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借《老子》之坚石,攻管理之美玉,围绕《老子》的认识论,相对论,领导艺术论,天道、地道、人道观等几方面内容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做了探讨,从而将老子思想嫁接到现代管理领域中。既富哲理,又具趣味,文笔朴实,观点新颖,对现实具有积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老子管理学/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集粹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杨先举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借《老子》之坚石,攻管理之美玉,围绕《老子》的认识论,相对论,领导艺术论,天道、地道、人道观等几方面内容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做了探讨,从而将老子思想嫁接到现代管理领域中。既富哲理,又具趣味,文笔朴实,观点新颖,对现实具有积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内容推荐 本书将老子思想与管理学内涵的相通之处进行联系、借鉴,从"大管理"理念出发,围绕《老子》的认识论,相对论,领导艺术论,天道、地道、人道观,思维方式以及实用价值几方面内容展开讨论,对"道、德、柔、无、反、水"法则在管理实践中的借鉴运用做了独特的探讨,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管理学说相结合。 目录 导论一(1) 一、老子其人(3) 二、关于《老子》(6) 三、"玉石"缘:《老子》与管理(13) 哲文篇(23) 一、道的幽灵与老子的哲理(25) 二、"究天人之际"(29) 三、"天人合一"(32) 四、"太极"与"一"(35) 五、"阴阳"与"二"(40) 六、"道可道"与"文化"(42) 七、"道可道"与"企业文化"(46) 八、"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50) 九、"见素抱朴"与企业价值观(54) 十、"其中有物"(60) 十一、"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65) 政事篇(71) 一、"德","道"的溅落(73) 二、"无为而治"(76) 三、"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80) 四、"无为"、"无欲"、"知常"(84) 五、"法令滋彰,盗贼多有"(88) 六、"善下为百谷王"(91) 七、"治大国若烹小鲜"(95) 八、"百姓皆谓"我自然"""(99) 九、"为无为"与组织建设(104) 十、"始制有名"(109) 十一、"善用人者,为之下"(112) 十二、"为大于其细"(116) 智谋篇(123) 一、知与行(125) 二、老、孙之"知"(129) 三、老、孔之"知"(134) 四、东西方之智(137) 五、"知不知上"(141) 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144) 七、"柔"论与权谋艺术(148) 八、"柔弱胜刚强"与"全胜"(151) 九、"知雄守雌"与攻守燮理(157) 十、"将欲取之,必固与之"(162) 十一、"以奇用兵"(167) 十二、"不以兵强天下"(172) 十三、"为无为"与"不竞争"(175) 创造篇(179) 一、"无"之论(181) 二、"无"与创造发明(185) 三、"创,始造之也"(189) 四、始造,动机之思(193) 五、始造,思维之思(196) 六、始造,过程之思(200) 七、"日日新" (204) 八、"有室之用"与"有无相资"(209) 九、"知常日明"与全面观察问题(213) 十、"有生于无"与破习惯思维(216) 十一、"绝仁弃义"与怀疑创造(221) 十二、恍惚、朦胧与创新(224) 十三、"冲气为和"与创造技法(230) 辩证篇(235) 一、"反者道之动"与管理悖论(237) 二、"音声相和"与管理艺术(241) 三、"守柔日强"与矛盾管理(244) 四、"道天地人"与系统管理(250) 五、"知美之美"与卓越管理(254) 六、"绝圣弃智"与知识管理(258) 七、"绝仁弃义"与伦理管理(262) 八、"独立不改"与变易管理(266) 九、"重为轻根"与比较管理(271) 十、"祸福倚伏"与灾难管理(275) 十一、"死而不亡"与死亡管理(280) 修身篇(287) 一、"上善若水" (289) 二、"死而不亡者寿"(293) 三、"敦兮若朴"(296) 四、"上德若谷"(300) 五、"不敢为天下先"(304) 六、"慈,故能勇"(310) 七、"俭,故能广"(314) 试读章节 知雄守雌,物竞天择。《老子》究竟是否是权术书?成千古公案。它是谋略书。无为也是一种为,不争才有所争。弱者道之用。老子的知行观 老子讲知,有如下几段话,是从知行角度说的。 《老子》四十七章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语意是,不出大门,知天下事;不望窗外,知天下道。走得越远,获知越少。所以圣人不实践而知,不求见而明,不作为而成。 这里有一点,不行如何知,不见如何明,不为如何成,老子未明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老子所讲的,不行不是什么都不行,不见不是什么都不见,不为不是什么都不为。却是按一定规矩的行,一定规矩的见,一定规矩的为。是老子所倡导的"顺乎自然"的行、见、为。 七十章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七十八章说: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后两段话似乎回答了上述所说的如何知等的提问,事物是可知的,可行的。关键是要以弱去胜强,以柔去胜刚,这样天下的事就没有不可被认知的了,没有不可被实行的了。老子从尚"弱"的角度,"柔"的角度讨论"知"与"行"。 老子的关于知与行的观点。不全面,不彻底,没有讨论清楚知与行孰轻孰重问题,孰先孰后等问题,其中还有错误的,如"不出户,知天下"句。P125 后记 《老子管理学》是拙作《老子与企业管理》改写而成,从量说,较《老子与企业管理》增加一半还多。自感内容较《老子与企业管理》充实多了,有些理讲得似乎也比原书更深刻些。《老子与企业管理》写了40个题目,《老子管理学》正文部分,写了71个题目。采用重写、补写、扩写、另写等方式完成。自感从质量上,较《老子与企业管理》有相当的提高。 《老子与企业管理》易名为《老子管理学》,有两点考虑:其一,《老子与企业管理》被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出版时改名为《老子管理学》,我认同这个改名,有理,原书定位在企业管理上似乎窄了,定位于管理较合适;其二,我已于2002年8月出版了《孔子管理学》一书,觉得新写的这本书可以与之协同,构成系列,所以考虑起此书书名为《老子管理学》。 万事开头难,特别是当年写《老子与企业管理》时又甚,前后写了好几年,是踩着"拙"、"难"、"疑"几个障碍前进的,实在不易。对此,我在《老子与企业管理》一书的后记中有反映,为了纪念我当年的努力,也便于读者了解,现把该后记取部分内容以第二后记的形式附录于后。 写《老子管理学》很累,但比当年写《老子与企业管理》好多了。可能是随着年岁增长,写作知识、经验积累导致。自写了《老子与企业管理》后,我又写了《企业文化新绿》、《孔子管理学》等书;可能是《老子与企业管理》成书后,在读者首肯的同时,为爱护我书见,给我提了一些很好的意见,是这些使我修改攸然;在《老子与企业管理》出书后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又读了不少关于老子方面的文章,是这些启示使我修改顺利;另外用电脑写文章较之用手写方便多了,修改十分容易。 《老子与企业管理》出来后,社会给予了一定肯定,台湾还买去了海外专断出版权,国内也印了两次,还进入了街头书摊,但愿我这《老子管理学》仍能得到读者垂爱。 我已写了不少书了,检点一下,算是对自己努力的一种肯定,一种安慰,一种鞭策,我写的主要著作有:《工业企业管理原理与组织》(三人著,我任主编),《现代企业管理学》(二人著),《工商企业管理案例》(多人合著,我任主编),《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三人著,我是通纂者),《经营战胜策》(个人著,凡我一人写的,不再作注),《兵法经营十谋》,《老子与企业管理》,《企业文化新绿》,《孔子管理学》等。 写本书,读了很多很多讨论《老子》的书与文章,讨论管理方面的书与文章,讨论老子思想与管理相结合的书与文章,为了节省篇幅,恕我从略了,但我要十分感谢这些书与文章的作者。 本书写作所依据的《老子》版本,是任继愈先生译著的《老子新译》。 《老子管理学》写出来了,衷心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次为我出书,谢谢出版社的领导与本书的责任编辑。 此外,我还要十分感谢我的妻子,女儿,女婿等亲人,在我写书过程中,支持我,帮助我,为我提供保障等。 杨先举 2000年8月于中国人民大学孜孜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