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汉学书评(精)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杨联陞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著名汉学家杨联陞自比为汉学看门人,其学术书评驰誉学界。本书辑录了杨先生六十余篇中英文书评,所评皆为名家代表著作,内容遍涉语言、官制、考古、边疆史、文学史、科技史、经济思想史、书画史、佛教史等领域,包罗中国文化史,显示了先生学问之博雅。这些书评篇篇皆有深度,或纠正原著中的重要讹误,或澄清困惑学界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诸多独到卓见。本书所收英文书评多为首次翻译出版。
目录
中文书评
冀朝鼎的《中国历史中的经济要区》
陈啸江《西汉社会经济研究》的一斑
评韦尔柏《前汉奴隶制度》
富路特:《中华民族小史》
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
吉川幸次郎等:《元曲选释》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
陆澹安编著:《小说词语汇释》
刘若愚:《中国之侠》
周策纵编:《文林》
与王尔敏论学书
关于唐宋商业的两本书
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集录》评介
寺田隆信《山西商人の研究》评介
郭廷以等:《郭嵩焘先生年谱》
饶宗颐·戴密微合著:《敦煌曲》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读后
与吕叔湘先生笔谈《语文常谈》
英文书评
中译英文书评导语(王存诚)
王力:《中国语法理论》上册
王力:《中国语法理论》下册
罗都尔:《<百官志>和<兵志>》
梅原末治:《东亚考古学概观》
顾立雅:《孔子其人与神话》
马里恩·J.李维:《近代中国的家庭革命》
魏特夫·冯家昇:《中国辽代社会史(907-1125)》
德范克:《中国的民族主义与语言改革》
伯戴克:《18世纪前期的中原与西藏》
伯戴克:《<水经注>里的北部印度》
鲁道夫·闻宥:《中国西部的汉墓艺术,一、二世纪浮雕集》
亚历山大·科伯恩·索珀译注:《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11世纪中国绘画史》
威莱:《白居易的生平和时代》
洪业:《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陈受荣:《基础汉语》(附罗马拼音与说写练习)
仁井田陞:《中国身份法史》
内藤湖南:《中国近世史》和《中国史学史》
石田干之助:《唐史丛钞》
傅斯年:《傅孟真先生集》
薮内清:《中国的天文学》
薮内清编:《<天工开物>研究》
冯友兰著·卜德译:《中国哲学史》第二卷《经学时代(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0世纪)》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导论》
《中国古代的经济对话录:<管子>选译》
李雪曼·方闻:《溪山无尽——一帧北宋山水手卷及其在前期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
德效骞译注:《班固<前汉书>》(第三卷)
附:德效骞致学报编辑部信
答德效骞教授
郝立庵译:《魏收<释老志>:英译<魏书>第114卷汉文原文和冢本善隆的日文注释》
翟林奈:《大英博物馆藏敦煌汉文写本注记目录》
约翰·亚历山大·波普:《阿德比尔寺藏中国瓷器》
华兹生:《司马迁:中国的太史公》
李惠林:《中国插花》
霍克斯:《楚辞:南方之歌,古代中国诗集》
芮沃寿:《中国历史中的佛教》
华兹生译:《<史记>:中国太史公的记载》
牟复礼:《诗人高启(1336-1374)》
杜希德:《唐朝的财政管理》
华兹生:《早期中国文学》
妮可·旺迪埃-尼古拉:《北宋鉴赏家米芾(1051-1107)的<画史>》
杜百胜:《孟子》(为普通读者编注的新译本)
白乐日:《<隋书·食货志>:中国中世纪社会经济研究》(第一卷)
李约瑟·王铃·普赖斯:《天钟:中世纪中国伟大的天文钟》
米勒译注:《北周史中对西部各国的记载》
芮沃寿·杜希德编:《唐朝面面观》
评鲁惟一《汉简中所见之边政》
书评经验谈
序言
杨联陞的书评(代序)
蒋力
十年前,为我的外祖父
杨联陞编《哈佛遗墨》时,
就想着日后有机会再编一本
他的书评集,这个愿望,在
2014年——杨联陞百年诞辰
之际,终于得以实现。
杨联陞的书评篇目,我
最早见到的是1983年台湾
联经出版的《国史探微》(
大陆的辽宁教育出版社和新
星出版社后来出了引进版)
一书附录的“杨联陞先生论
著目录”。杨联陞在该书自
序中说:“为我特别编制的
中外文著作目录,已经十得
其九。”这份论著目录中的
书评部分,中英文几乎是一
比四的比例。英文书评后来
有结集,在陶希圣先生主持
的台湾食货出版社印布,书
名《汉学论评集》,未译成
中文,印数也不多,所以于
更多的中文读者来说,至多
只是“听说”。在查得他1985
年据在台湾的一次演讲整理
的《书评经验谈》之后,我
即开始收集他的书评,包括
那个篇目编定之后撰写的书
评。这件事难度颇大,动用
了不少关系,如:至今未见
过面的台湾青年学人李显裕
给我寄来他撰写硕士论文时
复印的一批资料,其中包括
数篇书评。我的表弟缪元朗
的同事去台湾新竹“清华”访
学,在那里复印了发表在《
清华学报》的几篇书评。《
食货》杂志在台湾复刊后发
表的书评,是我当时
(2008年)的同事王燕和
她的同学从哈佛燕京图书馆
拍照带回来的。早年的《食
货》半月刊,国家图书馆都
不齐,偏巧缺的就是刊有杨
联陞一篇书评的某期。日前
抱着碰运气的想法,请首都
图书馆的曹云帮我查查,居
然有复印本,她帮我拍了照
,发了过来,让我连跑路都
省了,就收到了《陈啸江(
西汉社会经济研究)的一斑
》一国史探微》一书附录杨
联陞先生论著目录中列于中
文书评的第一篇。2013年
,我母亲的友人、清华大学
王存诚教授用了大半年的时
间,翻译了《汉学论评集》
汇集的杨联陞的40余篇英文
书评。王教授不是翻译家,
也不是史学家,但可以说是
一位学养充盈、功底扎实的
学者。凭着对杨联陞的敬重
,他不带任何条件地承担了
这个“难活儿”。看了译稿,
我很赞赏王教授朴实、精准
、考究、认真的翻译风格。
从他的译注中或许也可看出
他为翻译这些书评文章所下
工夫之“一斑”。而“译注”的
做法,也是杨联陛所提倡的
。他在评论郝立庵的一篇译
文时曾指出,译者自己的注
释不要与原著的注释混淆。
王教授的译注,看来也受了
这个影响。我以此书编者的
名义,坚持把王教授虔敬地
写下的“译后记”移为“中译
英文书评导语”。感谢王存
诚先生!
说翻译杨联陞的书评是“
难活儿”,我是有依据的,
这就是杨联陞去世后余英时
先生撰写的长篇纪念文章《
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中的
一段:
杨先生的博雅,在他的
书评中显露无遗。《汉学论
评集》所收四十几篇英文书
评,便遍涉语言、官制、考
古、地理、边疆史、文学史
、科技史、经济思想史、书
画史、佛教史、史学史、敦
煌学等专门领域,包罗了中
国文化史的全部。更难能可
贵的,是他的书评篇篇都有
深度,能纠正原著中的重大
失误,或澄清专家所困惑已
久的关键问题,其结果是把
专门领域内的知识向前推进
一步。
英时先生很肯定地用了“
博雅”一词,而身为史学家
、汉学家,在哈佛大学学习
、工作、生活了50年的杨联
陞,干脆说自己是开杂货铺
的,什么都要准备一些。兴
趣广泛,是杨联陞贯穿一生
的特点,书评,正好是一个
恰当的落脚点。因此,他把
写书评当学问来做,所评那
门学问的现状、行情都要了
解。他说过,书评是可以近
于论文的。他的书评特点之
一,或许也是英时先生没有
完全概括清楚的,即:他总
能在书评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尤其是可能与被评者不一
致的观点,并加以讨论,还
能如数家珍般地概述该领域
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这一点
,与我们常见、惯见的书评
有明显的区别。而这一点,
也是他对汉学研究的独特贡
献。写书评——不排除他自
己讲的,立足于《哈佛亚洲
学报》,与伯希和、戴文达
主编的《通报》争先这一因
素——消耗了他中年、壮年
时期的很大精力,也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了他在一般人看
来的所谓治学成就。
集于此书的书评,写作
时间上迄20世纪30年代,
下至80年代,较集中的是
50至70年代,自1949年至
1965年的《哈佛亚洲学报
》(HJAS),几乎期期都
有他的书评,有时一期上会
多达四篇。虽然那本学报一
年至多出版两本,但要知道
,他在那本学报上发表的不
只是书评,还有十数篇论文
,包括1961年集为《中国
制度史研究》一书的九篇和
1969年收入《汉学散策》
一书的数篇。总的来看,50
年50余篇书评,按说量不算
大,但亦已并足以奠定他在
汉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
“汉学”这个词,Sinology,
大约是希腊和拉丁文字的混
合体,最早被欧洲人使用,
意为对中国事务的研究。发
展至今,所谓汉学,我的理
解是:世界范围的非中国籍
学者(含外籍华人),对中
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研究,
包括中国史籍经典的翻译。
无庸讳言,这样的研究,是
需要有学养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1: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