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继《汉字、修辞学》(2004年)之后深入探索汉字修荆又一重要成果。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从汉字修辞的物质形式,思维的工具、地位、作用以及信息接受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了汉字的形体是汉字修辞的物质形式、汉字是思维的工具等一系列重要观点。中篇专论离合,以追本溯源的方法对离合进行抉微发隐的观察,探索离合的演变,阐述了离合这一术语所包含的“作者离、作者合”,“读者离、读者合”这一重要的特征,提出了拆字的形式标志是“作者离、读者合”,并字的形式标志是“作者合、读者离”等重要观点。下篇讨论了汉字修辞格与借代、双关的兼用现象、字谜中的汉字修辞以及非辞格的汉字修辞现象等,探讨了兼用的条件及特点,讨论了字谜中的拆字、减笔、增笔,分析了利用字形相同的汉字、利用字形相近的汉字等非辞格的汉字修辞现象。
汉字修辞,是利用汉字形体的修辞,它是汉语修辞的一个分支,也是最具中华文化特征的修辞。
本书是作者继《汉字、修辞学》(2004年)之后深入探索汉字修荆又一重要成果。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从汉字修辞的物质形式,思维的工具、地位、作用以及信息接受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了汉字的形体是汉字修辞的物质形式、汉字是思维的工具等一系列重要观点。中篇专论离合,以追本溯源的方法对离合进行抉微发隐的观察,探索离合的演变,阐述了离合这一术语所包含的“作者离、作者合”,“读者离、读者合”这一重要的特征,提出了拆字的形式标志是“作者离、读者合”,并字的形式标志是“作者合、读者离”等重要观点。下篇讨论了汉字修辞格与借代、双关的兼用现象、字谜中的汉字修辞以及非辞格的汉字修辞现象等,探讨了兼用的条件及特点,讨论了字谜中的拆字、减笔、增笔,分析了利用字形相同的汉字、利用字形相近的汉字等非辞格的汉字修辞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