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从历史地理学角度研究北京城的著作,讲述了北京城的兴起、平原门户、北京海淀附近的地形、水道和聚落、从金中都到元大都、大都城的宫城和主要宫殿、大都城的城墙建筑、大都城的河湖水系、元大都旧城南北城墙的迁建、北京城主要的排水渠道和街道沟渠、从北京到华盛顿——城市设计主题思想试探等,基本上囊括了侯仁之先生关于北京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成果。 作者简介 侯仁之(1911年12月6日—2013年10月22日),生于河北枣强,原籍山东恩县(今武城县)。1932年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46年赴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专攻历史地理学,1952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代表性著作有《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历史地理学四论》、《侯仁之文集》、《北京历史地图集》(全三卷)等,其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侯仁之是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开创者之一,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目录 北京城的沿革 平原门户 莲花池与蓟城 踪迹高梁河 海淀附近的水道 颐和园话旧 明陵的水文 现在的北京城最初是谁建造的? 元大都城 明清北京城 从北京到华盛顿——城市设计主题思想试探 评西方学者论述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四例 序言 袁行霈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 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 ,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 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 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 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 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 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 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 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 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 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 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 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 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 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 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 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 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 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 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 ,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 。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 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 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 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 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 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 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 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 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 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 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 。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 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 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 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 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 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 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 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 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 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 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 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 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 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 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 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 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 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 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 ,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 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 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 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 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 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 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 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 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 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 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 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 笔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