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101次迎难而上(心理咨询之道)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薛伟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以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101种问题为例,讲述了心理咨询师应该掌控的咨询之道。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遇到的困难是其职业成长过程中的劫难,咨询室就是一个道场,那些生命历程,那些情感体验,那些秘密,那些无法言传的时刻,在咨询室里面的每一次咨询都是一次考验,这些问题是心理咨询师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克服的困难。本书通过具体的问题类型,讲解应对问题的方法,以及其中的道理,一方面帮助心理咨询师更好地进行咨询,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 作者简介 薛伟,祝融心理研习社创办人,结构式文化动力团体中心创办人,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督导,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督导,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文化与心理治疗学组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 目录 1 心理咨询到底要干什么 2 心理咨询是什么 3 心理治疗要在什么地方进行干预 4 心理发展到三元状态还会退回一元状态吗 5 什么是社会语言体系 6 咨询技术的指导性原则 7 咨访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8 如何进行心理咨询的工作 9 为什么咨询师付出很多,咨询却不见成效 10 来访者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11 工作联盟与治疗框架分别是什么 12 每次治疗前要做什么 13 你能根据目前的问题做出诊断吗 14 交替使用支持性和解释性技术 15 是做“容器”,还是提供足够的“抱持性环境” 16 使用药物的时机 17 要使用药物治疗抑郁症吗 18 要求服药的人 19 不想服药的病人 20 如何阻止人们过早退出治疗 21 早期阻抗者存在的问题 22 没有清晰问题的人 23 有神经症、边缘性人格障碍和精神病性症状的人 24 患有躯体疾病和有转换性症状的人 25 有钱的人 26 成功者的困境 27 无法面对退休的老年人 28 聪明的人 29 习惯性迟到的人 30 习惯拖延的人 31 过度饮酒的人 32 烟草上瘾的人 33 恃强凌弱者 34 被动的人 35 “怕老婆”的男人 36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37 有强迫现象的人 38 有刻板动作的人 39 冒失的逆恐者 40 性成瘾的人 41 什么是边界 42 觉得深深“爱”上你的人 43 想跟你发生性关系的人 44 试图脱衣服诱惑你的人 45 给你送礼物的人 46 用言语攻击你的人 47 比你先理解他们自己的人 48 渴求拥抱的人 49 与你的助理聊天的人 50 与你的助理约会的人 51 治疗中的“行动者” 52 带配偶进入咨询室的人 53 带着父母来咨询的人 54 带着婴儿来咨询的女人 55 不能准时离开咨询室的人 56 指控你不关注他的人 57 不让咨询师插嘴的人 58 沉默的来访者 59 在咨询室中来回走动的人 60 不断看表的人 61 问你有什么感受的人 62 坐在你椅子上的人 63 带饮料进入咨询室的人 64 不主动支付费用的人 65 要不要降低费用 66 不直接承担咨询费用的来访者 67 由家长付费的青少年或儿童 68 移动咨询室家具的人 69 在等候室睡觉的人 70 询问你个人信息的人 71 做咨询时能讲道理吗 72 有高自杀风险的人 73 在咨询室外遇到了来访者 74 隔着屏幕的来访者 75 长途跋涉来做咨询的人 76 与来访者的必要联络 77 直接称呼你名字的人 78 什么是反移情 79 过于顺从的来访者 80 盘问你理论取向的人 81 追问办法和建议的人 82 对你的解释不做回应的人 83 过度聚焦咨询师的人 84 为何不断提问却没有进展 85 过度警觉的人 86 只诉说梦境的人 87 沉溺于赌博的人 88 特别喜欢整容的人 89 寻求心理咨询的“灵修者” 90 推荐朋友找你做咨询的人 91 推荐家庭成员找你做咨询的人 92 自我责任感是不是心理咨询的前提 93 遗传疾病对孩子的影响是什么 94 社交关系和情感关系有什么区别 95 成人的世界有爱情吗 96 如何维持亲密关系 97 爱情在心理咨询中意味着什么 98 个体治疗与团体治疗的区别 99 为何要改变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100 做咨询时能讨论信仰吗 101 未来的来访者 序言 迷雾森林中有人引路 做心理咨询真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情。对于咨询 师来说,需要学习很多理 论,也要经过很多的实践 及督导,才有可能对眼前 的来访者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至少要花3~5年的时 间。即便现在学习的方式 有一定的灵活性,既可采 用实体课,又能利用网络 教学,但我想,新手咨询 师,在3~5年的学习历程 中,其实学习的不仅是理 论与技巧,更多的是关于 自己内在的一些体验和感 悟。成熟的咨询师往往能 自在地使用自己的身体敏 感性和内在感觉去听来访 者的真实话语,然后通过 语言和在场性的表达抵达 来访者的内心。 做咨询不容易,但通 往一个成熟咨询师的路, 在我看来并不困难。只是 很多时候,很多人并没有 走在路上。世界上有很多 的流派,有很多的方法和 技巧,路已经存在,就在 那个地方,但大部分人容 易迷失在无意识的森林当 中。 2015年的时候,我的 心里程心理咨询中心开始 与薛伟老师合作,开设精 神分析的专业培训课程及 团体课程。我自己听课, 时常会发 出感叹:“哦,原来是 这样的!”如果刚好遇到 老师讲到类似的来访者, 总会有思绪一下子就通畅 了的感觉。比如本来预设 可能会脱落的来访者,突 然就预约了下一次的咨询 ,当这个来访者再来的时 候,我会感觉我们连接上 了——我在某个部分能理 解他、容纳他了,他也就 可以安心地在咨询中继续 和我深聊他的困惑。我想 大部分的咨询师也都有过 这样的体验,这必然是自 己内在有所获得,不仅仅 是头脑中理解了某个概念 的缘故。 我自己也参加了4年由 薛伟老师和邹政老师带领 的团体,一直惊叹两位老 师怎么可以把团体发生的 事情,以及每个人说的故 事和感觉都记录得如此清 晰,而且可以做出非常精 确的评析。每位组员内在 的感觉关联的事件,每个 家族的印记与脉络,每次 团体中的沉默、冲突、意 识化的高点与阻碍团体进 程的低点,居然能做到在 他们的内在一一都有标记 ,并且都可以找寻到源头 ,也能够指明清楚的发展 方向。 从标准的12人团体, 到24人的翻转鱼缸式团体 ,到36人的次第团体,参 与其中的人员记录这几天 的历程就要消耗两个厚本 子。在两位老师那里,我 们总是会慢慢感觉到自己 像是在迷雾森林中看到了 光的方向,前面有人带路 ,不停地提醒着偏离的我 们,回到我们应该走的那 条路上。个人认为:两位 老师带领的团体值得每位 愿意真正成长的人参加, 必定收获颇丰。 两位老师在心理咨询 和团体咨询的路上,已经 走了很久。他们一直在通 过他们的方式引导我们走 至原本的路。团体是一种 方式,大家看到的这本书 是另外一种方式。2017 年年底,我们就想到用一 种短小精悍的音频方式, 由薛老师来解答在心理咨 询过程中咨询师经 常遇到的那些困惑。3 年过去了,经过贰阅心理 的整理与编辑,这本书呈 现在了你的面前。 书中出现的那些人, 在咨询室中常常遇见的— —“要求服药的人”“习惯 性迟到的人”“过度饮酒的 人”“被动的人”“性滥交的 人”等,面对他们,咨询 师不得不长出“第三只眼 睛”,第三只眼睛怎么“看 ”,决定了咨询师怎么做 咨询。薛伟老师把他的第 三只眼睛给我们使用,让 我们看得更远,也看得更 清晰。 这让我想起唐代禅宗 大师青原行思说过的人生 三境界,大意是:涉世之 初,相信眼见为实,看山 是山;历尽千帆,生活为 物所累,看山不是山;洞 察世事,人生豁然开朗, 看山还是山。我想咨询也 是如此,薛老师二十多年 的个案和团体经验,看到 的山已然不是我们看到的 山了。先借用老师的“看” ,然后经历我们自己的“ 看”,最后才能真正地看 见那条迷雾森林中的路在 哪里,通往何方。 如果“看”是第三只眼 睛,我想咨询师还得有“ 第三只耳朵”。第三只眼 睛的作用是洞察,侧重于 明察秋毫的观察与不戴有 色眼镜的看见。第三只耳 朵的作用是洞悉,重点在 于深入透彻的理解——听 风,听雨,听雷——风的 背后有雨,雨的背后有雷 ,每一层有每一层的关系 ,它们之间纵横交错,或 许是雷雨和着狂风,或许 是轻风伴着细雨。即便无 风,高人也能听见落叶下 坠的声音,了然于心。薛 老师在我心中就是那个听 落叶声音的高人。 如果你是一个心理学 爱好者,这本书可以带给 你一个全新的理解他人丰 富生命的角度。 如果你是一个新手咨 询师,这本书必然会是你 的宝典,让你做咨询时得 心应手。 如果你是一个正在成 长中的咨询师,这本书必 定会在你困惑的时候,成 为你最得力的助手,助你 一臂之力。 如果你已然是一个成 熟的咨询师,相信这本书 也会让你在成为督导师的 路上走得更远。深入透彻 的理解——听风,听雨, 听雷——风的背后有雨, 雨的背后有雷,每一层有 每一层的关系,它们之间 纵横交错,或许是雷雨和 着狂风,或许是轻风伴着 细雨。即便无风,高人也 能听见落叶下坠的声音, 了然于心。薛老师在我心 中就是那个听落叶声音的 高 导语 无法推进的咨询,或许来自咨询师的内心。 每一次咨询的困境,都是对生命的发问。 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是来访者无声地求救。 如果你是一个心理学爱好者,这本书可以带给你一个全新的理解他人丰富生命的角度。 如果你是一个新手咨询师,这本书必然会是你的宝典,让你做咨询时得心应手。 如果你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咨询师,这本书必定会在你困惑的时候,成为你最得力的助手,助你一臂之力。 精彩页 1 心理咨询到底要干什么 我们启动“101次迎难而上”的旅程,主要是针对在展开心理咨询或者接受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的种种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探讨和分享。换一个说法,也可以理解为是针对一个小孩在成长历程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而展开的分享。我们借助心理咨询的范畴来探讨这些问题,并不完全只是针对专业人员,也面向广大心理学爱好者和社会大众。只要你想让自己有所改变、有所成长,就有可能从中获益。 谈到心理咨询,我们要弄清楚的第一个问题,是心理咨询到底是干什么的?这是一个非常有原则性的问题。所有其他的问题都是在这个问题被解决的基础上才可以讨论的。其实很多人,不管是咨询师还是前来接受咨询的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那么,它根本性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它又为什么会成为一种社会需要呢? 人生于世,其实在哲学意义上跳不开3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 里来,我到哪里去。同样,心理咨询的工作也离不开这3个问题。 所有的心理问题之所以会出现,从根本意义上来讲就是因为不清楚“我是谁”。这个不清楚,可能是在具体的身份上不清楚,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内在感觉上不清楚。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关于自己存在的清晰的内在体验,也就不能获得一个比较明确的外在社会身份。所有的问题都是指向这个方向的。心理咨询就是在这一点上,试图通过一些心理学专业的方法帮助一个人排除一些困难——阻碍他成为一个具有清晰的状态、拥有明确社会身份的人。 简单来说,就是让一个人可以清楚明确地成为他想要的样子,这就是心理咨询的基本目标和任务。虽然在心理咨询时经常会谈论很多现实的苦难、具体的事件,但是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或解决,最终都指向一个人更加清楚地成为自己。一个人一旦能够成为自己,就意味着他可以自己做决定。比如,你可以决定自己要去哪里、做什么,当然你也可以决定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一旦你有了自我决定的权利,那么你自然就更容易想出办法来应对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如果你不能明确自己的存在状态,那么你考虑如何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自然会出现很多困难。因为你没有立足点。换句话说,解决任何现实问题就如同让一个人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如果一个人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谁,也就意味着他不清楚自己正处于什么地方,当然就没有办法决定下一步要去哪里,这就涉及“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的问题。所以只要你清楚了自己现在在什么地方,自然就能决定或者判断下一步能不能去到另外一个地方。 心理咨询,其实就是用一些心理学的概念来重新描述、界定、讨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3个最基本的问题。其中,我们每次都要讨论的核心便是“我是谁”。 2 心理咨询是什么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说话”几乎等同于什么都没干。那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只是把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说出来,怎么来访者就恢复了呢?什么都没干就能帮助来访者吗?其实关键在于咨询师说了什么。 早年间,我也遇到过朋友问这样的问题,当时我觉得很为难,因为我好像很难回答他们的问题。在我看来天经地义的事情,真要解释说明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也不懂。 在遇到过多次这样的询问后,我发现,如果提问的人得不到满意的答案,就会有些隐隐的失落,虽然提问看起来只是因为好奇。而我因为回答不上来,就会有些郁闷和懊恼,感觉如果连自己到底在干什么都说不清楚,也就失去了做这件事的意义。我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这就像是一次失败的咨询,其实它就是一次失败的咨询。 当了解到这一点后,我开始重新审视问答的历程,才慢慢明白了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