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出版家(吴朗西)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孙晶//姚福申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传记主人公是吴朗西。
吴朗西是现代著名的编辑家、出版家和翻译家。1926年赴日本留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毅然回国,从事翻译及教育工作。1934年担任《美术生活》的编辑,并兼任《漫画生活》月刊的编辑。1935年参与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从1935年到1954年,大约20年的时间里,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大量人们至今耳熟能详的优秀文学作品和外国经典名著,包括鲁迅的译著《小彼得》、《死魂灵》、《故事新编》等。
吴朗西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出版家,还是一位翻译家。1931年回国后,他翻译了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的《五年计划的故事》,介绍当时的苏联建设成就。他原拟翻译雷马克的《战后》等一系列世界名著,可惜“一·二八”事变的炮火将他的译稿、书籍等付之一炬,也暂时中断了他的“翻译梦”。新中国成立后,他翻译了《好医生》、《沃尔夫童话集》等多部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还曾与丰子恺合作出版《童年与故乡》、《蒙古短篇小说选》等。
作者简介
孙晶,女,现任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曾任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文化生活出版社与现代文学》、《中国出版家·巴金》等书,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等称号。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理想之路归诸足下”
——崭露头角的青年吴朗西
一、走出夔门
二、第一次办书店
三、钟情翻译
四、杂志社新来的年轻人
第二章 “那时,我们都有信仰”
——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
一、创业好友的火种
二、沪杭同窗的支持
三、永生难忘的记忆
四、出版的同道好友
第三章 “鲁迅晚年最信任的出版家”
——吴朗西与鲁迅
一、与鲁迅的亲密交往
二、“译文丛书”的诞生
三、《故事新编》与《夜记》
四、鲁迅的鼓励与支持
第四章 “理想园地的开拓者”
——吴朗西与巴金
一、相识之初
二、风雨同舟的十四年
三、关于出版的不同理念
四、握手言欢
第五章 “永远的浪漫”
——吴朗西与柳静
一、六十年的爱恋
二、出版事业的贤内助
三、创办互生书店
四、协助成立华东美术印刷厂
第六章 “传薪翻是出书人”
——吴朗西的出版成就
一、不懈的出版追求
二、知人善任的出版人
三、巧用资本与媒体
四、跨界反哺
吴朗西编辑出版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附录 鲁迅日记所载与吴朗西来往录
后记
序言
出版物是人类文明成果
得到积累、文化传统得以流
传的重要载体,出版人则是
这一工作系统中的重要一环
,承担着民族文化建设、国
民精神涵养、人类文明传承
的重要责任。
从清朝末年起,中国现
代出版业开始呈现一种快速
发展的崭新面貌。来自西方
的印刷技术的普及,以及20
世纪初中国民族工商业的蓬
勃发展,各种新思想的汇聚
,都极大地推动了出版社、
杂志社的迅速崛起,许多新
式出版机构脱颖而出,成为
引领时代的弄潮儿。一大批
优秀的出版机构,通过自己
的图书、期刊,为民众带来
了多样的阅读选择,极大地
拓展了人们看世界、看人生
的视野。
在这些知名的出版机构
中,有商务印书馆、中华书
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这
样一类大机构,它们人才济
济,编辑、印刷、销售可以
说做到了全流程覆盖,不仅
市场规模方面堪称业界翘楚
,所出的图书品质也十分令
人赞叹。同时,也有一些中
小出版机构,它们的当家人
虽然也考虑生存与市场,但
更将文化与志趣作为事业追
求的前提。他们总是殚精竭
虑,想方设法将作品本身的
价值与市场效益融合在一起
。在实际操作中,他们充分
重视作品的艺术品格与内在
价值,也不忽略它的商品属
性。他们常常另辟蹊径,或
者在选题上选择比大书局更
先锋的内容,或者在出版风
格上更加独树一帜,从而以
独特的出版风格赢得读者,
占领市场。
其中就不能不提到吴朗
西和他创办的文化生活出版
社①。
吴朗西一生从事过许多
编辑工作,但他最重要的贡
献则是与友人一起创建了在
现代出版史、文学史上有着
重要影响的文化生活出版社
。也正是就此而言,他堪称
一位对中国现代出版史、文
学史做出了独特贡献的优秀
出版家。
之所以说文化生活出版
社独特,是由于它不同于大
型出版机构,甚至也不同于
其他的中小型出版社,而是
一群有着共同文化理想与人
生理念的年轻知识分子创立
的知识共同体。文化生活出
版社“完全不同于一般书商
经营,既非官办,又不是个
人独资创立,也不是几位老
板有意文化,投资合股经营
,更非规章齐全的有限公司
组织,仅是当时三个从事文
化工作的青年,既不为名更
不是图利,全凭忧国忧民之
思以满腔之热忱,要在乱世
中为祖国文化积累做点贡献
。虽是‘经商’,却视之为实
现自己理想的事业,锲而不
舍地埋头实干下去”②。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后,吴朗西与好友伍禅毅然
放弃学业,离开日本,准备
共赴国难。回国后迫于现状
只得靠翻译外国文学作品谋
生。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
,吴朗西一度前往福建泉州
平民中学任教,在那里,他
与伍禅、陆蠡、吴克刚等度
过了难忘的岁月,也是在那
里,他与三次南下的巴金有
了更多的接触,后来这些人
都成为创办和发展文化生活
出版社最重要的核心力量。
1934年初,回四川探望
母亲的吴朗西接到女友柳静
电报,要他返回上海,到她
哥哥柳溥庆所在的三一印刷
公司创办的《美术生活》杂
志做编辑。在编辑《美术生
活》的同时,吴朗西又与一
群青年画家共同创办了《漫
画生活》杂志。
在办杂志的过程中,吴
朗西直面现实生活的编辑思
想得到了进步作家的认可,
他也因为这一岗位而认识了
上海进步文化界的许多重量
级人物。在茅盾的引荐下,
吴朗西结识了鲁迅。鲁迅为
《漫画生活》写了《说“面
子”》、《阿金》等文章。
当时除鲁迅、茅盾之外,巴
金、老舍、胡愈之、王统照
、张天翼、欧阳山、黎烈文
、丽尼、靳以等进步作家也
都曾为该杂志写过稿。
关于这本杂志,鲁迅曾
特别向日本友人增田涉介绍
说:“《漫画生活》则是大
受压迫的杂志。上海除了色
情漫画外,还有这种东西,
作为样本呈阅。”①《漫画
生活》也因为它的进步色彩
而受到了国民党检查机关的
审查。
1934年、1935年,在中
国现代出版史上被称作出版
界的“杂志年”。这两年,世
界经济大萧条,中国国内工
商业也整体陷入不景气的局
面。考虑到资金周转等问题
,当时一般的出版社都不愿
意出版单行本,尤其是文艺
书籍,而把精力更多投入杂
志与教科书的出版与发行。
后,又将二伯父之女接来家
中,这也是我父亲的家风,
我现在虽已虚岁八十,还应
学习这家风。”
吴氏家族的门风对吴朗
西有深刻的影响,他将第二
个儿子取名为“念祖”,便含
有对祖辈团结互助、患难与
共家风的诸多眷恋。他还将
家族中的互助、奉献精神,
扩大到了朋友之间,乃至社
会上人与人之间。他对陆蠡
、郎伟、汤独新等人及其家
属的帮助,以及对自己所投
身的事业,如泉州平民中学
、文化生活出版社、沙坪坝
消费合作社,无不体现了这
样一种彼此之间的互助精神
,以及对社会文明与社会进
步的无私奉献。
“作为现代出版界一家独
具风格、独树一帜的出版机
构,文化生活出版社不仅在
经营上开创了一种新型的人
际关系,在具体的出版物的
编辑方面也具有其独特的编
辑特点”①,这就是以文化
建设为己任,立足于文学本
体,用纯文学作品
导语
本书传主吴朗西,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著名的出版人,一生从事过大量的出版工作。而他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创建了颇具历史影响的文化生活出版社。
因为本书是“中国出版家”系列中的一种,所以着眼的重点自然应该是吴朗西先生从事出版活动的经历。但吴朗西先生不是一个纯粹的出版人。他不仅在许多领域都有建树,而且这些跨界的工作也在客观上支持了他的出版,比如他的金融业务等等,因此在本书中,对这一部分经历也有所涉及。
后记
这是一本写了太久的书

三年前就接受了写作任
务,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断
断续续,进展十分缓慢。每
每接到贺畅老师询问创作进
度的电话,心中就一阵愧疚
,尴尬至极。
我本是个急性子,接受
的任务总希望在第一时间完
成。那么,这本书的写作何
以拖了这么长的时间呢?
本书传主吴朗西,是中
国现代出版史上著名的出版
人,一生从事过大量的出版
工作。而他最重要的贡献,
就是创建了颇具历史影响的
文化生活出版社。应该说,
这样一位重要人物的生平资
料和研究成果已经很多,可
是,恰恰因为他是中国现代
出版史上的热门人物,所以
前人的研究也就相对比较完
备和深入了。
比如,早在20世纪80年
代,我的博士研究生导师陈
思和教授、师叔李辉老师及
几位学界前辈,就有关于吴
朗西研究的文章问世,这些
成果早就被广为引用,影响
巨大。而近年来,关于吴朗
西先生生平事迹和出版活动
的第一手资料却没有更多的
新发现。因此,为了避免重
复,努力写出新意,我在写
作的过程中,就经常会为缺
乏新的材料而搁笔。
幸运的是,我得到了吴
朗西公子、日本早稻田大学
现代中国文化研究所特聘研
究员吴念圣老师的鼎力帮助
。在与吴念圣老师的面对面
交流中,我对吴朗西先生创
建文化生活出版社有了更真
切的感受,也了解到一些历
史事件的细节。本书的“吴
朗西编辑出版大事年表”,
就是根据吴念圣老师所撰《
吴朗西年谱》及其他研究资
料选编而成。吴念圣老师还
特别将他撰写好的未刊论文
交给我,让我对有关的史料
及考证有了更多了解。同时
,我还得到了《吴朗西画传
》的作者、鲁迅纪念馆乔丽
华老师的诸多指点,并蒙她
相助,得以将与吴朗西先生
有关的一些珍贵照片用于这
本书中。书中还有一些插图
由吴念圣老师提供。更感荣
幸的是,在深入交流了吴朗
西研究的心得后,知名出版
史研究专家、复旦大学姚福
申教授慨然同意跟我合作,
并将他在吴朗西研究方面的
独到发现和深入思考集中体
现在这本书里。
以上各位的慷慨帮助,
给了我努力前行、继续笔耕
的动力,后来的写作也就相
对顺利多了。
关于书稿,还有几点需
要在这里加以说明。
首先,因为本书是“中国
出版家”系列中的一种,所
以着眼的重点自然应该是吴
朗西先生从事出版活动的经
历。但吴朗西先生不是一个
纯粹的出版人。他不仅在许
多领域都有建树,而且这些
跨界的工作也在客观上支持
了他的出版,比如他的金融
业务等等,因此在本书中,
对这一部分经历也有所涉及

其次,在文化生活出版
社的工作中,巴金、陆蠡等
都曾经独当一面,因此本书
有些章节对他们的描写占了
比较大的篇幅,而对传主吴
朗西的描写反而显得少了。
我希望不至于引起喧宾夺主
的误解。因为,巴金等人在
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所做的巨
大贡献,很大程度上恰恰得
益于吴朗西为他们所搭建的
平台和知人善任的出版家素
质。
再次,本书的叙述基本
上是按照时间顺序线性展开
。但许多事件的发生发展,
许多人物的出场和退场,经
常是错位、交叉的;同一件
事、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
叙述者眼里也会呈现不同的
侧面。为了从不同的侧面展
示吴朗西先生的人生轨迹,
进而更立体地揭示其出版理
念,书中的“时间线”有时可
能会显得不那么清晰。在此
,还望能得到读者的谅解。
最后,由于《中国出版
家·巴金》出版在前,为避
免重复,吴朗西与巴金两位
先生共同参与的有些事件,
在这本书中就做了适当的减
省。这也是需要特别说明的

当年,在写作《中国出
版家·巴金》时,我便常常
为巴老他们的精神所深深打
动。今天,在这样一个特殊
的年份完成这本《中国出版
家-吴朗西》,一方面更加
为那一代出版人无私奉献与
不懈奋斗的精神所感染,另
一方面也感动于当下出版人
的昂扬斗志与执着追求。衷
心期待中国的出版物有更多
的读者,中国的出版人有更
宽广的天地,中国的出版事
业有更美好的未来。
孙晶
2020年6月
精彩页
第一章 “理想之路归诸足下”——崭露头角的青年吴朗西
一、走出夔门
1904年10月6日(农历八月廿七日),吴朗西出生于四川开县。父亲吴绍庚,母亲白婉贞。
吴朗西三岁时,父亲吴绍庚跟随开县知县广敦甫调到达县县署任职,因此吴朗西大部分的童年时光是在达县度过的。在家庭里,母亲白婉贞给了他最初的教育,告诉他“你的父亲是白手起家啊”。“白手起家”四个字在吴朗西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他一生的努力奠定了锲而不舍的心理基础。
在达县的时候,吴朗西开始读书认字,启蒙老师便是父亲吴绍庚。吴绍庚有维新思想,他教吴朗西发蒙识字,最初读的不是《三字经》、《百家姓》,而是《说文解字》和《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吴朗西的童年教育不仅来自父亲,还与他的两位堂兄有关。因为大伯父、大伯母相继去世,吴绍庚便把他们的两个孩子接到达县,两位堂兄也就成了吴朗西最好的伙伴。
从他们那里,吴朗西接触到了戏剧,接触到了一点儿也听不懂的洋文。一次,吴朗西在堂兄吴玉森的桌子上看到一本英文老师送的故事书《老鼠嫁女》,被深深地吸引了,便缠着吴玉森讲给他听。书中那些曲折、动人的故事,为吴朗西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令人伤感的是,吴玉森由于肺病,不久就病逝了。但他打开的一扇窗,却照亮了吴朗西未来的人生之路。
除了吴玉森,童年时代的吴朗西还有一个喜欢的先生兼友伴,就是他的幺叔吴芷渔。吴朗西最初拜过一位当文书的冯师爷为老师,但他后来去了成都,而吴芷渔来家同住,遂拜他为师。吴芷渔后来参加了革命,辛亥革命胜利后归来,在军政府任职。
父亲吴绍庚的幕僚生涯也因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而终结,全家迁到了重庆,住在重庆对岸的江北县。此时的吴朗西被送去一所私塾读书,直到13岁时,进入江北县立高等小学就读。
江北县立高等小学虽然只是一所小学,却藏龙卧虎。国文教师中,一位是出自桐城派的陈季高先生(后来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一位是校雠学家向宗鲁先生(后来任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他们给学生讲解《汉书·艺文志》、《古文辞类纂》、《资治通鉴》等,让孩子们有了扎实的古文阅读与写作的功力。
而对吴朗西而言,在县立小学更大的收获是他得以经受五四新文化的洗礼。他在晚年回顾自己的人生之路时,一再强调自己是“受五四运动爱国主义和新思潮新文化影响而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之一”。
1919年5月,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并在全国范围产生广泛影响。四川也不例外,江北县立高等小学的学生们也加入游行的队伍中。这时候的吴朗西则脱出了故纸堆,去寻找、去阅读一切可能找到的新书籍、新报刊。《新青年》、《民生》、《湘江评论》上的文章,和《共产党宣言》等革命书籍强烈地冲击着他、震撼着他。
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这一时期的四川盛行安那其主义,年轻的吴朗西自然也受到其影响。它那“平等、互助、自我牺牲”的伦理观和道德法则,不仅深深地感染了吴朗西,也为他与未来事业的合伙人伍禅、巴金、陆蠡等奠定了共同的思想基础。
这期间,在吴朗西读过的印象最深的书中,有一本叫作《极乐地》。《极乐地》的署名作者哀鸣也是一位安那其主义者,在江西创办过新村,他在书中描述了人类理想社会的样貌,给吴朗西带来了极强烈的冲击。另一本深刻影响吴朗西的书,则是《共产党宣言》。同时,在《新青年》杂志上,他还读到了鲁迅、周作人的作品,对新文学运动有了直接的感受,也对这些新思想有了初步的认知。
小学毕业后,吴朗西进人巴县县立中学求学。
巴县是《革命军》作者邹容的故乡,邹容的事迹对吴朗西这样充满理想的青少年有着巨大的精神感召力。而在现实生活里,更有一位中学教师陈小我组织的学习会,在当地风靡一时。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7: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