理018 谣言止于智者/48
处世哲理019 自我自在,正直做人任评说/50
处世哲理020 勇于说“不”,拒绝要有艺术/53
处世哲理021 不招惹小人,也别仇视小人/56
处世哲理022 用热心肠去贴冷面孔/59
处世哲理023 逞口舌之强,你会失去更多/61
处世哲理024 管好自己的嘴巴/64
第三章 修持善缘,承载万物, 成就万事——学习佛家的做事智慧
处世哲理025 天道未必酬勤,学会权巧变通/69
处世哲理026 不留后路更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72
处世哲理027 失败不一定是成功之母/74
处世哲理028 金子想发光离不开机会/76
处世哲理029 专心做一件事,你早晚会成功/79
处世哲理030 遇到困难,绕行是一种智慧/81
处世哲理031 人为财死,殊为不智/84
处世哲理032 好马要吃回头草/86
处世哲理033 人活着,就该每天“浪费”一点时间1/88
处世哲理034 一着出错,不意味着满盘皆输/89
处世哲理035 得意时无需“忘形”/91
处世哲理036 不盲从才能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94
第四章 由刹那因缘觉悟生命的得失盈亏——用佛家的思想启迪生命
处世哲理037 竞争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99
处世哲理038 迷中不执着,悟中有受用/1O1
处世哲理039 你早晚会相信,金钱不是最重要的/104
处世哲理040 永远记住,出来混迟早要还的/107
处世哲理041 别怕难堪,拿自己开涮是智者/110
处世哲理042 你没那么重要,把自己当小丑才明智/112
处世哲理043 不怕被利用,就怕你没用/115
处世哲理044 自曝其“丑”不是害/116
处世哲理045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119
处世哲理046 不要用爱心纵容邪恶/122
处世哲理047 知足者常乐/124
处世哲理048 能在人前保持低姿态,自然不争不怨/125
第五章 无贪无痂无嗔,方至无上境界 ——用佛家思想成就大器
处世哲理049 跳槽是机遇也是陷阱/131
处世哲理050 不要显得比上司高明/133
处世哲理051 相信“男怕入错行”是真理/135
处世哲理052 实力决定一切/138
处世哲理053 不为薪水所累,要为抱负而活/140
处世哲理054 职场不能太实在,会做人两头瞒/142
处世哲理055 工作上要有主见/144
处世哲理056 良禽择木而栖,把握住属于自己的机会/147
处世哲理057 做工作的主人,而非奴隶/150
处世哲理058 努力工作,用汗水换来成果/152
处世哲理059 凡事量力而为,不可逞强/154
处世哲理060 能力强于靠山/157
第六章 朋友是入生的一大福报——用佛家智慧体悟交友之道
处世哲理061 朋友应当“以德相交”/161
处世哲理062 朋友之间要“亲密有间”/163
处世哲理063 熟人是你最该提防的人/164
处世哲理064 友情不求益我/166
处世哲理065 谨防乡人“窝里斗”/168
处世哲理066 无利害考验的友情是脆弱的/170
处世哲理067 人生的河流要靠礼貌才能通过/174
处世哲理068 别和“铁哥们儿”共事/176
处世哲理069 小人得防,还要会交/178
处世哲理070 朋友可“多”切勿“滥”/1182
处世哲理071 过火的玩笑开不得/185
处世哲理072 不是只有志同道合才能做朋友/187
第七章 情不重,不生娑婆——恋爰就像佛家的禅
处世哲理073 爱念不去除一分,道念不能增加一分/191
处世哲理074 用正念规范感情/193
处世哲理075 感恩给过你爱的人/195
处世哲理076 婚前性行为几多怨恨几多愁/198
处世哲理077 女人,别爱上不该爱的人/201
处世哲理078 分手只是再见,断隋不绝情/203
处世哲理079 表白要胆大,但要在心细的基础上/206
处世哲理080 换个角度看分手/208
处世哲理081 爱情里需要自信/210
处世哲理082 恋人间并非越亲密越好/212
处世哲理083 爱情里要清醒,别迷失了自己/214
处世哲理084 恋爱时没必要讨好对方/216
第八章 用真心佛性对待婚姻——婚姻是人生最美的殿堂
处世哲理085 有了家,你会更有奋斗的激情/221
处世哲理086 别再做梦嫁给有钱人了/223
处世哲理087 有了孩子之后,别忘了丈夫/225
处世哲理088 婚姻里最重要的是宽容/228
处世哲理089 废话是夫妻生活的必需品/232
处世哲理090 婚姻中要给对方空间/234
处世哲理091 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欣赏/236
处世哲理092 谁说贫贱夫妻百日哀/239
处世哲理093 结婚不等于恋爱终止/241
处世哲理094 有自己事业的女人更有魅力/243
处世哲理095 亲密有间才可夭长地久/245
处世哲理096 金钱买不来爱情/248
第九章 教养有道, 则天无妄生之才——教育子女的佛法
处世哲理097 分数不重要,成长比成功更重要/253
处世哲理098 赏识教育不等于不批评/255
处世哲理099 听话不一定是好孩子,争辩是孩子的权利/257
处世哲理100 父母教育孩子是沟通而不是唠叨/259
处世哲理101 孩子也有隐私,给他一点私密空间/262
处世哲理102 孩子顶嘴不要打,找出原因是关键/264
处世哲理103 对于早孕女孩,别批评要引导/265
处世哲理104 对于孩子的英雄情结,别打击要保护/267
处世哲理105 孩子间小冲突,父母少参与/269
处世哲理106 耐心回答孩子的“为什么”/271
处世哲理107 别扣押孩子的压岁钱,让他自己处理/272
处世哲理108 望子成龙是害,别用期望压垮孩子的自信/274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你不懂的学问,这个社会上也还有很多你不明白的处世哲学,不管你的学历有多高,不管你的经验有多丰富,总有一课你没有学习过。
星云大师十二岁便出家,从一个无人问津的小沙弥走到如今将佛光普照三千界的得道高僧。他是中兴佛教的第一人,以60余年之力把佛教推向世界,不仅如此,星云大师在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方面都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他将佛学的真经融人日常生活,以佛光山的理念来指导我们为人处世。
星云大师说:“人生在世,归纳而言,就是与两种人相处,一是自己,一是他人。自处处人,就像在画圆,以自觉、自度为圆心,以慈悲、利他为半径,所画出来的一个人生时空的圆。”这简短的一句话对人生有了一个非常精辟的诠释,然而,注解是需要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慢慢体验而来的。可以说这是我们一生的修行,里面蕴含着诸多深不可测的玄机,一不留神,你就可能与幸福擦肩而过。
每个人都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没有谁愿意与失败为伍,而你是否也在为人生中的某一门功课的缺失感到迷茫与失落。虽然现如今人们的文化素养已经随着经济生活的好转有了逐步的提高,但是仅靠书本上的道理已经无法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读死书,死读书,已经是当下人们面临的非常严重的问题。大多数人只知道书本上的知识,可是如果在社会这门大课堂中一检验,你仍然是无法顺利毕业的。
社会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如果你没有抓住机遇,又或者你没有在挑战中脱颖而出,下一个被社会淘汰的人很可能就是你。当然,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胜利者,究其制胜之法,无不是深谙处世之道。你是否想要在社会交往中一路畅通,你是否想要参透佛学中暗含的处世哲学。那么星云大师一定会给你满意的答案。
本书结合星云大师的诸多理念,总结出适合现代生活的一些实用道理,包括做人处世方面、思想观念方面、成就事业方而、交友恋爱方面、婚姻家庭方面,等等。运用这些道理来为人处世可以使你在生活的海洋中如鱼得水。
无论做事还是做人,处世还是处人,这里一定会为你解开所有的谜团。
本书结合星云大师的诸多理念,总结出适合现代生活的一些实用道理,包括做人处世方面、思想观念方面、成就事业方而、交友恋爱方面、婚姻家庭方面,等等。运用这些道理来为人处世可以使你在生活的海洋中如鱼得水。
无论做事还是做人,处世还是处人,这里一定会为你解开所有的谜团。
修持善缘,承载万物,成就万事。无贪无痴无嗔,方至无上境界。听星云大师讲处世哲理,无论做事还是做人,都能找到你要的答案。
本书作者摘录了星云大师的语录,并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逐条加以诠释,文字虽浅显,但反映人生百态的道理尤为深刻,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