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星照耀中国(新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名译典藏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埃德加·斯诺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真实记录了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当时红色根据地的情况。无数人通过这本书了解中国革命,了解红军和“红色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信念与成长。这部经典作品多方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他们乐观向上又甘于奉献,在艰苦卓绝的困境中奋力拼搏,勇敢地探寻着中国前进的方向。 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7.19—1972.2.15),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 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目录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一节 一些未曾解答的问题 第二节 开往西安的慢车 第三节 大汉子孙 第四节 穿过红色的大门 第二篇 前往红都的路上 第一节 遭白匪追逐 第二节 起义者 第三节 贺龙轶事 第四节 同行的红军战士 第三篇 在保安 第一节 苏维埃“巨头” 第二节 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第三节 论抗日战争 第四节 悬赏两百万元的脑袋 第五节 红军剧社 第四篇 一位共产党员的来历 第一节 童年时代 第二节 在长沙的岁月 第三节 革命的序幕 第四节 国民革命时期 第五节 苏维埃运动 第六节 红军的发展 第五篇 长征 第一节 第五次“围剿” 第二节 举国迁移 第三节 大渡河英雄 第四节 过大草地 第六篇 西北的红星 第一节 陕西苏维埃:开创时期 第二节 死亡与捐税 第三节 苏维埃社会 第四节 关于货币的剖析 第五节 五十始知天命!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一节 与红色农民的交谈 第二节 苏维埃工业 第三节 “他们唱得太多了” 第八篇 与红军在一起 第一节 “真正的”红军 第二节 彭德怀印象 第三节 为什么当红军? 第四节 游击战争的战术 第五节 红军战士的生活 第六节 政治会议 第九篇 与红军在一起(续) 第一节 “红色窑工”徐海东 第二节 中国的阶级斗争 第三节 西北四马 第四节 回民与马克思主义者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一节 再谈西北四马 第二节 “红小鬼” 第三节 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第四节 关于朱德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一节 途中见闻 第二节 保安的生活 第三节 苏联的影响 第四节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与共产国际 第五节 那个外国智囊 第六节 告别红色中国 第十二篇 再回白色世界 第一节 兵变序幕 第二节 蒋介石被扣留 第三节 蒋介石、张学良和共产党 第四节 “针锋相对” 第五节 友谊地久天长? 第六节 红色的地平线 后记(1944年) 序言 1936年6月,埃德加·斯 诺穿过国民党的防线,进入 华北地区的红色区域。作为 记者,他想去那里自由地探 寻真相。在这片他逐渐了解 并热爱的土地上,他目睹了 诸如饥荒爆发这样的惨状。 他后来记述道:“在中国各 地,贫苦的农民因为苛捐杂 税,被赶出了土地。在长年 干旱的地区,数百万人穷困 潦倒,卖儿卖女成了常有之 事。”他还写道:“收受贿赂 、贪污腐败的官员随处可见 :非法没收、不经审判就拘 禁处决的情况司空见惯;镇 压工会和普遍的仇外情绪都 是常态。” 要前往西北苏区,须得 穿过蒋介石政权的重重封锁 ,这段旅程因而险象环生。 但是斯诺有很多问题想要找 到答案。中国共产党是些什 么人?他们的目标是什么?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都 制订了哪些计划?他们是否 真的准备联合蒋介石建立抗 日统一战线?没有人确切地 知道答案,也从未有外国记 者进入过苏区。 此前,斯诺在中国生活 了七年,遇到了许多对现政 权丧失信心的中国知识分子 、作家、艺术家和各界爱国 人士。许多人认为国民党背 叛了中华民国创始人孙中山 的原则。作为燕京大学讲师 ,斯诺还结识了许多地下学 生运动的成员,他们组织了 广泛的反政府示威游行活动 。 1936年,对日战争一触 即发,而蒋介石并未采取明 确的抵抗态度。如果红军与 蒋介石联合起来保卫中国, 那会是怎样的情况?谣言、 假设和虚假的信息四处弥散 。哪些是真相?哪些是宣传 ?哪些是谣传?斯诺下定决 心要前往保安。共产党人在 长征后将临时首都设在那里 ,斯诺要与他们直接进行交 流。他想向外界报道他所看 到的事实、听到的声音—— 然后人们可以形成自己的观 点。 斯诺于1905年出生于密 苏里州的堪萨斯城,该城在 美国被称为“索证之州”—— 这个别称也是斯诺铭记心中 的理想。他想以亲眼所见, 尽可能准确地进行报道。在 他看来,那就是记者的工作 。“在我看来,如果我们要 对历史的发展提出任何指向 性的见解,就必须努力挖掘 他人真正关心的事,了解他 们如何感受和思考自己的问 题以及自己在世界的地位。 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我们对 历史的走向缺乏概念,我们 所说的国际社会便要大打折 扣,更别说和平了。” 这是见证者对事件的叙 述,也是他们在特定时间记 录的传记故事。斯诺在共产 党的苏区居住了四个月的时 间,他尽可能多地收集了包 括毛泽东人生故事在内的大 量资料。《红星照耀中国》 一书因此成为中国历史关键 转折点的独特记录。在这个 过程中,那些以勇气和正直 来报道所见所闻的新闻工作 者们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埃德加,斯诺在他1968 年撰写的序言中曾写道(摘 录): “本书所描述的旅行及事 件发生在1936年和1937年 。当时居住在北平的我,于 1937年7月完成了手稿,耳 边伴随的就是日本军队在城 墙外发出的炮火声。那年7 月,中国大地上的枪声开启 了抗日战争的序幕,抗日战 争由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组成部分。这枪声同样也 预示着共产主义在中国的最 终胜利,它彻底改变了过去 所谓的‘共产主义阵营’内外 的力量平衡。 “1936年,我已经在中国 生活了7年。作为一名外国 记者,我曾四处走访,掌握 了一些汉语知识。此书是我 撰写的最长的一篇关于中国 的报道。如果说它比其他多 数报道更有用,那是因为此 书不仅是讲究新闻时效的‘ 独家报道’,而且还记录下 了许多历史久远的史实内容 。它还赢得了同情的关注, 这也许是因为西方列强出于 自身利益的考虑,希望中国 会有奇迹出现。他们梦想着 民族主义的新生,这将使日 本陷入困境,使之永远不可 能实现其真正的目标——对 西方殖民地构成威胁。 “其他的一些情况也使本 书具有更加长久的价值。我 在一个特别合适的时刻,在 长年战争的间歇期,见到了 毛泽东及其他一些领导人。 他们留给我大量的时间,并 以前所未有的坦率提供了个 人或非个人的信息,这些信 息是如此丰富,任何一位外 国记者都无法完全吸收。 1939年我第二次拜访毛泽 东之后,西北地区所有红军 根据地都被后方的国民党军 队封锁,游击区也被周围的 日占区切断。接下来的五年 ,因为没有外国记者能够抵 达红都延安,所以这些报道 仍然是唯一的信息源。 “当然。本书大多是从党 派的角度来审视历史,但这 正是创造了它的人们走过的 历史。它不仅为非中国读者 ,而且也为全体中国人民— —包括除了共产党领导人自 身以外的所有人——展现了 对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真实 记录,同时,它也是反映中 国3000年历史中为进行最 彻底的社会革命而长期斗争 的第一个史实故事。 “1937年,当《红星照耀 中国》首次在英格兰面世时 ,书中提供的大部分材料几 乎没有文献资料来源。随着 大量新信息的出现,我通过 本人的努力及他人的帮助, 对原文进行了许多改进,尽 量减少它的不足。 “本书在引用或复述他人 的言论时,一般都保留了原 始文本的措辞——这是为了 避免篡改先前的历史资料的 原 导语 1936年,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辗转进入陕甘宁边区,成为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他冲破了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严密的新闻封锁,在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保安(即志丹县),和革命党同志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之后,他为英美报刊写了许多篇轰动一时的通讯报道。这些报道汇编成本书。 后记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后 ,日本加速了侵略中国的步 伐。在此后的7年中,本书 中所讲述的中国人现如今境 况如何?随着时间的流逝, 毛泽东和其他共产党领导人 的判断已经被证实是正确的 ,即实现全民族联合抗日要 比革命运动的其他目标都更 加迫切。 因此,西安事变几乎被 视为当代中国历史上最具有 决定意义的重要事件。几乎 没有人记得,就在西安事变 发生前,中国曾经几乎要缔 结反共产国际协定。但现在 局势非常清楚,此时已是东 京与南京最终决定胜负的时 刻。西安事变使得中国最终 确定了在即将到来的世界大 战中加入到反法西斯阵营当 中。 另一方面,时间也已经 证明,本书讲述的故事中的 那些革命者为之战斗和献身 的信念是正确的。在这场此 时已临近尾声的漫长严峻的 考验中,这种正确思想为那 些幸存者及其愈来愈多的拥 护者带来了无上的威望。革 命运动要求其领导人对于即 将发生的局势具备超出他人 的预见和判断能力。在这方 面,毛泽东是如此成功,以 至于千万的中国人如今对他 判断的信任丝毫不亚于对蒋 介石的信任, 无论人们对共产党人可 能抱有怎样的态度,无论人 们自身代表哪个阶层,大多 数中国人都承认,毛泽东对 国内和国际力量做出了准确 的分析,并且正确预见了未 来政治形势的基本走向。内 战得以终止,共产党和红军 不仅生存下来,而且得到了 大力发展。毛泽东曾指出, 在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时, 部分国民党人将会背叛中华 民族,成为日本人的傀儡。 这种判断曾遭到国民党的强 烈不满。然而在国民党副总 裁、仅次于委员长的二号人 物汪精卫变节之后,人们不 可否认,毛泽东对于南京政 府的内部矛盾有着深刻的认 识。 此外,毛泽东做出预测 ,这场战争将会旷日持久, 并且充满艰难险阻。武装抗 日斗争的倡导者未向其追随 者做出将迅速取胜的承诺, 这种做法在人类历史上非常 罕见,毛泽东肯定是其中之 一。他的实事求是提前打消 了失败主义思想者们怀有的 幻灭情绪。另一方面,毛泽 东正确地预测到了中国的人 力、物力资源在经过革命动 员后将会形成巨大的持久生 命力,从而帮助人们在全国 范围内建立起更持久的信心 。他还指明了中国为了在战 争中坚持下来而必须采取的 战略战术,指明了这场民族 战争将融入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这场世界大战包括日本 人向英国人、法国人、荷兰 人和美国人发起的进攻。他 曾警告道,这场世界大战不 可避免,而当时的许多欧洲 人和美国人却并不认同。 在中国的美国人都知道 这些事实,但国内几乎没有 人意识到,我们按照《租借 法案》提供的援助全部落入 国民党当局之手。我们在延 安一直没有领事代表,也没 人与游击队取得军事联络。 我们的所有供给都是通过“ 驼峰航线”进入中国——包 括现代轰炸机和战斗机、火 炮、运输车辆和武器弹药— —当然也仅有一个政党(国 民党)获得了这些支援。美 国产业工业联合会、劳工联 合会和铁路工人协会向中国 提供的财政援助,也完全落 入国民党集团之手。 我们对于中国的这种“内 政事务”能做些什么?我们 与中国达成的新条约 (1943年)废除了治外法 权,向中国政府归还全部主 权。我们此时还能否在影响 到现任政府如何开展工作的 同时,不被贴上“新帝国主 义”的标签?但不可避免的 是,战争已经促使我们以经 济和军事援助的方式进行干 预,支持国民党。如果我们 再装作未来向中国提供的经 济援助没有隐含重大的政治 意图,这难道不是逃避现实 吗? 一旦日本被打败,蒋介 石随后是否会剿灭共产党和 他们的游击队联盟?在 1937年之前,国民党为了 这个目的已经白白花费了10 年时间。即使是使用美国轰 炸机和战斗机,蒋介石在与 这些经验丰富的游击战士作 战方面也不可能取得比日本 人更多的胜利。重庆政府确 实已经不可能消灭这支反对 力量,除非在盟军部队的全 力支持下进行一场旷日持久 的血腥战争。 到了1944年夏,形势已 经越发明朗——1928年在人 迹稀少的井冈山举起红旗的 那批为数不多的青年发动的 示威,已经演变成为一场具 有伟大信仰的战争,并且最 终上升为一场声势浩大的全 国运动,以至于中国的裁决 者再也不能拒绝它代表广大 民众发言的要求。 精彩页 我在中国待了七年,在此期间,人们提出过许许多多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问题。热情的党人们有一大堆现成的答案可以向你提供,但这些答案总是不尽人意。因为,他们是如何得知的呢?他们可是从未去过红色中国。 事实上,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可能没有比红色中国的情况更具神秘感,没有比红色中国的传闻更让人困惑的了。在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度的心脏地带,中国的红军正在战斗。九年来,他们一直遭受着铜墙铁壁般严密的新闻封锁,情况不被外界所知。成千上万的敌军部队构成了一道“围墙”,将他们紧紧包围。他们的地区比西藏更加难以涉足。1927年11月,中国红军在湖南省东南部茶陵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自那以后,尚未有任何人,自告奋勇穿过那道“围墙”后,再回来记述他的经历。 关于红军,即便是最基本的事情,也会众说纷纭。有人不承认红军的存在,认为压根没有这样的队伍,那只不过是几千个吃不饱的土匪。还有人不相信有苏维埃,认为这是共产党宣传的“产物”。然而,了解红色政权的人们却相信,红军和苏维埃是唯一能够让中国摆脱一切灾难的“救星”。在这场宣传与反宣传的角逐中,冷静的观察者想要了解事实真相,却苦于缺乏真凭实据。每一个关注东方政治及其风云变幻的历史的人,都对这样一些未曾解答的问题感兴趣: 中国红军是不是一群有着自觉意识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服从且遵守统一的纲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如果是,那么这个统一的纲领是什么?共产党人宣称,他们在为实现土地革命、反对帝国主义、争取苏维埃民主和民族解放而斗争。可是南京方面却说,红军只不过是“知识匪徒”领导的新式匪徒。究竟谁对谁错?抑或两方面都是对的? 1927年以前,共产党员是可以加入国民党的。但在当年4月,一场众所周知的“清党运动”爆发了。共产党员、无党派激进知识分子以及成千上万名组织起来的工人和农民,遭到了右派政变领导人蒋介石的大肆杀戮。当时,蒋介石已经夺取了政权,在南京建立起“国民政府”。自那以后,要做一名共产党员或者同情共产党,就要被判处死刑。千千万万的人因此惨遭屠杀。但是,仍然有千千万万的人心甘情愿地继续去冒这样的风险。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人、学生和士兵加入了红军,武装反抗军事独裁的南京政府。这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究竟有怎样一种不屈不挠的力量在推动他们不畏牺牲,去拥护这种政治见解?国共两党之间的根本性争论究竟是什么?① 中国共产党员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与别国的共产党员或者社会主义者在哪些方面相似,又在哪些方面不同?观光客想知道的是,他们是否留着长胡子,喝汤时是否会发出响声,公文包里是否带着土造炸弹。严肃的思想者想知道的是,他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有没有读过《资本论》和列宁的著作?有没有彻底的社会主义经济纲领?是斯大林派还是托洛茨基派?抑或两派都不是?他们的运动真的是世界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吗?他们是不是真正的国际主义者?他们“仅仅是苏联的工具”,抑或在根本上是民族主义者,为中国独立而斗争? 这些战士进行了如此持久、如此激烈、如此英勇的战斗,而且——就像各种立场的观察家们所承认的那样,甚至于蒋介石的部下,私底下也承认——从整体上来说是如此难以征服。他们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之所以那样战斗,是因为什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在他们的运动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革命原理?相较于中国妥协退让的历史,关于他们的一切都令人难以置信。他们经受了无数次战斗、封锁、缺盐、饥饿、疾病和瘟疫,最后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跨越了中国的12个省份,一路粉碎了无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终于胜利抵达西北地区新的根据地。他们之所以顽强得不可思议,是因为他们怀揣着怎样的希望、怎样的目标、怎样的理想?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