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女儿如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邦兴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位于两国三省交界处的滇黔桂边解放了,一群衣裳褴褛、蓬头垢面的武装从深山里来到县城,说他们是红军、是共产党的武装。当时,刚刚接管政权的大军不知道、也不敢相信他们的真实身份,便把他们关进监狱。而监狱里的他们,却一遍一遍地唱大军听得懂旋律但听不懂内容的《国际歌》。事关重大,县委只好逐级上报,请省里的首长亲自来甄别……
20世纪20年代末,云南富州县隘岸镇唯一受过中学教育的女学生沈杏芳逃婚来到南宁,在女子师范学校里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启蒙,参加了共产党人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百色起义。右江革命根据地丧失后,她受党组织委派回到家乡开辟新区。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王诗田、黄诗蓓、杨小梅等一批壮族女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她们唱着坡芽山歌和翻译成壮语的《国际歌》宣传党的革命主张、传播革命真理,动员和启迪群众。她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人生际遇,各自的性格也不尽相同,但却情同姊妹,一起在残酷斗争的腥风血雨中出生入死,在理想追求中反抗命运,成就人生。
她们是貌美如花、柔情似水的壮家女儿,她们也是意志坚定、经受得住种种非人折磨和严酷考验的红军战士……
作者简介
张邦兴,别名野墨、普侬、弓长,云南省广南县布标村人,占越人后裔,副教授职称,属相泥鳅龙,所以注定一辈子都只能生活在野草丛生的泥沼里。为龙虽然不能上天,却像泥鳅一样生命力极强,还不甘寂寞地在泥沼里弄出些水泡,表示自己的存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30多年只做码文字一件事,别人看着憨却自以为乐。几十年来林林总总有400多万字作品发表和出版,有儿十件作品获国家、省和州级奖励。近年来,除一如既往地从事文学创作外,还到壮学研究领域凑些热闹。早年与人合著过报告文学集《七乡风采》,合编过《跨世纪中小学师生优秀诗文选》,参与《壮族百科全书》的编撰。最近陆续出版的作品有36集电视连续剧剧本《红棉红》、散文集《我家富宁》,还主编了《当代云南壮族简史》,与人合作的电影《倮·恋》获国家电影精品工程奖、全国农村题材最佳故事片奖、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奖等。壮族长篇神话小说《乜汤温》,是其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设计逃婚
第二章 初识革命
第三章 光荣的红七军
第四章 重返富州
第五章 转进滇边
第六章 开辟新区
第七章 创办兵工厂
第八章 真假结婚
第九章 粉碎会剿
第十章 遭遇偷袭
第十一章 谈判与整编
第十二章 根据地丧失
第十三章 狱中党支部
第十四章 胜利越狱
序言
英雄本寻常
每个男孩子都有个英雄
梦,我也不例外。小时候,
每当卖些山货药材得点角票
,抑或从父母极少给的零钱
中攒下一点硬币,上乡街赶
街时宁可不吃零食,也要去
供销社挑小人书,而且尽挑
些描绘英雄人物故事的,日
子一久,竟然攒了满满一木
箱。有了这底子,就有资格
跟小伙伴交换着看,于是,
就又认识更多的英雄,脑子
里,整天都被若干英雄所占
据,中国的、外国的,当代
的、古代的,一个个鲜活无
比、高大无比。及至长大,
这些英雄人物的言行,还或
多或少地影响着我的做事为
人,自觉不自觉地成为我做
事为人的参照。哪怕前些年
,历史虚无主义一度泛起,
一些人别有用心地污名化我
们的民族英雄,甚至污名化
全人类的英雄,那些从小植
入我脑海、长在我心田的英
雄们,也没有在我这里被矮
化、被疏远、被取代。他们
依然是我心目中的一座座高
峰,矗立在我留给他们的最
显眼的位置,受我膜拜、令
我敬畏,甚至被我反复用来
教育我的孩子、影响我身边
的年轻部属。
诚然,我得承认,由于
受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我小
时候从小人书、从课本里认
识的那些英雄,大多被塑造
得高大全、不食人间烟火,
所以,长期以来,在我的潜
意识里,英雄就应该是完美
无缺的、圣洁无比的、光彩
照人的,甚至高不可攀的。
他们所做的事情,轰轰烈烈
;他们的行为,伟大无私;
他们的奉献,感天动地;他
们的牺牲,慷慨悲壮;他们
的人生,无可挑剔;他们的
形象,高大而伟岸;他们的
影响,长久而深远。总之,
在我的心目中,英雄就是圣
人、就是完人,他们做的事
不同寻常,说的话不同寻常
,他们的觉悟、他们的素养
、他们的情怀、他们的思想
境界,都非常人可比。他们
本来就应该是普通人心中的
偶像,本来就应该受到芸芸
众生的追捧。他们,是社会
的标杆;他们,是岁月的灯
塔;他们,是历史的方位;
他们,是时代的坐标。时光
流逝,英雄不朽!
有一次,我有机会翻越
雄浑伟岸的高黎贡山,到了
遥远神秘的独龙江,那里的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巴坡村,
有个只安葬了八名烈士的小
小陵园。那八名烈士,有患
阑尾炎得不到及时救治疼死
的,有为掩护战友以身喂野
兽的,有为部队买猪被泥石
流掩埋的,有为群众探路掉
下悬崖的,有过独龙江上的
藤篾桥意外坠江的,有为群
众找牛被暴风雪堵在岩洞里
的,有给独龙族老人背过冬
烧柴牺牲的,有为抢修公路
而献出生命的,没有一个的
事迹惊天动地,没有一个的
牺牲壮怀激烈,没有一个的
奉献重大突出,没有一个的
形象高大伟岸。他们的死都
很普通、很平常,甚至有的
还让人觉得很不值。这让我
想起了那个在延安烧炭的张
思德,想起了一代伟人毛泽
东的历史名篇《为人民服务
》,让我又一次思考生的价
值、死的意义,也深深地改
变了我从小形成的英雄观—
—觉得他们虽然生而寻常死
亦寻常,但他们都曾经用或
深或浅的足迹,拓展了有限
人生的长度与宽度;他们过
早定格的生命虽然短暂,却
有着电击生者灵魂的强大力
量!他们,遵从自己内心的
召唤,献身祖国边防,为自
己热爱的独龙江那片土地披
过一抹绿,开过一次花!他
们的死,比蜿蜒千里、高耸
入云的高黎贡山还重;他们
生命的价值,比奔腾不休、
波涛滚滚的独龙江更加永恒

有了独龙江那次特别的
经历,受过巴坡烈士陵园强
烈的震撼,回望我们滇东南
这片英雄辈出的热土,回观
滇黔桂边区那段峥嵘的岁月
,我就觉得我们的历史有太
多的内容需要记录,我们的
身边有太多的英雄值得书写
;就觉得当年战斗在滇黔桂
边区的那个英雄群体,虽然
因为历史的原因和时间的流
逝曾一度淡出人们的记忆,
但却不该被我们这些子孙后
辈所遗忘;就觉得他们中的
那几个少数民族女战士,虽
然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人
生际遇,各自的性格也不尽
相同,但却情同姊妹,一起
在残酷斗争的腥风血雨中出
生入死,在理想追求中反抗
命运,成就人生。她们是貌
美如花、柔情似水的边地女
儿,她们也是意志坚定、能
够经受种种非人折磨和严酷
考验的红军战士。她们的人
生轨迹和命运故事,也应该
被大书特书。于是,便在写
了电影文学剧本《女儿如花
》(又名《女儿如歌》)并在
《中国作家》杂志公开发表
之后还意犹未尽,又赶着把
电影剧本扩写成长篇小说,
这才有了这部二十多万言的
《女儿如歌》,在中国共产
党建党一百零一周年之际与
大家如期见面,并以一个文
学工作者的特有方式向党的
二十大献上一份薄礼!
导语
位于两国三省交界处的滇黔桂边区解放了,一群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武装人员从深山里来到县城,说他们是红军、是共产党的武装。当时,刚刚接管政权的大军不知道、也不敢相信他们的真实身份,为慎重起见还把他们关进监狱,而监狱里的他们,却一遍一遍地唱大军们听得懂旋律但听不懂内容的《国际歌》,事关重大,县委政府只好逐级上报,请省里的首长亲自来甄别……
1920年代末,云南富州县隘岸镇唯一受过中学教育的女学生沈杏芳逃婚来到南宁,在女子师范学校里受到革命思想启蒙,参加了共产党人领导的百色起义。右江革命根据地丧失以后,她受党组织委派回到家乡开辟新区,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王诗田、黄诗蓓、杨小梅等一批壮族女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她们唱着坡芽山歌和翻译成壮语的《国际歌》宣传革命主张、传播革命真理,动员和启迪群众。她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人生际遇,各自的性格也不相同,但却情同姊妹,一起在残酷斗争的腥风血雨中出生入死,在理想追求中反抗命运,成就人生。她们是貌美如花、柔情似水的壮家女儿,她们也是意志坚定,能够经受种种非人折磨和严酷考验的红军战士……
后记
有些人有些事,你想忘
记也一辈子忘记不了。有些
人有些事,你拼命想记住却
怎么也记不住。就是把你的
脑袋当烧柴,也燃不起几朵
记忆的火花。
我是在1995年的5月,开
始接触和关注中共滇黔桂边
区党委和其领导的红七军右
江独立师余部,在富宁、广
南一带开展艰苦卓绝斗争那
段珍贵历史的。那一年,文
山人民广播电台为纪念建党
七十四周年,策划了一次宣
传革命老区的活动,我和春
建、冰山组成一个采访小组
,由当时谷拉乡政府的小农
带路,徒步进入七村九弄。
在那次为期半个月的采访中
,我们听说了一些闻所未闻
的人,了解了一些让人感佩
不已的事,知道有那么一群
共产党人,每个人都像一粒
火种,在右江红色根据地丧
失以后,转移到了以七村九
弄为中心的富宁、广南一带
开辟新区。他们在与上级党
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没
有动摇信念,没有放弃理想
,没有停止斗争,在滇桂两
地国民党军队的疯狂会剿中
,开展土地改革试点,打击
土豪劣绅,壮大党的组织,
建立红色政权,发展红色武
装,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在滇
桂两地的反动统治。他们创
建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
,是云南省创建的时间最早
、坚持的时间最长、发展的
规模最大、党政军组织最健
全、少数民族群众参与最多
的红色根据地。尤其是当地
的一大批少数民族青年,在
党的革命主张引导下,积极
投身革命斗争的洪流,在对
敌斗争的腥风血雨中锻炼成
长。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毁
家纾难支援革命,在敌人的
残酷进剿中付出了巨大牺牲
。可是,就是那么一群意志
坚定、顽强斗争,历经种种
磨难也不改初心的共产党人
,却因为种种原因,在历史
长河中被遗忘,一些人开赴
抗日前线后再无音讯;一些
人迎来解放了却不被认可;
一些人只能隐姓埋名终老深
山……直到邓小平同志1975
年做出了“富宁是革命根据
地,确有其事,望有关部门
给予重视”的批示;直到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
党拨乱反正、落实政策时,
这些人才敢在受访时流着泪
、边唱壮语版的《国际歌》
边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
那次采访,我感动了,
我震撼了,我不安了!于是
,便有了把这段历史、把这
些人物写下来的最初冲动。
后来,我又几次去老区,走
访了更多的老红军、老赤卫
队队员、老劳农会员……每
一次去,我心里的感动、震
撼和不安又增加了几分,总
觉得作为后辈,作为一个文
学艺术工作者,我如果不把
他们鲜为人知的经历、波澜
壮阔的人生、起伏无常的命
运、坚定不移的忠诚写出来
,就亏欠他们、就愧对他们
。2010年,我被派到富宁
参加新农村建设工作,省作
家协会知道后,给我加派了
一项任务,即作为省作协定
点深入生活的作家,在驻富
宁期间创作一部当地题材的
文学作品。为此,我便把这
个心中酝酿已久的选题报了
上去,最终在富宁县委、县
政府领导的关心下,写成了
电视连续剧剧本《红棉红》
并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
行。
完成了《红棉红》的创
作后,心绪稍安了。不承想
,只过了不长一段时间,我
又感到有些史料没用好,有
些人物没有写到位,尤其是
有那么一群经受住腥风血雨
考验的红军女战士,我总觉
得她们是一个特别的群体,
她们身上有着异样的美,折
射着与众不同的辉光。她们
是那样的娇弱却又是那样的
刚强;她们是那样的天真烂
漫又是那样的英勇无畏;她
们和男人们一起战斗却比男
人们付出得更多;她们不会
讲汉话,甚至连一个大名都
没有却勇于与不公的命运抗
争,以自己柔弱的肩膀担起
解放劳苦大众的重任……她
们,理应被特别地书写、受
到特别的礼赞!
于是,有一回思亮从富
宁到文山开会,我们便酝酿
、策划创作反映这些女战士
革命经历和表现她们人生命
运的《生命如花》。后来听
说省上正在征集革命历史题
材的影视作品,我决定把《
生命如花》改成电影剧本《
女儿如花》。不期选题报到
省委宣传部,却与作家建华
兄的选题撞了车。急忙电话
沟通后约定,他写小说我写
剧本,并根据他的意见,在
剧本中植入了坡芽歌书的元
素。剧本写出来后,又请省
作协的范稳兄帮把脉,请《
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程绍
武和编辑范党辉指导修改,
最终使作品得以在《中国作
家》发表。项目在国家电影
局备案以后,省委宣传部电
影处处长许秋芳还组织专家
对剧本做了评审,提出了许
多宝贵的意见。省委宣传部
亦把《女儿如花》列为精品
创作项目给予扶持,文山州
委宣传部、富宁县委宣传部
的领导也多方协调,推动拍
摄。
再后来,一直关心我的
哥佩钟、世国、安成,制片
人老钟,导演老石,云南人
民出版社编辑冯琰,又鼓励
我把电影剧本扩写成长篇小
说《女儿如歌》。省委党史
研究室的审读专家贺老师,
也给予小说稿较为充分的肯
定。庭江、行辉、富斌和州
文联的所有同事,在小说创
作、修改、出版和发行上提
供了大量帮助。我要特别感
谢的,还有我的妻子徐梅,
是她主动承担了繁重家务,
照顾了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
,才让我得以把全副身心投
入这项工作中
精彩页
第一章设计逃婚
1
文象江、那油河、那越河在隘岸镇前交汇,形成了滔滔右江。右江的起点处,坐落着古老的隘岸镇。
隘岸镇依山傍水,镇前的江岸弯如牛弯担,也如一把古人狩猎用的弓,而离岸的那些船,毫无疑问就像一枚枚箭矢,从这里不断射出山外。因为这条可以通船的水道,隘岸宋时即已开埠,很是热闹了。虽然,隘岸是低纬度河谷,热而多瘴,历来有“若要下隘岸,先把老婆骟”之说,但是,隘岸这个古镇肩挑云南、广西两地,商机滚滚,还是让天南地北的人趋之若鹜。这也难怪,利益历来是聚合人流最有效的黏合剂嘛!
隘岸古镇古老而繁华,前面滚滚江流,船来船往,后面青山如黛,苍林如海。条条马铃叮当的马帮路在密林中延伸,既像一条条脐带,给隘岸的繁华输送着各种营养,又像一条条神经,牵扯着山里山外城邑、乡村的冷暖、咸淡。
隘岸前街、后街顺江岸走势蜿蜒铺排,其间又有一条大道和若干小巷纵向穿过。其中,那条纵向的大道穿镇而过,直抵江岸码头,街上商铺林立,马帮穿梭,客商云集。交会于隘岸镇前的陆路和水路,既是一程水路和山路的尽头,又是另一程水路和山路的起点,仿若两个世界的交会处。
隘岸把云南和广西两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令其难以拆分。这里的镇貌民俗,七分是滇风,三分为粤韵,但是,只要你细细分辨,还云南是云南、广西是广西,各不相同。
1927年盛夏的一天,十七岁的沈杏芳一副当时新派学生打扮,身背一个蓝布挎包,小跑着从镇街上奔出来,边跑边往后看。紧紧跟在她身后的阿蓓和杨小梅都着壮族传统服装,约莫十五六岁的样子,也是一脸的惊魂不定。杨小梅提着一只小篾箱,可能是跑得太快,粉红俏丽的脸上已冒微汗,比平时更红了几分。她们仨前后相跟着来到大码头的牌坊下,已是娇喘不止,胸脯起伏。看得出来,此时的三个少女都有几分激动,又有几分慌乱。
站在大牌坊下往下看,一条长长的光滑、洁净的石阶直通江岸。从这里走下去,只要在江边上了船,就可以完全离开隘岸,走向山外的天宽地阔了。
此时,沈杏芳手按胸脯,借以平静狂乱的心跳和急促的气息。稍稍平静之后,才伸手去接杨小梅手里的小篾箱:“阿梅、阿蓓,你们回去吧。回头要是有人问起我的去向,就说不晓得,都别说漏嘴了啊!”
杨小梅没将箱子交给沈杏芳,不安地看着她:“阿芳姐,你这样跑,跑得脱跑不脱呀?农福贵家可是在备办酒席,过两天就要来迎娶你了呢。他阿爹又是镇长,手眼通天的。再说了,你阿爹平时没少去百色做生意,在那边有不少熟人,你姑妈家也在那儿,你去百色哪里躲得住呀?”
阿蓓也面露忧戚:“阿芳姐,你走了,哪个教我们唱坡芽山歌呀?还有阿田她们几个姊妹,时不时也会来找你学唱歌的,你不在,哪个教她们呢?”
沈杏芳:“你教呀,歌书我已经给你了,你平时自己多琢磨,多记多唱,你那么聪明,没有问题的。再说了,实在不会的,不是还有我阿妈吗?有些时候,我发现她对你这个干姑娘比对我这个亲闺女还亲。”
杨小梅:“要我说,阿芳姐,阿华哥那么喜欢你,要不你干脆嫁给他得了。这样一来,农福贵死了心,你也不用跑了,多好。”
沈杏芳:“可是我现在哪个都不想嫁,就想出去多见见世面,多读点书。”
阿蓓:“跑,总归不是办法。我们就是担心怕你跑不脱。”
沈杏芳有几分诡秘地:“放心,肯定跑得掉!”
杨小梅:“我和阿蓓还是送你上船吧,看着你上船了,才放心。”
P4-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7: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