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从治国与治企业两方面做讨论,采撷《三国演义》的精华借用到现实管理中,融哲理性、实用性、趣味性为一体,内容丰富有趣,观点启人深思,文笔朴实通畅,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管理学说完美结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国管理学/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集粹 |
分类 | |
作者 | 杨先举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从治国与治企业两方面做讨论,采撷《三国演义》的精华借用到现实管理中,融哲理性、实用性、趣味性为一体,内容丰富有趣,观点启人深思,文笔朴实通畅,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管理学说完美结合。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认为《三国演义》中潜存着很多关于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和道理,从而试图将其中科学、合理的部分借鉴到当今的管理领域中来。这里所指的管理是一种"大管理"理念,管国家,管社会,管企业,管家庭,管自身等等。全书内容主要从治国与治企业两方面做讨论,共分综议、文德、胜人、武略、用奇五大篇章,在将《三国演义》这样一本古代名著与现代管理思想的嫁接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目录 导论(1) 一、关于《三国演义》(3) 二、《三国演义》与管理(7) 综议篇(11) 一、"合久必分"(13) 二、东汉衰三国兴之思(16) 三、《三国演义》之谬(18) 四、曹操之正(22) 五、曹操之反(26) 六、识刘备(30) 七、识孙权(34) 八、诸葛亮为政(38) 九、诸葛亮为人(44) 十、识司马懿(48) 十一、识董卓(52) 十二、赤壁之战(56) 十三、《孙子兵法》与《三国演义》(59) 十四、哲学与《三国演义》(63) 十五、矛盾与《三国演义》 (67) 十六、三国归晋(72) 十七、"分久必合"(76) 文德篇(79) 一、要搞好文德工作(82) 二、依法治国(85) 三、孟获拜服--以德治国(88) 四、斩马谡--法德互济(91) 五、民主--吴赤壁战和之争(95) 六、诸葛亮鞠躬尽瘁--忠(99) 七、刘备招亲--智之用(104) 八、携民渡江--仁之要(108) 九、刘备借兵--信之思(112) 十、华容道的故事--义(117) 十一、"吏不容奸"--廉(121) 十二、"先和造大事"(124) 十三、长坂坡的故事--勇(128) 十四、"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严(132) 十五、败走麦城之戒--制骄(137) 十六、火烧联营之悔--制怒(141) 十七、木牛流马与科技问题(146) 胜人篇(151) 一、"天地问,人为贵"(153) 二、"如鱼得水"与人才第一资源(157) 三、"将者宜五德备也"(161) 四、焚间书与用人之忌(165) 五、贩履织席与用人不拘门第(170) 六、张松献地图与用人不嫌相(172) 七、识王平与用人不唯学历(175) 八、三顾茅庐与用人法种种(179) 九、曹操发招贤令募人(183) 十、铜雀台抗争显人才(187) 十一、知人用人忘短贵长(191) 十二、关羽失众之败与励士重要(195) 十三、自贬与主激励(198) 十四、曹操纳典韦与他激励(203) 十五、曹操发檄文与非物激励(206) 十六、诸葛亮处决彭茉与赏罚问题(211) 十七、定军山之胜与激将术(214) 十八、孙权用周瑜与爵飨问题(218) 十九、姜维设背水阵与"险激励"(221) 二十、秦宓天辩与士的先教(226) 二十一、鲁肃投奔孙权与人才流动(230) 武略篇(235) 一、荆襄战与武略之要(237) 二、军争战场与商争市场(242) 三、军争抗争与商争抗争(246) 四、"隆中对"与决策(250) 五、借东风与预测(255) 六、诸葛亮两把火与谋胜(259) 七、桃园结义与组织问题(263) 八、司马懿胜公孙渊与谋势(266) 九、郭嘉之析与决策因素(270) 十、"外结孙权"与"伐交"(274) 十一、蜀吴联盟与企业联合之思(279) 十二、诸葛亮激周瑜与说辩谈判(283) 十三、白衣渡江与竞争环境(287) 十四、诸葛亮破五路兵与"知彼知己"(291) 十五、贾诩胜曹操与"先知"(295) 十六、周瑜克南郡与"相敌"(299) 十七、张飞拖枝计与"动敌"(303) 十八、彝陵战与"形之"之术(307) 十九、蒋干盗书与"反问"(311) 二十、黄盖苦肉计与"死间"(316) 二十一、乌巢烧粮与后勤保障(320) 二十二、陈宫献策与智囊思索(324) 用奇篇(331) 一、草船借箭与用奇(334) 二、八阵图与创新(337) 三、诸葛亮智退曹兵与应变(342) 四、"悬权而动"与效益(346) 五、克日擒孟达与兵胜(350) 六、水淹七军与空间取胜(355) 七、司马懿胜孟达与数胜(360) 八、诸葛亮出祁山与奇正相生(363) 九、诸葛亮取南郡与奇正巧思(370) 十、阴平险度与迂直之计(375) 十一、锺邓克剑阁与分合问题(380) 十二、诸葛亮羞司马懿与攻守之思(384) 十三、刘备招亲与虚实之策(389) 十四、借荆州与借冕播誉(393) 十五、三气周瑜与奇妙取胜(397) 后记(402) 试读章节 草船借箭与用奇 交战中用奇的意义凸显,出奇以制胜。兵以奇立,战以奇胜,得奇谋妙计者得胜利。商争也同理,商争也要靠用奇求取胜利。草船借箭的智慧 《三国演义》全书120回,70余万字,描写了上百次战斗,讲述了无数个生动的战争故事,所述所讲竟没有任何雷同,精彩绝伦,新奇有趣。 《三国演义》所描述的种种战事中,以赤壁之战的描述最为精彩,其中草船借箭的描述更为有趣。草船借箭的思维方法是独特的,是反常的,是全新的,是逆思维的,是聪明绝伦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大概是:《三国演义》第46回说,周瑜刁难诸葛亮,想谋杀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箭十万支。诸葛亮不为周瑜刁难而着急,还说,无箭怎能作战,还主动提出三天内交箭,并立了军令状。第一天、第二天,诸葛亮纹丝不动,只要求鲁肃帮助准备二十条草船、若干士兵。到第三天凌晨,那天大雾弥漫,伸手不见五指,诸葛亮邀鲁肃坐草船,利用大雾气候,士兵擂鼓呐喊,草船浩荡挺进曹操军营,曹操发箭御敌,箭中草船,诸葛亮轻易地获得了十余万支箭,船返回。周瑜刁难、想杀诸葛亮的阴谋没有得逞。 箭不是通过造去获得,却用草船向曹操去借获得,多新鲜、多奇特的观点,多么富有智慧!诸葛亮用奇神了! 我们的思维方法就应该学诸葛亮,逆向地想问题。正的要想,逆的也要想。事情常常这样,正向思考不得,逆想可能会出现柳暗花明新景象。用奇就是要我们善于逆向、多向地思考问题。P334 后记 《三国管理学》写就。写得怎样?好乎?赖乎?可能不好。但我高兴,写了一首打油诗自贺。日: 电脑鼠标落键音, 涂鸦编织显视屏; 殚思竭虑著丑陋, 《三国》管理两联姻。 书后总要写些后记什么的,不外乎写两个方面内容,关于我的,关于书的。 关于我 关于我的情况,在我以前写的若干书的后记中,如《孔子管理学》、《老子管理学》、《孙子管理学》等,已有较多介绍,重复不好,补写些其他内容吧。 我是1993年退休的。1994年去了一趟台湾,参加了由台湾成功大学举办的"中国文化与企业管理"讨论会。1995年,我去了一趟英国,是探亲去的(此后又去过三次)。回来后,我完全退休,过起了自在又不完全自在的生活。说自在,没有人给我任务了,压力没有了;说不自在,是感觉人一点儿压力没有也不好,人可以退休但思想不能完全退休,我给自己加压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现在主要做着三件事:1999年开始,应中国人民大学聘请,当学校的教学督导员,督导学校的教学工作,为提高我校的教学工作水平尽一分力;为社会办的学校,如中华研修大学等带研究生;写书,如写我这本《三国管理学》的书。 值得一说的是,在我从事督导员的工作中,经常听老师们讲课。我原是教员,我常会把现在老师的教学水平,与我当年当老师时的教学水平作对比,对比其所长所短,深深感到,现在老师的水平都胜于我。主要三方面胜我:外语水平胜我;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胜我;某些讲课内容也胜我。当然,我也有我长处,我讲古代管理思想,讲企业文化,讲管理文化等,现在很多老师在这方面的研究是不够的。 对于现在老师教学胜我,我由衷地高兴,这是时代的进步,是祖国事业的进步,是企业管理学发展的进步。 我当督导员的收获有二:一是从听课中学到了其他老师的讲课知识,其中有些我把它吸收到我新写的书中去,如我这本《三国管理学》中就含有其他老师讲课的内容。二是学会了用电脑讲课。在最近一个学期中,我应一位授课老师之邀,为她的一个课堂讲《孔子管理学》的课,我试用电脑讲,请一位叫吴一丁的同学,在我写的书稿基础上,我们俩合作用PowerPoint的方式,整理成为一个十分漂亮的提纲式的讲稿,我照这个讲稿讲,效果很好。感谢吴一丁同学的帮助,我大体学会了用电脑Power Point讲课的方法,十分高兴。 给社会大学带研究生,这几年里,我共带了11位硕士研究生,他们都通过了硕士论文答辩,为此我很高兴。 写书.退休后,我个人独立地出版了5本书:《企业文化新绿》、《孔子管理学》、《老子管理学》、《孙子管理学》及本书《三国管理学》。还写了31篇论文,发表在各类报纸杂志上,如《光明日报》等,这些内容加起来约有180万文字。 关于书 我写《三国管理学》,是受我的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张学信的启示而为的。他说他要写《孔明管理学》的书,但又不动笔。在这个思想启发下,我决定写《三国管理学》,并向这位朋友提议,我们俩合作,但因为他有其他安排,我只好独立地写这本书。 为写是书,我准备了很多参考读物,除了我已有的如《三国演义》、《诸葛亮传》、《说三国话权谋》、《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三国演义与经营管理》等书以外,我又买了《三国志》、《细说三国》、《三国演义资料汇编》、《孙子兵法与三国精髓》、《三国智慧应用》、《三国演义悬案解读》、《水煮三国》等书,作广泛阅读;还广泛地阅读管理方面的书,如《大败局》、《矛盾管理学》等;我还阅读其他相关的书,阅读报章杂志上的文章,并在网上浏览有关文章,汲取灵感,汲取营养。 写作很苦,很累。苦在我的记忆力实在太差了,刚得到的一个有用资料,不一会儿就遗忘了;还苦在眼力不好,读书看文章,几分钟视力就模糊了,不能一气卒读。另外,三国故事太复杂了,故事众多,人物众多,不知如何调度为好,写起来十分费劲。 书写成了,自然十分高兴。我要十分感谢我上面提到过、参考过的那些书和文章,它们的作者、编者启发了我的写作思路,为我的书提供了写作营养。 书写成了,要感谢老伴对我写书的支持,感谢女儿、女婿们对我写书的支持。因为本书有相当一部分是在英国写的,所以我尤要感谢在伦敦的二女儿及其丈夫,是他们专门买了一台电脑供我写作用。 书写成了,高兴之余,也有憾事。憾事在,书中某些观点还可再作研究;书中的篇章结构,资料选用等,有不少处值得再推敲;还有,把《三国演义》思想借鉴到管理中来,有些嫁接可能还不够服帖等。书写得不好,缺点很多,衷心欢迎读者帮助、赐正。最后,由衷地再说一句话,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对我写作能力的信任,让我的《孔子管理学》,《老子管理学》,《孙子管理学》,《三国管理学》在该社出版。感谢该社的贺耀敏、周蔚华、徐莉、费小琳、沈小农、罗海林、熊鲜菊、刘玉仙、陈静等同志,他们用不同方式帮助我出书,提高了书的质量。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杨先举写于北京、伦敦、北京2004年9月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