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腾冲民间文学集成/腾冲文化丛书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云南民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腾冲作为一个县级市,具有边疆、侨乡和少数民族众多等特点的地方,民间文学反映出了多彩多姿、百花争艳的景象,于是便有了为其他地区所未曾发现过的傣族民间故事、叙事长诗和古歌谣,也有了为其他地区所未曾发现过的汉族分类成套的风情、历史、知识性诗歌,其中,特别是情歌部分,真可称之为篇篇锦绣,字字珠玑。《腾冲民间文学集成》分为腾冲民间传说故事和腾冲民间山歌小调两部分,包括神话、人物传说、历史故事、地方风物传说等,对研究民族文化的价值和发展规律有所启示。
目录
序民间文学的“一泓热海”
腾冲民间传说故事
神话
北海青海的传说
风口石与石头山
观音山的传说
观音与大蛇腰的传说
七仙女下凡传说
飞凤山的传说
护珠寺的传说
徐龙公驱瘟神
大兴阁的土主
大堰坑黑龙搬家的传说
犁耙山
横山的故事
黑鱼河的传说
龙太子搬家
李邦国的油箩
金钩李胡子大哥
金家寺的来历
金银山的故事
回街酒店的传说
老平山的传说
龙泉
娘娘宫里的镇海眼
山大的猪海量的酒
术士李小湖
土主争地盘的传说
仙人讨老婆
仙人澡塘的传说
小白龙传奇(四则)
好事者与蛇的孽债
遮帕麻与遮米麻的传说(四则)
周东华与“八仙”
泥沙河
人物传说
左孝臣的枣红马
母龙河与杨琦将军
李大牛的传说
杨汗山的传说
大小蒲窝河的传说
柴百万覆灭记
马继明见义勇为
谎张三治楼子四(二则)
巧女与拙夫
郭文盛的传说(二则)
公平与合理
蛤蟆将军
狐狸报恩
康太山与地师李贤英的恩仇
懒婆娘的故事(二则)
老牛的报复
老象石山传说
傣族帕连寨传说故事(十则)
怕鬼
巧嘴媒人骗姑娘
石洞坝杨段张三姓传说
烧酒缸缸好做醋
赊三不如现二的传说
十兄弟各有一个本领
松坡头的妖精
题诗息风波
薛仁贵与界头故事(三则)
杨绅士巧办偷盗案
银岩传奇
紫在妞
鼻上挂灯传说
二队长除恶霸
三个贼
鬼推磨
白发李老道
姚焕斩妖
黄大力传奇
历史故事
永历皇帝与孙家古渡传说
牛皮圣旨
娘娘路
淡酒沟
侍郎坝的传说
滇滩关
李根源回乡
李总长跪牵番议员
红色筋脉牛头石的传说
水城故事
赛家塘土司失官印
龙川江刀氏土司的故事
冯绍树勇毙倭寇
感谢救命恩人许灿廷
清水剿寇记
地方风物传说
腾冲坝的传说
来凤山小白龙的传说
百牛拉钟
和顺元龙阁的传说
和顺澡池
和顺玉
镇城之宝的传说
云峰山传说
天子宫
皇阁寺的铜佛
玉宝寺传说
陈相益为何当地师
摩伽陀修道处
清凉寺的传说
宝峰寺的传说
白羊寺传说
忠孝寺传说
白马山传说
镇邑关石拱桥的传说
张子方的传说
银杏村的由来
腾越红羊
腾龙桥的传说
石龙的传说
神石与花的传说
神奇的海坝
神秘的扯雀塘
热海的传说(七则)
曼堆与白鹭的来历
马站的由来
龙马跳的传说
老啄崖的传说
荞擦粉的传说
“接官厅”的来历
护珠寺与油灯篾帽
猴抓井记
红花油茶的传说
蚂蟥塘的传说
黑龙潭
黑白二塔的传说
“姑家井”的由来
狗追猫
富裕村的传说
飞凤山的传说
地鼓塘的传说
大寨“状元树”
罗香寨的由来
大尖山二尖山三尖山的传说
青峰寺逸闻
打石场的传说
白蛇洼
龟山蛇山传说
黑龙塘的传说
仙人脚迹的传说
鱼舔石的故事
芒棒地方风物掌故(四则)
荷花地方风物传说(七则)
白果山石洞水
景真王国的故事
民俗
周岁剃头的故事
泰山石敢当的传说
苦荞不苦的传说
苦竹梢
苦鸥鸟的故事
腾冲北部地区的婚嫁哭歌
腾冲北部地区丧事仪式歌(哭歌)
傈僳族《指路经》
傈僳族男子“喜鹊衣”的由来
傈僳族银项圈的来历
弩箭药的解毒之谜
水牛为啥没有上牙齿
稻穗为何没有稻秆长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扯白
粗糠坡
大树一棵不卖
邓子龙与满邑魁阁
陈相益与钉子寨
斗谷三升米
云峰山之物无人敢盗的传说
永不回赎的田契
玉璧人做外家
好吃懒做的媳妇
拖白连和山鸽子
石先生的传说
三头牛变成三瓶油
皮人赊豆腐的传说
九龙十洞
人背为什么有脊沟
鼠牛争做哥
腾冲民间山歌小调
历史神话传说人物
盘古山歌
盘歌
问古人
盘古调
天河岸调
八仙调
封神调
《三国》调
十字调
“四书”调
古文调
明清调
十二月古人调
历史传说人物十二月小调
腾冲名人调
晚清民国生活
采茶调·述说晚清民国
民国改变风俗调
访亲调
婚姻调
风筝调
送郎调
赌钱调
点兵调
当兵调
当兵调
腾冲抗战小调(二首)
十二杯酒修路歌
十二月修路歌
生产生活婚丧嫁娶
劳动山歌(三首)
出门山歌
讨八字山歌
哭嫁山歌
十月怀胎歌
孝歌·三进香
孝歌·开四门
孝歌·土地堂
孝歌·走西天
孝歌·献清香
孝歌·蓼莪
腾南孝歌·人生当报父母恩
腾北孝歌·孝顺父母
劝孝歌
百鸟吊孝歌
买猪歌
皇粮何处来
采茶调·生产
采茶调·盼情郎
采茶调·相思
采茶调·开车苦
五更调·结婚哭调
五更调·哭娘
五更调·哭灵.
五更调·叫慌奴的心
五更调·吹烟
农村十二月小调
庄稼调
孟姜女小调·小满快栽秧
鱼灯调
序言
民间文学的“一泓热海”
李光信(遗稿)
自昆明西南而行,渡怒
江,越高黎贡山,历经六百
多公里途程,便进入了历史
文化名城——美丽神奇的腾
冲境界。腾冲,是一个在我
省历史上闪光的名字,这不
仅因为它是南丝绸古道上的
军事、经济重镇,曾享有“
极边第一城”“翡翠城”的关
誉,也不仅因为它拥有以“
热海”为代表的火山地热奇
观和以大树杜鹃为代表的珍
奇、丰富的植物资源而被誉
为“自然博物馆”,腾冲为世
人所称道,还有她历史文化
和近代革命的因素。然而,
长期以来,在文化领域中,
却有一片海洋一直被忽略(
或者是被传统文化偏见的云
霞所遮盖),这片海洋就是
民间文化之海。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后,民间文学的
收集整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在
中共腾冲县(今腾冲市)委
和腾冲县(今腾冲市)人民
政府的关怀重视下,经过近
十年的努力,腾冲县文化局
、腾冲县文联和腾冲县文化
馆组织有识之士,广泛发动
群众,潜入这片大海之底,
采撷到了近百万字的原始资
料,为今后腾冲的民间文学
收集整理工作打下了很好的
基础。
腾冲作为一个县,具有
边疆、侨乡和少数民族众多
等特点的地方,民间文学反
映出了多彩多姿、百花争艳
的景象,而且由于高黎贡山
的阻隔和龙川江峡谷及各山
间盆地的特殊孕育,各族民
间文学保存了一种与处于较
开放地区的本民族民间文学
不同的特点——更为古朴的
韵味和姿色,于是便有了为
其他地区所未曾发现过的傣
族民间故事、叙事长诗和古
歌谣,也有了为其他地区所
未曾发现过的汉族分类成套
的风情、历史、知识性诗歌
。其中,特别是情歌部分,
真可称之为篇篇锦绣,字字
珠玑。当然,由于地域的局
限和各民族间的长期交往,
区域内各民族间民间文学的
相互借鉴和吸收也是极自然
的,因此也就有了为其他地
区傈僳族未曾有的某些“大
调”和神话传说,以及好几
个民族都讲说的关于“能人”
“孤儿”“七仙女”一类的民间
故事。此外,汉族中原文化
、楚文化和印度文化的撞击
、交融。南诏文化的长期影
响,在一些定居历史较长的
民族的民间文学中,其痕迹
都清晰可辨。值得注意的是
,在腾冲民间文学这个“热
海”中,诗歌可真是热泉喷
涌的泉眼,备受各族人民喜
爱和关注,因而也就最为发
达,最为成熟,并历经多次
社会变革及“新潮”文化的冲
击而不衰。面对这样的文化
现象,不禁令人想起了作为
诗的民族的中华民族,民间
诗歌是如何伴随着整个民族
的成长,以其强大的生命力
在草莽之间蓬勃发展的情景
,这不禁令人联想起自周代
采集民歌编辑为《诗经》的
重要部分以来,民歌又是如
何以其思想、艺术上的光辉
和不断创新、突破的精神,
影响并启发着历代文人的创
作,养育了多少辉煌的诗歌
和伟大的诗人。民歌永远不
会被外来诗歌所代替和淹没
,也不会被本民族文人诗作
代替和淹没,除非生活的车
轮停止转动,或是这个民族
彻底消亡。这样的文化现象
和它显示的规律性,应该是
不能只局限于民间文学范畴
来研究的;它对我们研究整
个民族文化的价值和发展规
律,以及认识我们中华民族
何以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历
经千年却能更加兴旺发达的
道理,也应该有所启示。
民间文学的生命力,在
于它和人民的生活一同前进
。过去的,作为一种文化积
淀,反映并记录了人民所走
过的途程,成为铸造民族心
理、性格、意识的一种强大
力量,并继续对当代人产生
着精神上的定格作用。随着
历史的前进,人民新的生活
又必须创造出新的民间文学
,如腾冲流传的关于辛亥“
腾越起义”、关于侨商钜贾
、关于抗日战争、关于“知
识青年下乡”等民间故事就
是例证。认识和研究这种趋
势,将使我们对民间文学的
收集整理工作更增添信心、
热情和时代感,也更有助于
民间文学工作者树立坚强的
事业心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
点。
腾冲的民间文学仅只是
祖国民间文学沧海之一隅,
然而这一隅却是“一泓热海”
,值得我们为探索它的美丽
、奥秘和瑰奇而付出毕生的
精力。
[李光信(1938.01—
2016.06),云南保山人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长
期从事剧本、歌词写作和文
化行政工作,对腾越文化有
较全面的研究。曾任原腾冲
县文化局局长,原保山地区
(今保山市)音乐舞蹈戏曲
曲艺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
导语
春风吹来柳条青,田里秧苗绿茵茵。
百鸟齐唱春色好,独有小燕闷无声。
人不风流因家贫,火不烧山山不肥。
世事有因皆有果,常人伴随因果轮。
败园辣子小弯把,败园茄子小弓腰。
光阴时令催人老,循天问道亦逍遥。
《腾冲民间文学集成》将民间传说故事、民歌遴选辑录成书。为探索它的美丽、奥秘和瑰奇有所启示。
后记
腾冲是一个以汉族为主
的多民族聚居市,世代生息
繁衍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在
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创造
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
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腾冲文化工作者一直致力于
地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发
掘和抢救,改革开放以来进
行的十大文化集成(志)资
料收集及2004年至2005年
开展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
查,腾冲市文化馆收集到了
大量珍贵的民间文学资料。
2014年,由腾冲县委、县
政府(2015年8月,经国务
院批准,撤销腾冲县。设立
县级腾冲市)组织开展的乡
村特色资源普查,又做了部
分补充。
我们对这些总量达100多
万字的民间文学资料进行了
分类整理,将其中70余万字
的民间传说故事、民歌遴选
辑录成书。为便于读者了解
,分类概述如下。
一、民间传说故事
(一)神话故事
神仙或神化了的古代英
雄的故事,折射了腾冲先民
们渴望摆脱困境、战胜困难
的心理。腾冲民间神话故事
大体分为三类:创世神话、
神仙故事、英雄神话。
1.创世神话
创世神话,汉族主要承
袭的是“盘古开天地”“女娲
补天”“三皇五帝”之说:阿
昌族有创世史诗《遮帕麻与
遮米麻》,计1400行,主
要包括造天织地、人类起源
、补天治水、降妖除魔、重
整天地五部分内容。
2.神仙传说
观音菩萨是腾冲神仙故
事的代表。常见的神仙人物
还有玉皇大帝、山神、土地
、龙神、七仙女、八仙等。
观音菩萨是一位最受人们崇
敬的神仙形象,大慈大悲,
救苦救难,普度众生,有关
她的传说故事也就最多。如
吕洞宾要赶着“猪”(石头)
来堵大盈江水,让腾冲坝子
变成一片汪洋,是观音破了
此法,使那些“猪”变成了石
头山。
3.英雄神话
英雄神话是数量较多的
一类神话,把古代有才能或
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加以夸
大想象,塑造出具有超人力
量的英雄形象。如《恶善终
有报》《有求必应》《一条
报仇的蛇》,讲述神仙显灵
搭救百姓,惩恶扬善的故事
。《犁耙山》的主人公阿龙
求得神仙的帮助,借来神犁
铲去高山,造出平坝。《杨
四将军与小白龙》的杨四将
军,为了制止小白龙牵动大
尖山去堵塞龙江淹没村庄、
危害百姓的行为,与之展开
英勇斗争,形成今日之青海
湖和北海湿地。
(二)人物传说
基于想象、虚构或以一
定事实为基础的人物传说,
所涉及的人物形象类别广泛
,有皇帝、官员、地方绅士
、贫民、仙道、鬼、狐等。
所涉及的生活内容丰富而面
广,有戍边守土、人情世故
、风水地脉、因果轮回、善
恶有报、惩恶扬善、伸张正
义等,体现了人们对理想生
活的追求。如《嘉庆帝游云
峰山道观》《左孝臣的枣红
马》《木铎将军》《李大牛
的传说》等。
(三)历史故事
腾冲自明代以来曾发生
过永历帝逃亡缅甸以及中央
王朝经略边畴的重大历史事
件,在这些历史事件的基础
上,经过一代代人的口头或
文学加工,形成了以下几类
故事。一是与皇帝有关的。
如《大救驾的传说》《永历
皇帝与孙家古渡传说》《牛
皮圣旨》等。二是几次重大
征战的传说。如反映明代兵
部尚书王骥三征麓川的《淡
酒沟》《水城》《棋盘石的
故事》《红色筋脉牛头石的
传说》等,兵部侍郎杨宁倡
修侍郎坝水库造福于当地百
姓的故事,及红白旗之乱、
辛亥腾越起义的故事等。三
是关于地方官吏及乡贤的逸
闻,如反映李根源故土乡情
和家国情怀的《李根源回乡
》。四是腾冲周边土司的故
事,如《龙川江刀氏土司的
故事》《赛家塘土司失官印
》等。五是反映普通百姓生
活的故事。
(四)地方风物传说
对腾冲地域范围内的山
川、景物等的起源作阐释性
的传说,其基本特点是对特
定的山川、风物、建筑、特
产、民俗运用奇妙的幻想、
超自然的想象、神奇变化的
手法创作而成的生动故事,
如龙王行雨、邓子龙神鞭赶
山、化鹤飞腾、井水变酒、
神人化石、神仙解厄等。
1.关于龙的有《温水河
边的海排》《新岐龙塘的传
说》《肖家坡龙塘的传说》
《龙井》《龙泉》《火龙太
子搬家》《火山湖的传说》
《老平山的传说》等。
2.关于山、水、寺庙、
宫观的有《皇阁寺的铜佛》
《宝峰寺的传说》《白羊寺
传说》《清凉寺的传说》《
忠孝寺传说》《玄天宫与簸
箕云》《东营大坝庙与竖刀
杆的传说》《玉宝寺传说》
《摩伽佗修道处》等,多是
叙说神圣喜爱此地,显灵于
此地立庙或建观,享受人间
香火,普度众生。
3.关于风光景物的有《
青海的传说》《柱状节理的
传说》《镇城之宝的传说》
《龙江桥的传说》《地鼓塘
桥的传说》《小干江的传说
》等。
4.有关风水地脉的有《
仙鹤抱蛋》《九龙十洞》;
邓参将破风水地脉的有《邓
参将破青牛之地》《邓参将
计惩郭举人》《邓子龙与满
邑魁阁》《钉子寨的传说》
《铜钉铁闸的传说》等。
还有有关植物、村寨地
名来历、小吃、风水地脉形
成以及因果变化的传说等。
(五)民俗传说
《汉书·
精彩页
北海青海的传说
张兴国(收集整理)
相传,明朝初年,边关腾越妖魔横行,民不聊生,玉帝为拯救黎民,特令东海龙王三太子下凡投胎为王,平定边关,并传旨:大理洱海龙王前往腾越护驾,并以军事协助小王平定边关。因洱海龙王贪玩误事,护驾来迟半个时辰,导致王子兄弟三人夭折。玉帝得知后大怒,将他贬入凡尘,他只好化成一道士到双海大营村定居,人称“徐龙公”。
徐龙公的小女儿小青龙在家与哥哥小红龙争吵,赌气到腾越双海找父亲告状,因徐龙公事务繁忙,难以料理家务,只好把小青龙留在家中做侍女使唤。小青龙生性活泼贪玩,趁父亲外出办事之机溜出家门,边走边玩,来到坝子中央,看到绿草芬芳,一泓清泉清澈明亮,闻到野草散发出阵阵清香。小青龙流连忘返,尽情玩耍,在草地上跑呀、跳呀。说也奇怪,凡是她玩过的地方都成了一片汪洋,波光粼粼,成群的鱼虾游来游去,各种飞禽自由翱翔,湖光山色美丽极了。此湖便是北海。
一天,小青龙登上东山顶,看到铁壁山下古木参天,一棵棵高大的红木树遮天蔽日,一群工人在那里伐木。小青龙留恋此处美景,便化作一个卖油郎走到木工们中间说:“这里要涨大水了,你们赶快搬走,不然就没命了。”
工人们听了纷纷收拾工具逃命,在匆忙中落了一口锣锅。工人们爬到半山腰时,见到身后大水猛然上升,整片森林没入了水底。大家定睛一看,那个卖油郎变成了一条小青龙在水中尽情玩耍。当地百姓称这里为青海。俗话说:“青海形似锣锅竟无底,北海无边成沼泽。”双海村由此得名。
再说,青、北二海的形成未经天庭批准,玉帝很不高兴。一天夜里,玉帝派二位神仙背巨石来填青、北二海。二位神仙喜欢对弈,看看时间还早,便忙里偷闲,在巨石上对弈起来。小青龙知道上天意图后,夜学公鸡啼鸣报晓,二位神仙正在对弈,忽听鸡鸣,匆忙弃石而逃。此巨石弃于柴家营村后半山之中,今有棋盘依旧,人称“仙人石”。
背石填海计划落空,玉帝不甘心,传旨让腾越干旱三年。这样一来,百姓颗粒无收,苦不堪言。小青龙为营救百姓,假传玉旨,请哥哥小红龙到腾越降雨,普降甘露。玉帝追究洱海小红龙,小青龙据理力争,独自承担责任,甘愿受罚,变成一条干鳝鱼,被人在街头叫卖。
徐龙公外出归来见此情景,不禁心生爱女之情,以三文钱赎回女儿。本地歇后语“三文钱买一条干鳝鱼——主人爱的是真龙”说的便是这个传说。
小青龙重返双海后,常常帮百姓做好事,受到百姓的欢迎和爱戴。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小青龙和小红龙的降雨之情,在北海湖畔修建了龙王阁,在青海半山修建了龙王庙,每年正月初一清早,家家户户都要去祭奠龙王。至今,每到春节,柴家营村都要举行“小背龙”的表演活动。
风口石与石头山
何建毅(收集整理)
你知道腾冲高山寺风口石与石头山的蜂巢石的来历吗?
相传在宋真宗五年(1001),由于腾越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引来了无数的商贾。他们把农作物买去又转到别处出售,通过商贾的口传,许多地方的人都知道腾冲是一块宝地。
有一户姓柳的农家,老两口只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小女孩取名柳凤,眼睛大而美丽,柳叶眉,樱桃嘴,瓜子脸,笑起来会露出两个迷人的酒窝,见到她的人都被她的美丽所惊呆,说媒的人把她家的门槛都要踏破了。据说八仙中的吕洞宾也对柳凤产生了爱慕之心,他托铁拐李下凡去替他提亲,铁拐李经不住吕洞宾的请求,只好答应替他去提亲。
铁拐李下到凡间,只见腾冲到处是山清水秀,不由得赞叹道:“人人都说天上好,让我说天上哪有腾越好。”铁拐李一面欣赏着美丽的风景,一面吟着诗,不知不觉地飘到了柳家所住的村子。他按下云头,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手拄着拐杖,老态龙钟地转到柳家。
柳家的姑娘正好出门去洗菜,铁拐李看见了也十分惊叹,自语道:“这么美丽的姑娘,是凤凰的化身还是孔雀的精灵?怪不得吕洞宾为之动情了。”想到这,他拦住小姑娘的去路问道:“姑娘,这里是不是柳家?”
姑娘回答说:“是的。”
他又问:“是不是柳家有一位名为柳凤的姑娘?”
姑娘听了觉得很纳闷,老头怎么会知道自己的名字呢?一头想着,一头相约着进了家。刚一进门,老头就对着柳凤的父母亲喊道:“恭喜!恭喜!”接着就把替吕公子提亲的事说了出来,将吕洞宾夸得天花乱坠,使柳家老两口不由得不动心,但又不好作主,只好征求姑娘的意见,但是姑娘早已有心上人了,他便是本村的青年李小旺,当父母来问她时,她便一口拒绝了,她的父母也舍不得让她嫁出去,也就顺着姑娘向铁拐李婉言谢绝了。
铁拐李说亲不成,走在路上越想越气,就想着要报复他家一下,一路上都在琢磨着办法。他来到吕洞宾的洞府,向吕洞宾添油加醋地说柳家如何如何辱骂吕洞宾等言语,吕洞宾听了暴跳如雷,大嚷大叫地说要报复。铁拐李又火上浇油地为吕洞宾定计说腾越坝四周都是山,像一个大漩涡,只要把双海和叠水河堵起来,腾越就将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