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素帖》绢本墨迹,纵二十九点七厘米,横二百八十四点三厘米。“蜀素”是北宋时四川织造的质地精良的丝织品,有鸟丝栏,制作讲究。时邵子中者,把一段蜀素装裱成卷,以待名家墨迹。因为丝织品纹罗粗糙的缘故,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北宋元佑三年,林希邀米芾游于苕溪,出蜀素,米芾遂书自作诗八首而成《蜀素帖》。
《苕溪诗帖》纸本墨迹,纵三十点三厘米,横一百八十九点五厘米,凡三十五行,计二百九十四字。苕溪一名苕水,在浙江省北部,有东西两条,于湖州相汇而注入太湖,因秋天时两岸苕花漂浮于水面得名。此卷为米芾三十八岁时应湖州知州林希之邀,将往游湖州而口王诸友之作。《苕溪诗帖》原为清代的内府藏品,溥仪出宫时带到了长春,后失散流落民间。故宫博物院于一九六三年重新收得此卷,时卷中“念、养心功、不厌”六字残失,“载酒”二字缺损,后经郑竹友先生根据未损前的照片将所缺之字补全,才使此卷得以恢复全貌。
《蜀素帖》《苕溪诗帖》皆为米芾的代表作,用笔以侧锋为主,所谓“刷字”并加以中锋、藏锋。结字欹侧夸张,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又注重轻重、徐疾、动静、刚柔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