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赵原阳刘渊然道脉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黄吉宏 |
出版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赵原阳与刘渊然为师徒关系,二人为元明道教史上享有重要声望的高道。在教内外史料丛考基础上,本书试图结合二人家族成员“由儒入道”的心路转变、事功抉择与著述精义,重新审视元明政教互动格局下道教发展演进的历史承续与精神图景。 作者简介 黄吉宏,哲学博士,景德镇陶瓷大学教师。2007年获中国哲学硕士学位,201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东方哲学与宗教,陶瓷文化。 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赵原阳、刘渊然师徒史料概览 第一节 教内记录 第二节 “教外别传” 第三节 赵原阳、刘渊然由儒入道的“心理权变” 第二章 元季赵原阳思想阐微 第一节 《原阳子法语》的问道格言 第二节 《灵宝归空诀》的生死解脱之道 第三节 《道法会元》中的法术思想 第三章 明初刘渊然“光范演教” 第一节 元季明初政教互动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刘渊然与道教事功的真精神 第三节 《冲虚至道长春真人语录》的立言宗趣 第四节 刘渊然墓葬器物与社会观念的文化表征 第四章 刘渊然“道脉宗续”的正庶播化 第一节 邵以正、喻道纯嫡传“正宗”的接力 第二节 “庶出”道脉的法裔流布 第三节 云南法嗣 第五章 赵原阳、刘渊然道脉的历史影响 第一节 元明宫观与道脉传播的多元重构 第二节 聚焦南北宫观嗣派传教的断裂与接续 第三节 赵原阳、刘渊然“倚人重法”精神的回响 跋 参考文献 致谢 序言 一、缘起 随着道教宗派、人物 思想与专门史研究的深入 ,继六朝神仙道教、隋唐 宫观道教、唐宋转型问题 之后,元明道教涉及地域 道教流布、宫观身份多元 交织、宗师派谱接续重构 等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问 题。赵原阳、刘渊然又正 好处于元季明初政教变动 的重要时代,其人道的境 遇与当时宫观发展的人事 格局、经教播化到底有着 怎样的历史烙印呢?随着 明初帝王对全真与正一政 策的调整,赵原阳、刘渊 然主要凭借道法的高超, 又是如何逐渐在全真与正 一两大道派之外,拓展道 脉,挺立自身主体性的呢 ? 选题循此问题意识为 切入点,围绕人物与元明 代宫观道教涉及身份识别 的复杂性,即“同人于宗” 还是“同人于谱”的问题, 试图在“实的历史”与“写 的历史”之间,挖掘学术 理性与宗教信仰之间书写 上的差异性,揭橥后世文 本中将赵原阳、刘渊然作 为净明、清微等的传人, 究竟在何种历史叙事与宗 教情感中是恰如其分的? 从传教模式看,元季 明初在唐宋与明中叶之间 ,正好处于依附宫观授箓 发展的“主流模式”渐而寻 求“以人为本”“倚重道法” 的个体传贤模式的流变中 。元季赵原阳等高道云游 参访的孤往沉潜精神,也 是道教“礼失则求诸野”以 调整自身发展思路的体现 。随着统治者身份的改变 与时局由乱到治,道教发 展空间逐渐又由山林契机 地转向市林,明初帝王频 繁征召各地高道云集南京 ,施展道法,德润天下, 刘渊然一系道脉正是在这 一情势下不断汇入道教的 历史洪流中以实现道济天 下、自度度人的宏愿。 历史进入明中叶嘉靖 之后到清代,该系道脉不 仅在净明、清微等经籍中 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诸 真总谱与宫观宗师图像中 ,通过门徒的努力也得到 契机地嫁接营构。对此人 与事历时性的风云变幻聚 焦,有助于细化元明道教 宫观建制型宗派的动态认 知。具体到高道自身“行 动中的法”,可谓百舸争 流,这一“内炼心性、外 行道法”的潮流与趋势, 对于教内外修道者或对道 教充满热忱的群体而言, 远比“纸面上的法”或传统 教派上的“谱”更具获得感 、更具亲和力。 从著述思想看:赵原 阳与刘渊然的著述,多由 其弟子整理且存世较少, 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二人 重践履的实践品格。检索 二人著述多“合而时、时 有感”而发,具有较强的 现实性与针对性。二人的 师徒情谊,不仅体贴于日 常的“供薪煮石服勤劳”, 而且也入微于立言宗趣的 思想传承中。赵原阳著述 主要有《原阳子法语》《 灵宝归空诀》《仙传外科 集验方》,道法辑佚散见 于《道法会元》,按《正 统道藏》中所收“清微雷 法”序、跋数篇,明显具 有内丹与道法融摄的时代 特征。刘渊然本人著述存 世的,主要有其弟子邵以 正整理的《长春真人语录 》,而《义枢》《增注感 应篇》散佚,按清代黄虞 稷《千倾堂书目》有存目 。 师徒之间,薪火相传 ,无论是作为赵原阳嫡传 弟子的刘渊然,还是作为 刘渊然嫡传弟子的邵以正 结集《青囊杂纂》囊括赵 、刘道医著述并扩充之的 行为,在“为先师继绝学” 的层面上,都秉承了“至 道以体极为宗”的一以贯 之精神。从弟子对师父的 法嗣学脉与归属认同层面 看:弟子中往往通过修缮 生前赵、刘馆居过的道观 ,结集编撰生前言传身教 话语等方式来追忆师徒感 情、彰显师门事迹。对二 人历史世界的史论考究, 有助于加深元明以来道教 由“极道”向“济道”重心的 下移变迁,以及重新审视 文本背后融汇儒佛教而呈 世俗化、发用化与心性化 的理论与实践特色。 刘渊然历事五朝帝王 ,生前死后备受崇遇。就 道教的社会化进程看:明 初官方主导的道藏编撰, 广延包括刘渊然弟子邵以 正等在内的羽士,使得历 经元朝焚毁道经后的道教 发展低迷状况逐渐恢复元 气。国家的总体稳定与社 会经济的发展,为此类大 型的文化编撰工程提供了 重要的物质保障,英宗时 期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正统道藏》得以顺利 完工。此外,宫观道教的 兴复与各阶层乐善好施的 崇道行为,使得道教不断 融人社会与市井生活中, 透过刘渊然墓葬习俗的历 史变迁,可以管窥道教在 社会移风易俗上的文化心 理影响。 赵原阳(?一1382) 、刘渊然(1351一1432 )、邵以正(?一1462 )、喻道纯(享年七十, 卒年推测大致期间为 1483—1488,理由资佐 正文传述)四代人之间的 道脉演进,可以细化以往 通史类著述,多以明中叶 嘉靖作为道教“由盛转衰” 的节点认知。然明初道教 在嘉靖之前近两百年:对 此以往所谓道教的民间化 或世俗化、近于民间宗教 等价值评判,与实际上横 亘于明初至明中叶期间的 具体状况,某种程度上是 有待进一步深化“何以盛 衰”之理据的。 就赵原阳、刘渊然而 言:二人皆学识渊博、体 道至极、道法高超之人, 又能贯通道医,济世度人 ,使其道脉在元明之际独 树一帜。赵原阳本为王侯 世家,少举儒业,后因赶 考得病,加之生处乱世而 入道,兼习全真、净明、 清微、正一诸法。其嫡传 弟子刘渊然为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