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王之春谈瀛录(精)/走向世界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清)王之春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光绪五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威胁我东部海疆。王之春受遣赴日本查探,于1879年12月4日从镇江出发,历经长崎、神户、大阪、横滨、东京等地,于1880年1月5日回到镇江,在日本游探近一月。归国后,王之春向朝廷上万言书,陈夷务,自请带锐师归复中山。但当时清廷正疲于应付北方的强邻俄国,无暇东顾,他的请战未被采纳。王之春根据此行的见闻写成钟叔河、曾德明、杨云辉主编鄢琨校注的《王之春谈瀛录(精)/走向世界丛书》,于日本的文化、风土人情、山川形势、田赋杂税、帝王世纪、维新政记、天文地理、历法、户口、氏族、宗教及官制、兵制、礼制、乐制等均有所记述。彭玉麟称赞这本书“言简而意赅,俾日国情形一翻阅而了如指掌”,“诚防日以防俄之秘诀,亦服日以服俄之韬钤也”。

内容推荐

“走向世界丛书”主要收集1911年以前中国出使、考察、游历西方各国的记录,全都是亲身经历的见闻,共收书65种。这和已出版的“初编”35种一起构成了早期中国人走向世界、认识世界、记录世界、剖析世界、接纳世界艰难历程的全景图。王之春主编钟叔河、曾德明、杨云辉主编鄢琨校注的《王之春谈瀛录(精)/走向世界丛书》为其中一册。

目录

丛书新序

丛书原序

丛书凡例

叙论:走马看花的调查报告(鄢琨)

王之春谈瀛录

彭玉麟序

王先谦序

赵佑宸题诗

潘志学题诗

自序

王之春谈瀛录

索引与简释

试读章节

二十五日 晴。遵海而行,岛屿星罗,所见丰前丰后人家,多依山以居。午后,洋面稍宽,远望山形隐约,帆樯梭织。申正,经明石岛,下有暗礁。酉初,始抵神户。神户旧摄津境,更制后属兵库县,与大阪均属通商要口。自长崎至神户,水程近三千里。峡势湾环,岛屿丛杂,询所称神山奥区也。随雇舟登岸,宿何仰云处,亦办理招商分局者也。仰云在东日久,于该处情形甚悉,畅谈至夜深乃寝(神户口又名茅港海口)。

二十六日 晴。辰刻,梁炜煌来自大阪。大阪府距神户七十里,昨晚仰云以电信约之来,遂于早饭后同坐火车往游大阪。烟云屋树,过眼如飞,约行四刻即至。该处为东瀛繁庶之区,淀川萦贯,设知府一,旱道可通西京。街如棋盘,道亦宏敞。居民约数十万家。河水发源于西京,到此分派数十小河,铁木桥计八百馀。毂击肩摩,相属于道。中有石城,表里濠沟深广,望楼高远,镇兵驻扎。为丰臣平秀吉之所建筑,历二百馀年矣。曩时,寇警必争大阪,亦形势使然也。闲步至花圃,山茶数百本,种类莫名。一体兰叶,宽二寸,厚半分许。据云均来自中土,而加以培护,遂繁密如许。外有凤兰,高八九尺,围圆丈许,非仅为目之所未见,抑且耳之所未闻,诚奇观也。别有一种兰,叶如花,弹于盆外,惜非开时,不知其花作何状。至于松老成龙,梧高栖凤,一花一木,别有雅致。游赏半日,命车遄归,则街中燃烛,繁如密星。而车声辚辚,如雷电震惊,至旦不息。上下车处均有洁净大房,为坐客憩止之所。是晚,宿梁炜煌处。何筠如兄以患清恙,不获一晤,亦惆怅也。

凤兰群花皆孙子,兰祖独擅场。楚骚歌九畹,异品推衡湘。东人善植种,隆冬花亦芳。梅压千枝雪,菊剩九秋霜。牡丹盈拱把,不愧花中王。凤兰更出奇,见之喜欲狂。其高与檐齐,叶润而花黄。顾名思厥义,如愿素心偿。凤为王国仪,兰为王者香。本来臭味合,形迹两相忘。

赠梁炜煌、、何仰云到此停桡好问津,果然交契又重新。山舟品望超殊域,水部风流迈等伦。代步车如安步稳,异乡人似故乡亲。莫嫌海外知音少,极目天涯是比邻。

二十七日 晴。辰后,偕梁炜煌同坐火车返神户。炜煌于路指点,苍山问有人烟孤矗处即瀑布山,惜火车不能停轮,瞬息即逝。沿途田畴开垦,麦秧初茁,弥望青葱。田塍皆白石砌成,野画井分。沃野平衍,诚膏腴之府也。考电气报以铜为线,约径分许,用西人所炼湿电,通行字码。或架木上,或置水中,引而伸之,两头均有机器系之。所通之音,傅线以行,虽千万里,顷刻即达。午后回舟。六点钟始开轮东驶。

火车车声辘辘逐斜晖,四面苍茫入翠微。良骥追风偏就范,游龙无翼亦能飞。路如砥矢长绳亘,山比烟云转眼非。或挽或推都是拙,由来达者在知机。  电报何须笔墨费心裁,万里传声一线来。山泽皆能通电气,往还原不借风催。人功太巧天应忌,字迹无多意已赅。弱水三千飞渡便,为侬通信到蓬莱。

二十八日 晴。舟行内洋,出茅淳,经良田、濑户。濑户译言海峡也,属畿内道。遥望南部诸岛,群山纠纷,渔艇贾舶上下出没于波涛中。惟见布帆远扬,时隐时现而已。

二十九日 晴。舟东行,经伊豆折而南,过熊野岬。再东南,历横根岛、神子元岛、三元大岛,转东北,溯相模滩、观音崎乃抵横滨。行李上岸,司关者倾箱倒匣,查点綦严。托办理招商分局之罗朗卿代觅旅寓,渠坚留下榻伊处,供给丰隆。是晚,晤领事范君如蕉,相与剧谈,东事甚悉。按:日本自明治六年始易服色,朝会但以免冠为礼,冠或肘挟、或手执,其制皆狭长,前后锐而中尖,以白黑羽为饰。毡衣革履,或蹙金线于袖,自肩至腰,斜披以红绿白绫。文武臣并佩剑,有勋爵者佩宝星。新年朝贺,各公使并在列,见客趋于前,但一握手通殷勤。入朝进退,皆三鞠躬,无拜跪礼。盖悉遵西制。故西人虽或非笑之,而以其同制,又未尝不亲而呢之。然彼族士大夫家居,犹无不易旧衣,此亦可见人心之不尽从之也。

P20-22

序言

“走向世界丛书”一百种,只收晚清时期fromeast to west(从东方到西方)的记述,这并不等于说,只有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人,才需要面对走向世界的问题。

纵观人类历史,走向世界决不是什么地区性和阶段性的活动,而是不断出现在全人类发展进步过程中并与之同步的历史现象。一百万年前,人类开始从非洲进入亚洲和欧洲,一万年前,又从亚洲进入北美洲和大洋洲,就是在不断地走向世界。

从有史以来的文献、文物看,三千多年前的《奥德赛》和《出埃及记》,说的是古希腊人和以色列入走向世界——走向地中海和巴勒斯坦。两千多年前的《史记》和《汉书》,写了张骞和后来汉朝“益发使”走向世界——曾走到罗马在西亚的边陲。一千三百年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七百年前的《马可·波罗游记》和四百年前的《利玛窦中国札记》,记下了阿罗本、马可·波罗、利玛窦的from west to east,这和from east towest一样,都是在走向世界。

人类曾因地理、种族、制度、意识形态等原因而互相分离,甚至隔绝。夜郎国的君长初见汉使时问:“汉孰与我大?”当是时,夜郎的世界僻处黔西,其“大”可知;连夜郎都未入版图,则汉之“大”亦远不如今之中国。但人为万物之灵,为了求生存谋发展,总不能老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总会要想方设法走向世界——走向更广阔的外部世界。于是,汉要“通西南夷”,要前往原来“道险终不能有”的夜郎;夜郎要问“汉孰与我大”,要想改变原来“不知汉广大”的状况。由互相隔绝变而互相接近,互求了解,这就是走向世界。

走向世界,无论是自己走出去还是让别人走进来(总比让别人杀进来好),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从总的历史进程看,用大的历史眼光看,都有利于发展,都是一种进步。对汉朝来说是如此,对夜郎来说亦是如此。两千年前是如此,两千年后亦是如此。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编辑出版“走向世界丛书”时是如此,如今来继续编辑出版这部丛书时亦是如此。

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七十年代的中国,虽然仍称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却早已“超英”,正在“赶美”,但走向世界的路还“漫漫其修远”。时至现代,走向世界当然是要走向现代化的世界,也就是要高度现代化,全盘现代化。“四个现代化”的“四个”——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已经“化”出了很大的成绩,而我们的管理现代化,我们的服务现代化,我们的制度现代化……要走的路的确还很长。

现代人走向世界,首先要使自己成为能接受全球文明,有世界知识,有世界眼光,有世界理想的人。“走向世界丛书”杰出的作者,如郭嵩焘、黄遵宪……又如邹代钧、金绍城……他们看到的新技术还是德律风(送话器和最早的手摇电话机)、火轮车(蒸汽机车)……我们如今却已经用上了智能手机、坐上了波音飞机……但在思想层面上,我(不敢称我们)反省自己的世界眼光和世界理想,甚至在世界知识的某些方面,比起一个多世纪以前的郭、黄他们来,差距实在还不小。在这方面,也就是人的现代化这方面,要走的路就更“漫漫其修远”了。

五年前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世公认,它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大标志。它的口号:

ONE WORLD, ONE DREAM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也应该是现代人走向世界的志向和目的,是我们继续编辑出版“走向世界丛书”的志向和目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7: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