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励耘家书/图书馆精选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励耘家书》收录了陈垣与子侄及孙辈的往来书信,从1927到1966年,时间跨度近四十年;其中尤其以陈垣与长子陈乐素(1902-1990,历史学家)、幼子陈约(1909-1999,书法家)的往来信函最多,分别有一二百通,篇幅占了全书的十分之九。这两组家书除了谈及家事,更多的是有关读书、治学、修身、做人的亲切指导,有很高的阅读价值,从中可以切实领会到前辈学人立身行事的品格节操,还可见到所谓“家学”的真实内涵。陈垣常在家书中指点为人、为师、为学的道理,如在给陈乐素的信中说:“身体疲劳,应以心理调节之。凡遇苦境,皆须作为一种练习,欣然接受,不可无此修养也。不然,血肉之躯何能抵敌种种苦患耶?”又说:“初教书,先要站得稳,无问题,乃安心。要学生有精神、生趣味为要。凡说学生懒学生闹者,必教者不得法之过也。” 作者简介 陈智超先生1934年生于上海,是知名宋史学家,陈垣之孙、陈乐素之子,新会陈氏史学的第三代传人。 目录 导言 陈智超 与陈约 与陈乐素 与陈雪晶 与陈珍铭 与罗永昌 与张遵俭 与陈善 与陈致易 序言 陈垣先生(1880-1971) 字援庵,广东省新会县石头 乡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 史学家、教育家,在宗教史 、元史、年代学、校勘学等 许多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主要著作有《元西域人华 化考》、《校勘学释例》、 《史讳举例》、《南宋初河 北新道教考》、《明季滇黔 佛教考》、《二十史朔闰表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受 到后辈学人的景仰;他从教 七十余年,1926年起担任 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 校长,直至去世,造就了众 多的人才。 陈垣出身于药商家庭, 自幼好学,并无师承,靠自 学闯出一条广深的治学途径 。他的父亲陈维启(1855- 1909)虽是一位商人,但 对陈垣的读书,从不吝惜金 钱,后来陈垣感激地回忆说 :“余少不喜八股,而好泛 览,长老许之者,夸为能读 大书;其非之者,则呵为好 读杂书。余不顾也。幸先君 子不加督责,且购书无吝, 故能纵其所欲。”其父别号“ 励耘”,陈垣后来把自己的 书斋命名“励耘书屋”,显然 有纪念这位极力赞助自己读 书的父亲的意思。 《励耘家书》收录了陈 垣与子侄及孙辈的往来书信 ,从1927到1966年,时间 跨度近四十年;其中尤其以 陈垣与长子陈乐素(1902- 1990,历史学家)、幼子 陈约(1909-1999,书法家 )的往来信函最多,分别有 一二百通,篇幅占了全书的 十分之九。这两组家书除了 谈及家事,更多的是有关读 书、治学、修身、做人的亲 切指导,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从中可以切实领会到前辈 学人立身行事的品格节操, 还可见到所谓“家学”的真实 内涵。陈垣常在家书中指点 为人、为师、为学的道理, 如在给陈乐素的信中说:“ 身体疲劳,应以心理调节之 。凡遇苦境,皆须作为一种 练习,欣然接受,不可无此 修养也。不然,血肉之躯何 能抵敌种种苦患耶?”又说 :“初教书,先要站得稳, 无问题,乃安心。要学生有 精神、生趣味为要。凡说学 生懒学生闹者,必教者不得 法之过也。” 幼子陈约常年独自在广 州生活,学无师友,在家书 中陈垣对陈约的指导更为严 格,为了督促他学有专长, 有时批评得甚为严厉。陈垣 嘱咐道:“单是读书写字, 算不得学问,有事业做便是 学问。”一次陈约信中说近 来醒悟当戮力读书,“然岁 数已大,人事日繁,思虑一 多,心何能专”?陈垣批复 :“即此更不必读书,又想 读书,又多思虑,一肚俗气 ,何能读书?读书要挨得饥 ,抵得冷,并受得世人讥笑 ,方能成学。” 在陈约选读何书以及读 书的具体方法上,陈垣也随 时点拨:“《书目答问》一 书不可不备,卷末有清朝著 作家姓名,尤须熟看,至紧 至紧”;“师承不易得,最好 将《后汉书》与《三国志》 同有之传,如董卓、袁绍… …等十四传,以《三国》为 底,与《后汉》对照,看《 后汉》如何改作,即可悟作 文及改文之法”;“最陷浅尝 辄止,各得其皮毛,则废物 矣;人不可一日闲,心必须 有所注;饱食终日,无所用 心,则废人矣”。“学问要就 自己环境,如果家藏书籍丰 富的,则宜于博览;如果家 中书籍少的,则宜于专精。 ”这样的教诲在家书中还有 许多,对于当今的年轻读者 而言,也是深有意味的金玉 良言。 本书选自陈智超整理、 编纂并注释的《陈垣来往书 信集》(增订本,三联书店 2010年)。陈智超先生 1934年生于上海,是知名 宋史学家,陈垣之孙、陈乐 素之子,新会陈氏史学的第 三代传人。《陈垣来往书信 集》的家书部分原有书信近 400通,本书仅略去零星并 无实质内容的书信,“与陈 约”和“与陈乐素”两个主要 部分并无删节,意在让读者 把握完整的内容。至于家书 和陈垣书信的全貌,还望参 阅《陈垣来往书信集》(增 订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导语 本书选自陈智超整理、编纂并注释的《陈垣来往书信集》。陈智超先生1934年生于上海,是知名宋史学家,陈垣之孙、陈乐素之子,新会陈氏史学的第三代传人。 这部书信集有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一、为了解和学习陈垣先生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材料,二、为了解和研究近现代中国学术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三、它也是近五十年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精彩页 与陈约① (一)约一九二七年五月六日陈约来函并批复 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儿没有信给父亲,总在一年之上。不是儿不想常常写信父亲,但总是像有什么从中阻住一般。儿知错了。父亲得接儿这封信就会知到儿已从“苦闷”里觉悟过来。 儿千日也是父亲的儿子,父亲也千日是儿的父亲。〔按:援庵圈去此句,并批:此等话不必说,犹之说兄弟是男儿,说姊妹是女子,无甚意思,因不说亦一样也。〕①不过儿和父亲会少离多,儿是怎么一个人,相信父亲不会知到,反过来说,儿何尝不这样呢。愈远愈疏,就令到父亲像不知有儿,儿也像一个有父而像无父的孤儿,(我常常念尔,奈你时时埋怨父亲何。你等常常对人说父亲不是,于你等有何益处?你等可以细想。)是何等一件可惨痛的事呢。 儿自离铺②,(我本不以为然。)生活简单而枯寂。枯寂和简单,就令儿尝透了“苦闷”的滋味。 不知是儿和铺头没缘,还是铺头不能容儿。〔按:援庵删去后半句,并批: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儿虽最苦闷,也没有回铺这个念头,(怕人不要你了。)请父亲谅儿恕儿。 从前还得着博哥①不时指导、教训,有时或更为儿找得职业(但不过一两月便没得做),(人要有恒心,不然,到处不能容也。)儿很知到没有学问在世上是很吃亏的,(点样②叫做学问?有事业做便是学问。)这年来也常时读书、写字,(单是读书写字,算不得学问。)只这一点可向父亲告慰。 儿现像一只乏了把舵的人的孤舟,父亲能恕儿从前的过错,扶儿踏上人生之路吗? 母亲和儿均赖平安。博哥、二嫂俱在容奇,他们的女儿留下母亲料理,生的很趣。辛姊③已有三子,因剑泉兄入息少,很困难。 京中各位如何,念甚。馀容后禀,专此,即请金安!儿约谨禀。五月六日。 (二)一九二九年九月四日陈约来函并批复 父亲大人膝下: 敬禀者,改回儿的原信,已于月前在四姑姐处得接,敬悉。儿先打算入光华的〔“的”字圈去〕,但光华今年奉令不招生,故此意无形中打消。至儿读书问题,曾一再与九公商量,结果已决定回法专。法专也奉令不招生,现在校的,准办至毕业,现在法专已改为〔“现在法专已改为”圈改为“现已改名为”〕法学院,将来在法专毕业后,如欲更得法学院文凭,须再读二年。更与九公商妥,决离中行,专心一意读书。儿本想转日班,但校中无此办法,故〔“故”字圈去〕九公以为日间总该找点适合的职业,儿也以为如此。在未找得以前,儿想于《史记》、《诗经》、诸子等国学之一部〔“之一部”圈去〕,用些功,于字儿也想加以研究,除功课外,儿便从事于此。利姊说,益兄将于九月回粤(无所闻),未知已起程否,省中各人都好,勿念。京中各位谅都很好,馀容后禀。专此,即请金安。儿约谨禀。九月四日。 (三)一九三。年七月十日陈约来函并批复 父亲大人膝下: 敬禀者,儿对法律虽不有十分大趣味,但因日续的浸淫,早已与之生相当关系矣(无论何种科学,能深入必有得处)。不经不觉暑假后可升班了。大明年便是毕业,在此后的两年,当较前时为要紧,参考书当然不少,望父亲加以援助(要书我外行,要钱可寄汝一点)。 益兄回来时,见到南方的学风不及北方,鼓动儿转学北方,儿早有此意(亦不尽然,你学法律,我即将近日一张论北平法学院新闻一篇寄汝)。益兄回平后,此事倒沉寂了。这固是由儿无勇气,而究竟缺乏了援助的人(无援助有无援助的好处)。 儿于法律的书籍外,很爱读文学的书籍(文学似不如史学),因为无人指引,爱读还只是爱读,是散漫的、无系统的,这是不会得益的。譬如儿爱读国学的书,但国学这么多书,从何读起,何者应读不应读?都没有相当能力去拣摘,时常会因此而减少了兴味(无所谓国学。国学二字太笼统了,不如分为文学、史学、哲学、宗教等等。我的著作,你得读否?便中我寄汝一二种,此是转转口味的法子,你既学法律,仍然读你的法律书为要)。 儿闲暇还想写下字,苦于连一本较妥当的碑帖也找不到(你此次来字,大进步,可喜。可见你近来用功,至慰至慰。一个人总要有一样长处,免人鄙屑),更不知应从何人入手?墨砚是写字不可少的。(是要墨砚,抑要墨盒?)但终找不到一个好的,因此种种,儿觉人在世,是少不得人们的提携和帮助,儿悔以前舍近而图远,总不会想起父亲来,现在很望父亲常常指导。儿有这么一个希望,虽然是将来的话,但很想能实现,就是在法专毕业后,很想再读两三年农科(到时至算,①心多不好也),因家里很少人于农业是有相当学识的。儿也并不因家没有人学便去学。其实儿底志愿是如此。所以很希望将来有这一个机会。 儿常常也想写信父亲,但执笔总是写不成,说是畏惧又不畏惧,懒又不是懒,其间总觉一种不自然,真不可解(写信与尊辈或卑辈,均要注意一件事,写出来盼望人家认得。草字虽然好,虽然是一种美术,但是人不尽识的字,不宜太草,免人误会而厌恶也,注意注意)。益兄回来劝儿多寄信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